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袁枚性灵说之过程考察
1
作者 石玲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168,共11页
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中期极具影响力的诗学主张,长期以来备受中外学界关注。总体上看,前出成果基本是静态观照,而袁枚性灵说并非一蹴而就,其演变过程几近半个世纪,经历了由形成、发展到成熟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不同的针对和面向... 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中期极具影响力的诗学主张,长期以来备受中外学界关注。总体上看,前出成果基本是静态观照,而袁枚性灵说并非一蹴而就,其演变过程几近半个世纪,经历了由形成、发展到成熟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又各有不同的针对和面向。第一阶段主要是对“性情”的大力倡导,针对的是诗坛门户之争与“褒衣大袑气象”,带有庶吉士外放的心境与话语立场;第二阶段则聚焦诗歌的文学性,在继续强调“性情”的同时,注入了“灵机”“玄妙”“灵犀”的新内容,形成了“性灵”概念,针对的是考据对诗坛的鸠占;第三阶段是性灵说集大成时期,融“性情”诗学宗旨与诗歌创作论为一体,同时还引入了美食体验,呈现出“品味”与“评诗”相融合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考据 性灵 “品味”与“评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词的发展及其与常州词派的离合
2
作者 罗浩春 朱德慈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在浙西词派衰颓、常州词派尚未大兴期间,词坛活跃着一个性灵词人群体。嘉庆年间,他们与常州词派在对浙派末流弊端的认知上有共识,抒真情、表实意是他们共同的创作追求。道光年间,它与常州词派处于并行发展期,杭州的女性词人群体是其重... 在浙西词派衰颓、常州词派尚未大兴期间,词坛活跃着一个性灵词人群体。嘉庆年间,他们与常州词派在对浙派末流弊端的认知上有共识,抒真情、表实意是他们共同的创作追求。道光年间,它与常州词派处于并行发展期,杭州的女性词人群体是其重要的发展力量,在当时颇具影响力。道咸以还,性灵词人在创作上吸收了常州词论,创新以适应风云激荡的时代。同时,性灵创作思想也为常州词派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性灵词人群体是清代词坛群派林立、多元词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性灵词与常州词派的离合过程不仅折射出清代词学多元并存、不断摩荡的运动形态,以及词体抒情与言志功能的复杂平衡,还展现了女性词人在词风嬗变中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 常州词派 离合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船而去》:江南影像的间性漫游与性灵意境
3
作者 董涛 高雄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乘船而去》的诗性影像充盈着江南美学特质,自然风景与人物感知交融,建构出客观再塑与感性统一互生的时空形态。影片用船的意象诠释“家”的不同形态,将流动的水视为叙事载体,揭示出生命本真表现的自由性。影像世界以具身化的形态存在... 《乘船而去》的诗性影像充盈着江南美学特质,自然风景与人物感知交融,建构出客观再塑与感性统一互生的时空形态。影片用船的意象诠释“家”的不同形态,将流动的水视为叙事载体,揭示出生命本真表现的自由性。影像世界以具身化的形态存在,借助身体界面的作用,消解了身体与精神之间的对立,使观众身临其境,达成银幕内外的间性同游。而导演的性灵书写成为深层文本的动态要素,不仅弥合着裂变中的江南文化空间,唤醒了江南影像的时代活力,也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电影 间性 风景 身体界面 性灵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邓以蛰“性灵观”的美学重构及其艺术实践启示
4
作者 姚宇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149,共5页
邓以蛰的艺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其“性灵观”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美学的重构及对艺术实践的启示。通过梳理邓以蛰“性灵观”从传统心性哲学到现代艺术本体论的转化逻辑,可理解其对传统美学的重构是以“体道于心”为哲学根基、“气韵生动”为... 邓以蛰的艺术思想主要表现为其“性灵观”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美学的重构及对艺术实践的启示。通过梳理邓以蛰“性灵观”从传统心性哲学到现代艺术本体论的转化逻辑,可理解其对传统美学的重构是以“体道于心”为哲学根基、“气韵生动”为艺术理想、“以大观小”与“以大观大”为方法论。其“性灵观”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批判性反思,为中国艺术的自主性路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性灵 美学重构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于性灵,寄托遥深:况周颐《蕙风词话》及其词学“性灵”说
5
作者 邱悦 周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146,149,共10页
况周颐晚年取舍旧论,融综词学精髓,汇于《蕙风词话》。博览前人相关诗词理论观念,加之故梓濡养与乡贤开引,蕙风实现对“性灵”的肯认与积淀。为力矫常州词派比附过甚之弊,况氏直指其“呆寄托”的疏谬所在,并引入“性灵”而与“寄托”融... 况周颐晚年取舍旧论,融综词学精髓,汇于《蕙风词话》。博览前人相关诗词理论观念,加之故梓濡养与乡贤开引,蕙风实现对“性灵”的肯认与积淀。为力矫常州词派比附过甚之弊,况氏直指其“呆寄托”的疏谬所在,并引入“性灵”而与“寄托”融通,由此,况氏以推举“词心”为思想核心,对诸多词学问题展开论述,遂成其词学“性灵”说。其说创辟之处,则在于改造“重拙大”理论,形成自身特有的词史观与填词之道,展现出“即性灵,即寄托”的词论立场与“恰到好处”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风词话》 况周颐 常州词派 词心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池五山《五山堂诗话》的成书及版本考述——兼论中日诗话互鉴
6
作者 曾明 蔡冰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 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菊池五山所著《五山堂诗话》,作为日本诗话发展阶段之重要代表作品,在日本诗话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一方面与《随园诗话》和袁枚倡导的“性灵说”密切相关,可谓是袁枚《随园诗话》东传的重要产物。另一方面,菊池五山的家学渊源及求学经历对《五山堂诗话》的成书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五山堂诗话》的版本,学界历来多采用《日本诗话丛书》这一版本,通过梳理《五山堂诗话》的版本源流,发现目前最善本当为刊行于文政元年(1466年)的双鹤堂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池五山 《五山堂诗话》 《随园诗话》 性灵说”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重道德重实用到重性灵重自我表现--袁宗道文学思想论 被引量:3
7
作者 戴红贤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7,共6页
袁宗道的文学思想经历了由重实用、重道德的文学思想到重个性表现、重性灵抒发、重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主动接受、积极传播其弟弟袁宏道标举的性灵文学,在公安派文学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独有的贡献。
关键词 袁宗道 接受传播 性灵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派殿军张问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英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39-45,共7页
张问陶为清代性灵派之殿军,与主将袁枚、副将赵翼鼎足而三。其依据在于张问陶之才识非一般性灵派诗人可比:一是张问陶有明确的、较完备的性灵说诗学追求;二是张问陶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其后则无人可超越了。
关键词 张问陶 性灵 袁枚 性灵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燮对清代中期性灵诗说的启迪 被引量:4
9
作者 曾贤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155,共7页
叶燮与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叶燮《原诗》以其精湛的理论体系对诗坛流弊作了高屋建瓴的针砭,袁枚以其杰出的诗论和创作领导了席卷清代中叶的性灵诗学思潮。本文从以变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反对优劣唐宋与门户之见,&q... 叶燮与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叶燮《原诗》以其精湛的理论体系对诗坛流弊作了高屋建瓴的针砭,袁枚以其杰出的诗论和创作领导了席卷清代中叶的性灵诗学思潮。本文从以变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反对优劣唐宋与门户之见,"性情"与"面目"的主张,从"匠心"到"灵机"的发展,思想根基的正统性等方面,梳理袁枚对叶燮反复古主义诗论体系的接受、融通与发展,从而彰显叶燮于清代中叶性灵诗说的启迪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燮 袁枚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情适性:论性灵说的生命意绪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俊玲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176,共5页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从性灵说的发展阶段中选取代表性人物如袁宏道、袁枚等进行研究,从耽情山水、纵性自适两方面探讨性灵说的生命意绪,可以看到,由于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潜意识的存在,性灵文人任情适性的生命意绪并没有得到彻底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 生命意绪 任情适性 政治潜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性灵说与王学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居渊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76,共8页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 清代中期诗坛袁枚等人倡导的性灵说是以强调人的“情欲”为主要内容、以“生趣”为特征的。这不仅与晚明的性灵说一脉相承,也与以王阳明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李贽的童心说一致。性灵派把诗人看作是领悟宇宙万物与“神”相通的圣者、智者,他们轻视“六经”,重视创作的主观精神,此乃轻视知识的王学传统在文学领域中的折射。“性灵说”的出现是王学在清代诗坛的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说” 张问陶 袁枚 王阳明 孙原湘 《随园诗话》 哲学思想 性灵 “情” 尊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士商契合与明清性灵思潮的演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书录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6-102,共7页
明代中期的李梦阳、康海和王世贞等在商贾之风的影响下转变心态,由格调转向性灵,为明清性灵思潮的孕育期;晚明公安三袁、钟惺、谭元春以及郑元勋等将性灵思潮推向高峰,其重要的动因之一是士商心灵上的契合;清代中叶袁枚、赵翼等与商贾... 明代中期的李梦阳、康海和王世贞等在商贾之风的影响下转变心态,由格调转向性灵,为明清性灵思潮的孕育期;晚明公安三袁、钟惺、谭元春以及郑元勋等将性灵思潮推向高峰,其重要的动因之一是士商心灵上的契合;清代中叶袁枚、赵翼等与商贾以性灵为核心的契合,以及群体交流、领袖风范、老成气度、超旷心目上的影响,促进了性灵说的成熟和完备。商贾的活跃,尤其是士与商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是袁枚等人集明清性灵文学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商 明清文学 性灵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庾信的性灵文学观 被引量:2
13
作者 吉定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79-88,共10页
"集六朝之大成"的作家庾信文学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性灵"观。其文学创作既主张抒发真情,也强调抒发悲情。庾信的"性灵说"与《诗经》"性情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都充分肯定"性... "集六朝之大成"的作家庾信文学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是"性灵"观。其文学创作既主张抒发真情,也强调抒发悲情。庾信的"性灵说"与《诗经》"性情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都充分肯定"性情"的合理性,主张文学必须反映现实生活。其区别在于:庾信性灵观强调文学的本体特征就是抒发和表现真情、悲情;庾信性灵观注入了老庄清静无为、崇尚自然的思想;庾信更为注重文学作品揭示作家个人内心情感生活的隐秘层面,这是对前代文学创作思想的超越与创新。庾信"性灵说"的出新,是时风机遇、思想升华、理性自觉等综合因素使然,其影响所及,代不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性灵 性情 性灵文学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贞与性灵文学思想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学堂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0-53,87,共5页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 万历前期 ,文坛由门派相轻转向融通整合 ,文学活动带有游宴娱乐的性质。作为文坛领袖 ,王世贞追求自适之乐 ,人生态度已接近性灵派。但他又被内顾之念牵掣 ,缺乏追求个体独立的迈往精神。他晚年重新接受吴中文化陶养 ,喜好白、苏诗风 ,折衷调剂 ,引导文坛转向 ,并提出了“真我”、“真诗”、“辞达”、“天则”等一系列近于性灵说的说法 ,但其宗旨又皆与性灵说不同。他的理论主张属于有理性、有节制的自然表现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性灵文学思想 自适 性灵 个体独立 自然表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涛 刘锋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0,共5页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冲击力,促使明代文坛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性灵 人性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宏道性灵文学思想与心学的渊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晓虹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阳明心学的流播对晚明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学理论和实践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文学发生的角度强调文学是从"胸臆流出"的,是"情与境会"的产物;从文学表现的角度强... 阳明心学的流播对晚明文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在文学理论和实践中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从文学发生的角度强调文学是从"胸臆流出"的,是"情与境会"的产物;从文学表现的角度强调文学的"真",大力倡行真人、真诗和真情;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强调文学的"趣",认为"率心而行"是近趣的最佳途径。从哲学观对文学思想形成的影响看,阳明心学的良知灵明与袁宏道的独抒性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袁宏道 性灵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派对“性灵论”的重建及其诗变观念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锡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22,共12页
公安派在与七子派的论争与多元文化语境中,发现了与七子不同的"诗变"因素。他们与七子派和各种理论观点互相激发,不断对性灵论诗学进行重建。袁宏道力图通过对前代权威的否定与超越,来建构以创作主体个性为中心,以"真&qu... 公安派在与七子派的论争与多元文化语境中,发现了与七子不同的"诗变"因素。他们与七子派和各种理论观点互相激发,不断对性灵论诗学进行重建。袁宏道力图通过对前代权威的否定与超越,来建构以创作主体个性为中心,以"真"为内蕴,以"足乐"为诗歌功能的性灵论;袁宗道则抓住文学活动的关键要素——语言之变,论诗歌必然变化;袁中道在格调和性灵之间调和,其"诗变"论对性灵论诗学的重建,突出从文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加以反思。三袁对性灵论诗学的完善以不同的取向和方式进行,从而共同完成了对性灵论"诗变"观念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派 诗变观 性灵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的渊源与性灵派的背景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英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3-78,共6页
清代性灵派以袁枚性灵说为理论旗帜。而性灵说与性灵派的出现,既是中国性灵美学思想传统发展的产物,又有乾嘉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为背景。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探讨性灵说与性灵派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性灵 性灵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俚俗与性灵:王世贞的文学创作在士商契合中的转向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书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56-162,共7页
作为明代复古派后期盟主的王世贞 ,亲笔为商贾撰写了数十篇墓志铭与传记等 ,显示出他将视角由庙堂士林转向商贾市井 ,反映了他在当时具有的独特商贾意识与市井观念。在士商互动中 ,王世贞由古雅转向俚俗 ,由格调转向性灵 ,并将性灵说付... 作为明代复古派后期盟主的王世贞 ,亲笔为商贾撰写了数十篇墓志铭与传记等 ,显示出他将视角由庙堂士林转向商贾市井 ,反映了他在当时具有的独特商贾意识与市井观念。在士商互动中 ,王世贞由古雅转向俚俗 ,由格调转向性灵 ,并将性灵说付诸小品文与诗歌等的创作实践 ,成为晚明公安派的前驱 ,也成为明代小品文与现代小品文接轨的前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世贞 复古派 商贾意识 性灵 明代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在求其通,解经须性灵——一代通儒焦循的经学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居渊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40-48,共9页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 文章从“考据不是经学”、“实测与贯通”、“惟经学可以言性灵”三个层面,探讨了乾嘉学者焦循的经学思想。文章指出:焦循对当时“考据”学风的批评,体现了当时经学信仰与学术客体之间的某种紧张。焦循提倡实测与贯通,则开创了一种注重过程研究的经学研究方法。焦循强调无性灵不可言经学,走上了经学与子学的整合之路,为乾嘉以后经学研究转向多元化提供了新的经学诠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循 经学 考据 实测 性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