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双波长下识别Fe3+的一种新型可视化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竟 刘瑞姣 陈佳敏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51,共10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 合成了一种新型四苯乙烯-罗丹明化合物L,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子荧光光谱、裸眼和循环伏安分析法等分别研究了化合物L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对金属阳离子的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L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表现出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L在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中随Fe^3+的加入,化合物L的EtOH/H2O(V∶V,1∶1,Tris-HCl,pH=7.0)溶液显示出明显的颜色变化,由无色变成红色,除Al^3+、Cr^3+略微变红外,其他金属离子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化合物L可作为裸眼识别Fe3+的探针;当选用激发波长350nm时,在508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发生猝灭,猝灭比为87.5%,检出限为4.56×10^-6mol/L;激发波长为530nm时,在582nm处荧光发射强度呈增大趋势,较加入前增大了49.6倍,检出限可达7.4×10^-7mol/L。由此可见,L在用不同激发波长激发时,在两个不同荧光发射波长下分别实现了对Fe^3+的“turn-off”和“turn-on”识别,因此L可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性和专一选择性的可视化Fe^3+荧光探针。并经Jobs曲线、紫外和荧光滴定、核磁滴定、扫描电镜初步确定了探针L和Fe^3+的络合机理,探针L和Fe^3+的络合比为2∶1,整个测试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使得该类探针在生物体系或环境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且它的电离势为5.77eV,电离势与正电极的功函数(5.5eV)较匹配,有望开发成为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亲合势为3.71eV,比常见的电子传输材料PBD(EA=2.82eV)的电子亲和能大,有望开发为电子传输材料,所合成的化合物也可作为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光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罗丹明B 裸眼识别 turn-off”和“turn-on”fe3+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取代罗丹明-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对Fe^(3+)离子的荧光探针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玲菲 郑相勇 +4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张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质,在乙醇-水(1/1,V/V)Tris-HCl(pH=6.0)缓冲溶液中,对Fe3+呈现光关-开响应,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现象。测定了Fe3+-配合物的组成、稳定常数及荧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芳烃衍生物 荧光-比色探针 fe3+-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高超颖 杨杨 +2 位作者 王曦烨 刘景林 许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3-1486,共4页
将四苯乙烯甲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制得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衍生物TPE-BZ,考察了TPE-BZ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及其对离子的选择性,进行了探针抗干扰实验,并研究了Fe^(3+)对探针TPE-BZ荧光滴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E-BZ在固态时具有较强... 将四苯乙烯甲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制得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衍生物TPE-BZ,考察了TPE-BZ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及其对离子的选择性,进行了探针抗干扰实验,并研究了Fe^(3+)对探针TPE-BZ荧光滴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E-BZ在固态时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在含水量为80%(φ)的溶液中发射蓝绿色荧光,具有明显的AIE特性;TPE-BZ溶液可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产生荧光光谱变化,可设计成荧光淬灭型探针用于选择性地检测水体中的Fe^(3+),在47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Fe^(3+)的加入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5,可定量检测试样中Fe^(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苯并咪唑 荧光探针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类荧光探针的Fe^(3+)细胞成像研究
4
作者 于春伟 张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罗丹明B为母体的新型荧光探针,考查其作为荧光探针P的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分析检测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的荧光探针法。方法:RAW细胞中加入20μmol/LFe3+孵育30min后,再在该培养液中加入20μmol/L探针P,37℃下...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罗丹明B为母体的新型荧光探针,考查其作为荧光探针P的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分析检测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的荧光探针法。方法:RAW细胞中加入20μmol/LFe3+孵育30min后,再在该培养液中加入20μmol/L探针P,37℃下继续孵育30min,559nm激发,收集570~670nm波段内的荧光信号。结果:探针能够实现对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结论:本方法探针容易制备,分析速度快,可实现结果的可视化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荧光探针 fe3+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豆素荧光团的高选择性Fe^(3+)荧光分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屈红利 王森浩 +2 位作者 张爱英 李弘扬 陈国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1-1637,共7页
设计合成了四种含有酰胺和酯基结构的香豆素荧光分子探针,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并对探针进行了常见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发现该类探针对Fe3+产生荧光淬灭性响应,其中7-位带有二乙氨基的2-(7-二乙氨基香豆素-3... 设计合成了四种含有酰胺和酯基结构的香豆素荧光分子探针,其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并对探针进行了常见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发现该类探针对Fe3+产生荧光淬灭性响应,其中7-位带有二乙氨基的2-(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酰胺基)乙酸乙酯(C3)和3-(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酰胺基)乙酸丙酯(C4)对Fe3+的淬灭比例达到99.5%和99.6%,可作为识别Fe3+的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探针 香豆素 识别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Fe3+/F-的双功能喹哪啶衍生物荧光探针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剑英 吴玉田 +2 位作者 牟兰 曾晞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24-1430,共7页
对一种简单结构的喹哪啶衍生物作为离子荧光探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针由8-羟基喹哪啶的2-位引入水杨醛构成,通过双键连接喹啉环与苯环以及推-拉电子基团构成大共轭结构,使其发光量子产率提高;探针分子中的氮、氧原子提供了良好的配位... 对一种简单结构的喹哪啶衍生物作为离子荧光探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探针由8-羟基喹哪啶的2-位引入水杨醛构成,通过双键连接喹啉环与苯环以及推-拉电子基团构成大共轭结构,使其发光量子产率提高;探针分子中的氮、氧原子提供了良好的配位作用点,能选择性与离子配合而使荧光性质发生变化。在乙腈/水溶液中,Fe^(3+)与探针形成1∶1的配合物而使其荧光猝灭,配合为自发的熵驱动放热过程。红外光谱和1 H NMR滴定推测探针分子中的两个羰基氧和氮的孤对电子参与Fe^(3+)络合,光诱导引发电子转移过程导致荧光猝灭。在乙腈溶液中,F^-使探针在415nm处的荧光峰降低,在560nm处出现新荧光峰,形成比率荧光,荧光由蓝色变为黄色至橙红色。同时,F^-使探针在280和340nm处的紫外吸收峰降低,在455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形成比率吸收,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至橙色。1 H NMR滴定推测探针分子与F^-是通过氢键作用。为一种同时检测阴、阳离子的双功能探针,荧光法对Fe^(3+)和F^-的检出限分别低至13.6nmol·L^(-1)和1.6μmol·L^(-1),紫外法对F^-的检出限低至16.5μmol·L^(-1)。利用探针对F^-识别时明显的颜色变化,建立了可视性,快速度,易操作的目视检测微量F^-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哪啶衍生物 双功能荧光探针 fe3+ 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丹酰基组氨酸作为Fe3+荧光探针的研究
7
作者 邓乐芳 苏晓萍 +2 位作者 李敏 古雯蕾 马立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1,共6页
以丹磺酰基为荧光基团、以组氨酸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识别Fe^3+的双丹酰基组氨酸(DHD)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识别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能够在水溶液中以... 以丹磺酰基为荧光基团、以组氨酸为识别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识别Fe^3+的双丹酰基组氨酸(DHD)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识别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探针分子能够在水溶液中以物质的量1∶1的结合比荧光识别Fe^3+,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且具有很强的抗离子干扰能力和荧光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fe3+ 丹磺酰基团 组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二乙胺基-3-[(噻吩-2-亚甲氨基)甲基]香豆素的合成及对Fe^(3+)的荧光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吴芳辉 杨俊卿 +3 位作者 徐帆 董天涯 陈晨 储心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以7-二乙胺基-3-醛基香豆素为原料,与2-噻吩甲胺反应,生成一种新型的7-二乙胺基-3-[(噻吩-2-亚甲氨基)甲基]香豆素(DTMC),分别使用了~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并研究了该分子探针DTMC对金属离子的光学传感识别。结果发现... 以7-二乙胺基-3-醛基香豆素为原料,与2-噻吩甲胺反应,生成一种新型的7-二乙胺基-3-[(噻吩-2-亚甲氨基)甲基]香豆素(DTMC),分别使用了~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其结构,并研究了该分子探针DTMC对金属离子的光学传感识别。结果发现向分子探针DTMC的DMF溶液中加入适量的Fe^(3+),可以观察到其荧光明显地减弱。而且当加入Fe^(3+)的量达到饱和浓度10^(-3) mol/L后,DTMC甚至会产生荧光"关"的效果。其它金属阳离子几乎不会对分子探针DTMC选择性识别Fe^(3+)造成干扰。根据荧光光谱数据计算出DTMC与Fe^(3+)的结合常数为4.04×10~3(mol/L)^(-1),而根据Job图分析出两者之间以2∶1的摩尔比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噻吩 合成 荧光探针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罗丹明类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对Fe(Ⅲ)的选择性识别 被引量:10
9
作者 成春文 王风贺 +3 位作者 段伦超 雷武 夏明珠 王风云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以罗丹明B、乙二胺和乙二醛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识别Fe3+的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FP对A13+、pb2、Ca2+、Cd2+、Mn2+、Hg2、Mg2+、Ca2、K+、Na+等... 以罗丹明B、乙二胺和乙二醛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识别Fe3+的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FP对A13+、pb2、Ca2+、Cd2+、Mn2+、Hg2、Mg2+、Ca2、K+、Na+等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纯甲醇溶剂中,探针FP对Fe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基本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通过Job's曲线可知,探针FP与Fe3+的络合比为1∶3;Fe3+浓度在4×10-4~5×10-3 mol/L范围内时,探针FP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罗丹明B 乙二醛 希夫碱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对Fe^(3+)的探针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娟 郑相勇 +2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大和武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56-2160,共5页
利用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与罗丹明乙二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罗丹明基团的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在实验条件下,衍生物与Fe3+均能形成1∶1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衍生物分子中罗丹明基螺环开环,而表现出良... 利用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与罗丹明乙二胺发生酰化反应,合成了2个具有双罗丹明基团的1,3-硫杂杯[4]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在实验条件下,衍生物与Fe3+均能形成1∶1配合物,配合物的形成诱导了衍生物分子中罗丹明基螺环开环,而表现出良好的荧光和比色探针性能。1,3-硫杂杯[4]罗丹明酰胺-2,4-酯对Fe3+的选择性高于1,3-硫杂杯[4]罗丹明酰胺-2,4-酸。光谱法考察了探针对Fe3+响应的分析特征,测定了合成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罗丹明乙二胺酰胺衍生物 荧光及比色探针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氮掺杂碳量子点的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清浩 何艳飞 +5 位作者 梁丽娜 念继鹏 胡志勇 郭金春 梁栋 刘红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36-3942,共7页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 分别以尿素、氨水、二乙烯三胺、多乙烯多胺为氮源,绿色廉价的白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合成氮掺杂的蓝色荧光碳量子点,结果表明多乙烯多胺氮掺杂碳量子点(NCDs)荧光量子产率最高为53.3%。然后将NCDs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荧光微球制备和Fe^(3+)检测方面,以三聚氰胺甲醛(MF)为载体,合成了氨基化MF荧光微球;基于Fe^(3+)对NCDs良好的荧光猝灭效应,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Fe^(3+)的方法,并对NCDs和MF荧光微球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Ds的荧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MF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在生物医学领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NCDs对Fe^(3+)具有单一选择性,Fe^(3+)浓度在0~2μmol/L内与NCDs的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检出限为0.035μmol/L。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42%~3.02%内,加标回收率在98.7%~104.5%之间。该体系对Fe^(3+)检测灵敏性好、选择性高以及抗干扰性强,在离子分析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荧光微球 fe3+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基乙酰丙酮-罗丹明B衍生物的合成及对Fe^(3+)离子的识别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玲菲 赵江林 +4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卫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6-1803,共8页
通过罗丹明内酰胺与苯基乙酰丙酮一步缩合反应得到结构简单的席夫碱型罗丹明B衍生物,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NMR、MS以及元素分析表征。在目标化合物的乙醇-水缓冲溶液中,加入Fe3+后能诱导罗丹明基团螺环结构开环,形成1:1的金属配合物,... 通过罗丹明内酰胺与苯基乙酰丙酮一步缩合反应得到结构简单的席夫碱型罗丹明B衍生物,结构经X-ray单晶衍射、NMR、MS以及元素分析表征。在目标化合物的乙醇-水缓冲溶液中,加入Fe3+后能诱导罗丹明基团螺环结构开环,形成1:1的金属配合物,同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敏和吸收增强并具有较高的选择识别性能。电化学,色谱及光谱分析证实了配合物的形成。竞争实验显示识别响应为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乙酰丙酮 罗丹明B衍生物 X-ray单晶衍射 荧光-比色探针 fe3+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并[3,2-a]嘧啶-5-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Fe^(3+)的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克利 陈东雪 +3 位作者 陈召年 邹迎晖 王道林 汤立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1-216,共6页
以丁二酸酐、三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经酯化、酰化后与7-(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基)-噻唑并[3,2-a]嘧啶-5-酮反应,制备荧光探针L,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探针L可在HEPES溶液中荧光"开-关"识别Fe^(3+),pH在3... 以丁二酸酐、三乙二醇单甲醚为原料,经酯化、酰化后与7-(3-氨基噻吩并[2,3-b]吡啶-2-基)-噻唑并[3,2-a]嘧啶-5-酮反应,制备荧光探针L,利用核磁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探针L可在HEPES溶液中荧光"开-关"识别Fe^(3+),pH在3.4~6.4范围内识别效果较好,其他金属离子没有干扰,检测限可达2.534×10^(-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化合物 合成 fe3+离子 荧光探针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罗丹明B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玲菲 赵江林 +2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卫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1-1595,共5页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结构的罗丹明B衍生物。研究表明,该衍生物能与Fe3+形成稳定配合物,同时伴随显著的荧光增敏和吸收增强。衍生物不仅对Fe3+呈现良好的荧光及比色探针性能,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是一种研究牛血清白蛋白的高灵敏荧光... 合成了一种席夫碱结构的罗丹明B衍生物。研究表明,该衍生物能与Fe3+形成稳定配合物,同时伴随显著的荧光增敏和吸收增强。衍生物不仅对Fe3+呈现良好的荧光及比色探针性能,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是一种研究牛血清白蛋白的高灵敏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席夫碱 荧光-比色探针 fe3+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对Fe3+的响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曲可琪 尤月 +2 位作者 程扬 石彩 黄占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215-9220,共6页
以香菇为前驱体,赖氨酸为修饰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硫掺杂碳点(N,S-CDs)。研究了N,S-CDs的形貌表征、光学性能以及应用。结构表征显示,N,S-CDs为分布均匀的球型颗粒,N和S元素以杂环原子和N,S-CDs表面官能团的方式成功掺杂。光学性能说明... 以香菇为前驱体,赖氨酸为修饰剂通过水热法制备了氮硫掺杂碳点(N,S-CDs)。研究了N,S-CDs的形貌表征、光学性能以及应用。结构表征显示,N,S-CDs为分布均匀的球型颗粒,N和S元素以杂环原子和N,S-CDs表面官能团的方式成功掺杂。光学性能说明,N,S-CDs同时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高量子产率(14.27%)和理想的荧光稳定性。由于N,S-CDs表面上羧基与Fe(Ⅲ)离子的结合,导致N,S-CDs荧光猝灭。基于N,S-CDs的上述特征,可以将其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Fe^3+,最低检出限为28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荧光探针 fe3+ 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回流法提取煤基碳点及其荧光性能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雅雯 董付涛 +3 位作者 安迪娜·艾萨江 韩荣 冯剑 任铁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12-417,共6页
通过水回流法从3种煤中提取出了煤基碳点,对水溶剂回流时间与用量进行了工艺优化,所制备碳点具有蓝色荧光特征,通过红外表征确认了煤基碳点表面具有O—H、C O、C—H等官能团,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计算出煤基碳点的荧光寿命为2.2μs。同... 通过水回流法从3种煤中提取出了煤基碳点,对水溶剂回流时间与用量进行了工艺优化,所制备碳点具有蓝色荧光特征,通过红外表征确认了煤基碳点表面具有O—H、C O、C—H等官能团,通过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计算出煤基碳点的荧光寿命为2.2μs。同时探究了3种煤基碳点在离子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它们作为荧光探针在与Fe^(3+)或Cu ^(2+)结合时会发生荧光淬灭,并且反应迅速,其中CCD-W1对Fe^(3+)和Cu^(2+)的检出限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16μmol/L和0.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水回流法 碳点 荧光探针 fe3+ 和Cu 2+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裸眼”可视化检测溶液的pH值及细胞中铁离子的BODIPY类探针 被引量:6
17
作者 渠星宇 边永军 +1 位作者 白杨 沈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9-657,共9页
以吡啶-2-甲酸(4-甲酰基苯酚)酯代替对羟基苯甲醛,将对羟基苯基引入到BODIPY染料的3-位,以高产率得到一个BODIPY类探针2。探针2易溶解到各种有机溶剂中,在甲醇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70和585 nm,荧光量子产率达到0.9。当溶液... 以吡啶-2-甲酸(4-甲酰基苯酚)酯代替对羟基苯甲醛,将对羟基苯基引入到BODIPY染料的3-位,以高产率得到一个BODIPY类探针2。探针2易溶解到各种有机溶剂中,在甲醇溶液中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70和585 nm,荧光量子产率达到0.9。当溶液的pH值从酸性过渡到碱性时,对羟基苯乙烯基团会慢慢失去质子,其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荧光发生淬灭,而且溶液颜色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探针2可作为一种"裸眼"可视化的pH探针。此外,探针2对Fe^(3+)也有明显的响应,在溶液中加入Fe^(3+),探针2分子结构中乙烯基团发生断裂,其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发射峰均发生蓝移。因此,探针2也可以作为Fe^(3+)的比率型探针。同时探针2毒性较低、渗透性好、对Fe^(3+)选择性高,可以应用到细胞中检测Fe^(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IPY pH探针 荧光探针 fe3+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碳点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雪琴 洪碧云 +3 位作者 杨旋 梁倩 黄彪 唐丽荣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7,共9页
以壳聚糖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碳点,对影响碳点荧光强度的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和壳聚糖质量分数进行考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Fourier红外光谱仪、X-ray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对壳聚糖碳点的光学性质、... 以壳聚糖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合成碳点,对影响碳点荧光强度的水热温度、水热时间和壳聚糖质量分数进行考察。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Fourier红外光谱仪、X-ray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对壳聚糖碳点的光学性质、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200℃、水热时间9 h、壳聚糖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壳聚糖碳点量子产率为32.86%。碳点呈现出主要尺寸为3~10 nm的球形颗粒状,且在波长335 nm激发下,发射峰位于410 nm(蓝)。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分析表明,Fe^(3+)对碳点溶液的荧光猝灭效应最显著,说明碳点对Fe^(3+)具有较好敏感性和高选择性,且荧光猝灭效率对Fe^(3+)浓度在0~100μmol/L范围内呈现线性响应,因此有望将碳点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Fe^(3+)的检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壳聚糖 荧光探针 水热法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