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南朝“谢灵运体”之本义
1
作者 郭晨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9-88,共10页
谢灵运在诗歌体式变创及创作技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后人效仿不绝乃至形成“谢灵运体”诗歌。与文学史研究将“谢灵运体”视为其山水诗的代名词不同,南朝所论“谢灵运体”包括赠答诗、侍宴应制诗和山水诗三类,其中山水诗在刘宋... 谢灵运在诗歌体式变创及创作技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后人效仿不绝乃至形成“谢灵运体”诗歌。与文学史研究将“谢灵运体”视为其山水诗的代名词不同,南朝所论“谢灵运体”包括赠答诗、侍宴应制诗和山水诗三类,其中山水诗在刘宋至梁陈又分流为古今两体。谢灵运在章法结构上的精通以及在创作技法上的可贵尝试,既是“谢灵运体”诗歌的总体特征,也成为后世对这一诗体的共同追求。“谢灵运体”赠答诗和侍宴应制诗在后世诗歌评价中逐渐式微,被“谢惠连体”“颜延之体”所取代,其山水诗客观上被凸显出来,变成了“谢灵运体”的固定符号,遮蔽了其曾经存在的多元丰富的文学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体” “谢惠连体” “颜延之体” 古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体:严羽“本色”理论及其四大要素 被引量:5
2
作者 尚永亮 段亚青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 严羽针对宋代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创作态势,用"本色"一词言说诗体特质,标明诗体界限,根本目的在于推尊诗体。而究其"本色"内涵,实与四大要素相关:"吟咏情性"乃其主旨追求,"妙悟"为其修习方式,"兴趣"是其表达特点,"入神"则为终极归趋。此四者既相互分立又紧相关合,其中"情性"最为基础,"兴趣""妙悟"乃由此升进之两大要项,"入神"则是以李杜诗歌为主要标准的诗之"至境"。此一"本色"理论,为宋诗破体实践所生流弊提供了疗救良方,使诗之为诗的本质特点得到凸显,由此达到正本清源、返古开新的目的。同时,它也一定程度地阻滞了一味破体导致的诗越来越非诗化的进程,并在文学史发展之肯定——否定——再否定的逻辑链条中,形成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羽 情性 妙悟 兴趣 入神 尊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算法的颜体字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宝磊 汪晓锋 +1 位作者 丁华伟 施心陵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95-196,共2页
为将《颜勤礼碑》现有碑文中的部件合成新颜体字,需要进行汉字部件处理。现有的主流图像处理软件无法在不改变字体部件大小、边缘形态的情况下对其横向、纵向加粗或者细化部件。为此,提出一种汉字部件膨胀、细化以及优化的旋转算法。该... 为将《颜勤礼碑》现有碑文中的部件合成新颜体字,需要进行汉字部件处理。现有的主流图像处理软件无法在不改变字体部件大小、边缘形态的情况下对其横向、纵向加粗或者细化部件。为此,提出一种汉字部件膨胀、细化以及优化的旋转算法。该算法可解决采用普通算法对部件多次旋转后严重失真的问题。基于该算法编写的《颜勤礼碑》汉字软件可以通过人工微调的方式横向、纵向加粗或者细化部件笔画以及旋转部件,以使合成的新字整体上达到协调、美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体字合成 膨胀 腐蚀 图像旋转 部件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大气”,走向厚重与丰腴——严歌苓新世纪十年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岩 万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严歌苓是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等10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题材广泛,时空交错跨度极大,在表现人性本真、营造史诗格调、构建... 严歌苓是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进入21世纪以后,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等等10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题材广泛,时空交错跨度极大,在表现人性本真、营造史诗格调、构建隐形结构、语言表达的从容与幽默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特征。随着严歌苓中西视域的融合以及阅历的积淀,她的长篇小说创作已超越了"大气",日益走向厚重与丰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新世纪小说 人性描写 史诗格调 隐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延之出为始安太守始末考——兼谈《祭屈原文》等几篇诗文的作时与背景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晓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4,共7页
颜延之由于党附刘义真,并得少帝亲信,引起权臣忌恨,最终成为了废立事件的牺牲品。景平元年出为始安太守,年末到达浔阳,与好友陶渊明相聚。景平二年五月五日前到湘州汨潭,祭祀屈原,撰《祭屈原文》,大约在六、七月间到零陵,祭祀舜帝,作《... 颜延之由于党附刘义真,并得少帝亲信,引起权臣忌恨,最终成为了废立事件的牺牲品。景平元年出为始安太守,年末到达浔阳,与好友陶渊明相聚。景平二年五月五日前到湘州汨潭,祭祀屈原,撰《祭屈原文》,大约在六、七月间到零陵,祭祀舜帝,作《祭虞舜文》。约于元嘉元年秋冬之际到任,约一年后离任,回到家乡过了一段隐居生活,其间作有《寒蝉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等。元嘉三年三月被征为中书侍郎,作《和谢监灵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出守 始末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书、总集误收颜延之诗文辨正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晓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海录碎事》中误辑、误引颜延之诗文句十二则,《诗渊》中误辑颜延之佚诗二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中误辑颜延之佚诗残篇三则。其中多数都是把江淹的拟作误系于颜延之名下,有少数属于文字讹误和文句颠倒。此外,严可... 《海录碎事》中误辑、误引颜延之诗文句十二则,《诗渊》中误辑颜延之佚诗二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中误辑颜延之佚诗残篇三则。其中多数都是把江淹的拟作误系于颜延之名下,有少数属于文字讹误和文句颠倒。此外,严可均《全宋文》据《艺文类聚》,误辑颜延之文一篇。有必要进行考辨厘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诗文 辑佚 辨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颜延之公宴诗的复与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亚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1,共5页
南朝刘宋时,奠定颜延之“大家”地位的,主要是其被后人漠视的公宴诗作。本文深入到刘宋诗学环境中去,探讨在刘宋公宴诗创作潮流中,颜延之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其公宴诗风格的典型性特征,及其对公宴诗传统体格的复与变。
关键词 南朝 刘宋 颜延之 公宴诗 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 文学评论 诗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小晏体的词史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38,共7页
就词体史源流来说,小晏体主要传承于晏欧体,特别是对于大晏词风的传承,但小晏词比之大晏词更为具有个性化特征,其中寄托了小山其人透彻骨髓的人生悲哀。小晏体作为以北宋晏欧体、东坡体、少游体为中心的主流河道之外的词体河流分支,具... 就词体史源流来说,小晏体主要传承于晏欧体,特别是对于大晏词风的传承,但小晏词比之大晏词更为具有个性化特征,其中寄托了小山其人透彻骨髓的人生悲哀。小晏体作为以北宋晏欧体、东坡体、少游体为中心的主流河道之外的词体河流分支,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晏体 东坡体 晏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朝刘宋儒学探析——以颜延之、宗炳思想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乐胜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5-702,共8页
根据六朝刘宋儒学的发展状况,儒学衰微的原因在于自身理论的内在困境。以颜延之、宗炳为代表的思想家面对当时儒学的状况及其困境,探索解决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由此而与儒学守旧者发生激烈的理论冲突。
关键词 六朝儒学 颜延之 宗炳 儒佛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文言与白话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平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 什么是文言,什么是白话,二者界限何在,能否互相跨越,曾是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重要话题。该文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进程,揭示文言重新崛起的原因:一时代学风的转移,中国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顺利推广等,同时对高考作文《赤兔之死》以及新时代文言写作的主要特征,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胡适 鲁迅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延之《论语说》的流传、真伪及撰作缘起考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116,共6页
颜延之《论语说》凭借皇侃《论语义疏》而保留了部分内容,今仅存十六则。今本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论语注疏》不伪,那么其中引录颜延之《论语说》也当可靠。考察今存颜延之《论语说》的内容,当是义疏之学,是给门人弟子讲《论语》之... 颜延之《论语说》凭借皇侃《论语义疏》而保留了部分内容,今仅存十六则。今本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论语注疏》不伪,那么其中引录颜延之《论语说》也当可靠。考察今存颜延之《论语说》的内容,当是义疏之学,是给门人弟子讲《论语》之讲义,或在讲前预写,或在讲后由听者集录。颜延之讲说《论语》,盖在元嘉十一年至元嘉十七年间(434—440)屏居里巷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说》 颜延之 流传 真伪 撰作缘起 作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艺腔到工农兵语言——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语言风格转型再讨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9,共9页
本文从中日战争中全民族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历史视野出发,重新讨论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文艺语言风格所发生的转型,揭示这一转型并非单纯的语言风格、表达习惯的变更,而是呼应着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文化权力重构而出现的带有历史本质性... 本文从中日战争中全民族文化反思和重构的历史视野出发,重新讨论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文艺语言风格所发生的转型,揭示这一转型并非单纯的语言风格、表达习惯的变更,而是呼应着中国现代文化转型与文化权力重构而出现的带有历史本质性的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 语言风格 文化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3-48,共6页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陆机诗风的联系也反映了魏晋、刘宋诗歌发展轨迹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延之 谢灵运 诗风 异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偏离与莫言小说语言风格的生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奎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25,共10页
莫言小说不同凡响的语言风格的生成,与他大胆地突破各种规范和束缚,大规模、全方位地使用规范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莫言小说对于文体学家所概括出的各种偏离形式几乎都有高密度的使用,通过对其中的三种偏离形式即"语法偏离"、... 莫言小说不同凡响的语言风格的生成,与他大胆地突破各种规范和束缚,大规模、全方位地使用规范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莫言小说对于文体学家所概括出的各种偏离形式几乎都有高密度的使用,通过对其中的三种偏离形式即"语法偏离"、"方言偏离"和"语域偏离"的主要使用方式、所达到的多重效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莫言通过对各种规范的偏离,为自己的创作开启出最大的内在自由,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打破各种界限对立的空前复杂混沌的宇宙,挑战和更新了人们对于语言、文学和审美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混沌浩瀚、讽刺幽默、狂欢颠覆、绚丽斑驳而又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的诗化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语言风格 语法偏离 方言偏离 语域偏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学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25,2,共6页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同时也构成了三个叙述文本。这三个文本分别属于小说叙述文体、新闻文体和政论文体、民间说唱的韵文文体。多种文体被组合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构成一部跨文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莫言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其叙事方法显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叙事动力 叙事结构 叙事方式 《天堂蒜薹之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诗精华录》所选东坡诗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晓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79,共19页
苏轼诗歌,既是宋诗之典型,需以一种最大化的方式,来呈现宋诗的精彩;也需以一种最恰当的解释,来说明宋诗的典范。因而,唐宋诗比较的角度,无疑是一个最为适合表现苏诗之精义的解释框架。东坡其人其诗,完全可以成为唐宋比较的标本。文章以... 苏轼诗歌,既是宋诗之典型,需以一种最大化的方式,来呈现宋诗的精彩;也需以一种最恰当的解释,来说明宋诗的典范。因而,唐宋诗比较的角度,无疑是一个最为适合表现苏诗之精义的解释框架。东坡其人其诗,完全可以成为唐宋比较的标本。文章以陈衍《宋诗精华录》所选东坡诗为典型,从雅兴高致的心灵境界、瘦硬通神的山水写意、世俗人生的静观细省、化解悲哀的慧命双修、理趣成为人生戏剧以及由虚入实的现实世界六个方面,作唐宋比较。既力探石遗的评赏与圈点的幽旨,亦融合学界与个人唐宋诗观,力图发展出一套系统深入的苏诗比较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型诗 宋型诗 比较 陈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国事变迁 观人生沉浮——颜之推《观我生赋》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 颜之推的《观我生赋》是一篇叙事性作品 ,其创作时间应在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577)至静帝大象二年(580 )之间。此赋独特之处在于反思历史与观照人生 ,在于作者对故国、对命运的理性思索。而这种重叙事、重理性的特点与北朝文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观我生赋》 南北朝文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小言》与王国维的学术风格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伟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6-681,共6页
《文学小言》是王国维早期的学术随笔,其学术内涵丰富,学术风格鲜明,从文学本体论、价值论、分类法等不同层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作者早期文学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奠定了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鲜明地... 《文学小言》是王国维早期的学术随笔,其学术内涵丰富,学术风格鲜明,从文学本体论、价值论、分类法等不同层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作者早期文学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奠定了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鲜明地体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意识的通融,在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文学小言》 学术内涵 学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法高妙 天衣无缝——方东树评汉代古诗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2,共8页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给予汉代古诗很高的评价。他的评点,虽然有时流露理学气味而显得迂腐,但其评论的重点在于艺术技巧,颇有卓见。他尤其重视“文法”。其核心在于诗意如何进展、语势如何变化。方氏认为文法之妙,在于“恣肆变化,忽来... 方东树的《昭昧詹言》,给予汉代古诗很高的评价。他的评点,虽然有时流露理学气味而显得迂腐,但其评论的重点在于艺术技巧,颇有卓见。他尤其重视“文法”。其核心在于诗意如何进展、语势如何变化。方氏认为文法之妙,在于“恣肆变化,忽来忽止”,不平直,不板滞,而且自然天成,如天衣无缝。它不是固定死板的套路,难以作抽象的解说,必须结合具体作品加以指点。方东树的评点,有助于我们欣赏古诗,也可供今天的诗歌创作作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树 《昭昧詹言》 古诗十九首 文法 顿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张闻天的党风建设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哲 唐锡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延安时期,张闻天不仅率先提出新形势下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明确提出"依靠群众而又领导群众"的群众观点;不仅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提倡朴素... 延安时期,张闻天不仅率先提出新形势下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明确提出"依靠群众而又领导群众"的群众观点;不仅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提倡朴素与切实的工作作风。这一时期,张闻天不仅大力倡导党风建设,而且身体力行,为党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张闻天 中国共产党 党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