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育融合”与中国式通识教育的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吕红梅 金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79,共6页
按照全面发展指向、内容和根本遵循,“五育融合”既是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理想目标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全面发展在理论上的这一同构性,成为我们思考通识教育与“五育融合”... 按照全面发展指向、内容和根本遵循,“五育融合”既是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理想目标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与全面发展在理论上的这一同构性,成为我们思考通识教育与“五育融合”相互关系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与“五育融合”之间还处于“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状态,在“五育融合”视角下构建中国式通识教育势在必行。以“五育融合”构建中国式通识教育,既需要从传统、现实与未来三个语境来把握其内涵特征,注重从通识教育“纵”“横”两个维度协同推进,还需要围绕通识教育的理念、内容、模式及路径,探究其具体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五育融合 中国式通识教育 教育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中“五育融合”的限度及其超越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超华 闫守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27,共7页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式教学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重构:样态、理念与实施 被引量:48
3
作者 魏善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91-100,共10页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课堂及徜徉在其中的师生生命样态有美好的憧憬,基于有机生成、鲜活且富于美感、师生生命整全发展的课堂愿景尝试进行课程与教学的逆向探索。遵循秩序化的五育融合节奏,树立五育融合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及评价观并把握其内核;实施“整合·融通”的课程,在学科基础及拓展类课程中尝试不同的五育融合形式及内涵,实现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的互融共生;强化“互动·体验”式教学并提升教师的五育融合意识及自觉;在学生“受之于人”及“受之于事物”的教育过程中构建“跨界·协同”的脱域的五育共同体,为学生提供能够促进其生命成长、滋养其心灵的完整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课堂教学 生命整全发展 五育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国际SSCI权威期刊《人的发展》主编拉里·努奇访谈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地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如何认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并据此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外学界和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专访中拉里·努奇教授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前沿视角出发,详尽探讨了道德与非道德领域的关系、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学与教... 如何认识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并据此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外学界和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专访中拉里·努奇教授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前沿视角出发,详尽探讨了道德与非道德领域的关系、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学与教师的德育责任、对品格的理解,以及美国大学德育发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道德发展 道德教育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任亚楠 崔凯琦 +1 位作者 岳吉瑞 李明月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6-63,共8页
为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实践,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我国1986-2021年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22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在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发文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出版、特色教材及... 为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实践,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我国1986-2021年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22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在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发文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出版、特色教材及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活页式教材、新形态教材、产教融合、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成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趋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研究要凸显适应性,拓展职教教材研究广度;强调合作性,营造教材合作研究环境;突出专业性,开展职教教材精深研究;谋求发展性,明晰职教教材开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 知识图谱研究 教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的生成逻辑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19
6
作者 池夏冰 冯铁山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4期61-71,共11页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五育融合"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五育融合"的提出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中找到逻辑基础。构成"五育融合"机制的...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开启了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五育融合"为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五育融合"的提出可以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中找到逻辑基础。构成"五育融合"机制的要素既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学习者、教育者和教育媒介,也包括教育系统外部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在空间维度上,"五育融合"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教育媒介共生共建、教育者分工协作、教育系统外部协同育人。在时间维度上,"五育融合"的运行机制表现为树立"融合发展"理念、制订整体工作方案、实施多元融合模式、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四个连续性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生成逻辑 运行机制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障碍与路向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鑫 鞠玉翠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2,共8页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作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回应,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反思异化教育生态的新举措。“五育融合”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整体的、共生的育人...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作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回应,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反思异化教育生态的新举措。“五育融合”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整体的、共生的育人价值的追求。目前,“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在实验区内已经初见成效,并形成了生成性“五育融合”课堂模式、“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基于学科的“五育融合”课堂等可迁移性经验。但“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也遇到一些障碍,表现为“牵强附会”“纸上谈兵”“顾此失彼”等倾向。为不断接近“五育融合”课堂的“自然而然”之境的追求,特提出现阶段的突破路向:第一,破除“五育”的常识性窄化;第二,警惕“五育融合”的平均化用力;第三,创设真实情境带动“五育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内涵、逻辑依据和实践策略 被引量:23
8
作者 殷世东 余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91,共7页
课程思政是学校课程育人的中国表达和中国特色的育人方式。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坚持立德树人,将各门课程与德育课同向同行,达成五育融合的文化自觉,从而形成五育并举的教学行为自觉。中小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指向立德树人、必备品... 课程思政是学校课程育人的中国表达和中国特色的育人方式。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坚持立德树人,将各门课程与德育课同向同行,达成五育融合的文化自觉,从而形成五育并举的教学行为自觉。中小学课程思政的价值取向指向立德树人、必备品格和五育并举,其逻辑依据是教学教育性的逻辑、五育融合的逻辑和全面发展的逻辑。为此,中小学课程目标设计指向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必备品格;课程内容设计指向五育融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课程实施过程指向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程评价设计指向课程思政,形成课程育人自觉等,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五育融合 五育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及其教学实现 被引量:55
9
作者 李森 郑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1,共8页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 “五育融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生成,是“五育并举”政策推动下的理论提升。对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学科层面教学价值以及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的追求,构建起了“五育融合”的时代价值体系。促进“五育融合”的价值在教学中实现,需要从目标、内容、主体、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由观念到行为的整体转变。它具体包括从国家、地方、学校三方着力,树立起正确的五育融通式教学基本理念;把握五育融通式课程结构体系的价值定位与侧重点,形成纵横交错的立体多维结构;发展好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等多元主体的融合育人能力;注重学校能力建设、搭建五育融合效果评价体系和采用五育融通式教学实践策略,营造出良好的五育融通式教学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全面发展 个性成长 立德树人 教学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并举到融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与行动逻辑 被引量:6
10
作者 童宏亮 吴云鹏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4期51-60,共10页
"五育并举"是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但是,"五育并举"也相对存在概念意谓的限定、指导实践的局限、哲学之基的限制。因此,新时代教育发展亟须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与优化,由"... "五育并举"是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理念,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但是,"五育并举"也相对存在概念意谓的限定、指导实践的局限、哲学之基的限制。因此,新时代教育发展亟须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与优化,由"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五育"的发展应该由"还原"思维走向"系统"思维,由"培养人力"走向"培养人"。应把"五育"视为一个有机系统,从理念先行、主体跟进以及环境支撑三大层面建设"五育"走向融合发展的三位一体策略体系,即遵循"五育"发展的系统性原则、提升教师"五育一体化"的能力以及建构"五育融合"的社会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并举 五育融合 教育发展 系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