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南朝“谢灵运体”之本义 |
郭晨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尊体:严羽“本色”理论及其四大要素 |
尚永亮
段亚青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
3
|
基于数学形态学算法的颜体字合成 |
李宝磊
汪晓锋
丁华伟
施心陵
|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4
|
超越“大气”,走向厚重与丰腴——严歌苓新世纪十年小说创作论 |
熊岩
万涛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
5
|
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始末考——兼谈《祭屈原文》等几篇诗文的作时与背景 |
杨晓斌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
6
|
类书、总集误收颜延之诗文辨正 |
杨晓斌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
7
|
论颜延之公宴诗的复与变 |
黄亚卓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2
|
|
|
8
|
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
木斋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
9
|
六朝刘宋儒学探析——以颜延之、宗炳思想为例 |
乐胜奎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0
|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
陈平原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
11
|
颜延之《论语说》的流传、真伪及撰作缘起考论 |
杨晓斌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2
|
从文艺腔到工农兵语言——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语言风格转型再讨论 |
卢燕娟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
13
|
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 |
白崇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
14
|
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 |
赵奎英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1
|
|
|
15
|
《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 |
张学军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5
|
|
|
16
|
论《宋诗精华录》所选东坡诗 |
胡晓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17
|
述国事变迁 观人生沉浮——颜之推《观我生赋》初探 |
秦元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18
|
《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 |
朱伟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19
|
文法高妙 天衣无缝——方东树评汉代古诗 |
杨明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20
|
延安时期张闻天的党风建设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
王哲
唐锡康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