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屏障功能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罗芳丽 孙路强 +3 位作者 王司琦 侯雨君 李瑛 周思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肠道屏障功能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生理状态下,肠道发挥屏障功能可有效防止机体内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保障机体内环境稳定。当各种因素使机体内环境受到侵害,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肠道内菌群移位、内毒素... 肠道屏障功能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生理状态下,肠道发挥屏障功能可有效防止机体内环境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保障机体内环境稳定。当各种因素使机体内环境受到侵害,可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通透性增加,从而出现肠道内菌群移位、内毒素吸收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发现肠道屏障功能的检测与评价方法较多,通过测定血液、尿液、粪便或肠道组织等标本中的某些指标,从体内、体外2个方面对肠道屏障功能进行评价,总结了肠道屏障功能的评价方法,并分析了每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后续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屏障功能 评估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该如何阅读修昔底德?--康纳所谓“递进手法”再评价
2
作者 何元国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4,129,共13页
美国学者康纳借鉴伊泽尔的“读者反应理论”的主要思想,但舍弃其概念,用以研究修昔底德艺术的一面。康纳认为,“递进”是修昔底德最有特色的手法。通过它,修昔底德一方面让读者设身处地,获得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关于人性和政治... 美国学者康纳借鉴伊泽尔的“读者反应理论”的主要思想,但舍弃其概念,用以研究修昔底德艺术的一面。康纳认为,“递进”是修昔底德最有特色的手法。通过它,修昔底德一方面让读者设身处地,获得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关于人性和政治等思考融入叙事和评论中,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康纳的“递进手法”说有一概而论的毛病。运用海登·怀特的学说,可以解释其理论借鉴的不足。但其理论借鉴大体上是成功的,它提醒我们留意修昔底德的“递进”“反讽”等手法,领会其不做定论、邀请读者做出反应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昔底德 康纳 “递进手法” “读者反应理论” 海登·怀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组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维 王毅敏 +4 位作者 吕丽霞 王秀荣 师阳阳 韩丽娜 丁洁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杏组织培养技术是杏优良品种扩繁保存、新品种选育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杏组织培养研究现状,涵括了外植体选择及灭菌方法、培养基类型及其添加物、组培所需环境条件及存在问题、育种过程中的应用... 杏组织培养技术是杏优良品种扩繁保存、新品种选育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文中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杏组织培养研究现状,涵括了外植体选择及灭菌方法、培养基类型及其添加物、组培所需环境条件及存在问题、育种过程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对杏组培研究的前景展望,旨在对我国杏组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建议,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技术 遗传转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分离技术在磺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牛家华 王勇 卢明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8-1008,共11页
磺胺类抗生素(SAs)在治疗动物疾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广泛使用将增加动物耐药性以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检测SAs的主要方法,相分离技术是影响上述方法准确度的关键因素。综述了2020—202... 磺胺类抗生素(SAs)在治疗动物疾病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其广泛使用将增加动物耐药性以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检测SAs的主要方法,相分离技术是影响上述方法准确度的关键因素。综述了2020—2024年相分离技术中相分配(液液微萃取和分散液液微萃取)和相吸附(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管尖固相萃取)技术在SAs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引用文献73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分离技术 前处理 磺胺类抗生素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标本画的艺术化还原:制作工艺的创新与实践
5
作者 付晓玲 洪丽漫 +2 位作者 林观见 谢继红 何雨滢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50-52,共3页
植物标本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植物的美丽与科学的准确性相结合。本论文探讨了植物标本画的制作工艺创新与实践,旨在实现对植物的艺术化还原。通过对植物标本的收集和处理,运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将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细... 植物标本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将植物的美丽与科学的准确性相结合。本论文探讨了植物标本画的制作工艺创新与实践,旨在实现对植物的艺术化还原。通过对植物标本的收集和处理,运用创新的艺术手法和技术,将植物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细致地呈现在画布上。在实践中引入了新的材料和工具,以达到更加生动和逼真的效果。同时,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确保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传递植物的生态信息和科学意义。通过对制作过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本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植物标本画制作工艺的机会,展示了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标本画 艺术化还原 制作工艺 表现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倩玉 李京芳 +3 位作者 左智 董家宾 徐继伟 徐锐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4期9-14,共6页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布局的变化,高原水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水稻种植的技术瓶颈,综述了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其优... 农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而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布局的变化,高原水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原水稻种植的技术瓶颈,综述了高原水稻种植技术现状及其优化措施,分析了技术融合对水稻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高原水稻可持续种植技术的集成方向,以期为促进高原水稻种植增效减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技术 现状 优化措施 展望 研究进展 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蛋白质组学分析与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焱 李宁 +4 位作者 朱绪春 周麟依 韩朝玮 刘晓永 刘红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我国传统蛋白的获取大量依赖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依赖性,难以应对巨大的蛋白缺口。酵母中蛋白含量超过50%,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58%,是一种完全优质蛋白。目前,工业废酵母多用于提取酵母蛋白,如果可以通... 我国传统蛋白的获取大量依赖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依赖性,难以应对巨大的蛋白缺口。酵母中蛋白含量超过50%,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58%,是一种完全优质蛋白。目前,工业废酵母多用于提取酵母蛋白,如果可以通过酵母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高营养的酵母菌株,就能为酵母蛋白资源的利用奠定原料基础。绿色高效的酵母蛋白制备技术直接影响酵母蛋白利用,目前多采用酸碱制备酵母蛋白,亟待开发高效清洁的酵母蛋白制备技术。该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并探讨了不同种类、不同培养条件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酵母菌株的蛋白质组差异和多种不同酵母蛋白制备工艺的比较,旨在为高产蛋白酵母菌株的筛选和酵母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并勾勒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蛋白 蛋白质组学 制备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中毒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刘亚慧 杨韬 任书芳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随着全球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毒品及其代谢物在城市污水系统中普遍存在,并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过程积累于污泥中,因此,污泥是毒品监测的重要载体之一.环境介质中痕量毒品及其代谢物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区域内毒品的使用类型和流行趋... 随着全球毒品滥用问题日益严重,毒品及其代谢物在城市污水系统中普遍存在,并通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过程积累于污泥中,因此,污泥是毒品监测的重要载体之一.环境介质中痕量毒品及其代谢物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区域内毒品的使用类型和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同时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将分析污泥中毒品的来源及其存在方式,探讨污泥样本的前处理技术,概述污泥中毒品及相关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总结现有污泥毒品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改善措施.旨在推动污泥中毒品检测技术向更高效、精准的方向发展,为污泥中毒品检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持,对生态环境风险预防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毒品检测技术 环境风险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局部给药的方法和装置的现状及其进展
9
作者 林敏敏 李琪 +2 位作者 王雪艳 王丽君 周向东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54-960,共7页
近年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基层医疗机构雾化及家庭雾化治疗普及率明显上升,呼吸道局部给药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呼吸道局部给药是指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雾化成气溶胶后,经患者吸入呼吸道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 近年来我国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基层医疗机构雾化及家庭雾化治疗普及率明显上升,呼吸道局部给药已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呼吸道局部给药是指药物经特殊的给药装置雾化成气溶胶后,经患者吸入呼吸道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给药方式,相比于全身用药,其具有起效快速、靶向给药、副作用小、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等优势,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给药方式,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方向。本文以近几年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了呼吸道的药物递送及生理防御、呼吸道局部给药的方法和装置的结构特点和所采用雾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等内容的现状及其进展。用于呼吸道局部给药的装置包括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器、雾化器和软雾吸入器,为呼吸道局部给药提供了稳定、高效的雾化方式。理想的吸入装置应该将药物以精确和一致的剂量直接输送到肺部的特定区域,并确保药物的稳定性,还应具备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患者使用和低成本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呼吸道局部给药的方法和装置的现状及其进展,为未来吸入装置的研发及临床工作者合理选择吸入装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局部给药 吸入装置 雾化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艺术技法与材料分析的油画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例
10
作者 颜宇 赵丹丹 +2 位作者 陈静 赵樱乔 杨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61,共14页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 为了对中国早期油画进行科学的保护修复,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油画《减租减息》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剖析了《减租减息》的艺术技法,发现作品杂糅了延安革命现实主义、西欧学院派古典写实主义以及苏联美术情节性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画家对油画材料处于初步摸索、尚未成熟的阶段。采用多种科学检测手段对油画各层次材料的形貌、成分、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了画家用材制作不当导致作品出现严重病害,其中双面油性锌白底是病害产生的关键因素。针对作品特殊的“双面底”工艺,制定了保护性修复策略,运用背面加固新技术,在恢复作品物理强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原有工艺特征,延续了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技法 材料分析 油画保护修复策略 油性锌白底 双面底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桂盆景在发扬传统文化与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讨
11
作者 黄连辉 李丽恒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3期56-58,共3页
通过对八桂盆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阐述,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论述,揭示了八桂盆景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以融安罗汉松小镇为例,展示了八桂盆景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实践,指出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 通过对八桂盆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阐述,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的论述,揭示了八桂盆景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以融安罗汉松小镇为例,展示了八桂盆景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实践,指出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之处,并从加强宣传推广、加强技艺传承、创新发展和提供更好的资源和市场支持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为八桂盆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艺术特点 创作技艺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尼龙袋技术的优化研究进展及建议方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微 李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01-6807,共7页
原位尼龙袋技术是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常用方法。影响此技术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且这些影响因素存在实验室之间,甚至实验室内部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针对原位尼龙袋技术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中存在的不一致因素开展的相关试验研究... 原位尼龙袋技术是评价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常用方法。影响此技术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且这些影响因素存在实验室之间,甚至实验室内部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针对原位尼龙袋技术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中存在的不一致因素开展的相关试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此技术评定羊饲料瘤胃蛋白质降解率的技术规程提出新的建议方案,同时为该技术在牛上的应用给出建议,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技术规程或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尼龙袋技术 研究进展 饲料营养价值评价 建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领域裂纹检测实验方法的进展
13
作者 张立军 王杭 +6 位作者 李科伟 刘德昊 张强 马哲 李明 张伟健 殷晓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裂纹故障是影响生产生活和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因素,裂纹检测实验对于检测技术应用和裂纹故障信息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但领域内缺乏对检测实验的系统性归纳与剖析。该文对当前代表性的裂纹检测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针对裂纹信息介绍了... 裂纹故障是影响生产生活和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因素,裂纹检测实验对于检测技术应用和裂纹故障信息获取具有重要意义,但领域内缺乏对检测实验的系统性归纳与剖析。该文对当前代表性的裂纹检测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比较,针对裂纹信息介绍了定位、形貌和深度的检测实验,从先进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机器学习应用等3个方面探究了裂纹检测实验方法进展。最后根据国内外裂纹检测实验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裂纹扩展方向检测、误报漏报及实验与实际工况贴近程度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实时动态、远程无线和多故障耦合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裂纹检测实验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检测 实验进展 检测技术 传感器 数据处理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河文化影响下的临清中洲古城民居木质门窗技艺研究
14
作者 梅剑平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87,共7页
门窗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和乡土审美观念。本文以临清中洲古城民居正房明间的木质门窗为研究对象,对运河文化影响下的临清民居形式进行概述,从装饰艺术角度阐释门窗纹样... 门窗作为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和乡土审美观念。本文以临清中洲古城民居正房明间的木质门窗为研究对象,对运河文化影响下的临清民居形式进行概述,从装饰艺术角度阐释门窗纹样承载的运河文化内涵,并总结门窗建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榫卯技艺,以期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门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中洲古城 运河文化 木质门窗 艺术内涵 榫卯技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全林发 陈炳旭 +4 位作者 梁盛曦 乔方 刘凯 池艳艳 姚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34,共19页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 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成虫多为中型蛾类,其幼虫称为“尺蠖”,是荔枝和龙眼梢期的重点防控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报道的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尺蛾科害虫共有10种,广东省内常见的有8种,分别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大钩翅尺蛾Hyposidra talaca、油桐尺蛾Biston(Buzura)suppressaria、波纹黄尺蛾Perixera illepidaria、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荔枝青尺蛾Berta chrysolineata hainanensis和间三叶尺蛾Sauris interruptaria。至今,国内外围绕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开展的研究报道仅为15篇,其中粗胫翠尺蛾最多(7篇),而为害较普遍的荔枝青尺蛾和间三叶尺蛾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着重综述了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大钩翅尺蛾、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和油桐尺蛾5个尺蛾科优势种的研究现状,并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目前,尺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集中于天敌的保护利用、生物源农药和昆虫性信息素的开发与应用。至今,已有粗胫翠尺蛾、大造桥虫、槐尺蛾Chiasmia cinerearia和油桐尺蛾4种尺蛾的性信息素有效组分被成功鉴定。但当前针对尺蛾科害虫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而且我国用于荔枝和龙眼尺蛾科害虫防治的杀虫剂尚无登记,对农技推广人员指导用药提出了巨大挑战。本综述旨在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全面了解此类害虫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尺蛾科害虫的深入研究及综合防控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蛾科 荔枝 龙眼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造调味品中生物胺分析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斌 徐雅芫 +4 位作者 万娅琼 荆丰雪 李梅青 盛新颖 程江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0,共7页
酿造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多种潜在的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是影响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会使人体产生各种毒害反应,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文章对生物胺的产生原因、毒性和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并重点阐述了国... 酿造调味品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多种潜在的有毒代谢物,其中生物胺是影响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过量摄入会使人体产生各种毒害反应,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文章对生物胺的产生原因、毒性和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并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生物胺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酿造调味品的食用安全性及有效控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酿造调味品 检测技术 控制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食品风味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靓 阳佳红 田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7,共10页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除了关心食物是否美味外,其健康要素和良好风味的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食品风味成分不仅是影响食品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食品营养水平的关键指标。目前,传统方法对食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及预测费时费...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除了关心食物是否美味外,其健康要素和良好风味的结合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食品风味成分不仅是影响食品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食品营养水平的关键指标。目前,传统方法对食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及预测费时费力,且无法处理大量数据。相比之下,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在区分差异性以及寻找共同性上具有传统分析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基于此,本文围绕机器学习在食品风味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的原理和优点,及其在食品风味预测及调节中的最新应用与前景。重点探讨现代智能感官检测技术结合机器学习在食品风味分析领域研究的优势与未来趋势,以期为食品风味分析与预测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食品风味 风味分析与预测 智能感官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雯雯 韦婉 +3 位作者 陈岩 赵洁 傅曼琴 王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28,共10页
陈皮是药食同源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市场上陈皮产地虚标、品种假冒和陈化时间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亟需建立有效的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以保障陈皮质量安全和品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光谱、DNA分析... 陈皮是药食同源佳品,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高。然而,市场上陈皮产地虚标、品种假冒和陈化时间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亟需建立有效的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技术以保障陈皮质量安全和品质。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光谱、DNA分析、元素分析、智能感官等技术在陈皮产地溯源和品种、采收期及陈化时间鉴别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陈皮产地溯源及鉴伪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产地溯源 鉴伪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黎明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3-989,共7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和对诊疗方法的创新,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从多模态影像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从静脉溶栓到机械取栓,从免疫调节...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成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和对诊疗方法的创新,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诊疗技术取得显著进展。从多模态影像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从静脉溶栓到机械取栓,从免疫调节到神经保护策略,从干细胞疗法到纳米医学,从最初的单纯药物治疗发展到药物结合机械取栓的综合性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领域正朝着个体化、精准化、有效和全面管理的方向发展。应用多样化的先进诊疗技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诊断 治疗 技术 方法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莱姆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于惊蛰 邱建桥 +2 位作者 周岚 方仁东 陈雪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莱姆病(Lyme disease)又名伯氏疏螺旋体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由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犬、猫、马、牛、鹿等多种... 莱姆病(Lyme disease)又名伯氏疏螺旋体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由不同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lato)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犬、猫、马、牛、鹿等多种动物易感,人也是该病原菌的易感宿主。人患莱姆病时的主要症状为游走性红斑、关节炎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患病动物常表现的症状是蜱叮咬部位被毛脱落、发热、蹄叶炎、跛行等。莱姆病流行广泛,但是诊断较为困难并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为避免莱姆病对畜牧业以及宠物行业造成不利影响,亟需提高对莱姆病的关注。因此,本文对动物莱姆病及其诊断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莱姆病的准确、快速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莱姆病 诊断与检测技术 防治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