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0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娟 尚方 +2 位作者 陈寒囊 闫秀娟 王云璐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基础护理学课程“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二年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对照研究设计,将2021级护生设为对照组(n=117),2022级护生设为干预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干预组采用“专创融合”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在课程学习效果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教学后,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学课程考核成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自评量表》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可提升护生的基础护理学课程学习效果和创新创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基础护理学 专创融合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理路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24
2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 新质生产力是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特质于一体的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力量源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软要素”,要在育人逻辑上勇担新质人才的培育使命,在技术逻辑上打造新质技术的创新高地,在产业逻辑上适配新质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生产逻辑上聚焦新质生产的变革成效,在治理逻辑上助推新质治理的向善发展。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顶层设计,创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长效机制;重塑育人方案,确立基于创新能力生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创新协同,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聚焦跨界属性,提升在新质社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治理创新 被引量:4
3
作者 常亮 赵显嵩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 高校是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一体化布局的体系构成、结构逻辑与网络特征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高校科技创新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结合点。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高校科技创新取得的历史性进展与宝贵经验,指出有组织科研将引发高校科技创新的深刻变革。作为大学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科技创新治理结构的网络化育成,是推动和实现高校有组织科研治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方面着手,探索以治理创新推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 科技创新 高校有组织科研 新型举国体制 治理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乡村振兴需求的非农产业用地供给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唐伟成 彭震伟 张京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8,共8页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 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与实际需求,乡村建设用地却存在着外部指标下达渠道不通畅、内部用地转化渠道不通畅的双重阻滞特征及现实困境,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关键瓶颈之一。产业用地供给的失效,导致乡村缺乏外部资源进入社区的“接口”及优化配置内外发展要素的基本空间载体,进而难以培育、强化乡村的“造血”功能和内生能力,乡村振兴事实上也就难以实现。面向产业融合与土地保护的双重战略目标,文章提出必须探索以存量转化为主体的乡村非农产业用地供给与转化机制,并从土地制度、供给渠道、技术手段、规划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破解乡村产业用地供给瓶颈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制度创新 存量用地 供给机制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发展 协同增效:郑州大学图书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越 欧阳晓斌 崔波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8,共8页
文章探讨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原则、保障条件和实施路径。郑州大学图书馆以此为指导,聚焦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变化,融合馆员智慧与技术力量,以服务为导向,... 文章探讨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原则、保障条件和实施路径。郑州大学图书馆以此为指导,聚焦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变化,融合馆员智慧与技术力量,以服务为导向,优化资源的建设、组织与服务模式,以资源为基础,强化资源服务利用支持,拓展创新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便捷、高效的知识资源服务体系,并将通过提高数据掌控能力,构建数据底座,打造学习研究助手智能体来建设智能化学习生态系统,持续推进资源服务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创新 资源服务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要素内涵与主要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志宏 江小明 +1 位作者 荀莉 刘义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版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内涵,明晰标准研制的主要特点,为全面推动新版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本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精特新战略能否促进企业创新的“增量提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花 王莹 李树杰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4-508,共15页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探究专精特新战略及其各维度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专精特新战略、专业化战略和新颖化战略... 基于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探究专精特新战略及其各维度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作用效果,分析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专精特新战略、专业化战略和新颖化战略对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存在正向影响,精细化战略则不利于企业创新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在专精特新战略与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其不仅正向调节专业化战略与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还显著增强了新颖化战略对企业创新数量及质量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中小企业进行“专精特新”转型升级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战略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挑战与战略 被引量:4
8
作者 姚树洁 陈锡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共19页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不仅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动力,更是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不仅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主动力,更是构建自主可控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仍面临区域不平衡、产业重复、技术产业化进程缓慢等现实挑战。文章系统分析创新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探讨影响创新融合发展面临的多重现实挑战,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核心技术攻坚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城乡融合创新发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完善全球创新治理体系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创新融合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机理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8
9
作者 景安磊 朱元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 数字技术是开辟产教融合新赛道和塑造产教融合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拓宽应用场景、链接政校企多方主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创新融合发展模式等,有效推进产教融合的广度、协同度、精度和深度。我国在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仍面临数字应用场景不足、数字主体联动不够、数字资源配置匮乏、数字融合模式待突破的现实挑战。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需要拓宽数字场景,实现建设应用智能化更迭;统筹数字主体,推动要素力量协同化发展;加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产教融合数字模式,打造多元化发展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教深度融合 作用机理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溢出与企业融通创新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晓文 李莹 陈南旭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5,共13页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 数字化转型是促进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途径,如何借助供应链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的融通创新效应是突破创新困境的关键。文章从供应链溢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23年上市公司三级供应链网络数据,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通过供应链网络溢出对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和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沿着供应链网络产生溢出效应,牵引目标企业融通创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供应链整合促进企业融通创新,上游供应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前向技术溢出、信息溢出促进目标企业融通创新,下游客户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后向信息溢出倒逼目标企业融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融通创新效应越明显,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越高,供应商企业和客户企业对目标企业融通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融通创新 供应链溢出 信息溢出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四链融合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 被引量:6
11
作者 冯华 李沫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1,共14页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主体完善、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提升整体效能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四链融合”发展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理论框架,结合效能理论和系统理论对整体效能进行科学解构,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测算及“四链融合”情况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数大幅提升,由2012年的51.85上升至2021年的95.58;创新链与产业链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融合进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资金和人才要素种类逐渐齐备、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链人才链结构支撑能力大幅增强,但产出绩效并未实现相应增加,要素匹配水平亟待提高。未来应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四链融合”,尽快构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搭建互联网创业孵化平台,提升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程度,加大基础研究资金支撑力度,健全科技创新风险补偿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资源库,破除人才流动限制,以持续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 四链融合 整体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制、挑战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海杰 王开阳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共11页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要素的有效利用。数据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其在丰富劳动资料、融合生产要素、拓展劳动领域以及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多重驱动机制。数据要素凭借其可重复使用、低边际成本和强整合能力,逐渐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通过与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数据要素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加速生产力体系的升级。数据要素的应用延展了劳动的边界,助力智能制造、平台经济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催生出灵活多样的新型劳动模式。此外,数据要素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推动柔性生产、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和精准营销等新模式的形成。同时,数据要素的发展面临产业化能力不足、数据质量不达标、流通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治理机制等措施加以应对。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对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解,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生产要素融合 劳动领域拓展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下深化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糜莉 查理 余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54-61,共8页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能承担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创融合是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出真正能承担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中存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存在偏差、专业与创新创业融合教学下教师队伍水平不够、双创共享实践平台不足等问题,提出创新“产教专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农业领域现场工程师多元技术人才、打造切合学生发展需求的专创融合高水平“双师”队伍、构建“1+N”模式的校企“工学研创、双元育人”合作平台等深化高职新农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改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专创融合 新农科专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群创新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夏杰长 陶鸠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对地理集聚的依赖,企业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和虚拟网络参与集群活动,实现跨越地理边界的协同创新,形成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新兴产业生态系统。但数字产业集群在学理上并没有被充分地探讨,不同类型的数... 数字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产业集群对地理集聚的依赖,企业可以通过远程协作和虚拟网络参与集群活动,实现跨越地理边界的协同创新,形成数字产业集群这一新兴产业生态系统。但数字产业集群在学理上并没有被充分地探讨,不同类型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演化路径和竞争优势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数字产业集群分为产业数字化集群和数字产业化集群两类,分析这两类集群在核心企业与主导逻辑、平台镜像映现方式、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数据要素创造价值方式等关键演化要素上的差异,并从创新过程的视角尝试构建不同类型数字产业集群的差异化演化路径。其中,产业数字化集群的演化以渐进式的数字赋能为主,经历了从基础数字化阶段的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到多元创新阶段的跨行业协作,再到生态系统构建阶段的全球化整合与生态稳定,展现了传统产业在技术驱动下稳步提升的特点。数字产业化集群则呈现更强的动态性和非线性,其演化路径从数字平台的搭建到动态创新,再到生态系统优化,充分体现了平台经济和网络效应的主导作用。基于数字产业集群差异化演化路径,本文提出了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及实施差异化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政策等促进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对厘清数字产业集群内涵、促进数字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和优化相关支持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群 集群创新 集群演化 数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生态系统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勇坚 刘宗豪 张海汝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9,共14页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 产业生态系统涵盖了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关键产业和核心要素,成为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技术—产业—要素”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技术层面,历史上的四次产业革命表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一系列革命性技术创新;在产业层面,产业生态系统通过资源共享、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要素层面,产业生态系统借助“数据—算法—流量”和“数据—网络—活动”的动态反馈循环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生态系统可分为创新生态系统、商业生态系统和平台生态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中,创新生态系统突破新质生产力创新边界,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其应用场景,而平台生态系统则优化其要素配置。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应构建一个系统,确保各要素协同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整合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促进四链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生态系统 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要素 四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1 位作者 杜媛媛 李梦晓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7,共16页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来应对外部环境风险值得关注。本文以制度理论、资源整合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为切入点,构建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全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具体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正向影响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资源整合能力与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其中,资源整合能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价值共创在数字技术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制度环境正向调节价值共创对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作用,并正向调节数字技术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的链式中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明晰了考虑制度环境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促进平台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资源整合能力 价值共创 创新生态系统韧性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先春 张若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F0002,共10页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 城乡关系是传统农业国家走向现代化必须破解的现实课题,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之生成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是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与创新。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赓续表现在: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消除工农差别”到“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其对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创新表现在: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提高城乡规划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对流,全面提高城乡要素市场建设融合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融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赓续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凡 李明阳 王泽锋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能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四链”融合能够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该核心结论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数字经济成为充分发挥“四链”融合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分维度检验发现,四个维度均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链的作用最为明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对于东部、中部地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四链”融合在促进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促进周边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 “四链”融合 新质生产力 创新生态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跨越理论下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权力配置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菊娥 袁忆 张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6,共13页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已经成为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边界跨越理论视角,选取西安交通大学校企联合研究院的多案例样本,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产学研如何在企业主...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已经成为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基于边界跨越理论视角,选取西安交通大学校企联合研究院的多案例样本,采用探索性研究方法深度挖掘“产学研如何在企业主导下实现深度融合”机理逻辑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第一,校企联合研究院是建立在高校与企业“相对边界”之上的一种“边界组织”,双方藉由“边界组织”开展跨界合作实践,不仅减少了两者“绝对边界”内部不同制度规则的直接冲突,而且为建立对双方均有约束力的正式制度提供了适宜的平台环境;第二,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本质是高校与企业相互授权促进组织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融合的权力配置过程,核心权力类型包括资源使用权、网络关系权、流程制定权、价值评价权和成果应用权;第三,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分为基于项目合作的关系建立阶段、基于资源整合的战略合作阶段和基于价值共创的深度融合阶段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类型权力在三个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深度融合 边界组织 边界跨越 权力配置 资源整合 创新联合体 校企联合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管理实践如何驱动创新质量提升——知识整合与组织惯例更新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雪春 张云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质量管理实践有助于产出优质产品,是提升创新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双元思想,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构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整合的中... 质量管理实践有助于产出优质产品,是提升创新质量的重要抓手。根据双元思想,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构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96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质量管理实践影响创新质量的路径和边界。研究发现:①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和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质量与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整合有利于促进创新质量提升,知识整合对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以及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对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的中介作用更强;③组织惯例更新对利用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以及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增进对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质量关系的理解,为提升创新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实践 创新质量 知识整合 组织惯例更新 创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