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综合影响力分析
1
作者 陈娟 张志转 +2 位作者 李杨 朱安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从引证指标、网络传播情况以及作者构成等方面阐述《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改革后的综合影响力。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引证指标 网络传播 作者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近五年载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文爱 《现代情报》 CSSCI 2011年第11期99-101,共3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刊载的论文数量、作者合作、地区分布、基金论文及引文、普赖斯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评估该期刊提供参考数据。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引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Instruction to Authors
3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d quarterly and mainly publishes review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reflec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n crop science,horticulture,plant protec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imal science,veterinary medicin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life 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s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review research articles crop science water co animal science peer reviewed jour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Instruction to Authors
4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d quarterly and mainly publishes review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reflec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n crop science,horticulture,plant protec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imal science,veterinary medicin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life 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s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review research articles crop science water co peer reviewed journal resourc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被引量:2
5
作者 Wang Yang Wang Ya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Along 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foster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become inevitable for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 Along with the rapid adva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fostering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become inevitable for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status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have grew rapid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the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loans, inadequat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ystem, bad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jagged agricultural talents and so on. In order to foster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ensure financial support, perfect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trengthe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strive to develop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type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restrictive factor function ori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Great Informational Domain:New Ways of Thinking in Information Science
6
作者 Pedro C. Mariju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7-262,共6页
An increasing variety of research practices are converging into information science mainstream—potentially.They are accompanied by astounding new uses of knowledge and even more astound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s that... An increasing variety of research practices are converging into information science mainstream—potentially.They are accompanied by astounding new uses of knowledge and even more astound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s that revolve arou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Whether a robust information science will finally emerge may not only-depend on successful discussions about 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new technologies.The most important adjustment to make is about framing a"new way of thinking"within information science itself:an inner philosophy interconnecting research practices in fundamental areas of the new science.Like in the historical birth of other major sciences,the empirical,comparative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al phenomena and informational entities should take place first.In the end,crafting a great scientific domain arou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ould be a common ambition for all the scholars and researchers involved in these new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科学 社会变革 科学基础研究 信息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农业生态安全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孙岩 张会芳 +7 位作者 段俊枝 齐红志 杨翠苹 樊文杰 燕照玲 陈海燕 刘毓侠 卓文飞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176,共9页
为揭示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研究的历史动态,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研究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CiteSpace为工具,对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在2008—2018年的知识发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 为揭示农业生态安全领域研究的历史动态,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研究理论和实践提供借鉴,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CiteSpace为工具,对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在2008—2018年的知识发展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基础阶段(2008—2011年)、快速增长阶段(2012—2014年)、新的快速增长阶段(2015—2018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总体来说,农业生态安全研究以粮食安全为中心,向评价(Evaluation)、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生态危险评价(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等方面拓展;TILMAN D、GODFRAY H C J、FOLEY J A、ALTIERI M A、LOBELL D B、FOLKE C、PRETTY J为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贡献;Sustainability、Food Security、Land Use Policy、PloS One等为农业生态安全领域主要的论文产出期刊;中国科学院在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中占据有绝对的中心性;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论文占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检出论文总数的12.9%,居第1位。综上,我国的农业生态安全研究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数学模型等新技术、新理念,将农业生态安全研究更加细化和精尖化;对领军人物进行重点追踪,把握最新研究前沿,布局未来新兴热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以巩固和加强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安全 知识图谱 CiteSpace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角色扮演、现实壁垒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丹 罗章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围绕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系统归纳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深入探究其实践进路。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共性特征与农业领域独特属性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发展... 围绕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系统归纳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深入探究其实践进路。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共性特征与农业领域独特属性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低空经济凭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性,正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新引擎。然而,在实践中,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空域支持力度有限等现实问题。据此,从生产力三要素视角出发,建议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以充实劳动者队伍,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以优化劳动资料配置,同时提升低空空域管理水平,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程度以改善劳动条件,进而全面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才 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历史成就及未来政策取向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世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部署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论文立足中国国情与农情,分别从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节等视角,探究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演进,厘清我国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基础研究创新能力提高、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显著和农业科技赋能后脱贫时代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历史成就,最后从落实“分链条、分层级、分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布局、加快培育涉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建立农业科技优先投入机制、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和统筹布局农业科技计划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未来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协同攻关体系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丽杰 王玉成 +2 位作者 崔建国 吴月亮 邓继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65-267,270,共4页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林木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挖掘了该门课程的思...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加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夯实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通过挖掘思政元素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林木育种学课程的特点,初步挖掘了该门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了林木育种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该研究不仅可为林木育种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经验,而且可为培养知林、爱林新型林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林木育种学 课程思政 挖掘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玉磊 卢杰 +2 位作者 姜昊 王升星 赵良侠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 该文首先通过对新农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阐述,明确在新农科时代,种子专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理念。随后,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套符合新农科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和创新创业教育等的重要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另外,还从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引入国际人才和课程、强化实习与实践等方面对新农科背景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展望。综上所述,该文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种子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新农科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种子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教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锋 江灿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新引擎和产业体系新支柱,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新质生...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增长新引擎和产业体系新支柱,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具有高质量发展、大科创驱动、新产业载体和强比较优势等特征,本文从新质技术、新质人才、新质业态、新质治理和新质发展观五个维度系统地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五大困境,即技术鸿沟、资金枷锁、人才失血、观念囚笼和制度藩篱,严重阻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五大实践路径:弥合“技术鸿沟”以筑牢创新基石,打破“资金枷锁”以激活发展引擎,补足“人才短板”以驱动转型进程,破除“观念囚笼”以激发变革活力,冲破“制度藩篱”以拓宽发展空间。通过多管齐下、协同发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技术兴农、产业兴农、人才兴农、治理兴农和理念兴农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治理创新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重点、难点及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8,共10页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 数字化浪潮正在引发教育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新时期的乡村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数字技术作为乡村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引擎,应重点聚焦于教学赋智、资源赋值、环境赋力三个维度,以全面赋能乡村科学教育发展。针对当前数字化赋能乡村科学教育中存在的数字化要素支撑不足、在地化资源适配尚浅、多元化主体参与滞后等难题,需要围绕数字化筑基、在地化创生、中心化联结三大方面精准发力,以期保障乡村科学教育的育人效能充分发挥,推动乡村科学教育数字化资源涌现与创新,耦合乡村科学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助力乡村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科学教育 数字化赋能 科学教育创新 新农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立文 段永红 +2 位作者 秦明星 荆耀栋 刘奋武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39-143,148,共6页
新农科是以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对传统农业科学进行创新改造的学科体系。而遥感技术通过精准数据分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正是新农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 新农科是以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融合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对传统农业科学进行创新改造的学科体系。而遥感技术通过精准数据分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正是新农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探讨遥感地学分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在知识掌握、实践能力提升和学习满意度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还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对该模式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该研究为新农科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地学分析 新农科 混合式教学 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地域性与布局规律研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地理科学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杰 陈东 +2 位作者 李佳洺 郭锐 陈卓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60,共14页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 在讨论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且国家间生产力要素的差异性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出现带来的地域属性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包括:非物质性要素在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新型劳动者逐步成为影响新质生产力布局中关键性的稀缺要素,创新模式呈现层级化、网络化、跨区域的特征,流空间的崛起弱化地理空间距离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创新效能的提升要求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并由此产生新的不平衡。进而,从新质生产力新要素、地域综合体、国家网络系统3个方面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的基本规律,并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取向、集聚效率的内在要求、国际开放合作和区域分工协作的效能等分析,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布局演变趋势。研究认为:(1)体现“知识”价值及利益分享合理化、数字化、智能化引发的劳动者关系变化与适应性管理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引发区域非均衡与空间公平的权衡,是生产关系“新转型”的机理所在;(2)重新定位主体功能、重新审视地区资源比较优势和发展路径、重新建构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基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建构适应新型生产关系的制度的主要方面;(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配套改革重点包括:聚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在空间上耦合和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聚焦国家“一盘棋”的系统谋划,形成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生产网络和体系的体制机制;聚焦开放的经济格局,形成开放的具有竞争力、安全性和韧性的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地域属性 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布局 地理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教融汇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的逻辑理路与践行向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晓中 王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技能型新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赋能与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类型。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教融汇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技能型新质人才培... 技能型新质人才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赋能与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类型。在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成为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教融汇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技能型新质人才培养上呈现出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科教融汇培养技能型新质人才的践行向度在于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价值引领,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破除育人壁垒,以培养完满职业人为宗旨整合各育人阶段,以机制健全与价值共享为驱动协同育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融汇 新质生产力 技能型新质人才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稻作农耕文化传播探索农业科普研学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3
18
作者 章蓉蓉 徐炜 王小琦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重要补充,其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提升,众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参与其中。研学课程安排,既可以开展理论科普,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深受当地中小学校的青睐。通过参... 农业科普研学活动已经发展成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重要补充,其普及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日益提升,众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参与其中。研学课程安排,既可以开展理论科普,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实践操作环节,深受当地中小学校的青睐。通过参观、体验、互动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引导青少年职业规划的正向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耕文化 农业科普 研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态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组态——基于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光强 宋新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并存二元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破解农业迂回生产分工难和产业组织集聚难的作用,以数字生态及与之相适配的制度组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衍生与发展。基于此,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构建制度组态、数字生态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综合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利用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9—2022年面板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单个必要性分析表明,数字生态要素的有效协同是培育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分析表明,低数字能力与低数字经济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定性比较分析的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表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数字生态要素及其匹配制度要素的有效组合,实施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型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型的组态路径。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组态路径,着力推动工业颠覆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数字化与数字化农业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深化以新质生产关系为导向的农业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组态 数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绿色农业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