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产流产沙对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天雷 梅雪 +5 位作者 任顺华 石劲松 孙昆 魏建锋 王玉林 刘文祥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7,25,共8页
[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规范设计及弃渣体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金刚沱弃渣场弃渣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降雨特征和弃渣场堆置特点,设计了... [目的]探究坡度和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规范设计及弃渣体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金刚沱弃渣场弃渣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沿线降雨特征和弃渣场堆置特点,设计了2种坡比(1∶2.5,1∶2)和3种不同降雨强度(60,90,120 mm/h),开展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试验。[结果]90,120 mm/h降雨强度下初始产流时间分别比60 mm/h降雨强度缩短了30.15%和56.62%,坡比1∶2的初始产流时间分别比坡比1∶2.5的缩短了8.45%和36.11%。坡比1∶2.5,1∶2的径流率达到稳定所需时间分别为20 min和10 min,两者累计径流量无显著差异。两种坡比坡面含沙率和产沙率在不同降雨强度下表现差异,累计产沙量大小顺序则表现为120 mm/h>90 mm/h>60 mm/h。坡度和降雨强度贡献分析表明,90,120 mm/h降雨强度条件下坡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8.57%和12.92%,90,120 mm/h降雨强度的贡献率分别为71.43%,87.08%。[结论]紫色土弃渣体坡面产流产沙受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其中降雨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渣体 坡比 降雨强度 产流 产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固废协同固化红砂岩渣土配比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温树杰 黄英豪 赖光甜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119,共9页
为实现工程弃土资源再利用,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标。以红砂岩渣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石灰、煅烧煤矸石粉、粉煤灰和煤渣粉4种固体废弃物为固化剂,通过单掺和正交试验得出多源固废各材料最优配比,按最优配比对红砂岩渣土进行... 为实现工程弃土资源再利用,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标。以红砂岩渣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石灰、煅烧煤矸石粉、粉煤灰和煤渣粉4种固体废弃物为固化剂,通过单掺和正交试验得出多源固废各材料最优配比,按最优配比对红砂岩渣土进行改良固化,研究不同掺量和龄期下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稳定性系数变化,最后结合XRD和SEM扫描结果对比改良前后的微观形貌特征,并以此分析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多源固废各材料间交互作用对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生石灰、粉煤灰、煅烧煤矸石、煤渣粉的最佳配合比为4∶8∶8∶7;红砂岩改良土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最优掺量为12%;研究得到的红砂岩改良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水稳定性,最优掺量下改良土样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659 MPa,为素土试样的16倍,水稳定系数提升65.90%;多源固废复合固化剂机理是以石灰为基础的协同固化反应,土体骨架结构随着龄期的增加愈发完善。研究多源固废复合固化剂的作用机理,为后续固化红砂岩渣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渣土 多源固废 协同固化 正交设计 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沟渠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陈孝轩 陈琛 郭一鹏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 为探究干湿循环作用下沟渠开挖弃土斜坡的长期稳定性,以广东省某弃土斜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压实度下的室内三轴剪切试验,获取了不同工况下的弃土抗剪强度参数,依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和压实效应的弃土改进强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干湿循环对弃土斜坡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弃土的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减小,以K=0.96和σ3=20 kPa试样为例,经历2、4、6、8次干湿循环后峰值强度分别下降了21.9%、33.8%、40.8%、43.1%,总体来看在经历6~8次干湿循环后,强度趋于稳定;弃土斜坡在填筑初期的安全系数较高,但是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其安全储备不足,因此,在弃土场设计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安全储备,尤其在弃土场下游有重要设施时。研究成果可为沟渠开挖弃土场安全储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 干湿循环 长期稳定性 三轴试验 改进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承包商支付意愿的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4
作者 易欣 刘沫村 +2 位作者 陆佳惠 沈良峰 邱慧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3-2332,共10页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出于成本考虑,目前承包商工程渣土多采取填埋、倾倒处置方式,如何激励其转向资源化利用是个难题.不同于以往定性研究,基于混合式条件价值评估新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585位建筑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通过对承包商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不明晰的非资源化处置收费价格明确化,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承包商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3.69元/t,高于目前渣土填埋平均费用20元/t,以及非法倾倒的处罚期望成本16.70~25元/t,建议政府通过调价和征收处置税使渣土消纳费超过73.69元/t,将非法倾倒处罚额从5000元/台提高到15000元/台;工程资源化利用平均处置成本137元/t,再产品平均售价40元/t,加上承包商平均支付意愿仍小于成本.政府可根据差额直接补贴或奖励新技术研发以降低成本,并出台规定扩大再产品用量,通过需求提高再产品市场价格.74.35%受访者愿意支付以支持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承包商的企业性质、社会压力、环境认知、当前满意度等因素正向影响其支付意愿,受访者的项目经验却对支付意愿负向影响.政府通过加大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宣传的引导规制,提升资源化利用补贴和非法倾倒处罚力度的奖惩规制,也都能有效激励承包商采取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 承包商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影响因素 hybrid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平陆运河弃土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控研究
5
作者 莫仁斌 段向锋 +5 位作者 莫桂柏 黄玉莉 韦帆泽 容清标 廖煜亮 黄钰涵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8,142,共11页
[目的]评估平陆运河的弃土场在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量,并模拟其水土流失倾向,探讨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为运河类线性工程弃土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平陆运河的4个弃土场为例,利用无人机低空正摄技术获取弃土场不... [目的]评估平陆运河的弃土场在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量,并模拟其水土流失倾向,探讨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为运河类线性工程弃土场水土流失综合防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广西平陆运河的4个弃土场为例,利用无人机低空正摄技术获取弃土场不同时期的高分辨率影像与地形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弃土场的水土流失倾向;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各侵蚀因子进行了量化和估算。[结果]①4个弃土场不同时期的土壤侵蚀模数的范围为1977.55~5748.96 t/(km^(2)·a),其中侵蚀强度从轻度到强度侵蚀。②土壤侵蚀模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特别是在坡度为8°~25°的区域,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76.8%~86.4%。③在丘间谷地型弃土场,涓流主要沿着边缘地势较高的区域流向低洼地带;在边坡型弃土场,涓流则集中在堆土区域的上坡部分,流向坡底。[结论]坡度对弃土场的土壤侵蚀有显著影响,8°~25°的坡度区域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对于丘间谷地型弃土场,削坡和布设外侧排水设施是有效防治措施;边坡型弃土场则应加强坡底排水和沉沙池的建设。此外,植被覆盖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因子,尤其在水热条件良好的地区,植被覆盖对降低土壤侵蚀风险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无人机技术 GIS 弃土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tudio软件的降雨入渗条件下引调水工程弃渣场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华栋 臧庆吉 高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3-268,共6页
针对降雨对弃渣场边坡的影响,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其进行渗流稳定分析,选用VG模型模拟弃渣场的土水特性,将渗流分析结果作为稳定计算的基础,通过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长的延续,弃渣场稳定安全系数... 针对降雨对弃渣场边坡的影响,利用GeoStudio软件对其进行渗流稳定分析,选用VG模型模拟弃渣场的土水特性,将渗流分析结果作为稳定计算的基础,通过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长的延续,弃渣场稳定安全系数不断降低,降雨强度越大,安全系数下降的也越快,降雨时段末安全系数也越小。为将降雨对弃渣场边坡影响的程度降低,通过在渣场周边设置截排水设施/弃渣过程中渣体及时覆绿,提高弃渣场安全保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tudio 引调水工程 弃渣场 降雨 VG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对强风化白云岩弃渣土体入渗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颜科宇 王道祥 +4 位作者 陈正发 毛燕俊 陈平平 郭镒维 刘慧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4,共9页
[目的]探究砾石对强风化白云岩隧洞开挖弃渣土体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为大型输水隧洞开挖弃渣场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以无砾石为对照(CK),研究3种砾石粒径(2~5 mm,5~10... [目的]探究砾石对强风化白云岩隧洞开挖弃渣土体水分入渗特性的影响,为大型输水隧洞开挖弃渣场安全稳定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入渗试验,采用一维垂直定水头入渗法,以无砾石为对照(CK),研究3种砾石粒径(2~5 mm,5~10 mm,10~20 mm)和4种砾石含量(10%,20%,30%,40%)条件下强风化白云岩弃渣土体湿润锋运移及水分入渗速率变化,并对其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和适用性评价。[结果]与CK处理相比,含砾石的弃渣土体在相同时间下湿润锋运移深度、水分入渗各参数及累计入渗量显著降低,初始、稳定、平均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分别减小了17.34%~68.67%,6.45%~51.94%,28.51%~73.06%和6.74%~49.42%(p<0.05)。砾石对弃渣土体水分入渗过程表现出显著的阻滞效应,其中砾石粒径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而砾石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砾石对弃渣土体水分入渗的抑制效果呈阈值特征。当砾石含量超过30%时,入渗参数随砾石含量增加的变化不再显著(p>0.05)。基于3种典型入渗模型的拟合度及参数模拟值的实际物理意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Horton模型在模拟强风化白云岩弃渣土体水分入渗过程中优于Kostiakov和Philip模型。[结论]砾石含量是抑制强风化白云岩弃渣土体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Horton模型对其入渗过程的拟合具有最佳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风化白云岩 弃渣土体 砾石 土壤水分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弃渣场选址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8
作者 郝智如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5年第1期61-64,共4页
高速公路在项目设计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弃渣场,布设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以“从江-融安-荔浦公路(融安经永福至阳朔段)”为例,分析主体设计弃渣场选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同时根据各弃渣场特点布设... 高速公路在项目设计阶段如何选择合适的弃渣场,布设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高速公路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以“从江-融安-荔浦公路(融安经永福至阳朔段)”为例,分析主体设计弃渣场选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同时根据各弃渣场特点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旨在为同类高速公路工程弃渣场的选址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弃渣场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及水沙效益对植被近地表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建明 陈兰 +4 位作者 任洪玉 孙蓓 杨贺菲 熊怡 孙宝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定量分析了植被在3种近地表特征条件下(完整植株(intact grass,IG),不含叶(not leaf,NL),只含根系(only root,OR)对堆积体产流产沙特征和蓄水减沙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在IG条件下延缓坡面径流发生使其较BS滞后,效益达50.74%~188.98%,但不完整植被(NL、OR)会加速径流发生使其较BS提前2.19%~70.12%;2)植被在NL和OR下的瞬时径流率比IG增大0.20%~185.58%,在降雨强度1.8 mm/min的瞬时径流率甚至比BS高1.20%~169.10%;植被在IG和NL条件下瞬时侵蚀速率比BS减少0.91%~98.71%,但在降雨强度达到1.8 mm/min时OR条件下甚至增大侵蚀使其比BS高6.76%~75.63%;3)随降雨强度增大,植被在NL和OR条件下的减沙效益由95.18%和68.31%分别递减至46.58%和-68.13%,但对IG下的减沙效益影响小(效益差异<2%),平均蓄水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堆积体水沙呈显著线性相关(R^(2)在0.40~0.88),且径流率达到4 L/min会显著改变植被对堆积体坡面防护效益。提出开展堆积体生态修复时选择冠层丰富的植被,同时要避免外部因素对植被造成损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植被防护扰动边坡侵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堆积体植被修复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侵蚀 堆积体 近地表特征 径流产沙 蓄水减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和砾石对堆积体入渗和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明 刘晨曦 +5 位作者 张长伟 王文龙 王一峰 郭明明 康宏亮 孙宝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1,共9页
针对土质和砾石影响堆积体入渗和产沙的机制问题,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3种土质(砂土、壤土和黏土)和4种砾石质量分数(10%、20%、30%,不含砾石的裸坡(CK)作为对照)堆积体在3种降雨强度(1.0、1.5、2.0 mm/min)下的入渗和产沙过... 针对土质和砾石影响堆积体入渗和产沙的机制问题,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3种土质(砂土、壤土和黏土)和4种砾石质量分数(10%、20%、30%,不含砾石的裸坡(CK)作为对照)堆积体在3种降雨强度(1.0、1.5、2.0 mm/min)下的入渗和产沙过程特征。结果表明:①砂土入渗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而壤土和黏土分别在产流6 min和3~18 min达到稳定入渗;砾石抑制砂土入渗,但促进黏土入渗,壤土初始入渗和稳定入渗均随砾石质量分数增大而递增。②砂土平均入渗速率分别是壤土和黏土的0.88~2.40倍和1.04~2.18倍;利用Horton入渗模型可较好预测壤土和黏土降雨过程中任意时刻入渗速率,与实测值的误差在0.61%~6.82%范围内。③砂土侵蚀发生在整个降雨过程,且后期的侵蚀较初期更严重,而壤土和黏土前期侵蚀量显著大于后期;砂土平均侵蚀速率分别是壤土和黏土的4.74倍和2.84倍。④在降雨强度1.5、2.0 mm/min时,砾石对砂土和壤土起到显著抑制侵蚀作用,但1.0 mm/min雨强时砾石增大砂土和黏土侵蚀。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不同土质 砾石质量分数 模拟降雨 入渗 产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强度特性与降碱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丽萍 严裕佳 +2 位作者 马少坤 庞兴志 陈润成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9-1271,共13页
为了解决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过高的碱性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文以工程渣土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通过L 16(44)正交表设计生态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设计孔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对生态混凝土的酸碱度、有效孔隙率、抗压强... 为了解决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过高的碱性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问题,本文以工程渣土再生骨料为研究对象,通过L 16(44)正交表设计生态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了设计孔隙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对生态混凝土的酸碱度、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这5个测试指标的影响规律,结合Z值综合评价法筛选得到最优配合比,研究了喷涂硅烷浸渍剂和质量分数为2%的过磷酸钙溶液、掺入过磷酸钙或氯化铝对生态混凝土的降碱效果。结果表明:①再生骨料生态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设计孔隙率为24%,水胶比为0.34,粉煤灰掺量为30%,硅灰掺量为6%。②设计孔隙率对生态混凝土的酸碱度、有效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程度大于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硅灰掺量分别对这5个测试指标的影响程度,是这5个测试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喷涂1次硅烷浸渍剂可将生态混凝土的pH降至8.55,其降碱效果最好;其次是掺入6%氯化铝和6%过磷酸钙,生态混凝土pH降至9.54和9.65;喷涂3次质量分数为2%的过磷酸钙溶液仅能将生态混凝土pH降至10.26,其降碱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 再生骨料 生态混凝土 强度特性 降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泥渣脱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树英 管少祥 +1 位作者 倪准林 杨泽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2,I0039-I0056,共36页
脱水处理是盾构泥渣减量化的主要方法,对现阶段各类盾构隧道泥渣脱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盾构泥渣的性质及其赋存水机制出发,总结归纳过滤比阻、毛细吸水时间、沉降速率、渗透系数以及含水率5项用于评价泥渣脱水性... 脱水处理是盾构泥渣减量化的主要方法,对现阶段各类盾构隧道泥渣脱水处理技术进行分析总结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盾构泥渣的性质及其赋存水机制出发,总结归纳过滤比阻、毛细吸水时间、沉降速率、渗透系数以及含水率5项用于评价泥渣脱水性能的指标,重点阐述机械脱水、干化脱水与渗流脱水等主要脱水技术,分析各类方法的脱水效果、适用性和局限性。机械脱水技术在黏粒含量较少的盾构泥渣脱水处理方面已较为成熟,而对于黏粒含量较多的盾构泥渣需加入高效的调理剂改性以增强脱水性能,目前较高的脱水成本与调理剂污染处理是其亟需解决的问题。自然晾晒显然已不能满足效率与环保的要求;热干化脱水虽然适用范围广且脱水较为彻底,但其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的缺陷;渗流脱水技术中的土工管袋法以及真空预压法对渗透性较大的泥渣具有较好的脱水效果;电渗法可适用于低渗透性黏土,然而其耗电量大且电极易腐蚀的缺陷还难以避免。目前盾构泥渣脱水处理主要存在设备适应性不足、能耗高与运维难、泥渣资源利用率低、新技术难以推广应用以及处理规范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注重脱水设备向智能化、模块化、集成规模化三位一体方向的发展,同时实现高效的泥渣资源再利用,制定统一的脱水规范并鼓励脱水新技术的工程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泥渣 脱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长时序植被碳汇分级方法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飞 崔宽宽 +4 位作者 张成业 李军 王金阳 杜甜梦 张浩然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50,共12页
植被碳汇是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精确反演植被碳汇并进行准确分级对探索矿区生态修复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露天煤矿植被碳汇分级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出内... 植被碳汇是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精确反演植被碳汇并进行准确分级对探索矿区生态修复至关重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露天煤矿植被碳汇分级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反演出内蒙古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区2005-2020年间排土场的植被碳汇时空分布;通过构建目标函数并迭代计算,获取了该区植被理想光能利用率、最佳气温和降水条件,量化并建立了植被碳汇分级标准;对不同时期各个排土场的植被碳汇结果进行分级,并对分级面积和占比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间研究区植被固碳能力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值和增长率分别为1.43gC/(m^(2)·a)和6.97%。(2)各排土场生态修复后,植被碳汇值大幅提高,极高和高植被碳汇区面积不断扩大。(3)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存在差异,南北排土场表现最佳,沿帮次之,内排土场相对较差。到2020年南、北排土场极高植被碳汇区面积分别达0.94和0.92km2,占比为92%和94%;沿帮排土场极高和高植被碳汇区面积达3.64km2,占比66%;内排土场极高植被碳汇区面积增长至1.22km2,占比达31%;2020年南、北和沿帮排土场已不存在极低植被碳汇区。研究成果不仅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也为矿区生态修复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生态环境评价 排土场 植被碳汇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大型弃土场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及模式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迎春 程志远 +6 位作者 李勇 刘伟 郭肖颖 黄静 刘锦雨 余夏薇 施六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179-182,共4页
针对大型弃土场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对引江济淮工程大型弃土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复垦为耕地功能的基本要求,开展了引江济淮工程96个弃土场的农耕用地复垦适宜性分级评价,提出了以农耕复垦利用为主,兼... 针对大型弃土场对当地生产、生态和土地利用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对引江济淮工程大型弃土场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复垦为耕地功能的基本要求,开展了引江济淮工程96个弃土场的农耕用地复垦适宜性分级评价,提出了以农耕复垦利用为主,兼顾复垦为设施农业、经济林、现代牧场、生态旅游及科教文化基地、光伏+土地综合治理、建筑工程材料等利用模式的选择,为弃土场土地复垦利用的可行性和可选择的利用模式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大型弃土场 复垦适宜性评价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弃渣扰动对藏东山地草甸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亚桐 王冠 +1 位作者 冉心昊 肖辉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目的]明晰铁路修建中弃渣工程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响应,揭示弃渣堆积前后及其植被恢复对藏东生态脆弱的山地草甸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扰动、轻度扰动、重度扰动、覆土恢复4个类型的坡面,建立原位径流小区,通过人工模... [目的]明晰铁路修建中弃渣工程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响应,揭示弃渣堆积前后及其植被恢复对藏东生态脆弱的山地草甸区坡面尺度水土流失的影响。[方法]选取未扰动、轻度扰动、重度扰动、覆土恢复4个类型的坡面,建立原位径流小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了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研究。[结果](1)坡面的溅蚀量随扰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下坡向的溅蚀量为上坡溅蚀量的1.14~2.67倍。(2)轻度扰动坡面、重度扰动坡面和覆土恢复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分别缩短为未扰动坡面的53.8%~66.7%,34.6%~46.7%,86.7%~92.9%。(3)未扰动坡面、轻度扰动坡面、重度扰动坡面和覆土恢复坡面的产流速率分别为44~86,104~147,200~373,46~95 ml/(min·m^(2)),产沙速率分别为0.026~0.055,0.05~0.098,1.034~2.189,0.047~0.077 g/(min·m^(2))。[结论]覆土恢复坡面的水土保持能力较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坡面有显著提高,但距未扰动坡面仍有差距,需采取其他植被或工程措施对工程扰动坡面加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产沙过程 水土流失 人工模拟降雨 高山草甸 弃渣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弃土(渣)场渣顶防护体系布设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维成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6期44-46,I0001,共4页
以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甘肃段为例,研究了弃土(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设及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弃土(渣)场周边截水沟及渣顶排水沟的设置能有效拦截上游降雨产生的汇流冲刷,排出渣场顶部雨水,避免雨水汇流后集中下渗产生陷穴等,在下... 以新建中卫至兰州铁路甘肃段为例,研究了弃土(渣)场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设及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弃土(渣)场周边截水沟及渣顶排水沟的设置能有效拦截上游降雨产生的汇流冲刷,排出渣场顶部雨水,避免雨水汇流后集中下渗产生陷穴等,在下游坡面顶部设置挡水埂能使坡面侵蚀量减少95%以上,水土保持效果显著;渣顶平整覆土后采用“田字格”状整地,能有效降低施工初期的水土流失并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微环境,是干旱半干旱区一种极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整地模式;试验筛选发现相同栽植条件下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的成活率最高,平均可达91%,且养护管理要求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成活率次之,撒播草籽成活率、保存率普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土(渣)场 挡水埂 植被恢复 “田字格”状整地 中卫至兰州铁路甘肃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203
17
作者 朱伟 张春雷 +1 位作者 刘汉龙 高玉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疏浚泥是一种大量发生 ,抛泥处理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废弃物。根据日本对建设废弃物的处理经验 ,研究提出了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将废弃物疏浚泥转化为用于填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良好材料 ,得到良好的技术... 疏浚泥是一种大量发生 ,抛泥处理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废弃物。根据日本对建设废弃物的处理经验 ,研究提出了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将废弃物疏浚泥转化为用于填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良好材料 ,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 环境保护 再生资源 固化处理 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钢冶炼渣堆土壤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 被引量:11
18
作者 魏敏 刘新 +2 位作者 陈朝琼 余小平 彭晓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1-2936,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攀钢西渣场冶炼渣堆土壤和6科12种优势植物中Mn、Pb、Ni、Cu、Cd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渣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Mn最高(3869.14mg/kg),次后顺序为Pb>Ni>...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攀钢西渣场冶炼渣堆土壤和6科12种优势植物中Mn、Pb、Ni、Cu、Cd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渣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Mn最高(3869.14mg/kg),次后顺序为Pb>Ni>Cu>Cd;植物与土壤的重金属分布基本一致;所测优势植物中,多数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较低,而转移系数却较高,如天名精对Cu的转移系数为5.1,羽芒菊对Pb转移系数为3.3,五月艾对Cd的转移系数为6.0,其中8种植物(天名精、羽芒菊等)对Mn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该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参考物种,同时也为植物重金属耐受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筛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渣堆 土壤 重金属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研究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国华 舒洪岚 +1 位作者 张金池 张秀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根据南京幕府山矿区废弃地的现状,对矿区废弃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矿区废弃地的基质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地 植物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绕流的数值分析及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9
20
作者 谷正气 姜乐华 +1 位作者 吴军 方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8-193,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绕流数值分析的有关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模拟几个重要问题 ,涉及基本方程、有限体积法的应用、交错网格系统及边界条件的处理等 ,并给出了应用算例。对有关计算的相应技术处理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汽车绕流 数值分析 流场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