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Background,Scientific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s and Engels’s Peasant Thoughts
1
作者 Han Zhi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Marx and Engels fac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social revolution and multi-social thought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They always stood at t... 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Marx and Engels fac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social revolution and multi-social thoughts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They always stood at the historical height and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with their attention attached to and study the peasant issues,on the basis of the ne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workers’ movement and the revolutionary allied forces.Marx and Engels insist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the unity of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s,the combination of principle and flexibility,the principle of complementing macro and micro analysis,and the features of peasantry class,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revolutionary na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history of peasants and other in-depth analysis being accomplished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and feasible joint measures to form a peasant thought with great scientific connotation.This idea is still of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our part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proper resolution of the “three rural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 engels PEASANT THINKING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hree Rural Issu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学的另一版本: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
2
作者 莫斌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百余年以来对康德及其思想的注目,形成了一片星罗棋布的康德思想研究镞。这种研究镞所产生的著述学说、思想流派、话语形态构成康德学的基本表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呈现了康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图景。通过... 百余年以来对康德及其思想的注目,形成了一片星罗棋布的康德思想研究镞。这种研究镞所产生的著述学说、思想流派、话语形态构成康德学的基本表征。马克思和恩格斯笔下的康德形象呈现了康德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中的图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眼中的“看”,可体现另一种对康德的“近”。以亲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方式,可体现一种“近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康德”。康德的星云假说不仅在天文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辩证法在自然界的运用提供了例证。要理解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必须运用辩证法,而康德哲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学 自然哲学 马克思 恩格斯 辩证法 实践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古代社会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新发展
3
作者 郭云泽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共8页
《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经典文献,是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耕犁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搭建了全新视域与解释框架。通过把握两个文本的内在关系,聚... 《人类学笔记》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经典文献,是晚年马克思、恩格斯耕犁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搭建了全新视域与解释框架。通过把握两个文本的内在关系,聚焦两个文本对古代社会的家庭、私有制、国家和文明起源等议题的分析,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古代社会基本问题上的认知异同,揭示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张力和内在统一,有助于驳斥“马恩对立论”的错误倾向。马克思、恩格斯的古代社会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奠基性、开拓性的发展,不仅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理论效力,而且丰富和完善了社会形态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阶级斗争理论以及拓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视野,将历史唯物主义推向新的理论高度与历史高度,共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社会 “马恩对立论” “两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交融观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交融观对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阐述,立足于该理论以及我国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进行科学的思考,分析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加强城乡要素互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交融观对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阐述,立足于该理论以及我国城乡发展的伟大实践,进行科学的思考,分析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加强城乡要素互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实现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等。这些路径旨在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城乡交融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城乡交融观 乡村振兴 路径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式”竞争祛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之间竞争的原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明明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工作场所的内卷是其他一切内卷产生的诱因,准确把握“内卷”现象应该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之间竞争的分析。工人间的“内卷式”竞争,表面上看是机器广泛应用、工人对高工资的要求和工人数量增加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实质上可以从... 工作场所的内卷是其他一切内卷产生的诱因,准确把握“内卷”现象应该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人之间竞争的分析。工人间的“内卷式”竞争,表面上看是机器广泛应用、工人对高工资的要求和工人数量增加三个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实质上可以从资本竞争中找到根源。对“内卷式”竞争应该持总体批判态度,若将内卷的部分效应合理化,会堵塞真正的解放之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之间竞争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揭开“内卷式”竞争的神秘面纱,找寻消除内卷的手段和探索人类解放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式”竞争 马克思恩格斯 工人之间的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现代化”含义的文本考察——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2版的探析
6
作者 刘仁营 赵秀梅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以及用它表达了什么含义,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MEGA2的系统检索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确以德语、英语和法语等语言使用了“现代化”一词,包括其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马克思恩格斯是否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以及用它表达了什么含义,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MEGA2的系统检索和比较研究发现: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确以德语、英语和法语等语言使用了“现代化”一词,包括其动词、形容词和名词形式;第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使用“现代化”的动词和形容词形式来描述现代化的运动与特征,而且在个别地方也使用“现代化”的名词形式来指称现代化这一新事物,这符合19世纪的历史事实和“现代化”一词的语言发展规律;第三,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的“现代化”一词,其含义可以具体区分为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社会和人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之间有着内在辩证关系。第四,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现代化”一词的不同词性表达及其相关文本,共同呈现了其现代化概念的整体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现代化 MEG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在新陈代谢理论上与马克思决裂了吗?——驳斋藤幸平的“马恩对立论”
7
作者 翁倩琳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日本学者斋藤幸平提出,恩格斯有意修改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致使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被忽视,恩格斯从研究基础、文本修改和研究方法上都与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不同,构建“马恩对立论”。事实上,斋藤幸平存在三个对恩格斯的误读之... 日本学者斋藤幸平提出,恩格斯有意修改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致使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被忽视,恩格斯从研究基础、文本修改和研究方法上都与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理论不同,构建“马恩对立论”。事实上,斋藤幸平存在三个对恩格斯的误读之处,没有看到或者故意忽略了恩格斯对马克思自然科学兴趣描述的文本材料,语言学论证中未引用恩格斯的原文而曲解了恩格斯的修改与原意,错误地将恩格斯对“生命永恒”观点的批判等同于对李比希的新陈代谢理论的批判,混淆视听。在新陈代谢问题上,马克思与恩格斯都坚持自然新陈代谢的本原性和辩证性,都坚持从劳动出发理解自然与社会新陈代谢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一致且互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陈代谢 马克思 恩格斯 斋藤幸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瑞吉的中国特色斯密主义论辨析
8
作者 田雪 田世锭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6,158,共13页
根据阿瑞吉的论证,明清时代和当代的中国走的都是“自然的”非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道路,不仅践行了斯密主义,更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北京”。但是,作为这种论证前提的那个斯密并不存在。这种论证既没有将当代中... 根据阿瑞吉的论证,明清时代和当代的中国走的都是“自然的”非资本主义市场发展道路,不仅践行了斯密主义,更证明了斯密理论的正确性,所以“亚当·斯密在北京”。但是,作为这种论证前提的那个斯密并不存在。这种论证既没有将当代中国与明清时代的中国区分开来,也没能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全球政治经济中心从北美向东亚转移”,为什么当代中国能成为“东亚经济复兴的领导者”。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中国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必然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破从而被“卷入文明之中”。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使中国得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不是“亚当·斯密在北京”,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瑞吉 亚当·斯密 马克思 恩格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英雄观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9
作者 彭正德 王华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共1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出发,坚决反对神化英雄人物、夸大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围绕英雄与人民、英雄与国家、英雄与历史进行了深刻论述,创立了唯物主义英雄观。这种英雄观揭示了英雄生成的辩证规律,确立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出发,坚决反对神化英雄人物、夸大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并且围绕英雄与人民、英雄与国家、英雄与历史进行了深刻论述,创立了唯物主义英雄观。这种英雄观揭示了英雄生成的辩证规律,确立了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主义英雄观的创史学说,为人们正确认识英雄人物及其历史作用、弘扬英雄精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在新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英雄观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党和国家弘扬英雄精神提供了价值导向,为党和人民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英雄观 历史贡献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和现实启示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建军 耶旭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7,共10页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植根于唯物史观,是指无产阶级在遵循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主动创造历史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在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得更为鲜明,其本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的论述使用了“历史主动性”“主动精神”“历史首创精神”等核心概念。围绕这些核心概念,马克思、恩格斯以人民群众、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为主体展开了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其内涵主要包括主动斗争精神、主动创造精神和主动引领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论述有助于在新征程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激发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历史主动精神 主观能动性 无产阶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探赜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智 谢震 刘桂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3,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学的发展,对其进行历史和理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相关经典文本,理清了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的文本内容及其连贯性。并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明确了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深刻影响着中国体育学的发展,对其进行历史和理论的再思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相关经典文本,理清了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的文本内容及其连贯性。并从思想史的角度出发,明确了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的体育观点之联系。基于此,以劳动和身体关系的演进为切入点,在廓清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的内在逻辑进路后,进一步探讨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体育论述形成于一个特定时代、特定阶段和特定环境,以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为基本命题。在看到其特殊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在方法、立场和价值方面的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体育 身体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密特自然辩证法界说中的“马恩对立论”——基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释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廷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施密特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自然观上制造“马恩对立论”的一个缩影。自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都致力于对辩证法的适用限度省审,认为辩证法只在马克思分析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展现自身,如果把辩证法“应...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施密特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自然观上制造“马恩对立论”的一个缩影。自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都致力于对辩证法的适用限度省审,认为辩证法只在马克思分析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展现自身,如果把辩证法“应用”或“推广”到自然领域,则是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僭越。施密特沿着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开辟的辩证法批判路向,同样主张辩证法的社会实践性,并提出独具特色的社会和自然的“双向中介”思想。在施密特看来,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独断的形而上学”“素朴的实在论”,是向自然“本体论”的回返。实际上,施密特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定出如此这般的哲学判断,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他忽视自然辩证法中关于“自然概念”的历史内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双向作用以及内纳的深厚实践底蕴。也就是说,在对自然辩证法内涵与实质的把握程度上,恩格斯和马克思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密特 马克思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马恩对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阐发的隽永原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耀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5,F0002,共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发的关于国家治理的一系列隽永原理,构成了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元素。这些原理涉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治理本质的揭示——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治理,国家治理乃是执政者掌握运用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发的关于国家治理的一系列隽永原理,构成了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元素。这些原理涉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治理本质的揭示——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治理,国家治理乃是执政者掌握运用的一种工具;对国家治理原则的确认——必须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靠人民赋予的权力来治理国家;对国家治理领域和范围的界划——国家治理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包含纵向与横向分权、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治理;对国家治理能力与效率以及发展趋势的评析——资产阶级暴露了他们无能力治理社会化大生产的国家,无产阶级已充分具备了国家治理的能力,能够卓有成效地、高效率地治理国家,人类的未来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治理。马克思和恩格斯阐发的国家治理基本原理,植根于建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四大理论,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呈现出“理论与原理”相互依存、彼此呼应的结构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马克思 恩格斯 原理 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及其当代实践——兼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是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文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立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文明唯心主义理解的超越与发展,对文明的本质、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演进作出了科学阐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科学文明观的建构遵循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维逻辑。对于马克... 立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实现了对文明唯心主义理解的超越与发展,对文明的本质、文明的要素、文明的演进作出了科学阐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这一科学文明观的建构遵循了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思维逻辑。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文明,马克思恩格斯采用了辩证叙事的方法,一方面,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革、世界历史的形成、自然认识的祛魅四个方面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从见物不见人、文明过度、殖民掠夺、将自然视为单纯的有用物四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内在张力。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观的当代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追求共同富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内在张力的修正与超越,从而造就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文明观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庆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蕴含丰富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刻揭示了技术异化的内涵、表征、根源和扬弃路径。他们以大工业的机器应用为批判靶点,坚持自然和历史相统一,将技术批判与社会批判有机结合,形成严谨缜密的逻辑理路,展现了对技术批判的彻底...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蕴含丰富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刻揭示了技术异化的内涵、表征、根源和扬弃路径。他们以大工业的机器应用为批判靶点,坚持自然和历史相统一,将技术批判与社会批判有机结合,形成严谨缜密的逻辑理路,展现了对技术批判的彻底性。在当代,马克思恩格斯技术异化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然适用,我们在充分发挥技术转化生产力的杠杆作用的同时,也要着力纾解技术异化带来的负向效应。通过激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对资本逻辑进行扬弃,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人工自然观提供引导,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促进技术劳动的解放,从而使得技术文明的进步更好地服务人类共同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技术异化 资本 人工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霞 郑智超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推进社会革命、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着重探索的理论问题。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历经萌芽、确立、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构成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无... 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推进社会革命、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着重探索的理论问题。从生成逻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历经萌芽、确立、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构成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实践活动为历史线索,以引领和推动社会革命为目标导向,不断塑造革命政党建设正确方向与先进样态的过程。从核心要义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以建设独立政党、强化思想引领、端正党的作风和推进制度建设为有效方式和重要途径,增强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与行为主动。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探索,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无产阶级政党 自我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GA^(2)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晚年关于法国土地所有制的笔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岱 吴重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6-164,207,208,共11页
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官网中,有一本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晚年关于法国土地所有制的笔记。该笔记由德语和法语组成,封面目录由恩格斯亲笔撰写,正文部分由马克思亲笔摘录。笔记的主要内容... 在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官网中,有一本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晚年关于法国土地所有制的笔记。该笔记由德语和法语组成,封面目录由恩格斯亲笔撰写,正文部分由马克思亲笔摘录。笔记的主要内容为土地所有制相关的详细数据。结合马克思晚年的研究方向,摘录笔记是马克思对国家革命问题与“六册计划”进行的更进一步的探索。根据辨识结果,该笔记对于了解马克思晚年对待农民阶级的态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 法国土地所有制 “六册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对立”观点的批驳及其理论启示
18
作者 袁银传 冯天雨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共12页
西方马克思学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割裂开来,进行孤立化与片面化的考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自然观之间蓄意制造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个不... 西方马克思学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割裂开来,进行孤立化与片面化的考察,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自然观之间蓄意制造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旨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和科学性。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有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系统掌握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效抵御西方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与歪曲,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传承发展思想论析
19
作者 杨旭飞 汤志华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0,M0003,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传承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渊源性理论,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传承发展思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社... 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传承发展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渊源性理论,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马克思恩格斯文化传承发展思想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关系、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维度阐释了文化传承发展的丰富内涵,在“精华”与“糟粕”、传承与发展、促进与阻碍等多对关系中辩证地把握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要义,在资本主义文化可超越性论证、既有文化资源的共产主义道德阐释和人的解放的价值目标确立上展望了文化传承发展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文化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的实质——对何中华教授反批评的批评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楹 周世兴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8-146,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其实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不过是一种"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怪想"的产物,不能够作为判定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异质性差距"的标准;"异质性差距论"指导下的"虚会"法究竟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引向何方?"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作为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本身的问题"是由西方马克思学制造出来的"学术化问题",对中国学者来说目前是一个无由无据讨论的问题,而作为一个受其启发而产生的"我们的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异质性差距论 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