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价值意蕴、转型路径与实施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宏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抓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重点领域探索转型路径,在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四个方面构建实施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绿色转型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平淡 郝时雨 林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9,共12页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发现,数实融合有效推动了碳排放强度下降,也能有效抑制碳排放总量,发挥了显著的降碳效应... 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发现,数实融合有效推动了碳排放强度下降,也能有效抑制碳排放总量,发挥了显著的降碳效应。不过,这种效应存在基于工业化和数字化两个维度的异质性。进一步,从要素配置优化、技术创新两个角度揭示了数实融合发挥降碳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观察到数实融合能够强化资本能源投入比、改善能源效率,还能带动研发投入,扩大专利产出,甚至还能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拓展分析发现,政府对节能降碳的关注能有效放大数实融合的降碳效应。因此,应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双碳”目标 数字经济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约束下石化污水污染物溯源分析与过程减排
3
作者 唐安中 邸雪梅 陈佳明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在“双碳”目标下,创造性提出将石化企业工业用水、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输送、污水处理与回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生产装置排污特点、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路径,构建污水系统污染物溯源追踪平台,精准分析各污染物的排放及污染物... 在“双碳”目标下,创造性提出将石化企业工业用水、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输送、污水处理与回用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综合考虑生产装置排污特点、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路径,构建污水系统污染物溯源追踪平台,精准分析各污染物的排放及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污染源定位,实施源头优化与过程减排,并以某石化企业为例,展示该平台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结果表明,应用污染物溯源分析和过程减排技术,可实现对污水排放情况的在线监测、运行分析、污染源溯源及源头削减,有效降低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与污染物浓度,为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和节能降碳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污水处理 溯源分析 过程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止于减碳:空间溢出视角下的低碳转型与城市就业
4
作者 王俊 刘卓菲 +1 位作者 廖寅超 罗荣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9,共16页
全面理解绿色低碳转型的经济后果,厘清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对于确保绿色政策有效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和空... 全面理解绿色低碳转型的经济后果,厘清其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对于确保绿色政策有效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年至2019年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及周边城市就业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对试点城市而言,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本地城市的就业,且主要影响的是试点城市的高质量就业;第二,试点政策具有虹吸效应,即存在空间维度上的负面溢出效应,会降低试点地区周边城市的就业,并且虹吸效应存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的异质性;第三,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就业。本文从就业维度丰富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为国家在更广范围内推广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减排 低碳转型 城市就业 城市创新 环境规制 绿色经济 “双碳”目标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力工业领域碳中和的机制与关键
5
作者 王灿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为工业脱碳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要素的升级变革、丰富和强化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促进各类要素的组合优化与协同配置以及变... 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AI)技术为工业脱碳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推动低碳技术要素的升级变革、丰富和强化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促进各类要素的组合优化与协同配置以及变革性提升人力资本质量,AI将深刻影响工业领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助力工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需充分挖掘并发挥工业数据要素的作用,着力提升AI赋能的精准性和系统性,并积极关注可能衍生的公平性问题。当前,应加快建设工业数据要素市场;积极开展研究和示范,提升AI技术与应用场景的适配度;突破“单点赋能”模式,构建以“产业链协同”为核心的AI赋能体系;通过优化转移支付体系、加强反垄断监管、加大教培投资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方式,着力应对AI赋能工业的“双刃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 碳达峰碳中和 人工智能 公平性问题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碳中和效应的多维评估——来自城市与企业的宏微观证据
6
作者 田时中 王鹏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5,共11页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 探讨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支柱作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该研究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多维度评估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检验影响机制,并拓展研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探讨该政策实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政策退出效应。结果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加快碳中和进程,在能源消费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提升了碳排放效率;在能源供给端,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推动了清洁能源发展,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产能利用率等方式加快碳中和进程。异质性分析表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因资源禀赋、城市规模、环境规制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拓展性分析表明,微观层面,节能减排财政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且对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及高能耗行业企业的作用更加明显;节能减排财政政策对碳中和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策退出后,示范城市仍表现出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放大财政政策的碳中和效应;有效发挥财政和技术创新机制作用,持续提高能源供需效率;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因地制宜推进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财政政策 碳达峰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多元主体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晶晶 窦祥胜 黄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1-229,共9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是“双碳”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论文针对四川、贵州等地83家融合发展实践点普遍出现的生态性收益分配机制不明确、多元主体利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合作社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是“双碳”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论文针对四川、贵州等地83家融合发展实践点普遍出现的生态性收益分配机制不明确、多元主体利益失衡、动力不续等突出问题,基于生态价值变现和生态红利分配的两阶段有机衔接的合作博弈模型,首次模拟“双碳”背景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多元主体利益协调与激励机制,包括考虑减排固碳价值情形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变现的市场主导机制和考虑投入、风险、收入因素的生态红利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党对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领导,是搭建多元资源整合平台,凝聚多元利益主体的基础。同时,需建立和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如加快、加大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的步伐等。此外,需因地制宜探索市场主导的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业以生态为内生动力的永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产品 多元主体 利益协调与激励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碳排放核算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可昀 张宁 +3 位作者 赵乐 赵成 李嘉宇 唐诚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04,共12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核算输变电工程的碳排放水平可为电力工程的减碳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当前,输变电工程碳排放核算领域面临着标准缺失与研究基础薄弱的问题,亟待建立精细化方法和模型。面向输变电工程供应链上游减碳的应用场景,首先,从研究对象和核算边界两方面界定了碳排放核算范围;其次,梳理了关键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活动,研究了工程前期数据受限情况下的活动量获取与转换方式,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碳排放核算模型;最后,面向某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基于在初设阶段的有限数据源,核算了7种关键电力设备与材料在原材料获取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导线、杆塔材料和变压器是输变电工程关键设备与材料的主要碳排放来源,应聚焦这3类设备在原材料与制造工艺方面的碳排放,推进电力设备与材料的降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碳排放核算 输变电工程 排放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修复及减排增汇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余伟健 孙梅霖 +2 位作者 杜锦滢 陈国梁 王闯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矿山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矿山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为提高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在全面总结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 矿山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矿山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矿山生态系统的碳汇水平。为提高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在全面总结矿山开采带来的土地资源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与修复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进展,并分析了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修复模式单一与多元激励保障失衡方面存在的不足,阐述了树立减排增汇理念、推进节能减排生产工艺、开展矿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生态修复4类矿山环境修复措施,提出了适于“双碳”目标下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策略及途径,为“双碳”背景下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增强碳汇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矿山 生态修复 减排增汇 固碳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与数智赋能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雯雯 赵彦云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5,共16页
本文从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智能技术出发,分别对双碳目标系统和数智赋能系统进行解构;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双碳目标与数智赋能的复合协同发展作用与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稳发展的双碳目标系... 本文从绿色低碳技术和数字智能技术出发,分别对双碳目标系统和数智赋能系统进行解构;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双碳目标与数智赋能的复合协同发展作用与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平稳发展的双碳目标系统在快速发展的数智赋能系统影响下,形成双碳目标–数智赋能协同发展的复合系统;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表现为,滞后1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对生态碳汇能力和绿色转型潜力产生较大的正向影响。虽然此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排放产业链高效化,以及绿色转型潜力对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但影响效应迅速减弱并在滞后3期时转为正向。随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转型潜力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加大,促使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技术迅速发展,从而推动排放产业链高效化程度不断产生正向积累,最终在滞后4期时反过来对数字化发展水平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为促进双碳目标与数智赋能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提供实证分析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系统 双碳目标系统 高质量发展 复合系统协同度 PV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含铅废渣再生利用企业降碳减排典型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博明 孙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01,共7页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碳排放量大,降碳减排压力重,其中铅冶炼行业尤为突出。目前,我国1/2的铅产品源自含铅废料的再生利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解湖南省含铅废渣再生利用行业的降碳减排现状,以湖南典型含铅废渣再生利用企业...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碳排放量大,降碳减排压力重,其中铅冶炼行业尤为突出。目前,我国1/2的铅产品源自含铅废料的再生利用,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解湖南省含铅废渣再生利用行业的降碳减排现状,以湖南典型含铅废渣再生利用企业为研究对象,参考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了该企业2023年不同来源和不同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该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是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其次为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同时,对3家含铅废渣再生利用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进行了比较,表明使用清洁能源、开展余热回收、推广应用先进冶炼工艺可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从源头提升含铅废渣再生利用企业降碳减排成效的有效手段。建议含铅废渣再生利用行业加快清洁能源、先进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推动行业的迭代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铅废料 降碳减排 排放因子 碳达峰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发展历程、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国富 李超 +3 位作者 张碧川 徐云 王争 周显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目的和方法】为加快推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向瓦斯抽采转变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我国典型煤矿瓦斯精准高效抽采技术,全面介绍煤矿瓦斯安全集输与全浓度利用技术最新应用情况,以期为加速... 【目的和方法】为加快推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煤矿瓦斯抽放向瓦斯抽采转变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我国典型煤矿瓦斯精准高效抽采技术,全面介绍煤矿瓦斯安全集输与全浓度利用技术最新应用情况,以期为加速发展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实现甲烷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提供借鉴。【进展】20世纪30−50年代是我国煤矿瓦斯抽放的起步阶段,主要在辽宁抚顺、山西阳泉、重庆天府等矿区采用井下钻孔法抽放本煤层瓦斯和上邻近层瓦斯保障采掘安全;60−70年代,黑龙江鸡西、贵州水城等矿区采取边掘边抽措施防治瓦斯超限与事故,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发了邻近层瓦斯抽放技术,针对低透气性煤层试验了煤层水力割缝、控制预裂爆破、水射流扩孔等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幅度增加,有针对性地应用本煤层瓦斯预抽、邻近层瓦斯抽放和采空区瓦斯抽放等多种方法对卸压瓦斯进行了有效抽放,但瓦斯利用进展缓慢。进入21世纪后,对煤矿瓦斯的认识已由单一灾害属性向灾害与资源共生属性转变,逐步实现了变瓦斯抽放为瓦斯抽采,结合不同矿区瓦斯地质条件差异性形成了以山西晋城“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安徽两淮碎软低渗煤层保护层开采模式以及重庆松藻水力强化增透模式为典型代表的瓦斯抽采模式,研发形成了水封阻火泄爆、干式阻火器、细水雾和自动喷粉抑爆等安全输送技术与装置,迄今已获得广泛应用。在瓦斯利用方面,研发应用了瓦斯发电、直流氧化、多孔介质燃烧、蓄热氧化、乏风瓦斯掺混氧化等技术,为煤矿瓦斯“全浓度”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但煤矿瓦斯抽采仍然面临普适性差、成本高等难题,利用技术主要面临经济性差的挑战。【展望】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技术的发展将聚焦至发展10 a规划区域瓦斯超前预抽采技术体系、扩展煤与瓦斯共采模式、源头优化瓦斯利用各环节、提升瓦斯抽采管网智能化水平、产−学−研−政联合攻关助力瓦斯利用项目落地等方面,实现煤矿瓦斯的全浓度利用,助力煤炭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瓦斯抽放 瓦斯抽采 瓦斯利用 煤与瓦斯共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电网的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分布式计算方法
13
作者 宋金伟 杨维 +3 位作者 周春雷 张宁 陈翔 康重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5-32,共8页
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是电力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传统的计算方法需要将各省各类型发电量、省间交换电量数据汇聚后建立方程并求解计算。对于管理不同省份电网的各电网公司,上述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导致各公司共享、汇聚数据意愿不强。为解决... 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是电力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传统的计算方法需要将各省各类型发电量、省间交换电量数据汇聚后建立方程并求解计算。对于管理不同省份电网的各电网公司,上述数据包含敏感信息,导致各公司共享、汇聚数据意愿不强。为解决该问题,文中利用矩阵分块迭代原理,采用分布式架构进行跨电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协同计算。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收敛到准确解,各电网公司无须共享敏感数据,仅通过交换因子计算结果即可实现各省区域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准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因子 矩阵分块迭代 敏感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烟草商业物流企业碳排放核算及碳减排措施分析
14
作者 梅运鹏 韩笑 +6 位作者 李荣国 靳晓曼 姜晓雪 张洁瑞 杨莉 陈爱侠 陈超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0,F0003,共7页
为推进烟草商业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以陕西省烟草公司西安市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为典型代表,构建了烟草商业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摸清碳排放水平和梳理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助力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的优选措施。结果表明:... 为推进烟草商业物流企业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以陕西省烟草公司西安市公司的物流分公司为典型代表,构建了烟草商业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模型,在摸清碳排放水平和梳理碳减排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助力进一步减少碳排放的优选措施。结果表明:该物流分公司2018—2023年碳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消耗能源为净购入电力,占碳排放总量的74%以上。直接生产系统是碳排放的最主要生产系统,不同月份的碳排放量差异较大,主要受直接生产系统的影响。该物流分公司近年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促进了碳排放水平降低,联合工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可作为后续进一步碳减排的优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商业物流 碳排放核算 碳减排措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最优碳减排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泓汛 杨竞男 高金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跨地区—行业—时间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可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跨地区—行业—时间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可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的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协同的最优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在各地区各行业最优减排路径下,中国完全有能力于2030年和206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双重视角,验证了最优减排路径支持双赢发展的波特假说。此外,分地区和分行业的最优减排路径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制定差异化减排方案,完善系统性长效减排机制,以提高协同治理下的全局性碳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经济发展 减排路径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集丹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绿色金融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梳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资本集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 绿色金融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梳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资本集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解决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难题;进一步地,绿色金融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利用普惠金融渠道、引入数字技术手段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绿色金融与供应链低碳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扩宽了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研究视角,还补充了绿色金融作用效果在供应链层面的研究,为绿色金融体系提质增效、发挥转型支持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低碳转型 制造业 绿色制造 碳减排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全环节碳排放核算方法综述
17
作者 孙菁阳 孔祥玉 +3 位作者 陈一 项添春 高碧轩 罗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13,共13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4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系统亟须向绿色低碳转型,精准可信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提供了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碳达峰·...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年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4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系统亟须向绿色低碳转型,精准可信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提供了有效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的科学依据。目前,中国需要研发实时、精准和全面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为碳减排工作提供技术保障。首先,文中分析了电力系统碳核算方法的发展进程和应用场景,阐述了电力行业碳排放核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梳理了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的基本要素。然后,分别从电源侧、电网侧及负荷侧总结了各环节的碳核算方法。为了提升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完整性,重点讲述了电力系统全环节的碳核算方法,为后续碳核算方法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对电力系统碳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碳排放 碳达峰 碳中和 核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制造业碳排放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效应分析
18
作者 李莹 申创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7,共17页
在我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制造业碳排放与各类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效应展开深度探究。从宏观层面剖析,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财政收入及国际贸易状况之间关联密切,而与居民消费、创业水平的... 在我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制造业碳排放与各类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联效应展开深度探究。从宏观层面剖析,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财政收入及国际贸易状况之间关联密切,而与居民消费、创业水平的关联程度则相对较低。具体而言,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对制造业碳排放有着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在制造业碳排放增长的进程中贡献度较高;与此同时,制造业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及财政收入均起到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制造业碳排放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相比其他地区更为薄弱;中部地区经济变量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相对有限,而制造业碳排放对各经济变量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制造业碳排放呈现出强烈的自相关特征,且其对经济增长与创业活动有着极为明显的带动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综合考量宏观情势与区域特点,提出促进地方经济低碳发展、引导居民低碳消费、推动技术创新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制造业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制造业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低碳转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市场与碳汇市场之间当量协同机制的仿真验证
19
作者 张翼飞 薛禹胜 +1 位作者 黄杰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39,共9页
为避免温室效应颠覆全球自然环境,可通过增加碳汇量来对消那些由于更难甚至不可能减少而被容忍的碳排量,从而整体趋于碳中和甚至负碳。碳减排和碳增汇这两类措施的技术及经济特性均不相同,为了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实现碳中和,需要对目标及... 为避免温室效应颠覆全球自然环境,可通过增加碳汇量来对消那些由于更难甚至不可能减少而被容忍的碳排量,从而整体趋于碳中和甚至负碳。碳减排和碳增汇这两类措施的技术及经济特性均不相同,为了以最小的机会成本实现碳中和,需要对目标及路径进行双层优化,这涉及规划、运行、科技、市场、资本、政策等领域。碳排市场及碳汇市场都按各自的机制运营,却又在多时间尺度上相互影响。基于分类监管与当量协同的碳市场框架,构建了验证该框架有效性的混合仿真沙盘推演环境,设计了当量决策的控制逻辑与控制参数。该决策机制可根据推演路径与候选路径的偏移信号自动地调节当量,引导资金及人才等社会资源向碳减排或碳增汇领域投入,使碳中和的演化路径能及时跟踪候选路径,为碳中和目标与路径的双层优化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市场 碳汇市场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整体还原思维 碳达峰 碳中和 碳减排 碳增汇 碳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社会热点的“生物圈中碳循环”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20
作者 刘晶 张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1,共5页
在探究生物圈中碳循环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碳循环的课堂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系列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 在探究生物圈中碳循环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碳达峰”“碳中和”融入碳循环的课堂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设计系列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利用数字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助推学生深度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意识,实现课程育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碳达峰 碳中和 学科融合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