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8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策感知、职业认同与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平 张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0,共10页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 教师对交流轮岗政策的遵从意愿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成效。为探析政策感知、职业认同是否及如何影响教师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本研究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比分析1487份教师调查问卷数据。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政策感知、职业认同对政策遵从呈多通道的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政策感知方面,政策了解和认可程度高的教师更倾向于遵从交流轮岗政策;职业认同方面,工作回报、角色价值和工作成就感对政策遵从有正相关性,而工作保障和工作氛围则对政策遵从有负相关性。深入分析后认为:良好的工作保障和氛围可能强化了教师对稳定性的期望,减少了对人事变革的接受度,进而对交流轮岗政策遵从意愿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感知 职业认同 政策遵从 交流轮岗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特征、问题与应对 被引量:7
2
作者 荀渊 潘岳林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 加快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以各要素优化衔接、结构合理、供需适配、协同联动、持续改进为关键特征,最终指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政策目标。当前,我国在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过程中面临教师教育机构与制度体系衔接相对不足、教师教育院校分布不均、教师供给体系和培养层次偏低、各教师教育参与主体协同乏力和教师培养与培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够深入等问题。为此,应着力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优化职前教师供给体系,加强教师协同体系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教师教育区域结构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图书馆中的剧场”到“剧场化的图书馆”:“图书馆+剧场”形态演进对图书馆空间变革的启示
3
作者 王铮 张静容 +2 位作者 牛嘉 郑雨露 雷嘉文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5,104,共11页
[目的/意义]为帮助图书馆适应空间变革趋势提供跨界视角,从“图书馆+剧场”的形态演进中为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服务创新提供思路与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从理论层面论证图书馆融合剧场元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实践层面分析“图书馆+剧场”... [目的/意义]为帮助图书馆适应空间变革趋势提供跨界视角,从“图书馆+剧场”的形态演进中为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服务创新提供思路与策略。[研究设计/方法]从理论层面论证图书馆融合剧场元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实践层面分析“图书馆+剧场”的代表性案例,诠释二者结合的具体方式和发展规律。[结论/发现]剧场之于图书馆经历了从“本体”到“喻体”的意义嬗变。图书馆空间改造中对剧场元素的借鉴、引入与融合需要超越剧场实体,更加重视剧场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建构。[创新/价值]将“图书馆+剧场”形态的演进阶段概括为“剧场态”实体改造、“剧场式”服务设计和“剧场性”意义构建等阶段,并面向未来元宇宙环境,提出从建设“图书馆中的剧场”到设计“剧场化的图书馆”,为图书馆空间变革提供了创新性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剧场 剧场性 读者剧场 元宇宙 图书馆空间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决策智能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从ISDOS之影到平行剧场之能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飞跃 《指挥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探讨如何将“AI for Science”化为“Decision Intelligence for Decision Science(DI4DS)”,使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成为变革传统指挥控制科学与技术的新动力并成为确保军事力量和国防安全的新科技。主要围绕决策智能理念、方法、技术的... 探讨如何将“AI for Science”化为“Decision Intelligence for Decision Science(DI4DS)”,使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成为变革传统指挥控制科学与技术的新动力并成为确保军事力量和国防安全的新科技。主要围绕决策智能理念、方法、技术的历史演化以及ISDOS、EMS、计算机会议、决策剧场、平行剧场的历史进程,讨论决策5.0和平行决策智能及相关交互数字剧场等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C++ISR的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R 决策5.0 决策智能 新人工智能 平行智能 平行剧场 系统智能 决策剧场 开放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特征、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之远 王鹏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9,共10页
学术社会化是个体在融入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教育、规训与学术实践活动,逐步习得并内化特定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行为规范与价值观的过程。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呈现以下特征:人工智能推动数据驱动... 学术社会化是个体在融入学术共同体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教育、规训与学术实践活动,逐步习得并内化特定学术领域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行为规范与价值观的过程。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呈现以下特征:人工智能推动数据驱动的知识生产和跨学科协作,重塑了高校教师学术行为的基本模式;学术互动转向全球化、数字化的网络空间,拓展学者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渠道;学术职业身份的建构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学术场域,而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智慧平台和虚拟社群实现符号再生产。人工智能在赋能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面临着技术依赖与技术迭代、数据隐私与数据透明、算法偏见与算法公平、学术互动与学术孤岛四重困境,使高校教师不得不思考技术带来的脱嵌难题、学术伦理的祛魅风险、知识生产的隐性区隔、学术社群中的自我抽离等议题。在学术社会化面临的复杂生态中,高校教师不仅要主动面对学术社会化过程中的诸多变革,还要在重塑学术身份的同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学术社会化困境的纾解之道包括重构学术资源获取机制,培育学科交融的知识生态;重塑科研成果评估体系,助推多维贡献的创新生态;重组算法透明框架,打造算法向善的技术生态;重建学术职业身份认同,优化人机共生的学术生态,以生态构建和要素整合为高校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社会化 人工智能 知识生产 学术职业 高校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PRoFESS研究对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伊龙 王春雪 +1 位作者 赵性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2期880-888,共9页
备受关注的卒中二级预防有效性试验(PRoFESS,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研究近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正式发表[1],该研究被视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卒中二级预防研究,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695个中心参与... 备受关注的卒中二级预防有效性试验(PRoFESS,Prevention Regimen for Effectively Avoiding Second Strokes)研究近期在《新英格兰杂志》上正式发表[1],该研究被视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卒中二级预防研究,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695个中心参与了该研究,共收集20332例患者,其中亚洲人群占36%,中国贡献了18%的研究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性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药物 prof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戏院建筑立面语言与广告符号研究——以上海为例
7
作者 陈茜 张卫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近代开埠以来,随着工业和商贸的发展,城市开始以商品经济发展为主,传统戏曲和西方影戏成为日常娱乐消费内容,戏院建筑也开始具有商业属性,其立面形式成为吸引大众的“招牌”。在过往的研究中,戏院建筑研究集中在空间形式上,建筑立面的... 近代开埠以来,随着工业和商贸的发展,城市开始以商品经济发展为主,传统戏曲和西方影戏成为日常娱乐消费内容,戏院建筑也开始具有商业属性,其立面形式成为吸引大众的“招牌”。在过往的研究中,戏院建筑研究集中在空间形式上,建筑立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研究以近代报刊和档案中的戏院建筑记录为基础,将建筑立面语言元素作为单个概率事件,通过信息熵和相对丰富度计算,衡量近代上海戏院建筑语言多样性特征和发展趋向,提取标识性符号,并归纳建筑语言的构成特征和符号类型。发现存在社会认同变迁下新形式的迭代,消费层级分化也影响标志性形式塑造,在形式传播过程中出现符号化运用,形成普适性的广告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院建筑 广告符号 消费文化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戏剧的艺术权力位移及价值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鹏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9,共9页
沉浸式戏剧延续了戏剧史上从文本到表演,再从表演到观看的艺术权力位移过程。其中,艺术权力是指编剧、导演、演员、观众、舞台设计者、戏剧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艺术参与者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从20世纪80年代肇始的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到2... 沉浸式戏剧延续了戏剧史上从文本到表演,再从表演到观看的艺术权力位移过程。其中,艺术权力是指编剧、导演、演员、观众、舞台设计者、戏剧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艺术参与者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从20世纪80年代肇始的先锋戏剧或实验戏剧到21世纪初期以来的大型实景戏剧,再到2016年以来的新型沉浸式戏剧,不同阶段蕴含着不同的导演、观演关系,即导演与演员及排演与表演、观众与演员及观看与表演的关系。沉浸式戏剧的观演关系可以分为座位式观演、行走式观演、互动式观演、参演式观演四种类型,在不同的观演关系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艺术权力位移格局。沉浸式戏剧在艺术的属性、内容、结构、精神、思想等方面过度商业化、物质化、碎片化、感官化、新奇化,削弱了艺术价值,其深层原因主要是艺术光晕的消失、文化消费的滥觞、文化资本的介入。沉浸式戏剧越来越远离传统艺术,观众直接参与、共享艺术权力,削弱了剧本创作者、导演、演员等群体的艺术权力,艺术权力从共享过渡到了新的聚集,聚集到观众身上,观众如何使用艺术权力成为新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戏剧 艺术权力位移 共享 聚集 艺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众戏剧社同人与现代中国话剧道路的探索
9
作者 焦欣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6,共8页
1919年“五四运动”后,“民众”观念日渐盛行,“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且以《戏剧》为阵地的民众戏剧社成立。作为文明戏迈向现代话剧重要的转捩性事件,极具现代思想的民众戏剧社同人秉持五四新文化革新精神,除提倡... 1919年“五四运动”后,“民众”观念日渐盛行,“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且以《戏剧》为阵地的民众戏剧社成立。作为文明戏迈向现代话剧重要的转捩性事件,极具现代思想的民众戏剧社同人秉持五四新文化革新精神,除提倡“爱美的戏剧”之外,还持续推动罗曼·罗兰“民众戏剧”、安托万“小剧场”等观念的落地,并引发非职业化与职业化的演剧论争。就现有史料而言,梳理总结民众戏剧社同人的道路探索及其主张,不仅有助于现代话剧理论形态与实践路径讨论的深入,而且有助于对话剧与中国社会及民众之间关系考察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问题剧” “无形剧场” “爱美的戏剧” “职业的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职施教: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人才培养
10
作者 于建伟 张新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现其遵循“劳动逻辑”“人学逻辑”“发展逻辑”等三重职业逻辑。运用TKS评估框架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现状可以发现其面临“劳动模式挑战”“角色定位挑战”“技能发展挑战...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分析智能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现其遵循“劳动逻辑”“人学逻辑”“发展逻辑”等三重职业逻辑。运用TKS评估框架评估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现状可以发现其面临“劳动模式挑战”“角色定位挑战”“技能发展挑战”等三大核心职业挑战。职业逻辑和职业挑战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职业图景。“因职施教”将职业图景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锚点和依据,根据职业图景变化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数据治理教育”“人机协作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等三大关键路径,探索了一条智能时代思想政治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人工智能 职业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历程——以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为中心
11
作者 刘菡 周静 胡雨桐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文章从女性群体进入图书馆领域的时机,女性获取图书馆员职业身份的内外动因,占据职业多数的女性馆员对职业哲学的认同与践行,载入“图书馆名人堂”中的女性楷模四个方面,呈现现代图书馆员职业形成之初,社会性别视角下美国图书馆员职业... 文章从女性群体进入图书馆领域的时机,女性获取图书馆员职业身份的内外动因,占据职业多数的女性馆员对职业哲学的认同与践行,载入“图书馆名人堂”中的女性楷模四个方面,呈现现代图书馆员职业形成之初,社会性别视角下美国图书馆员职业化历程。图书馆员职业化包含女性化,对女性化的正向认知有待更多正面职业形象的阐述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职业化 女性化职业 女性馆员 社会性别视角 美国图书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断连:从多元视角到对图书馆信息职业的启示
12
作者 陈慧彤 闫慧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7,共13页
[目的/意义]“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网络使用特征,给用户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挑战着用户的生存逻辑,越来越多用户产生了数字断连的意愿和诉求。厘清数字断连的概念,梳理其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数字断连为研究对象... [目的/意义]“永久在线,永久连接”的网络使用特征,给用户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挑战着用户的生存逻辑,越来越多用户产生了数字断连的意愿和诉求。厘清数字断连的概念,梳理其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以数字断连为研究对象,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全面揭示数字断连的研究现状和特点。[结论/发现]从数字不平等、数字资本主义、素养、赋权四种视角对数字断连进行概念阐述,分析其与技术不使用、媒介抵抗、数字排毒、数字极简主义、社交媒体倦怠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归纳数字断连的四类动机、三大实践维度;探讨数字断连对图书馆信息职业的基础设施、制度安排、平台建设、职业伦理方面的启示。[创新/价值]全面梳理数字断连的研究进展,为信息职业人员适应数字技术与人关系的变迁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断连 反连接 ICT过度使用 图书馆信息职业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驱动的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泽华 朱哲煜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该文以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新能源专业的核心技能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以真实工程项目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从教学目标、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析项目驱... 该文以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新能源专业的核心技能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构建以真实工程项目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融合,从教学目标、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分析项目驱动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的优势。同时,结合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模式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可为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新能源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职业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认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翻译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威教授访谈录
14
作者 高渝 张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彰显社会公共利益,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核心定位与指导原则。在访谈中,张威教授系统阐述了翻译研究在新时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原则与发展方向、国家战略视角下翻译研究的重点方向、“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争议与发展、中译外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翻译研究的社会价值、翻译教材建设、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等重要议题。这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战略和关键议题,推动中国翻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翻译研究 中译外研究 人工智能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 翻译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写意”:一个戏曲概念的生成
15
作者 王淼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6,共8页
戏曲中“写意”这一术语是20世纪初理论家由中国画领域挪用而来。写意概念的挪用和传播,一方面是对西方戏剧写实理论作出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是戏曲为解决自身理论焦虑,从现代学术体系出发,探讨、反思中国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创造。... 戏曲中“写意”这一术语是20世纪初理论家由中国画领域挪用而来。写意概念的挪用和传播,一方面是对西方戏剧写实理论作出的“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是戏曲为解决自身理论焦虑,从现代学术体系出发,探讨、反思中国戏曲艺术本质的理论创造。写意概念的讨论和定型经历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末、20世纪4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末两个阶段,其内涵与外延不断发生变化,写意和写实此消彼长。20世纪80年代“戏剧观”论争之后,写意作为戏曲的本体特征逐渐固定。从写意的演进可以看出,写意是人为制造的理论概念,它折射出20世纪戏曲现代化过程中,在西方戏剧的坐标下,戏曲对自身艺术本质、理论特征、表演风格的深刻反思和系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写意 写实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大赛导向下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16
作者 章晓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174-176,共3页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技能大赛的导向。该文围绕技能大赛的培养目标,探讨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基于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引入企业合作、竞...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亟需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技能大赛的导向。该文围绕技能大赛的培养目标,探讨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提出基于技能大赛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引入企业合作、竞赛导向以及数字化工具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实践路径,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专业 实践教学 技能大赛 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工作者:为包容性社会而生的职业角色创新
17
作者 韦昱杰 张衍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61,共14页
随着无家可归者、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进入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亟须变革。通过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跨专业合作成功解决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促使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角色愈发普遍。文章运用文献... 随着无家可归者、精神病患者等弱势群体进入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亟须变革。通过与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进行跨专业合作成功解决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巨大挑战,促使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角色愈发普遍。文章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分析美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出现的社会环境,归纳公共图书馆吸收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路径,介绍其实践情况和主要特点,从用户、员工、专业、组织、社会等方面阐释公共图书馆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意蕴。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建议:承担社会责任,回应社会需求;加强多方合作,发挥社会合力;培养专业人才,探索学科融合;深化包容理念,促进服务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社会工作者 新兴职业 包容性社会 跨专业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学术职业:现实图景、内在机理与应对策略
18
作者 周建力 柳海民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55,共10页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大学教师的替代性危机成为学界尤其是大学教师自身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作为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在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实践中都面临机遇与挑...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大学教师的替代性危机成为学界尤其是大学教师自身关注的重要问题。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作为学术职业的大学教师在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实践中都面临机遇与挑战。追随技术进步的合法性效应、技术推动学术职业工作的变革以及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共同构成影响学术职业的内在机理。面对时代变革,学术职业者需要抓住技术赋能机遇,在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领域发挥人类智慧的独特价值,实现学术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生成式人工智能 学术职业 大学教师 社会服务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严问责监管格局与审计项目签字安排
19
作者 冯琳磬 《审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5,共14页
在审计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探索事务所与审计师的应对策略与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2020年起逐步构建的从严问责监管格局能够通过强化责任主体的风险意识,影响非合伙人审计师执业经验与签字业务量的倒U型关系,使之相对平... 在审计行业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探索事务所与审计师的应对策略与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自2020年起逐步构建的从严问责监管格局能够通过强化责任主体的风险意识,影响非合伙人审计师执业经验与签字业务量的倒U型关系,使之相对平缓,即导致非合伙人审计师在其职业生命周期中的项目签字安排发生显著调整。横截面分析表明,监管威胁和审计师高风险敏感性是促成签字安排调整的关键因素。调整后,审计师的风险敞口与业务收入在职业生命周期中分布更均匀,调整动机得以验明。经济后果检验揭示,监管格局的构建增强了项目工作负荷对审计质量的负面影响。本文不仅拓展了审计监管与项目签字安排领域的研究,也为进一步推进审计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严问责监管格局 审计项目签字安排 审计职业生命周期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保存和整理民国时期档案中对苏联经验的借鉴
20
作者 李世琪 方鸣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3,79,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整理和保管民国时期档案,是档案资源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对民国时期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和整理,从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在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起步艰难的情况下,档案工作者们通过对苏联传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如何整理和保管民国时期档案,是档案资源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对民国时期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保管和整理,从而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在发展基础薄弱、建设起步艰难的情况下,档案工作者们通过对苏联传入的先进档案理论经验的借鉴学习,结合客观条件和实际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初步完成了民国时期档案的保存和整理工作,为学界研究和国家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档案 档案整理 苏联 档案法令 全宗 旧政权档案 历史档案 档案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