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准自然实验
1
作者 柳雅君 薛文静 郭宗文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7,共16页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是打造制造业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是打造制造业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基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显著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通过发挥生产规模扩大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技术效率改善效应抑制企业“脱实向虚”。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媒体监督作用、完善财政补助政策可以有效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推升,还能降低“脱实向虚”发展对新质生产力的破坏。研究结论对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企业“脱实向虚” 市场准入 负面清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保入税能否抑制企业“脱实向虚”?
2
作者 曹越 杨萍 肖艳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8,共13页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作为社保征管体制的重要改革,社保入税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以社保入税为制度改革背景,首次考察社保入税后社保费征管效率提升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保入税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通过保险效应、征管效应和治理效应三个渠道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保入税发挥的抑制作用在政府干预度高的地区、民营性质、劳动密集型、税收征管强度大的地区、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社保入税通过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能够提升实业投资水平和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治理策略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完善社保费征管体制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保入税 脱实向虚 征管效率 社保费用 税收征管 企业金融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脱实向虚”:未雨绸缪还是投机逐利——基于宏观视角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天宇 齐亚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6,共14页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紧缩以及资本市场萎靡时期,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总量占比下降,且金融资产内部配置也受到影响,即稳健型金融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而风险型金融资产占比下降;分行业和地区看,这一抑制现象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弱融资约束企业,强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对宏观经济变化更为敏感,这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性储蓄,而非投机逐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融资约束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晓莉 谭其宇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共12页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 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脱虚向实”的影响日益明显。文章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检验模型等方法,实证考察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呈“倒U”型非线性影响;成本机制、资本配置机制和创新补偿机制是其重要路径;平台经济金融化对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不同所有权及不同规模的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存在异质性影响。据此,提出强化“主动+被动”双向监管、充分考虑企业资本配置结构、针对性给予政策支持等建议。研究结论为深化平台经济金融化发展、加快实体企业“脱虚向实”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企业 “脱虚向实” 平台经济金融化 资本配置 创新补偿 实体经济 非线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与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雾里看花还是甄别有道?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庆德 魏卉 康燕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当前,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立足于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分析师研报质量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19年间我国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研究表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显著... 当前,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倾向较为明显,立足于监管部门日益重视分析师研报质量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19年间我国非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研究表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机制检验发现,企业脱实向虚通过降低企业信息透明度进而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高质量的外部独立审计能削弱企业脱实向虚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负面影响,而机构投资者持股则会强化其负面效应。研究从资本市场信息中介视角丰富了企业脱实向虚的经济后果,对政府监管部门引导企业回归主业及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脱实向虚 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 盈余波动性 信息透明度 经济后果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补助、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与实体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满四 徐朝辉 陈熙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41,共11页
国家利用财税政策扭转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而管理者承受的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为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行性解释。采用2007-2020年深沪实体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 国家利用财税政策扭转实体企业脱实向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而管理者承受的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为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可行性解释。采用2007-2020年深沪实体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考查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其间发挥的渠道作用。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显著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内部期望绩效压力在政府补助与企业脱实向虚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且这种关系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除了通过内部期望绩效压力抑制企业脱实向虚,还存在“政府补助→资本市场绩效压力→内部期望绩效压力→企业脱实向虚”的链式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助 绩效压力 企业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优惠与企业脱虚向实——来自委托贷款的证据 被引量:4
7
作者 贺佳 郭俊汝 罗淑婧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7,共22页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 基于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数据,本文利用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影子银行的视角考察了税收优惠对企业脱虚向实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速折旧政策实施后,企业的委托贷款活动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优惠主要发挥了相对成本效应和相对收益效应,即通过促进实体投资、改善经营效益,抑制企业委托贷款活动,且该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投资类而非经营支持类委托贷款上。这表明,税收优惠促进了企业在资产配置层面和委托贷款属性层面脱虚向实。此外,税收优惠对委托贷款的抑制作用对成熟期、低成长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税收优惠和委托贷款的研究边界,为科学认知委托贷款运作机制和强化影子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优惠 委托贷款 脱虚向实 影子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脱虚向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金花 郭檬楠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向实”发展,而对企业“脱虚”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资金扶持...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向实”发展,而对企业“脱虚”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低碳转型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资金扶持效应助推实体企业“向实”发展,其中,创新补偿效应体现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增加了企业绿色节能发明专利和替代能源发明专利申请量;资金扶持效应体现在绿色低碳转型增加了企业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现金流量,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低碳转型对企业实业投资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碳行业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 企业“脱虚向实” 创新补偿 资金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雯雯 王书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9,共12页
以2008—2021年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显著降低了政策试点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替换变量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 以2008—2021年上市实体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节能减碳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显著降低了政策试点企业金融化水平,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替换变量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机制检验显示,节能减碳政策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缓解管理者短视来抑制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减碳政策的脱虚向实效应存在异质性,在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竞争度高行业以及经济政策较稳定时更为显著。拓展分析表明,节能减碳政策改变了企业投资偏向,促进脱虚向实。基于此,政府应不断优化环境规制体系建设,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节能减碳政策 企业金融化 脱虚向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期权分析方法的动态联盟合同条款设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惠 吴冲锋 王爱民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3,共8页
动态联盟是为了提高企业敏捷性而形成的一种基于合同的新型组织形式.因此,为实现“双赢”的目的必须设计良好的合同.基于期权分析方法分析合同条款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合同条款设计,并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的汽车联盟合作协... 动态联盟是为了提高企业敏捷性而形成的一种基于合同的新型组织形式.因此,为实现“双赢”的目的必须设计良好的合同.基于期权分析方法分析合同条款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合同条款设计,并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现实世界中的汽车联盟合作协议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联盟 合同设计 期权分析 实物期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脱虚向实的机制与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航 孙早 李潇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9,共9页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加速金融化趋势,不利于其聚焦主业,导致系统性风险快速积累。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型开放进程中,通过增进资产流动性、提升盈利水平、优化信贷配置、稳定预期收益等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进程起到... 过去一段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呈加速金融化趋势,不利于其聚焦主业,导致系统性风险快速积累。自贸试验区在探索制度型开放进程中,通过增进资产流动性、提升盈利水平、优化信贷配置、稳定预期收益等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进程起到了明显的遏制效应。根据1596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可以发现,随着自贸试验区设立,其资产金融化率的增长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占比的增长受到的遏制效应最为突出。下一阶段,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我们应着重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推进企业内外投融资一体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强化监管—处置—自救协同的风险防控,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主动脱虚向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高新技术企业 金融化 脱虚向实 制度型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投资驱动企业“脱虚向实”了吗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明生 哈凯 刁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92,共11页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和企业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那么风险投资能否影响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金... 近年来,企业金融化现象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投资和企业创新均具有积极影响,那么风险投资能否影响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以2009—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区域企业中。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风险投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越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风险投资通过促进企业实体投资抑制企业金融化。进一步分析发现,风险投资能够缓解被投企业融资约束,而融资约束的改善并未促进企业金融化,而是促进企业创新。结论可丰富风险投资与企业金融化相关领域研究,证明风险投资能够驱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对政府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金融回归实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投资 企业金融化 脱虚向实 企业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去了哪?——基于微观层面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理 范伟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8,共10页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 金融危机中,央行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大量的流动性,但是这些资金似乎并未完全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倾向。本文从企业、银行和居民三个层面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归纳,总结资金脱实向虚的影响和路径,然后分别建立实证模型,研究央行释放的流动性的去向,以及宽松的流动性对微观层面的资金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显示:在经济下行期,流动性的增加导致企业配置金融资产的规模远大于配置实体资产的规模,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到了房地产上,商业银行加大了对金融资产的投资。本文建议将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纳入金融风险监管体系,关注房地产价格波动,加大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促使资本市场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流动性 资金流向 脱实向虚 投资行为 企业部门 银行部门 居民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激励、融资约束与企业脱实向虚 被引量:7
14
作者 谭雪 李婧萱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91,共10页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 采用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脱实”“向虚”两个角度,探讨减税激励在微观层面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减税激励缓解企业“脱实向虚”,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管理层持股和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减税激励与企业“脱实向虚”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企、低政府补助水平的企业中,减税激励的作用更明显。此外,减税激励对非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趋势缓解更明显,对制造业企业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为政府调整税收方针政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激励 融资约束 脱实向虚 公司治理 实体投资 企业金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资本积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平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文章建立了包含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持有、债务水平以及股东价值导向在内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本积累效应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变量对企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水平和股东价值... 文章建立了包含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持有、债务水平以及股东价值导向在内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本积累效应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变量对企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水平和股东价值导向对资本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持有水平和负债比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应继续着力破解房地产虚拟资本化难题,扭转企业投资房地产对资本积累的负面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企业去杠杆攻坚战,实现企业债务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脱实向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富氧下烟气焓与熵计算方法的研究
16
作者 周兴 刘慧敏 +2 位作者 秦鸿飞 郑之民 王春波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0,30,共6页
目前针对增压富氧条件下混合娴气的热力特性分析仍需繁琐的计算过程。利用"虚拟纯物质"概念及Lee-Kesler关联式对增压富氧燃烧条件下产生的高压烟气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混合规则求取了"虚拟的纯物质"的虚拟临界压... 目前针对增压富氧条件下混合娴气的热力特性分析仍需繁琐的计算过程。利用"虚拟纯物质"概念及Lee-Kesler关联式对增压富氧燃烧条件下产生的高压烟气进行了计算分析。采用混合规则求取了"虚拟的纯物质"的虚拟临界压力,虚拟临界温度。此外,结合对应态原理,求得了实际气体焓与熵。对不同系统压力下烟气实际焓与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虚拟临界法与其他计算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简便,方便现场工程人员使用且具有较高精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 实际烟气 虚拟临界法 偏差焓 偏差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虚拟食品企业环境下真实订单驱动教学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艳华 李涛 张春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279-279,281,共2页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是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传统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训教学,造成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文基于虚拟食品企业环境下真实订单驱动教学法提出了现代食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对该教学法进行了设...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是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传统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训教学,造成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本文基于虚拟食品企业环境下真实订单驱动教学法提出了现代食品企业管理教学改革思路,在此基础上对该教学法进行了设计研究,以期为该教学法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 教学改革 虚拟环境 真实订单 任务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及“脱实向虚”风险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彭佳颖 郑玉航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35,共9页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 基于2002-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结果显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具有显著的逆周期效应,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不同类型企业金融化行为逆周期效应具有差异性,属于轻资产、国有制、制造业以及非东部的企业,其金融化行为的逆周期效应较为突出。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会抑制固定资产及研发创新的投入,进而挤出实体资产收益。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潜在动机表现不同。在经济上行期,企业金融化是套利投资行为;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金融化可以起到平滑资金作用,但需防范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可能带来的“脱实向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经济周期 “脱实向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政策优化调整能否缓解企业“脱实向虚”?——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成群蕊 俞毛毛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运用2016年“十三五”规划出台伴随的产业政策变更作为外生冲击事件,通过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否有利于抑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实证分析得出:首先,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能够显著抑制调出行业中企业金融资产的配... 运用2016年“十三五”规划出台伴随的产业政策变更作为外生冲击事件,通过双重差分(DID)模型分析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是否有利于抑制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实证分析得出:首先,产业政策的优化调整能够显著抑制调出行业中企业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其中对于短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其次,异质性分析得出,上述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最后,产业政策优化调整通过补贴套利的抑制效应和生命周期的延长效应两种机制可以降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优化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政策套利 生命周期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华飞 卢露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2,共13页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下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化率较高的倾向,对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了...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受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下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部分实体企业出现了脱实向虚、金融化率较高的倾向,对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为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的内涵和分布特征出发,从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企业主体三个层面剖析了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成因,以及过度金融化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合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企业金融化治理实践,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企业 金融化 高质量发展 脱虚向实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去杠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