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 被引量:1
1
作者 韦红 王翕哲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57,158,159,共23页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 印尼“Z世代”青年的中国观是指该人群基于自身观念形成的对华认知的总和。在文化层面,该群体欣赏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民的优秀品质,对两国宗教文化差异更趋包容;在经济层面,该群体高度认可中国经济、科技实力对印尼国家及个人的重要意义;在政治层面,该群体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大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肯定态度。中国与印尼经济合作的深化对印尼青年带来实质利好,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则促进了印尼青年对中国文化的接近。但是西方媒体的不实宣传、印尼国内一些政治团体的故意误导也使部分青年存在对华误解。随着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该人群的中国观在印尼对华政策上的影响愈益明显,逐渐成为影响中国与印尼政治互信、合作进程与民心相通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对该人群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予以密切关注,在政治、经济、舆论宣传、人文交流等方面予以有效应对,完善该群体对华客观认知,最大限度释放其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青年 中国观 印尼大选 人文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世代”青年心理透视:语言亚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英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3期83-91,共9页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 对语言亚文化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探寻“Z世代”青年心理样态的独特性。通过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发现,青年语言亚文化整体呈现夸张戏谑、突破常规的面貌,折射出青年立体多元、虚实交互的心理样态,主要包括:求异与求同心理的加速更迭;满足阈限的持续抬升;“独立我”成分增强、面子心理减弱。互联网时代对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赋能以及青年特殊的人生发展阶段与时代变迁的交互是青年心理样态形成的主要原因。对此,应警惕语言亚文化狂欢背后的危机,并在尊重的基础上对青年施以引导。研究结果印证了文化心理学“文化参与并模塑人类心理的历程”之观点,并给出了青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时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亚文化 脸面心理 自我建构 满足阈限 “z世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