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要素内涵与主要特点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志宏 江小明 +1 位作者 荀莉 刘义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共8页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 伴随着我国中高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国家层面一直在建设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整个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效能,应准确把握新版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内涵,明晰标准研制的主要特点,为全面推动新版专业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本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逻辑起点、制度基础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天聪 王悦晓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将中高职一体化仅仅看作是升学手段的误区,忽视了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中高职一体化形成以中职为主体、以高职为主体、以中职和高职为双主体的培养模式,在制度层面基本完成中高职一体化的合法性建构。面向未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需要从形式一体化过渡到内涵一体化,在专业、课程、教材、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教学关键要素方面展开系统创新改革,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办学能力 高技能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中职衔接背景下省域一体化教研的多维转向与行动路径研究
3
作者 崔陵 于丽娟 刘冰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9-55,共7页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 教研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体系作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分段”走向“一体”,服务场域由“区域”走向“全局”。为纵深推进中高职衔接培养,更好满足学生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职业教育教研亟须变革校企壁垒突出、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加强省域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重构,通过多主体缀合、多要素整合、多保障聚合,走出共存样态下中高职教研主体分离、教研组织分设、教研资源分散的现实困境,建立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一体化教研体系,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省域布局优化聚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教研 行动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建构路向 被引量:2
4
作者 祝鸿平 崔陵 于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4,共7页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需求是浙江省中高职一体... 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旨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长学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内容。作为职教类型的独立教育形态、相互依存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其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需求是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从本位、结构及发展方面生成的内在逻辑。课程改革建构路向主要有五个方面:加强省级统筹,顶层设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引领规范,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支撑体系;强化标准先行,研制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多元创新举措,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运行保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一体化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意蕴、典型特征和发展路径——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宜 王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5,34,共7页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对专业教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性和更强的实操性。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新版标准对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技能... 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的进一步延伸和细化,对专业教学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性和更强的实操性。以“财经商贸专业大类”为例,新版标准对培养与产业发展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给予了更为统一、系统、规范的指引,并蕴含着系统性、技术性、复合性、累积性、进阶性、创新型六大典型特征。职业院校要做好教学标准的高质量落地,结合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做好中高本一体化衔接,发挥高职本科引领性作用,加强高质量实践性教学,契合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系统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本一体化 高技能 数字化 应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协同理论下“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的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旭东 王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30,共6页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框架,突破了传统... “中本贯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举措,当前正面临课程、师资、资源、组织等系统性协同不足的问题,亟须打破传统教育体系隔阂、实现不同教育类型和阶段的协同发展。基于系统协同理论的“中本贯通”一体化育人框架,突破了传统分段式育人线性思维局限,以能力阶梯为主线,有机整合知识协同、资源协同和组织协同,为贯通培养提供新思路。基于一体化育人理念,优化“中本贯通”育人的实践路径包括:建设衔接有序的课程体系;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的教研联合体;构筑高效的跨组织协同体系;构建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育人支撑平台;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贯通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本贯通 系统协同理论 一体化育人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历史回溯、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娥 张岩 彭茂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7,共6页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回溯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谱系与发展脉络,其政策演进遵循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逻辑,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特征。历经30余年的实践探索,多地形成了省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如江苏“小学院、大学校”中职上挂的开放性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上海整合资源升格的“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模式、浙江优质高职下沉县域的区域一体化模式、深圳建立区域职教集团的中高职一体化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对省域典型经验模式分析,可以为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顶层设计、机制建立、内核要素衔接等方面提供经验借鉴和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体系 经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辽宁31所中职合作校育人现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金 孙杨念 +2 位作者 刘雁飞 于浩 王国东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立足调研分析,针对“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中职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中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团队素质能力不高、教学管理... “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立足调研分析,针对“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中职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中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团队素质能力不高、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实际问题,从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双标准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集团化办学,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健全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 人才培养 中高职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困境表征及其突围策略
9
作者 徐勇雁 王福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3-104,共12页
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既是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衔接机制以支撑人才的贯通培养。但... 构建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既是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初步构建了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衔接机制以支撑人才的贯通培养。但在课程建设方面,仍存在课程目标不清晰、课程结构不完备、课程衔接不通畅等问题。为此,亟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职业能力进阶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健全课程标准体系,强化职业素养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动态调整的课程衔接机制和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各层次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为新时代技能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本贯通培养 课程体系 困境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守正创新的基本理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志丹 徐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亟须通过系统性改革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其关键在于“守正...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亟须通过系统性改革回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命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其关键在于“守正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守正创新,就是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立德必然性、落实顶层设计与解决协同难题的教改必然性回应时代要求;用筑牢党的领导与思想铸魂的根本轴心、遵循认知发展与教育科学双重法则、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经纬锚定守正要义;用目标导向的分层课程衔接、问题导向的教材协同开发、实践导向的师资贯通培养、效能导向的保障机制联动,激活创新着力点,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活力与效能,为培育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 一体化 守正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研究
11
作者 伍绍平 邓云 朱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3-27,共5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遵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现代化体系和人才结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遵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教育现代化体系和人才结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与社会认可度的逻辑理路,有助于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发展可采取以下路径:同向同行开展,加强一体化协同设计;多元协同育人,构建闭环管理新体系;联合互培发展,实现招生就业同频共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深度协同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本”一体化 协同发展 协同育人 互培发展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行动逻辑及运作机制研究——基于Z省J院校的实证考察
12
作者 王一栋 黄巨臣 萧然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作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县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生成场景,资源整合、组织协同和目标导向是其基... 高职院校“下沉到县”作为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满足县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关键举措。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生成场景,资源整合、组织协同和目标导向是其基本特征。采用个案考察的研究方法,以J院校为实证考察对象,基于场域、资源和知识的三维架构深入探究高职院校“下沉到县”的建构逻辑,并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协调机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的保障机制系统阐释其运行机制,以期推动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县域职教 中高职一体化 办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13
作者 王兴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需要。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存在... 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发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的需要。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系统科学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存在主体“混沌而不协同”的关系困境、秩序“有序而不整体”的空间困境和演进“线性而不多样”的时间困境。迫切需要坚持整体性、目标性、以人为本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四大原则,通过重构、共鸣、衔接和迭代四大路径,持续提升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系统整体功能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本一体化 系统科学 贯通培养 衔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14
作者 花春梅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5期38-42,共5页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育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关键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和逻辑取向,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存... 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协同育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的关键点。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价值定位和逻辑取向,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构基于区域的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有效路径,制定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实施策略,以期优化区域农业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类型定位,完善农业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职业教育 中高本一体化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协作教学培育“新农人”策略研究
15
作者 项丹丹 项梦丹 丛建民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7期108-112,117,共6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是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台州市唯一涉农院校,积极响应国...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是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台州市唯一涉农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推进中高企育人模式、协同教学与管理机制的改革,针对培养目标不连贯、教学内容不衔接、教学过程不协同、产教合而不融等现实困境,中高企三方协同革新教学理念,把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健康成长放在核心地位,通过创新协作教学机制、打造三元协同人才培养高地、革新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纽带化教师发展共同体和数智赋能教学课堂实施,加快实现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企一体化团队协作有效教学,构筑复合型高素质高技术“新农人”培养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高职一体化 团队协作 教学策略 “新农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基于浙江的省域探索 被引量:12
16
作者 米高磊 程江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4-31,共8页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上延式”“下沉式”“横向式”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支撑力的...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上延式”“下沉式”“横向式”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是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支撑力的有效路径。基于浙江的改革实践,梳理出要适应区域产业集群特征,回应地方企业对于“用得上、留得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研制专项政策,构建契约型实体组织,推动优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赋能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标准共研、教材共编、方案共制、人才共育、师资共培、竞赛共比等“六共”衔接,立足区域培养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一体化 人才培养 逻辑理路 省域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进阶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设计研究——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福根 陈琳 +2 位作者 刘美灵 许洁 李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1-79,共9页
中高职一体化是一种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贯通的培养模式。对现有中高职一体化研究现状分析,初步探明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当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以OECD学习框架2030、学习... 中高职一体化是一种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贯通的培养模式。对现有中高职一体化研究现状分析,初步探明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当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以OECD学习框架2030、学习进阶理论、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学习进阶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型。选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从学习进阶理论的五大要素进阶终点、进阶维度、成就水平、学业表现和评测工具进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设计,提出实施建议,以期实现中高职一体化由形式上的合作走向内涵式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一体化 学习进阶 课程设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价值、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18
作者 武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7-21,共5页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表现出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筑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取向...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面向技能型社会建设,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表现出培育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筑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价值取向。然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模糊、教育资源横纵衔接局限和专业教学评价标准贫乏等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的核心症结。对此,应紧扣教育类型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加强院校交流协作,完善教育资源横纵衔接渠道;建立联合管理机制,打造专业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以切实保障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人才贯通培养顺利开展,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中高本衔接” 人才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新使命——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议综述 被引量:23
19
作者 徐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以“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关注历史变迁,梳理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脉络与发展历程;聚焦培养模式,分析了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高职贯通培养是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贯通培养交流会以“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主题,关注历史变迁,梳理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政策脉络与发展历程;聚焦培养模式,分析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实践与探索的多元样态;凝练办学特色,总结了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成效与经验;进行反思展望,探讨了中高职贯通培养从形式一体化走向内涵一体化的实现路径。核理交流会基本情况、汇总专家观点、分析各方建议,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实然和应然状态,全面准确落实会议精神,推进中高职贯通培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贯通 人才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屈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2-40,72,共10页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的政策发展基础和价值意蕴,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贯通培养模式。四川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政策制度高位统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分段贯通制为主、五年一贯制为辅的主体形...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的政策发展基础和价值意蕴,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贯通培养模式。四川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政策制度高位统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分段贯通制为主、五年一贯制为辅的主体形式,呈现出试点推行、市州主责、院校主体、动态调整的主要特点。在区域实践探索中,成都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以一、二、三产业的高职院校为龙头,开展整体托管和专业领办工作,打通了市域内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绿色通道。反观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效与问题,建议通过树立中高职一体化育人理念、明确省域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规划布局、建立系统化“开发—应用—评价”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区域一体化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人才培养 中高职贯通 区域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