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页岩储层岩石物理关键参数建模与“甜点”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军 魏刚 +3 位作者 胡挺 田新 龚佳 何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 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储层表征参数多,构建融合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两类参数的页岩综合评估策略,是提高陆相页岩甜点预测准确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泌阳凹陷湖相页岩与其他典型海相页岩的差异;然后建立考虑碳酸盐矿物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校正因子,根据岩心实验对系数K进行修正,改进总有机碳含量计算方法;接着利用有机质对密度与中子测井曲线的影响差异,建立饱和度非电法测井计算方法;最后引入层次分析法,优选反映页岩储层品质与工程品质两类甜点的7个参数,依据贡献程度、计算精确度和数据可靠性构建判断矩阵,形成页岩优势储层判别量化图版。依据该方法,能够将泌阳凹陷页岩优势储层准确识别,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有利的岩石物理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页岩 甜点预测 总有机碳含量 饱和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耦合特征及页岩油气甜点优选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志红 石文斌 +4 位作者 魏祥峰 刘苗苗 陈超 王道军 谢佳彤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52,共16页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 为了落实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页岩源—储关系,明确页岩油气甜点层段,基于岩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地球化学分析及不同纹层剥离测试、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手段,系统分析了页岩的结构、纹层、矿物、有机质丰度、储集性能及含油气性,并划分了页岩源—储耦合类型,明确了其对页岩油气甜点分布的控制作用,最后落实了侏罗系页岩油气的甜点层段。研究结果表明:(1)侏罗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自流井组东岳庙段一亚段(以下简称东一亚段)、凉高山组二段下亚段(以下简称凉二下亚段),并可识别出10种岩相,其中灰黑色富碳粉砂纹层黏土页岩、灰黑色富碳介屑纹层黏土页岩为最有利岩相。(2)东一亚段(4)层、凉二下亚段(6)层—(8)层页岩具有中高总有机碳含量(TOC)、高孔隙度、高含油气性特征。(3)侏罗系页岩中发育黏土矿物纹层、长英质碎屑纹层、介屑/碳酸盐矿物纹层,其中黏土矿物纹层具有最高的生烃能力与含油气性;宏观上夹层起隔挡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滞留。(4)侏罗系页岩中可识别出6种源—储耦合类型,其中,高TOC—高孔型、中高TOC—高孔型、高TOC—高孔/微裂缝型源—储耦合系数最高。结论认为:(1)东一亚段的(2)层、(4)层、凉二下亚段的(6)层、(8)层横向分布稳定,累计厚度大,耦合系数最高,为A类地质甜点,是目前最现实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对象;(2)东一亚段的(1)层、(3)层耦合系数较高,凉二下亚段的(4)层、(7)层脆性高,可改造性强,为B类地质甜点,是下一步页岩油气拓展勘探开发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侏罗系 页岩 纹层 源—储耦合 页岩油气 甜点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陆相凉高山组页岩油气甜点预测关键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超 陈祖庆 +4 位作者 刘晓晶 印兴耀 石美璟 陈琪 周江辉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 中国页岩油气正处于勘探开发快速发展期,通过近十年快速发展,海相页岩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有效支撑了规模效益开发。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油气是重要的接替和增储上产领域,为了尽快形成一套适用于陆相页岩油气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为例,深入分析凉高山组页岩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提出了具有较强适应性的“甜点”地震预测技术系列。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陆相页岩纹层结构发育特征,构建了陆相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岩心测试与岩石物理模型相结合,明确了各向异性参数是有利岩相的敏感参数,并进一步推导建立了4项式VTI反射系数近似方程,降低了反演维度,提高了各向异性参数的反演稳定性,预测了有利岩相展布;(2)建立了考虑构造宽缓度、变形强弱等因素的压实趋势面,对Eaton法预测结果进行了校正,形成了基于趋势面校正的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0%;(3)基于全岩X射线衍射以及测井力学参数分析,明确了复兴地区脆性平面变化特征,基于YPD方程开展杨氏模量、泊松比直接反演,实现陆相页岩脆性指数地震预测;(4)针对断裂、褶皱多成因的陆相页岩裂缝发育特征,将地震属性与地质力学裂缝预测技术相融合,形成了多类型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结论认为,将有利岩相、压力系数地质甜点参数、脆性指数和裂缝工程甜点参数融合评价,综合确定了该区的页岩油气甜点区范围,经实钻井验证地震预测结果吻合度较高,研究成果对我国陆相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兴地区 凉高山组 陆相页岩油气 有利岩相 VTI各向异性 脆性指数 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深层致密储层“甜点”表征及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
4
作者 唐建东 张顺康 +2 位作者 林式微 葛政俊 林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405,共9页
按照“油层下面找油层”的思路,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进军,苏北深层致密、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受复杂构造、沉积、裂缝等因素影响,苏北深层致密储层效益开发难度大。围绕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 按照“油层下面找油层”的思路,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进军,苏北深层致密、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受复杂构造、沉积、裂缝等因素影响,苏北深层致密储层效益开发难度大。围绕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进行了研究:“甜点”描述方面,针对苏北深层致密油藏特点,通过融合地质、物探、油藏、工程、经济等多学科的资料,形成了地质-地震一体化致密砂岩储层表征方法、多参数综合表征和评价方法,实现了致密储层的精准刻画,有效地指导了致密储层分类与“甜点”优选;体积压裂方面,通过采用提高压裂缝控体积、暂堵转向提高裂缝复杂程度、组合加砂提高裂缝充填体积等工艺,并结合区块储层特征开展针对性优化,初步形成了适合江苏深层致密储层特征的体积压裂改造技术;技术政策优化方面,通过开展井型、开发方式、压裂参数的优化和井网方案的迭代优选,保障致密油藏稳产;钻井高效提速配套方面,通过优化钻井工艺和布井方案,实现了提速降本、节约投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矿场试验,在X17、F125、Y48区块部署实施7口常规井和1口水平井。其中,常规井单井平均产油量超过6 t/d,水平井产油量稳定在10 t/d以上,实现了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研究方法和现场试验可以为其他致密油藏储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 有效动用 一体化 “甜点”描述 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BlendMask的页岩扫描电镜图像矿物鉴定方法
5
作者 张可佳 廖明月 +5 位作者 刘涛 赵玉武 刘宗堡 田枫 张岩 贺友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7-1400,共14页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 页岩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智能识别能够快速分析页岩储层矿物,是页岩油储层“甜点”预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传统方法在鉴定矿物成分时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样本适配度低和特征提取受限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BlendMask的页岩SEM图像鉴定方法。首先,采用双边滤波、拉普拉斯和图像归一化等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锐化和像素统一处理,提高训练样本的质量;然后,采用旋转、缩放、光度变化等图像增广方法构建增广策略,扩大数据集数量;最后,利用注意力机制和深度可分离卷积改进BlendMask网络,实现图像的成分分割与识别。应用于海塔盆地的页岩SEM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BlendMask模型,改进后方法的分割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提升了0.02~0.20和0~0.59,分割用时减少了1.29~2.7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甜点”储层 BlendMask 扫描电镜图像 矿物成分 分割与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纹层特征与储层结构发育成因
6
作者 韩宝 陈晓轩 +5 位作者 何周 赵俊 王燕娥 马智斌 宋嘉楠 赵晓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4-1175,共12页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是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其纹层结构复杂,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强,储层结构发育成因不清,制约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高效开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储层是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其纹层结构复杂,储层结构非均质性强,储层结构发育成因不清,制约了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的高效开发。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二维大区域多尺度组合电镜成像、高性能微区扫描等方法,在储层岩石类型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致密油储集层上、下甜点段的纹层结构和储集空间差异,探讨了储层结构发育成因。研究表明:1)芦草沟组岩性非常复杂,甜点段岩性主要为白云质粉砂岩、粉砂质白云岩、长石岩屑砂岩、砂屑白云岩、云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等6种。2)芦草沟组纹层结构发育,主要发育粉砂质与泥质互层状纹层、泥质纹层、泥晶白云石与泥质互层状纹层、少量藻纹层及凝灰质纹层,研究区纹层状储集岩的含油性最好,层状其次,块状最差。3)芦草沟组总孔隙度介于2.19%~3.99%,其中无机孔和无机缝的孔隙度介于1.9%~3.68%,孔隙主要以无机成因为主;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基本不发育,仅在甜点段部分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中保存了少量的剩余原生孔隙。4)纹层结构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泥质含量增高,在底流搬运时粉砂质和黏土质发生了分选现象,粉砂质和黏土质纹层叠合存在,碳酸盐岩纹层发育主要与藻类生长和湖水化学沉积相关,而块状储集岩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结论认为纹层状和层状由于沉降速率慢导致其有机质含量较高,含油性好,是研究区的甜点开发目标。研究成果为芦草沟组优质甜点段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亦为致密油甜点储层特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页岩油 甜点储层 纹层结构 储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低有机质断块型页岩油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
7
作者 钱诗友 杨志强 徐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39,共10页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 苏北盆地构造复杂、断层发育,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总有机碳含量基本小于1.5%。该套泥页岩具有岩相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压力系数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以苏北盆地H区块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为例,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分析结果,对区域测井响应关系特征进行分析,将常规测井与特殊测井相结合,建立页岩油储层岩性、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评价的测井解释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区块页岩油储层评价分类标准,对储层进行“甜点”综合评价。经多口井的勘探实践验证,该测井评价技术具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有效划分页岩油储层类别,有利于页岩油储层“甜点”优选,为苏北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阜二段 页岩油 测井 储层参数 “甜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钻录井资料的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多簇差异化压裂参数智能优化
8
作者 曾凡辉 胡大淦 +4 位作者 郭建春 张柟乔 郑彬涛 白小嵩 陈掌星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4,共11页
受页岩气开发成本限制,部分页岩气水平井未进行常规测井,如何有效利用钻井、录井等资料找准压裂地质—工程综合甜点,指导此类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是实现页岩气水平井高效开发的关键。为此,以随钻伽马、全烃含量等信息作为地质甜点... 受页岩气开发成本限制,部分页岩气水平井未进行常规测井,如何有效利用钻井、录井等资料找准压裂地质—工程综合甜点,指导此类页岩气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是实现页岩气水平井高效开发的关键。为此,以随钻伽马、全烃含量等信息作为地质甜点特征参数、机械比能作为工程甜点特征参数、米采气指数为目标函数,结合区间二型模糊隶属函数和熵权法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地质—工程综合甜点评价方法,并采用无监督聚类实现了储层分类精细划分,最后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以米采气指数为优化目标,形成了数据驱动的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参数智能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米采气指数与甜点综合得分相关系数达到0.9451,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可实现页岩气水平井储层压裂地质—工程甜点精细表征;②采用粒子群优化深度神经网络超参数后,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738和0.9669,为压裂参数优化奠定了可靠基础;③与相似地质条件样本段相比,现场应用井前8段米采气指数平均提升73.1%。结论认为,研究成果能够提高页岩气水平井压裂设计的针对性和效率,同时也为缺乏常规测井资料的页岩气水平井缝网压裂布缝位置优选和参数优化提供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机械比能 地质—工程综合甜点 段簇优化 压裂参数 智能优化 现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温度梯度的变压器热点模型
9
作者 范晓舟 刘云鹏 +3 位作者 律方成 李欢 徐永超 闫泽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1-369,I0030,共10页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 变压器热点温度是衡量变压器负载潜力及运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变压器状态监测以及预测的重点。绕组底部首饼直接与散热片回流的冷油接触,周围油温与冷油近似相等,可以较为准确地分析其散热。该文从变压器传热原理出发,提出一种新的热点温度计算模型。首先,基于理论推导建立绕组首饼温度的控制方程,并使用热电类比方法建立可用于实际运行的绕组首饼局部热路模型。通过对一台内置传感光纤的110 kV油浸式变压器进行11级不同负载共21 h温升试验,获得不同负载率下绕组温度变化情况,并提出基于绕组首饼温度及绕组温度梯度的热点温度模型。基于局部热路模型,使用负载率及散热片进出口油温作为输入变量,成功预测绕组首饼温度。随后,建立绕组整体温度梯度的指数、差分方程模型,并基于提出的热点计算模型对连续变负载试验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为4.02 K,相较传统模型,最大误差降低21%,验证所提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热点温度 温度梯度 温升试验 分布式光纤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页岩油气甜点意义
10
作者 施振生 周天琪 汪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有生源硅、生源碳酸盐矿物、生源磷酸盐矿物、内源有机质和盆内颗粒,主要富集于陆源碎屑过路区、陆源碎屑难到达区、上升洋流发育区和近滨快速海侵区4个区域。(2)内源组分中生源硅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通过氢键抑制有机质降解,生源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通过胶结降低孔隙水渗流速率来维持还原环境,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3)富内源组分页岩中生源硅与有机质协同成孔、生缝,产生独特的有机孔-微裂缝网络耦合结构。生源硅骨架提供刚性支撑与孔隙网络,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膨胀应力与溶蚀作用共同驱动三维微裂缝网络的发育。(4)内源组分通过影响有机质富集、孔隙结构、气体吸附、渗流特征以及岩石脆性,来决定页岩油气甜点的分布。页岩油气的甜点一般具有高生源硅含量、高总有机碳含量、多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和高脆性矿物含量的特征。目前,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成因和富集机制、内源组分与储层物性和脆性指数的定量关系以及成岩过程中内源组分对有机质保存与孔隙演化的动态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多尺度表征、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融合等手段来识别和分析内源组分,从而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源硅 碳酸盐矿物 内源组分 甜点分布 细粒沉积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八景视角下徽州村落声景类型、分布及特征研究
11
作者 严敏 丁冉 刘阳 《园林》 2025年第4期84-91,共8页
徽州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古代文献中有大量以八景、十景形式记录的村落景观。声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域的珍贵信息。以地方八景记录为切入点,通过图文解读筛选出声景景目203个,在此基础上... 徽州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古代文献中有大量以八景、十景形式记录的村落景观。声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域的珍贵信息。以地方八景记录为切入点,通过图文解读筛选出声景景目203个,在此基础上通过八景诗文、八景图的解读及GIS空间分析,重点分析声景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解读其中的声景营造手段。研究结果发现:八景记录中的声景类型主要为自然声、活动声、文化声三类;声源在空间分布上呈团状分布,与区域内具有八景记录的村落数量、自然环境、地理优势、文化风俗等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梳理徽州村落八景中的声环境与自然风光、人文活动之间的关系,得出“借景听声”“主次分明”“人与景的互动”的声景特征,旨在为徽州村落的声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徽州传统村落的声景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村落 地方八景 GIS 空间分布 声景 声景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集层脆性特征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勇 郭雅宁 +4 位作者 丁乙 李翼杉 崔一诺 李斌 刘向君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 中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高效开采必须依赖水力压裂改造储集层。脆性是储集层改造的关键参数,也是明确工程甜点位置的核心指标。鉴于此,以东营凹陷页岩储集层为对象,综合单轴、三轴和高温高压岩石抗压实验,厘清了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及脆性特征。结合岩石能量平衡理论与脆性特征,依据岩石破裂前与破裂后的能量演化特征,构建了一种新的脆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单轴环境下,页岩脆性破裂显著,呈现多裂缝破裂特征,有利于储集层改造;深部高温高压环境下,温度与围压协同作用将抑制岩石脆性破裂,增强岩石延展性,页岩脆性明显降低。基于构建的脆性评价方法,明确了页岩脆性的主控因素。岩石物性参数(孔隙度、密度、声波时差)与脆性的相关性较差,矿物和弹性参数是判断脆性的有效依据,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成果有利于页岩储集层工程甜点识别,为储集层高效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集层 脆性评价 岩石能量 高温高压 力学性质 工程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超致密砂岩孔隙演化特征及“甜点”储层发育模式——以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炳杰 廖哲渊 +5 位作者 吕正祥 谢诚 蔡永煌 刘四兵 李峰 张世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5,共12页
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目前对川西坳陷东部斜坡超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明确了川西坳陷东部斜坡... 四川盆地具有丰富的致密砂岩气资源,目前对川西坳陷东部斜坡超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研究较为薄弱。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方法,结合埋藏史、热史,明确了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家河组二段(以下简称须二段)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孔隙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特征。须二段储层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自生石英和碳酸盐,储集空间以粒内孔为主。各亚段储层致密化时期具有差异性,上亚段因泥岩岩屑等较高塑性物质,抗压实能力弱,在中晚侏罗世致密;此后在持续深埋和压溶石英双重破坏作用下,中、下亚段在晚侏罗世致密。白垩纪末,构造抬升形成的裂缝促进中、下亚段发生溶蚀,储层孔隙度提高至5%左右,渗透率提高更为显著。主要具有2期油气充注,上亚段耦合关系较差,致密化较早,不利于油气充注,不利于天然气富集;中、下亚段油气主充注期早于储层致密化时期,有利于天然气富集成藏。川西坳陷东部斜坡须二段具有古圈闭+通源断裂叠合型、古圈闭+内部烃源岩+晚期断裂叠合型、古圈闭+通源断裂+晚期断裂叠合型等3种“甜点”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内容为深埋藏超致密砂岩储层演化-油气充注耦合特征研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东部斜坡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孔隙演化-油气充注耦合 “甜点”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凹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甜点形成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军 张丽丽 +2 位作者 孙辉 远光辉 赵晓阳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5,共17页
随着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浅层主力层系勘探程度的日益提高,深层碎屑岩储层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热点。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成岩过程重建等技术手段,系统地分析了白云凹陷珠海组下段—恩平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 随着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浅层主力层系勘探程度的日益提高,深层碎屑岩储层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热点。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成岩过程重建等技术手段,系统地分析了白云凹陷珠海组下段—恩平组碎屑岩储层特征,结合构造背景演化、地层埋藏史、热史、地层压力特征等明确了甜点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白云凹陷珠海组下段至恩平组储层以含砾粗砂岩和中粗砂岩占主导,并夹少量细砂岩和泥质砂岩。岩石成分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局部原生孔隙保留,部分储层微裂缝发育。储层整体经历了中—强压实作用,发育多期自生石英、碳酸盐矿物和黏土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长石和岩屑颗粒溶蚀为主。中深层甜点储层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溶蚀作用、流体超压和构造裂缝的综合控制,沉积作用形成的净砂岩为中深层储层发育提供基础,长期开放-半开放体系中溶蚀作用形成了增孔型次生孔隙,中晚期流体超压有效保存孔隙,微裂缝一定程度改善储层渗透性。不同温度带中,甜点储层成因存在差异:相对低温带以原生孔隙为主,中等压实作用有利于孔隙保存,大气淡水淋滤和有机酸作用促进次生孔隙发育;相对中温带原生和次生孔隙共存,压实与半开放体系有机酸溶蚀等共同作用,形成优质储层;相对高温带则以次生孔隙为主,原生孔隙较少,强烈压实削弱孔隙度,但超压和微裂缝对孔隙保存与渗透性改善起到关键作用,可在致密背景下形成甜点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储层 甜点 主控因素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煤岩气储集层评价及甜点区优选
15
作者 张正涛 费世祥 +6 位作者 罗文琴 钟广浩 兰天君 王晔 崔越华 汪淑洁 张芳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72,共10页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煤岩气产量影响因素及建产有利目标区域,基于研究区基础地质特征及测试资料,针对8号煤层,开展储集层精细表征及含气主控因素分析,构建其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并优选其甜点区。研究区整体为平缓的西倾单斜,8号煤层发育稳定,厚度为6.0~12.0 m,储盖组合以煤-泥岩为主,煤岩结构多为Ⅰ分型和Ⅱ分型。煤岩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整体含气量较高,平均可达23.17 m^(3)/t,埋藏深度、成熟度、正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和储盖组合是影响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基于岩相、含气量、岩石力学、地应力、裂缝等,综合资源量、构造、煤层及其顶底板应力等,提出了煤岩气储集层甜点区优选方案,并优选出Ⅰ类甜点区777 km2和Ⅱ类甜点区56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炭系 本溪组 煤岩气 储集层评价 甜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发生危害现状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兴红 陈国庆 +1 位作者 王卫芳 李红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79,共6页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 柑橘黑斑病(Citrus Black Spot,CBS)主要危害果实,在果皮上形成各种病斑而影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销售价格,严重时可造成田间落果和贮藏期果实腐烂。同时,黑斑病被欧盟列为A1类外来有害生物,美国对此也有严格的限制。因此,该病害影响柑橘鲜果的国际贸易。黑斑病的病原属球座菌(Guignardia),其无性态为叶点霉菌(Phyl-losticta)。宽皮柑橘(Citrus reticulata)、橙类(C.sinensis)和柠檬(C.limon)上为柑橘球座菌(G.citricarpa),无性态为柑橘叶点霉(P.citricarpa)。而最新研究表明亚洲柚黑斑病(也称tan spot,棕褐斑病)的病原与上述柑橘上的不同,其有性态尚未发现,无性态则为亚洲柑橘叶点霉菌(P.citriasiana)。此外,P.capitalensis作为一种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各类柑橘中,常干扰病害的检测。鉴于该病害在我国发生普遍,局部危害严重,而相关信息匮乏,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结合自身部分工作,就病害发生历史、分布和危害性,病害症状,病原菌种类,发生规律和检测,病害在欧盟国家的发生风险,以及病害的防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满足读者对柑橘黑斑病的全方位了解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黑斑病 病原菌种类 病害分布 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典型旅游集散地综合可达性协调发展及空间关系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园 庞家朋 李欢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农家乐和景区作为典型旅游集散地,两者在可达层面良好协调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新疆典型旅游集散地为案例区,利用可达性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2022年新疆农家乐和景... 农家乐和景区作为典型旅游集散地,两者在可达层面良好协调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新疆典型旅游集散地为案例区,利用可达性模型、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局部莫兰指数分析2022年新疆农家乐和景区可达水平、耦合协调阶段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新疆景区可达性优于农家乐,可达性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南疆,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相连呈带状分布。(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耦合协调度低值区分布于新疆外围。总体而言,农家乐和景区综合可达性耦合协调水平较高,并呈现“四周低、中心高”态势。(3)从集聚状态来看,农家乐和景区综合可达水平耦合协调度呈现集聚分布。从局部相关来看,高-高集聚类型集中在以首府乌鲁木齐市为中心的“环乌圈”城市群;低-低集聚类型分布在南疆靠近边境处,高-高和低-低集聚类型相距较远,集聚分布整体上呈现“双正相关”格局,且表现出“极化”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新疆旅游集散地协调发展内容,有助于新疆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乐 景区 综合可达水平 耦合协调 空间分布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OT/VGT NDVI的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杨 江南 +3 位作者 侍昊 吕恒 薛春燕 王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247,I0046,共7页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 随着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及时准确掌握小区域农作物长势和分布的方法相对成熟,但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区域而言,进行作物遥感测量涉及数据、耗费时间和经费等问题,而中国的农业普查制度又存在时效性的问题。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作为农作物分布研究的底图,分别与研究区农业普查数据和野外调查样方数据进行农作物空间分布的统计回归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大区域而言,SPOT/VGT NDVI长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作物生长期特征监测有较好地反应,其逐旬的时间分辨率可以弥补空间分辨率的不足,可有效地对农作物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农业普查数据、野外调查样方与SPOT/VGT NDVI时间序列分类结果结合进行回归分析,基本可以满足空间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相对于遥感分类法和传统抽样调查等方式,该方法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掌握大区域农作物空间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数据处理 spot/VGT NDVI 逐步回归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页岩油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研究
19
作者 陈睿倩 白昕 +3 位作者 李琦 吴霞 周海燕 黄铖铮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497,共12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地层中蕴藏着大量的页岩油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三肇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等相关问题仍需深入研究。文章以肇页1井为研究对象,从页岩的烃源岩及储层特征研究为出发点,通过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有机碳含...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地层中蕴藏着大量的页岩油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三肇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与甜点预测等相关问题仍需深入研究。文章以肇页1井为研究对象,从页岩的烃源岩及储层特征研究为出发点,通过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有机碳含量与岩石热解分析、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等实验方法,深入研究了三肇页岩油的富集主控因素与富集模式,并预测了甜点层段。研究表明,三肇页岩油存在三类页岩油富集模式,即页理型、纹层型与夹层型富集模式,其中,页理型页岩油富集模式表现出极好的含油性,其生烃潜力高,储集能力好,且页理缝、粒间孔以及有机质孔缝极其发育;纹层型页岩油的含油性次之,其生烃潜力较大,水平渗透率较高;夹层性页岩油由于生烃能力较差和储集能力不足,含油性较差。根据肇页1井的优势岩相,结合其含油性与储集物性等地质参数,预测并优选出四个甜点段,其中,页理型甜点主要分布在青一段地层中,而纹层型与夹层型甜点主要分布在青二、三段地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页岩油 富集模式 甜点预测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评价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万有余 王小琼 +3 位作者 林海 熊廷松 钟毅 申颍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96-4504,共9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主要发育有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油储层,为了确定优势甜点,在实验室中开展了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岩石物性及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合现场产液等资料,系统地对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薄...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主要发育有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油储层,为了确定优势甜点,在实验室中开展了纹层状和薄层状页岩岩石物性及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结合现场产液等资料,系统地对英雄岭页岩油储层甜点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薄层状页岩,纹层状页岩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含量高、生烃能力强,原始含油饱和度高;纹层状页岩孔隙度相对低,但纹层状页岩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和应力敏感性系数,初始天然微裂隙发育;纹层状页岩水平渗透率高,吸液能力较强,渗吸驱油能力强;纹层状页岩抗压强度相对低,天然微裂隙更发育,破裂后更易沿层理方向形成裂缝条数更多的复杂裂缝网络。实验研究结果与现场的产液分析结果一致,纹层状页岩压后产生的裂缝形态更复杂,液体进入后置换驱油的面积大,导致渗吸驱油的能力强,渗吸驱油效率高,使得纹层状页岩最先产液。综合分析可见纹层状页岩是最优的甜点。研究成果对于英雄岭页岩油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岭 页岩油 甜点 纹层状页岩 薄层状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