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Functional Grammar and Discourse Analysis
1
作者 齐岩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55-157,共3页
For language users,meaning is the central fact about language,and meaning emerges from a seamless union of wording and context.Functional Grammar attempts to face that uncomfortable fact head-on and to establish a uni... For language users,meaning is the central fact about language,and meaning emerges from a seamless union of wording and context.Functional Grammar attempts to face that uncomfortable fact head-on and to establish a unified model of language which in principle allows the links to be made within the same descri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theme-rheme functional discourse gramm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of Political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DA 被引量:1
2
作者 Xie Na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4-311,共8页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derives from traditional critical linguistics.It is a new language theory in western language study emerging between 1970 s and1980s.This theory aims to analyze the non-literary discourse 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derives from traditional critical linguistics.It is a new language theory in western language study emerging between 1970 s and1980s.This theory aims to analyze the non-literary discourse from the angle of criticism.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olitical discourse,this papers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analysis approach for political discourse,explores this critical analysis course,and anticipates the tendency of critical pol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our coun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政治 语言学 发展趋势 批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Discourse Act from the Moral Perspective
3
作者 Wu T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8-312,共5页
Chinese discourse and Chinese dissemination are two main propositions of discourse act.Discourse is the tool for dissemin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culture.Confucianism,Taoism and Mohism show the typical morality of the... Chinese discourse and Chinese dissemination are two main propositions of discourse act.Discourse is the tool for dissemin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culture.Confucianism,Taoism and Mohism show the typical morality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Discourse morality implies the competition of the civilization model among different people,nations and countries.Discourse civilization embodies the competi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and ideolog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brings China the new opportunity to break the monopoly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strive for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Moreover,it expand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ideologies.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discours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influence of its dissemination shall be based on the morality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 discourse 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 传播 道德 中国 行为 西方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西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 -E Interpreting of Political Neologism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被引量:1
4
作者 Ji Xiaowen Wan Hongy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1-286,共6页
Unique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reflected in language use,so contem 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ness,and is especiall... Uniqueness of our political systems and tremendous changes brought about by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reflected in language use,so contem 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ness,and is especially featured by increasing political neologisms,posing difficulties for interpreters and for China’s international publicity.Quality of political neologisms interpreting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whether or not success of interpreting the whole discourse can be achieved.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interpreting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discourse,also for the purpose of com m unication can gain guidance from Bachman’s CLA Model.So the paper elaborates through exem plification on strategies for interpreting political neologisms in light of Bachm an’s Model,with a view to realizing discourse power of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 话语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 C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modernist Aesthetic Discourse —— On the Post-modern Political View of Linda Hutcheon
5
作者 Liu Xiaoping Wang Xiaoju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8-312,共5页
Although different from modernity or post- modernity,post- modernism,as the discourse strategy of the intellectuals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power discourse in the respect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istic and c... Although different from modernity or post- modernity,post- modernism,as the discourse strategy of the intellectuals is inevitably related to power discourse in the respect of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self-construction. Due to it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it is inseparable from ideology,and as discourse construction,post-modernism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ideology. Foucault puts forward that discourse analysis should connect to social,polit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and that discourse derives from th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mechanism. T 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post- modernist art brings about the inevitable political context of its discourse. Post-modernism deviates from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the dom inant power and is marginalized at the same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建设 后现代主义 话语 美学 意识形态 文化因素 现代艺术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es Western “Aid” Work?--Changing Discourses and Logics
6
作者 Yuan Tingt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75,共19页
International aid,always concerned as the Western aid,has been in decades' developmen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From the Post-colonial time to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from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the Post-Washi... International aid,always concerned as the Western aid,has been in decades' developmen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From the Post-colonial time to the era of globalisation,from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the Post-Washington Consensus,there are various aid discourses,motives and the intervention logic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estern aid through a critical review to the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aid".It argues,despite these changes,the fundamental logic of aid,the logic of "catching up",has not been changed.The relate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rventions,such as the aid conditionalities,are all working for this logic,and have caused a lot of criticisms.Aid has not been very successful within the changing agendas.While the foreign aid is moving from intervention to cooperation,to make a more effective "aid",the traditional donors may learn lessons from the South-South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要 编辑部 编辑工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Discourse Mod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Based on the Study of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Discourse Theory
7
作者 Chen Hongy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7-314,共8页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 include oral and written slogans which made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r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propagation tasks. T 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propaganda effec...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 include oral and written slogans which made by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policy or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propagation tasks. T 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propaganda effects by repeating the same concepts and objectives. While the democratic awareness in public discourses is keep growing,there are some surveys on the qual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governments in Anhui Province should organize professionals and pay closel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policy before they sort,edit,produce and relea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log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 话语 后现代 述评 质量管理 宣传效果 民主意识 公益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8
作者 Han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6,共5页
Due to differences in value orientation,thinking model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al norms,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avoid cultural collision and conflict betw ee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s an important chan... Due to differences in value orientation,thinking model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al norms,it is difficult to completely avoid cultural collision and conflict betw ee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verbal communication w ill vary depending on different gender styles. T 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gender discourse on human activity in a specific context and the explanations of different discourse style can be helpfu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communicative behavior of human beings.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first explaining several relevant concepts,and then discussing sever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discourse style and the cultural reasons in inter-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tribution,last presenting some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gender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性别差异 风格 语境 人类活动 社会规范 思维模式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话语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德全 张婧薇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持久的事业。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为切入点,以破除“五唯”评价的现实难题为落脚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话语建构与理论升华的重大转折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内涵,可以透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起点逻辑,即必须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服务全体人民的自由发展、必须服务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以建立具有价值合理性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评价体系为价值旨归,通过教育评价目的、标准、主体、内容、技术五大要素的系统变革,并以内外联动改善评价生态、以权责分散完善评价机制、以过程规范支撑评价科学三大路径来推进评价改革的话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话语逻辑 话语内涵 话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建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F0002,共13页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本质论话语体系由基础话语、核心话语和具体话语构成。基础话语是教育学学科的共同话语,反映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具有教育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范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育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基础话题,强调人是教育的原点,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面对的人是现实的人。核心话语是中国特色教育学独有的话语,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核心话语,立德树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反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具体话语是基础话语和核心话语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健全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的实践话语。三种话语由一般到特殊、由抽象到具体,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教育学本质论话语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育学 教育本质 话语体系 基础话语 核心话语 具体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山脉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麦凤 乔舒婷 +1 位作者 郭大梅 任小同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90,共13页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采用实况气象观测资料、FY-2G卫星云图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ERA50.25°×0.2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8月21-22日同时发生在秦岭南北麓的强等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秦岭南北麓暴雨触发条件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流场上,西风带系统在秦岭特殊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形成中尺度气旋性环流,通过热力作用触发暴雨,对流性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小;湿斜压性增强是秦岭北麓暴雨开始的一个信号,当湿斜压性减弱以及中层比湿减小时,降水结束。对秦岭南麓而言,地形作用下对流层低层流场形成中尺度辐合线触发暴雨;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加热低层大气,与中低层入侵的冷空气共同构建对流不稳定结构,上升运动增强,降水增强和持续;对流云团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迅速组织化合并发展,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对流强度大,对流层结深厚,小时雨强大;中低层冷空气的入侵和扩散到地面的时间分别与秦岭南麓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形 暴雨 动力作用 热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如何影响元认知?——基于认知模型和神经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晓荣 仇式明 +1 位作者 定险峰 范炤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438,共14页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 动作与元认知是认知加工的重要环节。元认知体现个体对认知过程的表征、监控与调控;动作则是输出内部认知加工,尤其是决策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动作的各个方面(如反应速度、反应强度、反应顺序、反应冲突及反应观察等)均影响元认知。从认知模型角度,元认知的决策后模型较好地适用于解释动作影响元认知的相关实验证据。该类模型认为用于元认知评估的信息(元认知证据)与用于知觉判断的信息(知觉证据)不同但相关,并分别侧重于层级加工、贝叶斯计算、信心增效等方面。从神经机制角度,动作与知觉信息可能通过以额叶皮层为核心的脑网络整合,依托β振荡和α抑制等电生理机制,在注意调控下形成元认知。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动作改变元认知的边界条件、信心反映的真实含义,以及特殊人群的元认知表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 元认知 知觉判断 信心评估 认知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时间感知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路 汶建荣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6-224,共9页
针对动作视频中存在冗余信息及动作信息的特征通道分布稀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时间感知的3D残差网络。利用运动感知模块(AM)计算特征级别的时间差来激励运动敏感通道,以此获取运动特征;通过时间注意力模块(TM)沿着时间维度计算注意... 针对动作视频中存在冗余信息及动作信息的特征通道分布稀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时间感知的3D残差网络。利用运动感知模块(AM)计算特征级别的时间差来激励运动敏感通道,以此获取运动特征;通过时间注意力模块(TM)沿着时间维度计算注意力权重矩阵,以获取局部时间特征。将AM模块和TM模块的计算结果相加,得到动作信息的融合特征,再加入到3D残差网络中,以此构造基于运动-时间感知模块(ATM)的3D残差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数据集UCF101和HMDB51上,相对于3DResNeXt-101网络,基于ATM模块的3DResNeXt-101网络的动作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1.6%和2.8%,说明所提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动作识别 运动感知 时间注意力 3D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容建设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恩实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必须在悠久历史中认识中国边疆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明确使命和任务,从中凝练出要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容建设。具体包括七... 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必须在悠久历史中认识中国边疆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明确使命和任务,从中凝练出要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容建设。具体包括七个方面:边疆史研究、边界史研究、边疆安全研究、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边疆地区社会建设研究、边疆地区文化建设研究、边疆与周边国际区域关系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边疆学 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实践路径与成功经验的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创新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青 陈林会 刘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论文立足中国体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梳理其学科形成与发展脉络,剖析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误区,阐释创新路径与基本取向。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管... 中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论文立足中国体育管理的实践探索,梳理其学科形成与发展脉络,剖析当前我国体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构建中的误区,阐释创新路径与基本取向。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管理学是总结体育发展经验和规律的学问,彰显中国特色是其本质特征。理论体系创新应融合思想引领与文化传承,彰显体育管理学的中国特色;基于中国独特国情的实践探索,推进中国式体育管理学理构建;围绕发展改革的关键问题,廓清问题域;推进管理经验的范式提炼,培育中国体育管理话语创新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学 中国经验 自主知识体系 理论体系 话语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睿 张艺华 周家萍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8-417,共10页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一种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水溶性茶色素,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卓酚酮结构,是发酵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茶黄素因其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包括抗炎、降血糖、预防心脑... 茶黄素(Theaflavins,TFs)是一种发酵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水溶性茶色素,具有多个羟基或酚羟基的苯并卓酚酮结构,是发酵茶品质优劣的决定因素之一。近年来,茶黄素因其多种生物学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包括抗炎、降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肿瘤、抑菌、保护精神健康和保护器官等功效。随着茶黄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生物活性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逐渐被阐明,有望在多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茶黄素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在生物医药、食品保健、美妆日用、农林养殖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发方向,旨在为茶黄素未来的开发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茶 茶黄素 生物活性 作用机制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渡”:专家型社工机构的专业行动策略——基于S市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东 何雪松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本研究聚焦以专业禀赋为优势的专家型社工机构,构建了多重制度视角下专家型社工机构的专业行动框架,并通过对S市三个机构样本进行考察,发现其在专业禀赋和政府购买服务情境的...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重要主体,本研究聚焦以专业禀赋为优势的专家型社工机构,构建了多重制度视角下专家型社工机构的专业行动框架,并通过对S市三个机构样本进行考察,发现其在专业禀赋和政府购买服务情境的双重互构下,生成了专业、市场以及行政趋向的多重制度逻辑,并采取了专业取胜的象征性让渡、实用取向的限定性让渡以及专业搁置的依附性让渡策略,进而实现“项目承接者”向“规则制定者”、“专业合伙人”、“被动代理人”的转向。这种以专业为优势,以规制为形势的“让渡”,构建了服务有效、社会有力以及政府有为的实践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型社工机构 专业行动 多重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认知:话语基础与语义计算
18
作者 李佐文 赵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在语言理解、语义推理和情感分析等方面进行话语计算。现实的话语体系具有可计算性,形式、语义成分和控制是构成语言计算的三大要素。具体而言,范畴化是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思维过程,使得世界的结构化成为... 人工智能通过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在语言理解、语义推理和情感分析等方面进行话语计算。现实的话语体系具有可计算性,形式、语义成分和控制是构成语言计算的三大要素。具体而言,范畴化是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思维过程,使得世界的结构化成为可能,这也构成了话语语义计算的基础。概念—关系结构映射了世界的内在成分及其关系,是话语语义计算的基本单位;程序与时序性的主动控制过程是进行逻辑推理的必由之路,奠定了话语语义计算算法的合法性来源。同时,话语语义计算离不开百科知识,具体表现为各种知识图谱和事理图谱,包含若干节点及其关系,可以抽象为三元组表示的结构化知识,用以描述客观世界的事物和事件及其逻辑,这也奠定了计算机赖以进行逻辑推理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语义 认知智能 话语特征 计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核心内容及其构建逻辑 被引量:2
19
作者 仇华飞 于利花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 新时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国际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与之伴随的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分量的逐渐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国际秩序构建的主导权与决定权,西方强国塑造的话语体系虽然初现“式微”趋势,但在国际议题设置、重大议程决定、行为准则制定等方面仍然具有垄断性优势。为了改变话语体系建设滞后于国家力量的现状,我们需要立足中国现实,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批判性借鉴西方话语体系,构建在本质上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考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构建逻辑,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和价值内涵,提升外交话语感染力和引领力,进而提升外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体系 国际秩序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天聪 石伟平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比较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紧扣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立场前提、分析框架和价值旨归三大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关键环节。...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是新时期中国比较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使命。中国特色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紧扣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立场前提、分析框架和价值旨归三大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关键环节。在立场前提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影响,导致缺乏本土意识,要重申中国立场,立足于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来提出研究问题,将解决本土问题作为比较研究的重要目标,积极应用指向理论创新的因果推论研究范式。在分析框架方面,传统民族国家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分析框架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国天下体系分析框架具有运用整体思维、无外思维和关系思维的比较优势。在价值旨归方面,比较职业教育研究存在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认识误区,要将构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作为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新使命,突破职业教育异文化与本文化的二元认识分野,揭示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背后蕴含的关于美好社会的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职业教育研究 话语体系 中国立场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