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ovement of Fiber Quality by Distant Hybridization in the Green Cotton 被引量:1
1
作者 FENG Ke-yun(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Village No 1,Anning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730070,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共1页
In order to improve fiber quality of green cotton,a wide hybrid was used between a green fiber cotton and Sea Island cott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F1 plants were stable,but F2
关键词 improvement of Fiber quality by Distant Hybridization in the green Cot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康 龙俐至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该领域2024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围绕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调控,以及培肥改良与养分管理技术等方面,综述了2024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园养分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土壤质量 土壤改良 文献综述 酸化 有机肥 绿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产力的形成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指向
3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的提出是把握生产力发展规律作出的理论创新,是坚持我国生产力阶段发展的逻辑演进,内蕴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动力源泉和重大关系。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生产力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绿色生产力具备“以绿色低碳科技为核心动力、以要素组合优化为内在要求、以绿色低碳产业为重要载体、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大国担当、以美丽中国建设为目标追求”等五个方面鲜明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此,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需要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新质生产力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在中药材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中的应用
4
作者 葛新春 白美婷 +3 位作者 王新友 王萍 尚盼盼 段廷玉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505-511,共7页
绿肥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绿肥的种植不仅能够开辟新的肥料来源,增强土壤对作物养分的供应能力,确保作物产量稳定并提升,同时还能带来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在我国中药材种... 绿肥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绿肥的种植不仅能够开辟新的肥料来源,增强土壤对作物养分的供应能力,确保作物产量稳定并提升,同时还能带来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在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大力推动中药材的无公害种植技术的背景下,绿肥在中药材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中的应用研究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绿肥的特点和种类、绿肥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绿肥在中药材生长中的作用及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绿肥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中药材 绿色发展 土壤改良 品质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来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再考察
5
作者 岳利萍 杨欣怡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84,共18页
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协同推进扩绿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 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的方式,是协同推进扩绿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重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测度指标体系,检验其对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新质生产力促进了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②新质生产力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进口贸易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高级化、要素配置优化和绿色实质性创新。③新质生产力仅在非西部大开发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地区和公众环保意识较高地区实现了扩绿与增长协同推进。④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呈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环境改善方面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仅促进本地环境改善。本文有助于清晰刻画新质生产力在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更好利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增长 环境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逻辑重点与关键路径
6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1 位作者 万博文 骆康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路径,即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空间碳汇提质增效及减排工具箱构建研究
7
作者 王晶懋 王千格 +4 位作者 刘晖 姚盈羽 徐冰洁 钱磊 王雨欣 《园林》 2025年第7期4-13,共10页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 城市绿地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如何在城市有限绿地空间条件下实现碳中和,合理布局低碳绿地空间格局,科学配置植物群落增加生物多样性,成为目前城市绿地碳汇效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绿地系统的提质增效已成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战略。创新性地构建包含地形处理、水系规划、建筑小品设计、植物配置、道路组织和空间布局6大要素的低碳设计工具箱,并针对各要素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渭河北岸的秦陌花塘为例,系统探究城市绿地空间的碳汇功能提升与减排路径优化,进一步提出低维护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协同碳汇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效益并实现维护成本最小化,为城市绿地空间提质增效和高固碳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空间 增汇减排 提质增效工具箱 低维护 碳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周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能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选取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能够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选取2012—2023年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能显著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该结论通过了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单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传导机制。这为持续深入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与新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土肥管理现状、问题及绿色提质增效途径
9
作者 董彩霞 《落叶果树》 2025年第3期1-6,F0002,共7页
我国梨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加剧、施肥结构失衡、养分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笔者系统解析当前梨园土壤及施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土壤地力提升、养分最佳管理规律适配、功能微生物助力养分高效的“三位一体”高效施肥原... 我国梨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加剧、施肥结构失衡、养分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笔者系统解析当前梨园土壤及施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土壤地力提升、养分最佳管理规律适配、功能微生物助力养分高效的“三位一体”高效施肥原则,总结出“有机替代、养根健果、三改两补、水肥耦合、精准调控”为核心技术的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地力提升、化肥控量施用和果实品质提升,为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土肥管理 高效施肥原则 绿色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琦 鲁煜晨 万君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拓展农业绿色发展新空间;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跃升,生成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积累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拓展农业绿色发展新空间;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跃升,生成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积累农业绿色发展新优势。现阶段,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还面临农业适应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农业产业体系先进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生产体系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经营体系先进科技应用程度不够,绿色技术市场发育度有待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仍存堵点,市场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等现实困境。充分发挥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必须着力提升前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绿色发展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 被引量:2
11
作者 郎慧慧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大生态观是一种基于宽阔视野的大世界观方法论,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有机统一的现代生态理念。基于系统思维,在对马克思生产力生态思想进行辩证汲取基础上形成的、与中国共产党生态生产力思想一脉相承的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为新时... 大生态观是一种基于宽阔视野的大世界观方法论,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有机统一的现代生态理念。基于系统思维,在对马克思生产力生态思想进行辩证汲取基础上形成的、与中国共产党生态生产力思想一脉相承的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为新时代实现生产力生态化跃迁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从整体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是由内部要素生态、结构载体生态、外部环境生态三层结构构成的大生态系统。针对新质生产力大生态系统存在的内部系统发展不足及各子系统间衔接不畅的问题,必须坚持“主体-技术-产业-环境”协同发力,以系统性思维实现各要素的沟通与互动,更好地促进新质生产力生态功能整体效能的提升。这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生态观 绿色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与STS的理论融合——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繁荣 闫金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0,共5页
STS理论主张反思理性,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塑;现代化理论强调理性,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研究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经济的发展问题,可以发现,现代化与STS的理论融合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是一场以科学为... STS理论主张反思理性,重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塑;现代化理论强调理性,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研究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经济的发展问题,可以发现,现代化与STS的理论融合不仅可行,而且必要。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发展,实际上是一场以科学为基础、技术为核心、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方向的新的科技革命,基于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实际及现阶段发展格局,从现代化与STS理论融合视角分析,有利于从更宽广的视野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确保科技进步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二者之间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并使之成为推动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 科学、技术与社会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13
作者 刘谦 裴小革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5,共8页
在发展生产力中促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应对新时代多重挑战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扬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应用的界限,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就业相辅相成,为劳动者普遍参与... 在发展生产力中促进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是应对新时代多重挑战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公有制扬弃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应用的界限,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就业相辅相成,为劳动者普遍参与共同富裕提供基本保障。新质生产力从科技赋能、精神铸魂、普惠协调、强化认知等维度赋能共同富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需要厚实人才储备,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进一步激发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活力,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处理好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式创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共同富裕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助力生猪养殖碳达峰的路径选择
14
作者 策力格尔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44,共4页
伴随“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的有力抓手。基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及特征,从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及产业因素四个角度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作为传... 伴随“双碳”目标纵深推进,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生猪养殖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的有力抓手。基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及特征,从技术因素、人才因素、制度因素及产业因素四个角度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作为传统生产力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助力生猪养殖碳达峰的实现,不仅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还是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未来应从加快养殖业绿色关键性技术攻关、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低碳生猪养殖业新业态入手,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加速实现生猪养殖碳达峰注入澎湃动能,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碳达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低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探究
15
作者 李元鑫 王志丹 +1 位作者 贾可 钟智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0-74,共5页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为辽宁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重要保障。基于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剖析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村... 推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可为辽宁省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提供重要保障。基于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剖析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从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农村金融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大力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和提升支撑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效能4个方面就促进辽宁省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 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优化研究——基于3D无人飞行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莉 霍达 +1 位作者 顾雯嘉 李彦锋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加快落实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将为进一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深厚的场景基础。该研究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例,围绕城市空间地理与绿色发展特征构建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模型,对“昆明→杭州→西安→北京”... 加快落实低空经济战略部署将为进一步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推动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形成深厚的场景基础。该研究以跨境电商综试区为例,围绕城市空间地理与绿色发展特征构建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模型,对“昆明→杭州→西安→北京”多目标下的低空经济升级路径开展规划研究。该结合蚁群优化(ACO)、A∗(Astar)、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算法对不同执飞环境下的无人机低空航线选择进行优化求解,形成如下三类策略情境:①基于城市海拔高度的路径规划,ACO、A∗和RRT算法生成路径分别对应常态化配送、靶向定投和综合性服务的现实流通场景;②基于城市最高气温的路径规划,ACO和A∗算法结果强调配送场景的精细化建设,RRT生成路径体现出流通场景转移下的城市发展呼吸协同;③基于城市碳排放水平的路径规划,ACO和A∗算法生成路径强调对高碳地区的特定性回避,RRT算法目标倾向于全局绿色最优的实现。该研究总体为推动低空经济路径升级和创新性构造高质量发展界面提供了丰富的决策参考,同时为加速推进中国式流通现代化以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形成有益的情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绿色经济 新质生产力规划 中国式流通现代化 多目标三维无人机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小院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与世界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广蕊 曹哲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6,共11页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 科技小院是由我国农业院校发起,并逐渐成长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科技小院发展至今,历经了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深化阶段和升级阶段。作为建立在农业农村一线的重要服务平台,我国科技小院从个别探索到全面推广,积累形成了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坚持服务导向,以明晰组织功能聚合多方力量;聚焦现代农业,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深化人力资本,培养农科研究生人才和乡土人才;突出综合价值,促进农村生态、组织与文化现代化。我国首创的科技小院实践与经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呈现世界价值,可以助力“全球南方”国家破解“粮食荒”,以科技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破解“人才缺”,以项目网络储备农村人才;破解“单一性”,推动农业农村综合发展。面向未来,我国科技小院将在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增强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呈现进一步的拓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农业产业链 绿色农业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保机械新技术应用与效果分析
18
作者 孟环宇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115-117,共3页
农业植保机械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促进农业绿色、无公害发展的关键。随着传统农业植保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农业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 农业植保机械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促进农业绿色、无公害发展的关键。随着传统农业植保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需求。农业植保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资源。通过深入分析农业植保机械新技术应用特征和实践效果,探索新技术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 病虫害防治 绿色 精准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创新、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19
作者 蔡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3,共6页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作用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且能够同时促进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中国式现代化。异质性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是金融创新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传导机制。门槛效应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边际递增效应。基于此,提出推行“优产品、强监管”策略,实施“育新业、促创新”措施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现代化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山”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特质
20
作者 孙博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51,共10页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 “两山”理念从浙江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生命力在于始终紧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本质要求。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以绿色转型为关键抓手,以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将“两山”理念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本质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变革,将通过生态环境要素优化重组、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升级等渠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制度适应性变革,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是重塑绿色生产要素、突破低碳技术瓶颈、推动产业绿色革命、实现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以及加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需要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系统推进,实现以碳治理为核心战略,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碳双控”与碳市场制度协同;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低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的“四维机制”,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构建社会变革的长效促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