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丹 徐晓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4,共7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思政课”理念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贯通、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协同,树立“大格局”、构建“大课堂”、拓展“大资源”、写好“大文章”。透视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主流,但依然存在组织协同性不足、场域联动性不强、资源支撑性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的思想意识淡薄、保障机制阻滞、考核评价失衡。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思维,构建全周期、全要素、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丽 范桂枝 +3 位作者 孟凡娟 敖红 王荣 张会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教学领域呈现的新特征,高等院校开展的通识课程改革已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与拓展认知视野的必然选择。以东北林业大学通识课程“舌尖上的植物学”为例,其改革进程以“五星教学法”为核心导向,充分...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教学领域呈现的新特征,高等院校开展的通识课程改革已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与拓展认知视野的必然选择。以东北林业大学通识课程“舌尖上的植物学”为例,其改革进程以“五星教学法”为核心导向,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重新规划并优化课程内容在时空维度的布局,构建与之适配的考核及反馈机制体系。通过教师课前线上发布预习任务以聚焦问题,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任务驱动式的互动,并在课后线上章节测试应用新知识,以实现融会贯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实践应用等能力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同时获得了积极正向的学习体验。通过系统教学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在选课人数规模、师生互动成效以及期末学习成绩表现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该创新模式致力于培育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不断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 立德树人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三维探赜 被引量:2
3
作者 任福兵 郭倩蓉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作用的精神滋养。探究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可以从价值、理论以及实践三个维度展开。价值维度重在回答“因何融入”问题,突出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时代价值、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价值;理论维度重在回答“融入什么”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与政治性、掌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与开放性;实践维度重在回答“怎样融入”问题,强调增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关联性,围绕学生主体实现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讲深讲透讲活讲新,发挥教师主导提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价值维度 理论维度 实践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基础、形势与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柳洲 刘笑侃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94,共6页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 新时代以来,我国思政课建设经历了快速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已经进入提升要素质量、优化系统结构、实现思政课“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的内涵式发展面临着意识形态斗争的全新境遇和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思政课内部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亟待解决。“守正创新”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一是教育理念,守“培根铸魂”立德之正,创“启智增慧”赋能之新;二是教材内容,守“思想政治”价值之正,创“针对性、鲜活性”吸引力之新;三是教学方法,守“科学合理”实效性之正,创“多元融合”生动深刻之新;四是教育体制,守“党的全面领导”之正,创“多方协同”大思政课体制之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守正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亮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2,共6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教学的空间、模式、场景与话语格局,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变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的路径是明晰教学话语优化的依据,选好教学话语优化的内容,创新教学话语优化的手段,把握教学话语优化的时机,找准教学话语优化的分寸,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化文本为生活、化抽象为形象,使思政课堂中的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优化 教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章云 高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 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为例,在阐述思政元素融入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目标、内容、方案及成效,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了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出了既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爱国情怀、科学精神、责任意识的新时代青年,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的发展,促进农业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元素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 教学探索 沈阳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农业机械学教学策略思考
7
作者 阮培英 杨善东 +3 位作者 张祥彩 张银平 于国良 耿端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 在剖析“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内涵及其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农业机械学,思考如何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应用,从教师与学生作用和地位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升级和教学评价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思政 农业机械学课程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探索
8
作者 刘东宇 王雪 +4 位作者 张金友 张琦 郭庆 张宇 韩欢胜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3期86-89,共4页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相对薄弱的情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学教学团队采用实例分析、情境教学、案例展示等多种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学中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相对薄弱的情况,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遗传学教学团队采用实例分析、情境教学、案例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从基因突变、群体遗传学、遗传与进化等教学内容中挖掘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融入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结果表明:该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感,进而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 新农科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9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困境与破解之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视域
10
作者 朱晓宏 崔晓鑫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的研究成果较少关注一线教师与学生的真实感受。从高中教师、大学教师、大学新生三重视角来考察高中思政课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高中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缺失缘于三个层面的误区:一是在教学方法上偏重应试技巧训练;二是在教学评价上偏重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力;三是在教学观念上割裂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关联。基于教育学立场尝试从教学一体化视域寻找破解之道:一是在教学原理上明确理想信念、理论知识与理论思维的内在一致性;二是在教学评价上从考核学生熟记理论知识转向考查其运用理论的思辨能力;三是在教学方法上从讲授知识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哲学理论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学一体化 理想信念教育 哲学理论思维 哲学反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11
作者 李琴琴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9期252-257,共6页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植物学是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医学类院校相关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依据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结合植物学课程内容和教学实践,从唯物辩证思维、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等思政维度挖掘了植物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植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期为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动物生理学课程为例
12
作者 姜锦鹏 赵春芳 李小金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273-275,共3页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农科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态文明观、法治意识、创新意识、“一懂两爱”情怀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的三重向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文琦 杨秀莲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133,共9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和显著标识,可实现全面感知、虚实融合、万物互联与数字记录。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通过优化教学环境、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智慧等手段,可对思政课教学助力、为立德树人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政课教学 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 教学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数字化转型教学话语生态重塑动因、表征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仕华 马俊峰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88,共6页
教学话语生态是教学生态的核心组成和关键要素,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思政课整体转型发展并重塑教学话语生态。教学话语生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话语生态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话语生态客体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话语生态介... 教学话语生态是教学生态的核心组成和关键要素,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思政课整体转型发展并重塑教学话语生态。教学话语生态在数字技术赋能下话语生态主体由一元主导转向多元协同、话语生态客体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话语生态介体由平面静态转向动态多维、话语生态环体由物理空间转向虚实结合,但面临着数字赋权消解生态主体教学话语权、数字化生存话语弱化教学生态介体、利益主体多元化引发复杂生态环境等困境挑战。面对数字化转型发展,思政课要牢牢掌握教学话语变革主动权、加强数字化教学话语生态介体建设、构建数字化教学话语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数字化转型 教学话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探赜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玉瑜 朱国芬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2,共6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主知识体系是系统基础,思政课是系统内核,协同一体机制是系统保障,育人价值实现是系统运行的结果。“大思政课”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包括由思政课课堂教学体系、实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自主知识体系是系统基础,思政课是系统内核,协同一体机制是系统保障,育人价值实现是系统运行的结果。“大思政课”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包括由思政课课堂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组成的内部子系统以及由教学研究体系、智慧平台体系、师资体系、课程思政体系、日常思政教育体系等组成的外部子系统。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以整体性原则推进资源互融互动,搭建“大平台”;以层次性原则促进教学创新创优,建设“大课堂”;以开放性原则实现人才同心同行,建好“大师资”;以自组织性原则畅通系统内外循环,构筑“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大思政课” 建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永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3-56,共4页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革命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采取以下策略:通过跨学科融合、数字赋能及深度挖掘红...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大学生革命精神、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方面的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可采取以下策略:通过跨学科融合、数字赋能及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核,拓展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库,增强红色文化知识的厚度和广度;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大学生的深度参与,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实践体验;通过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培训交流及实践基地考察,提升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拓展红色文化教学视野,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 红色文化 思政课教师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风险挑战与应对之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肖福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07,115,共6页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 人工智能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理清智能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引领、学理支撑的逻辑理路,正视人工智能融入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算法偏见影响、隐私伦理安全风险及数据共享局限、主体角色异化风险及认识外包陷阱。要按照教育的逻辑考量智能技术,以旗帜鲜明的价值导向驾驭智能技术,以回归原点的教育智慧创新技术赋能,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师生智能素养,从而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育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内在机理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昊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48,共4页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和顺应“受教育者在场”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时代因应。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不新颖、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是,构建多重机制保障教学运行,创新“互联网+”的教学方式方法,推进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课程化进程,运用“两种思维”提升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多重机制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融合式教学”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艳妮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必然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融合”式教学阶段。数字化技术促发了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将网络云课堂、线下专题教学课堂、翻转课堂、“克隆班”异地-同步课堂、社会大课堂等五大“融合式教学”新样态引入高校思政课改革,具有助力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全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迈进,促进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转变的价值意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实践原则,以内生机制保障“融合式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路径,不断提高思政课实效性,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融合式教学” 高质量发展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软硬技能并重的实践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兰兰 聂小菲 +6 位作者 李艳 柯丽 孙莉 曹琼雅 肖娟 罗贻雪 陶玲瑄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软硬技能并重理念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选取药护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生92名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22级护理本科生85名为观察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 目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软硬技能并重理念对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选取药护学院2021级护理本科生92名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法;2022级护理本科生85名为观察组,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软硬技能并重理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强化临床思维、人文关怀、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等软技能。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考试总分及硬技能、反馈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及临床思维软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法7个方面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课程思政视域下软硬技能并重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硬技能和软技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护理学 实验教学 课程思政 软技能 硬技能 教学改革 人文关怀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