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淮军与区域文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继平 黄琴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劲旅,存在着继承的渊源关系,在营制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作为区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武装,必然受其区域文化的濡染而各具特色并产生异同。湘、淮军是湖湘文化和安徽文化(徽文化与皖文化)的产物,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精...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劲旅,存在着继承的渊源关系,在营制等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作为区域色彩很浓的地方武装,必然受其区域文化的濡染而各具特色并产生异同。湘、淮军是湖湘文化和安徽文化(徽文化与皖文化)的产物,因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而形成其不同的特质,且影响区域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淮军 区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 被引量:4
2
作者 牛贯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5-121,共7页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兵制 湘军 淮军 曾国藩 马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山人格精神对湘军将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觅知 朱汉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19,共5页
晚清时期湘军集团的将领们大多十分推崇王船山的学行,船山人格精神里几个突出的特质,如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醇儒气象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所体现的济世情怀,对湘军将领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船山人格成为湘军... 晚清时期湘军集团的将领们大多十分推崇王船山的学行,船山人格精神里几个突出的特质,如以坚贞之遗臣所体现的民族气节、集豪杰与圣贤一体的醇儒气象和经世致用的实学所体现的济世情怀,对湘军将领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船山人格成为湘军的精神动力,成就了湘军将领们"内圣外王"的儒家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湘军将领 人格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两个结合”的构成要素 被引量:2
4
作者 董丛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的构成要素,最关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政缘性"与"地缘性"的有机结合;二是"军"与"政"的有机结合。在这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上,湘、淮两者既在基本面上... 晚清湘、淮系集团势力的构成要素,最关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结合":一是"政缘性"与"地缘性"的有机结合;二是"军"与"政"的有机结合。在这两大方面的具体表现上,湘、淮两者既在基本面上类同,也有程度不同的若干差异之处。对此予以论说和解析,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湘系集团 淮系集团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军与晚清西北茶务的改良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维玺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75,共6页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为了激活西北社会的经济,对西北茶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良,本文以湘军任命左宗棠及其后继者对西北茶务的改革与调适,进而探讨其对西北茶务的影响。
关键词 湘军 西北 茶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前中共中央与项英的战略分歧——从新发现的白艾笔记说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双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 1939年3月,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参加了周恩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主持召开的军部负责人会议,讨论新四军发展的战略方针,有关内容历史上并无详细记载。1978年,白艾协助粟裕撰写战争回忆录,记录整理了粟裕口述的皖南事变回忆资料,标题为《皖南事变前,周恩来和项英、叶挺、陈毅、袁国平的对话》。对话详细生动,是就新四军发展战略展开争论的"现场"再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核心内容是周恩来、陈毅、叶挺主张新四军应该东进、北上,并尽快地大发展,批评项英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株守皖南的错误想法。结合党中央与项英的来往电文可知,项英即使没有明确的"三山计划",也未能完全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战略方针,没有认识到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意义,贻误了新四军军部向敌后转移发展的良机,应为皖南事变的发生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项英虽然有错,但与张国焘和王明不同,不应定性为路线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四军 周恩来 项英 皖南事变 白艾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军名将刘长佑练兵的思想教育 被引量:1
7
作者 戴金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相结合,是湘军的一大特点,刘长佑把它带到他所创建的晚清练军之中。刘长佑特别重视士兵的思想教育,在《训兵六则》中提出了"忠爱"、"敢战"、"守法"、"勤习"、"敦睦&qu... 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相结合,是湘军的一大特点,刘长佑把它带到他所创建的晚清练军之中。刘长佑特别重视士兵的思想教育,在《训兵六则》中提出了"忠爱"、"敢战"、"守法"、"勤习"、"敦睦"、"信义"等思想教育的内容。他用"以情感人"的方法使刀光剑影的军营融入伦理人情;他还借历史人物的榜样力量来激励士卒;他提高饷银,把物质激励和精神鼓舞相结合;他的练兵目标在于建立一支忠君爱国、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指挥灵便的军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佑 湘军 军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玉祥在陆军检阅使任内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长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5,62,共5页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为了压制冯玉祥,将其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驻兵近畿。冯玉祥一抵北京,即组建陆军检阅使署于南苑。该署编制系参照巡阅使署编制而制订,职权较前有所下降。正因该署是个“闲职”,冯玉祥遂抓住有利...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吴佩孚为了压制冯玉祥,将其由河南督军调任陆军检阅使,驻兵近畿。冯玉祥一抵北京,即组建陆军检阅使署于南苑。该署编制系参照巡阅使署编制而制订,职权较前有所下降。正因该署是个“闲职”,冯玉祥遂抓住有利时机,于任内干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大多为人们所称道。及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张作霖气焰嚣张,段祺瑞仰其鼻息,排斥异己,冯玉祥以环境恶劣,毅然辞去陆军检阅使,专任西北边防督办。此后,他致力于经营西北,扩充实力,并于不久投身于国民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玉祥 陆军检阅使 西北边防督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军领导集团综合素质简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春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湘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拥有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领导集团。其领导成员不仅能够以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并成就个人功名事业为奋斗目标;能够共同维护集团的根本利益,形成团队精神;而且在军事与经济战略决策上具有比较深... 湘军之所以能够打败太平军,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拥有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领导集团。其领导成员不仅能够以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并成就个人功名事业为奋斗目标;能够共同维护集团的根本利益,形成团队精神;而且在军事与经济战略决策上具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与比较正确的决断;其主要成员在行为作风上也能做出表率。这一切都显示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实践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 领导集团 综合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澍和“湘军三杰”
10
作者 易永卿 陶用舒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8,共7页
陶澍和被称为“湘军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 ,并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 ,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 ,没有陶澍 ,就没有“湘军三杰” ;也可以说 ,“湘军... 陶澍和被称为“湘军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关系十分密切 ,并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 ,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 ,没有陶澍 ,就没有“湘军三杰” ;也可以说 ,“湘军三杰”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澍 曾国藩 左宗棠 胡林翼 “湘军三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湘军人物的文化品格研究
11
作者 朱耀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晚清湘军人物在追求“圣贤-豪杰”的理想人格框架下不避个性与私情,在晚清政局变幻和同治中兴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分别在个性与合作、守道与救时、忠诚与血性、疏狂与狷守四个方面诠释了湘军人物的理学气派、地域特色与个性魅力,为... 晚清湘军人物在追求“圣贤-豪杰”的理想人格框架下不避个性与私情,在晚清政局变幻和同治中兴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分别在个性与合作、守道与救时、忠诚与血性、疏狂与狷守四个方面诠释了湘军人物的理学气派、地域特色与个性魅力,为总体解释晚清史提供了一个文化心理的分析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晚清湘军人物的乡贤气象、公义私情和晚清政治面相,但终究无法阻止晚清政治的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人物 理学 同治中兴 文化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比较文学三十年
12
作者 宋德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20,共5页
改革开放后,湖南比较文学走上复兴之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中外文论与文化比较研究;"湖湘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迅速崛起的比较文学... 改革开放后,湖南比较文学走上复兴之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外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中外文论与文化比较研究;"湖湘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迅速崛起的比较文学湘军已引起国内外学界的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比较文学 三十年 比较文学湘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霆军裁撤始末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广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234-240,246,共8页
霆军是湘系军事集团中的精锐之一,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平天国灭亡后,该军奉诏参与围剿东捻军,并挽救淮系铭军于覆亡之中。但鲍超、刘铭传二人间的矛盾却在击败东捻主力后骤然激化,湘、淮集团间矛盾表面化。因湘... 霆军是湘系军事集团中的精锐之一,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平天国灭亡后,该军奉诏参与围剿东捻军,并挽救淮系铭军于覆亡之中。但鲍超、刘铭传二人间的矛盾却在击败东捻主力后骤然激化,湘、淮集团间矛盾表面化。因湘、淮系浓厚的各将各私其军的特点,将领间的私人恩怨演变为派系之争,清廷则利用这种矛盾,削弱湘系军事势力。霆军的裁撤亦反映出清政府政策重点已从军事问题转移到如何稳定刚刚重建的统治秩序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军集团 霆军裁撤 湘淮军矛盾 清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湘军”的命名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从当代文学批评谱系的角度说,文坛地方军的涌现,最初源于"湘军"的崛起及其命名。从"湘军"到文学"湘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湖南作家群因接连斩获全国文学大奖而获别称闻名,而此后"陕军"东征、... 从当代文学批评谱系的角度说,文坛地方军的涌现,最初源于"湘军"的崛起及其命名。从"湘军"到文学"湘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湖南作家群因接连斩获全国文学大奖而获别称闻名,而此后"陕军"东征、文学"豫军"等文坛造"军"运动的兴起,一方面是受文学"湘军"命名的启示,另一方面也是各地方作协极力凸显政绩的结果。在文坛地方军自我本质化、历史化的进程中,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注脚,地域文化与地方文学的相互阐释,汇集成中国当代批评的"文化研究"潮,并与西来的"文化研究"合流,由此构成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多维复杂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湘军 文化研究 地域文化 当代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