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性能模拟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涛 王玉亭 周月桂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日产3000t熟料的水泥干法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工艺流程模型,研究了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方式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能量效率和CO_(2)捕集成本。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熟料生产条件下,当烟... 以日产3000t熟料的水泥干法生产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AspenPlus软件建立了水泥生产系统富氧燃烧改造的工艺流程模型,研究了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方式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能量效率和CO_(2)捕集成本。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泥熟料生产条件下,当烟气再循环率为51%时,富氧燃烧气氛下系统沿程温度分布与空气气氛下相匹配,此时富氧燃烧整体氧气体积分数为26.4%。富氧燃烧方式需要配置的空气分离装置和CO_(2)纯化压缩装置将导致系统能量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下降18.9%,并且采用该方式生产1t水泥熟料需花费532.1元。但在CO_(2)捕集成本方面,采用富氧煤粉燃烧技术生产水泥熟料的系统CO_(2)捕集成本为227.3元/t,比传统的燃烧后CO_(2)捕集成本降低了58%。因此,对水泥熟料采用富氧燃烧技术生产,可以保证熟料的产量和品质,同时CO_(2)捕集成本也比燃烧后CO_(2)捕集成本更低,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产 富氧燃烧 热力性能优化 技术经济性分析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论矿床动态技术经济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景河 王京彬 +1 位作者 刘金辉 和志军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78,共20页
市场是确定“矿与非矿”的基本准则。矿床具有地质、经济和环境三重属性,并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对矿床开展动态的技术经济评价。文章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 市场是确定“矿与非矿”的基本准则。矿床具有地质、经济和环境三重属性,并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改变,需要对矿床开展动态的技术经济评价。文章以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案例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技术经济动态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该模型以最大化利用资源为原则,以矿石流为走向,对地质、采矿、选矿、冶炼和环保5个环节统筹研究和全流程优化,通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圈矿的边界品位,把大量过去不经济的矿化岩石转化为工业矿石,实现资源大幅增长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采选冶环的成本决定了资源价值,以生产成本和边界品位为主要参数,初步构建了基于“矿石流五环模型”的矿床动态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框架,包括矿床的自然禀赋特征(品位-吨位模型)、成本与边界品位经济评价的全流程模式、边界品位与资源精细管理、当量边界品位和净冶炼收益(NSR)边界品位评价方法等,当量品位是多金属矿床评价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以“矿石流五环模型”为指导,通过补充勘查和动态评价,福建紫金山金铜矿床由一个资源储量仅5.45 t的中小型金矿床,扩大为316 t的特大型金矿床,累计产金208 t,累计实现利润225亿元;西藏巨龙铜矿查明铜资源量(金属量),由原来的1027万吨扩大到2588万吨,新增的铜、钼、银资源量分别是原来的2.5倍、2.9倍和2.3倍,铜储量则从392万吨增加到1734万吨,是原储量的4.4倍,矿山开发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矿石流五环模型 边界品位 当量品位 紫金矿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省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项目的实践探索
3
作者 陶然 瞿晓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3-38,共6页
实施贯通培养项目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支撑。江苏省自2012年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以来,历经“小规模、多类型”尝试探索期、“大范围、多路径”迅速发展期和“重成效、拓内涵”稳进提质期三个阶段,有效... 实施贯通培养项目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践支撑。江苏省自2012年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以来,历经“小规模、多类型”尝试探索期、“大范围、多路径”迅速发展期和“重成效、拓内涵”稳进提质期三个阶段,有效推进了各层次职业教育间的衔接。但也面临着贯通培养定位“主观取向”、贯通培养主体“合而不深”、贯通培养模式“贯而不通”、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滞后”等困境。亟须精准办学价值取向,建立规范长效的项目统筹机制;发挥多元主体效能,构建高效运转的产教协同合作机制;细分能力层次结构,设计内涵贯通的一体化育人机制;紧随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实施动态灵活的专业课程更新机制来优化实践进路,培养更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培养 职普融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难题与路径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国法 任怀伟 富佳兴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 煤矿智能化是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围绕煤矿智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构建及示范推广进行了系统综述,全面分析煤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当前智能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和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以推动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基础理论方面,重点探讨了数字煤矿与智能化开采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技术体系构建方面,总结了智能化煤矿的关键技术模块;在示范推广方面,以典型示范矿井为案例,总结了智能化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推广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管理等制约因素。基于对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示范矿井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智能地质保障、信息通信、掘进、开采及智能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的现状与突出问题,特别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高效掘进、高效开采、机器人协同作业及系统运维等技术瓶颈进行了深入剖析。聚焦于复杂条件下的高效掘进技术、薄煤层和冲击地压煤层的高效开采、煤矿机器人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安控系统的研发,加快露天煤矿的大型化和智能化进程,完善煤矿智能化运维标准体系和推动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牵引,加快煤矿采掘装备的成套化、高端化、数智化发展,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技术架构 机器人协同作业 系统运维 标准体系建设 装备成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价值意蕴、建构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丹 梁高阳 杨秋月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在相互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合意与共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重申教育的共同利益性质,强调契约精神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社会契... 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是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在相互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合意与共识。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重申教育的共同利益性质,强调契约精神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社会契约的完善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应当对照国际标准,在强调契约精神、明晰产教融合公共利益、关注产教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借鉴社会契约建构框架,完善法律体系、共建资源共享平台、补充关系契约、创新制度体系,构建产教融合新教育社会契约,从而促进产教融合纵深发展,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育社会契约 产教融合 技术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式赋能: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路径指向——基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陕西F县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卫卫 申文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推进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建构“党政统领-多元整合-技术赋能”的横向治理网络、“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体系的“统合式赋能”理论模型,关注数字技术与县域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涵盖权力、资源、技术三维实践逻辑。权力... 推进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建构“党政统领-多元整合-技术赋能”的横向治理网络、“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纵向治理体系的“统合式赋能”理论模型,关注数字技术与县域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涵盖权力、资源、技术三维实践逻辑。权力逻辑在于技术集聚性强化基础性权力的下渗,资源逻辑在于技术脱域性链接与整合治理资源,技术逻辑在于技术精准性推动治理空间与情境明晰。推动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要明确权力边界、为多元主体赋权增能、避免技术异化风险,实现“统-合-赋”三维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统合式赋能 数字化转型 技术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系统化: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逻辑取向与行动路向
7
作者 齐向楠 朱天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1,共8页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基于全媒体时代传播系统要素演变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政治传播体系革新的关键、深度媒介化社会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基础、媒体生态融合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创新的趋势...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党的二十大基于全媒体时代传播系统要素演变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安全成为国家政治传播体系革新的关键、深度媒介化社会成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基础、媒体生态融合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价值创新的趋势。基于此,相应的加强进路,首先要坚持系统观念,明确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仅是媒体的再体系化,还是治国理政大系统中传播单元及与其他关联社会单元的系统化,应以构建社会技术系统为逻辑框架展开。系统化建强全媒体传播体系,需辩证看待潜在的复杂性激增及适应性衰减的风险,并以能量空间生成与运作要件调试来统筹系统整体性和部分协同性,为国家传播体系范式转型举纲张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传播体系 系统观念 社会技术系统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南岸灌区优质高产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地力保育高标准农田技术模式——以玉米种植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子瑶 郝永河 +3 位作者 张娟 贾学宇 张家良 曹艳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67-70,共4页
鄂尔多斯市黄河灌区优质高产田相对较少,为保证高产田地力不在黄河水灌溉中流失,将优质高产田建成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地力保育的高标准农田是高质量发展黄河灌区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种植玉米的高产试验田进行“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 鄂尔多斯市黄河灌区优质高产田相对较少,为保证高产田地力不在黄河水灌溉中流失,将优质高产田建成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地力保育的高标准农田是高质量发展黄河灌区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种植玉米的高产试验田进行“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与地力提升保持相结合的技术集成示范,并对该模式下种植玉米产生的相关效益进行分析,实现高产田水肥高效精准利用。进而为优质高产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及地力保育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模式在黄河灌区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灌区 地力保育 干播湿出 水肥一体化 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其他稻田种养模式效率比较
9
作者 梁盼 陈轩 +1 位作者 施龙中 李荣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7,共12页
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023年湖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效率评价-影响因素”框架,采用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与气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FA和SBM-DEA模型对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分别进行测算... 为探究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效率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2023年湖北省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效率评价-影响因素”框架,采用微观农户调研数据与气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通过SFA和SBM-DEA模型对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分别进行测算,并比较其效率差异,探讨不同模式的优劣。研究结果显示:(1)在水稻单作、稻-虾、稻-鸭和稻-鸭-虾4种稻田种养模式中,稻-鸭-虾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均表现突出,分别为0.760和0.545;而稻-鸭模式的技术效率及稻-虾模式的生态效率最低,分别为0.581和0.323。(2)户主性别、农业保险、经济发展水平、极端气温以及平均降雨量等因素抑制了技术效率的提升,而户主年龄、农业补贴、家庭总收入和无人机使用则促进技术效率的提高。(3)户主年龄和高温热浪指标显著提高了生态效率;而户主性别、家庭总人口数、家庭总收入、无人机使用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温和干旱等因素则抑制了生态效率的提升。(4)相比水稻单作模式,稻-虾模式的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显著降低0.053和0.178;而稻-鸭-虾模式的技术效率比水稻单作模式高0.163。研究表明,稻-鸭-虾模式在技术效率和生态效率方面均表现最佳,具有较高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种养 技术效率 生态效率 极端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与专利融合的利益平衡理念及其策略
10
作者 王庆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利益平衡属于标准与专利融合的基础课题,既有理论研究与策略实践并未足够重视。在解析利益相关方的核心诉求与失衡状态基础上,可以将利益平衡理念概括为既确保专利得到适当创新激励,又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技术扩散,进而增加社会总体福利。... 利益平衡属于标准与专利融合的基础课题,既有理论研究与策略实践并未足够重视。在解析利益相关方的核心诉求与失衡状态基础上,可以将利益平衡理念概括为既确保专利得到适当创新激励,又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技术扩散,进而增加社会总体福利。依循利益平衡理念,在宏观层面需要推行三大策略:一是立足不同融合阶段采取对应式平衡策略,融合前尽量减少融合机会,融合中着力采用间接融合方式,融合后为标准的有效实施清除障碍;二是区分不同要素类型采取侧重式平衡策略,重点规制公益性强的标准、与标准关系近的专利,以及投机性强的专利权人;三是结合不同规制方式采取递进式平衡策略,遵循“市场优先,法律殿后”的基本方式顺位、“私法→社会法→公法”的法律规范次序,以及“强制协商→慎用禁令→裁断许可费”的诉讼救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必要专利 FRAND许可 间接融合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动车组运维技术综述与展望
11
作者 李学峰 张惟皎 +3 位作者 阳劲松 李国政 王忠凯 崔言杰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71,共18页
针对中国高速动车组的运维需求,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动车组运维领域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动车组运维框架,重点解决数据融合分析、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运维决策优化和检修作业交互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数... 针对中国高速动车组的运维需求,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动车组运维领域的应用方法与实施路径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动车组运维框架,重点解决数据融合分析、数字孪生模型构建、运维决策优化和检修作业交互等关键技术问题。在数据融合分析方面,通过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与深度挖掘,实现故障特征的精准识别。在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面,构建面向运维过程的五维数字孪生模型,结合轻量化技术确保模型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在运维决策优化方面,采用特征向量提取、故障预测和状态评估等方法,建立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维修决策机制。在检修作业交互方面,通过虚拟环境搭建、视觉增强和沉浸式交互技术的应用,提升检修作业的智能化水平。研究发现,数字孪生技术在动车组运维中的应用不仅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与经济性,且能推进运维模式从传统经验型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变。未来相关研究将继续致力于解决技术集成挑战,以实现该技术在动车组运维领域的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数字孪生 精准运维 技术集成 智能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准自然实验
12
作者 成丽红 夏耘 孙天阳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52,共12页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早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地区之一,也是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的先行区,是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键区域。基于2005—2021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早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地区之一,也是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质量的先行区,是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键区域。基于2005—2021年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共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显示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核心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核心城市、初始技术水平高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城市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效果更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城市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出口技术复杂度 准自然实验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线路环境安全技防系统集成应用方案研究
13
作者 张万鹏 江珂 +3 位作者 马祯 王瑞 傅荟瑾 郭鹏跃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在铁路线路环境随机多变,并严重威胁铁路运营秩序和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我国已建设多类安全技防系统,但各系统相对独立,存在信息不共享、警报不协同、车地不联动、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因此针对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列车超视距应用系... 在铁路线路环境随机多变,并严重威胁铁路运营秩序和运输安全的背景下,我国已建设多类安全技防系统,但各系统相对独立,存在信息不共享、警报不协同、车地不联动、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因此针对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列车超视距应用系统以及周界入侵报警等技防系统,开展集成应用方案设计,研究提出集成应用的总体架构、逻辑架构、功能设计以及集成报警处理方法,实现报警信息跨系统流动共享、报警处置车地协同联动。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集成应用方案设计可行有效,可进一步提高铁路线路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动铁路外部环境安全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感知、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环境 安全技防系统 集成应用 周界入侵 列车超视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冗余资源的“U”型调节效应
14
作者 葛元骎 何洋 赵瑞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4,共12页
论文以2017—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情景。实证检验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对于不同属性和科技水平以... 论文以2017—2021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情景。实证检验表明:(1)数字化转型能够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对于不同属性和科技水平以及有无环保投资的企业影响呈现差异化。(2)数字化转型通过加深知识网络嵌入程度、强化技术整合能力的中介效应助力绿色技术创新。(3)冗余资源作为调节变量时,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发挥了“U”型调节作用,沉淀性冗余资源抑制了数字化转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4)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催发新质生产力,为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新证据。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作用机理和差异化影响效果,为催化新质生产力成型以及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 知识网络嵌入 技术整合能力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要点
15
作者 李毅峰 王周宇 冯云云 《现代农业装备》 2025年第3期106-110,共5页
该文着重阐述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规程制定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制定步骤,为该类技术规程制定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以促进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积极支撑作用的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规程的发展。
关键词 农机农艺融合 农业生产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鼓励到激励: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变革的内在逻辑——基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考察
16
作者 牟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群体和核心力量,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其创新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规范意义上经历了兼职兼业、就业创业、创新创业三个演进阶段。这一演变过程集中反映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从鼓励向激...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群体和核心力量,国家在不同时期围绕其创新创业出台了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规范意义上经历了兼职兼业、就业创业、创新创业三个演进阶段。这一演变过程集中反映了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从鼓励向激励深化的内在逻辑:在激励要素方面实现创新性耦合配置,在激励向度方面拓展多元化流动限度,在激励价值方面构造稳健性的增益与耗损。未来,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优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政策逻辑从单位管理向创新创业深化,协调解决不同主体间的流动性冲突,从政策关系角度强化政策的系统性,增加多元政策路径间动态转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政策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政策变革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川县苹果园化肥减量增效施肥模式
17
作者 赵会芳 刘双安 刘晓燕 《北方果树》 2025年第1期26-29,33,共5页
作者根据国内知名土壤肥料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洛川县苹果园近年来栽培实践、品种结构及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提出盛果期矮砧和乔砧苹果园3种模式的施肥技术方案,旨在为黄土区苹果园大面积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提供“... 作者根据国内知名土壤肥料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洛川县苹果园近年来栽培实践、品种结构及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提出盛果期矮砧和乔砧苹果园3种模式的施肥技术方案,旨在为黄土区苹果园大面积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技术提供“洛川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化肥减量增效 “三新”集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新内涵、新困境与新策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付生 申源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68,共8页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生发了新内涵,除了既往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充分沟通与交融,还强调科技与教学相容共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齐步、科技与教研相辅相成。然而,同样也面临亟待解决的新困境,即科技与职业教... 科教融汇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生发了新内涵,除了既往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充分沟通与交融,还强调科技与教学相容共进、科研与教研协同齐步、科技与教研相辅相成。然而,同样也面临亟待解决的新困境,即科技与职业教育发展融汇难、科研与职业教育教研缺乏协同载体、科技与职业教育教研难以相辅相成等问题。解决上述难题,需要超越传统科学与技术知识二元论,推动知识、技能、科技、教学、科研与教研六维共融共生。根植科技素养,推动科技与职业教育在专业发展中相容共进;新建科研与教研载体,推动科研与教研在课程创新中协同齐步;系统梳理技术知识,推动科技与教研在一线生产与教学同步中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培养 科教融汇 技术知识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技能框架视角下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克服孤岛化倾向的举措与借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中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9,共7页
生涯与技术教育在为美国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发挥作用的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孤岛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认知定位上剥离、课程设置上孤立、职业准备上脱节等方面。由知识、关系、工作三个维度构成的就业技能框架,注重指导学生从知识储备、关系建... 生涯与技术教育在为美国开展职业人才培养发挥作用的同时,呈现出一定的孤岛化倾向,主要表现在认知定位上剥离、课程设置上孤立、职业准备上脱节等方面。由知识、关系、工作三个维度构成的就业技能框架,注重指导学生从知识储备、关系建立、职业实践维度上全方位加强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融通以及与工作场所的衔接,以此克服孤岛化倾向,使学生从升学和就业等方面做好全面准备。纽约州的生涯发展和职业教育以提升学生就业技能为导向,围绕着更新组织模式、建立教学标准、拓展成长路径、促进贯通培养展开,实现知识、关系、工作就业技能一体化培养。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促进不同类型教育贯通、职业技能与学术教学融合、教育与市场衔接的实践,可以为我国促进职普融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就业技能框架 生涯与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职普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三茶”统筹发展体系优化构建与技术对策研究
20
作者 叶菁 林怡 +3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张文锦 翁伯琦 《茶叶学报》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基于“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在产业组织、合作机制、科企平台、政策支持等发展基础,阐述了优化构建以实施茶产业“四名”有效策略,落实茶产业“六化”重要举措,处理好“八要”内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三茶”统筹... 基于“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在产业组织、合作机制、科企平台、政策支持等发展基础,阐述了优化构建以实施茶产业“四名”有效策略,落实茶产业“六化”重要举措,处理好“八要”内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三茶”统筹发展思路;并结合福建实际与发展目标,提出以下6项技术对策:加强品种选育,优化茶叶生产种植结构;强化集成创新,推广“三生”茶园模式;保障茶叶质量,创新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培育区域茶业龙头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有效拓展市场营销领域;发挥多样功能,充分挖掘茶叶文化价值。以期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统筹发展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