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7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牧兽医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庆稳 刘雪松 +2 位作者 廖建昭 张怡 张传师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为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实现畜牧兽医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明确“1+X证书”制度的建设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以畜牧兽医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为需求,以学生职业能力锻炼为目标,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现阶... 为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实现畜牧兽医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设,明确“1+X证书”制度的建设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以畜牧兽医就业岗位所需能力为需求,以学生职业能力锻炼为目标,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结合现阶段就业趋势,详细阐述畜牧兽医“1+X证书”制度中包括的畜牧兽医职业技能证书具体类别、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学校优化制度等。本文对“1+X证书”制度对畜牧兽医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充分阐述,并为“1+X证书”制度在畜牧兽医职业教育中的建设路径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兽医 职业教育 资格证书 1+x证书”制度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企业“食品合规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调研与分析
2
作者 马长路 柳青 +5 位作者 王丽琼 乌兰 刘超 林少华 赵文玉 曲爱玲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118-120,共3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全国的推广,使其成为各大院校及食品企业关注的焦点,并对培养食品行业的能工巧匠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有效保障食品企业的合规管理,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深入分析“食品合规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食品...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在全国的推广,使其成为各大院校及食品企业关注的焦点,并对培养食品行业的能工巧匠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有效保障食品企业的合规管理,通过网络调查问卷,深入分析“食品合规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食品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和就业率的影响;同时,就企业对“食品合规管理”的了解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可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合规管理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调查问卷 食品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宠物类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创新实践
3
作者 王龙 万香庆 +1 位作者 周启扉 姜文博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4期535-538,共4页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面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文章提出“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岗位需求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将1+X证书标准融入教学,结合技能竞赛提升实践能力,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实践表明,该模... 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宠物护理与美容专业面临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文章提出“岗课赛证”一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岗位需求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将1+X证书标准融入教学,结合技能竞赛提升实践能力,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实践表明,该模式下学生1+X证书获取率达92%,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率提升35%,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提高至87%;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为宠物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路径。未来需持续跟踪行业动态,强化师资建设与国际合作,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宠物护理与美容 岗课赛证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宠物护理与美容“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探索
4
作者 郭园 嘎利兵嘎 +1 位作者 葛海燕 乌伦吉如嘎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随着我国宠物行业快速发展,对宠物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和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提出的“1+X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高职人才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宠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迎来改革发展的新契机。结合宠物专... 随着我国宠物行业快速发展,对宠物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质量和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提出的“1+X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高职人才培养也具有重大意义,宠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迎来改革发展的新契机。结合宠物专业岗位实际情况,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宠物护理与美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为依托,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宠物护理与美容“1+X”职业等级证书实施现状,将宠物护理与美容“1+X证书”职业等级标准融入课堂,开展实施路径研究,探索实践有效途径,提出了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三教改革”、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平台为主的高职院校宠物护理与美容“1+X”职业等级证书实施路径,以此推动“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推动高职宠物专业学生由学历证书向等级证书延伸学习,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护理与美容 1+x证书”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现状及问题分析——以宠物类专业为例
5
作者 王龙 万香庆 +1 位作者 周启扉 姜文博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5期697-700,共4页
文章聚焦1+X证书制度下宠物类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融通情况,通过分析其实施现状,梳理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优化宠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宠物... 文章聚焦1+X证书制度下宠物类专业“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融通情况,通过分析其实施现状,梳理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优化宠物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宠物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宠物专业教育 岗课赛证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食品合规管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调研与分析
6
作者 曲爱玲 柳青 +5 位作者 李淑荣 田文静 汪慧华 岳元春 段力歆 马长路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127-132,共6页
食品合规管理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食品合规管理”课程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起了广泛关注,且对课程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食品行业领域专业型技术人... 食品合规管理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的“食品合规管理”课程得到了广泛重视。近年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起了广泛关注,且对课程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提高了食品行业领域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筛选和培养效率。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进一步深入统计分析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高职院校“食品合规管理”课程的影响,并对课程教学困惑和内容进行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合规管理 调查问卷 人才培养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e_(x)Mn_(1-x)PO_(4)(0
7
作者 吉帅静 王军伟 +6 位作者 杜宝帅 徐丽 楼平 管敏渊 汤舜 程时杰 曹元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5-983,共19页
在锂离子电池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锰锂铁(LiFe_(x)Mn_(1-x)PO_(4),0<x<1)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工作电压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LiFe_(x)Mn_(1-x)PO_(4)(LFMP)材料存在的导电性不足及循环稳... 在锂离子电池于电动汽车及储能领域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磷酸锰锂铁(LiFe_(x)Mn_(1-x)PO_(4),0<x<1)作为正极材料,因其卓越的高安全性和高工作电压特性而备受瞩目。然而,LiFe_(x)Mn_(1-x)PO_(4)(LFMP)材料存在的导电性不足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性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深入探讨了LFMPO4性能衰退的根源,包括Mn的Jahn-Teller畸变效应、迟缓的反应动力学以及锰基阴极材料中的歧化反应等核心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高温高压条件下产气产热的演变机制,以期揭示其失效机理。为提升LFMP的综合性能,本文总结了多种策略,如离子掺杂与碳包裹技术的结合使用、复合包覆技术以及电解质的改良等。这些策略着重于增强LFMP正极材料的电子导电性和Li^(+)迁移率,稳定其相结构以抑制由Jahn-Teller效应引发的Mn溶解,减小界面应力,并提升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不仅验证了失效机理分析的准确性,还展望了高性能锂离子电池LFMP正极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为实现高比容量、稳定的循环性能、出色的倍率性能以及高安全性,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碳涂层、元素掺杂以及电解质优化等,以期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的全电池基LFMP正极材料。此外,本文还紧密结合当前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合成工艺与Mn掺杂比例调控对LFMP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具体影响,这不仅将推动LFMP基材料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其商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_(x)Mn_(1-x)PO_(4)(0<x<1) 失效机制 JAHN-TELLER效应 掺杂改性 包覆改性 电解质策略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8
作者 周海静 孙景卫 +1 位作者 曹玉霞 郭东洁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19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b^(3+)的掺杂并未明显改变Ba3Y(BO3)3的晶体结构,说明Tb^(3+)取代Y3+的位置,进入晶格结构中。在波长为28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在543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在543 nm处,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当Tb^(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Tb^(3+)之间是以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经计算,Ba_(3)Y_(1-x)(BO_(3))_(3)∶xTb^(3+)(x=0.02、0.04、0.06、0.08和0.10)荧光粉的色纯度均为92%以上,色温在5000~6000 K,表明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是一种适合紫外光激发的绿色荧光粉,在固态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3)Y_(1-x)(BO_(3))_(3)∶xTb^(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electron mobility of the InAs_(x)Sb_(1-x)layers grown on GaAs substrate by molecular beam epitaxy
9
作者 ZHANG Jing YANG Zhi +3 位作者 ZHENG Li-Ming ZHU Xiao-Juan WANG Ping YANG Lin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Sb/In 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the 200 nm InAs_(x)Sb_(1-x)thin film.The Sb content of InAs_(x)Sb_(1-x)thin film in all samples was verified by HRXRD of the symmetrical 004 reflections and asymmetrical 115 reflections.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b component was 0.6 in the InAs_(x)Sb_(1-x)thin fil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which has the highest electron mobility(28560 cm^(2)/V·s)at 300 K.At the same time,the influence ofⅤ/Ⅲratio on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and crystal quality of Al_(0.2)In_(0.8)Sb/InAs_(x)Sb_(1-x)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s also has been investigated.As a result,the Al_(0.2)In_(0.8)Sb/InAs_(0.4)Sb_(0.6)quantum well heterostructure with a channel thickness of 30 nm grow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b/In ratio of 6 and As/In ratio of 3 has a maximum electron mobility of 28300 cm^(2)/V·s and a minimum RMS roughness of 0.68 nm.Through optimizing the growth conditions,our samples have higher electron mobility and smoother surfac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beam epitaxy InAs_(x)Sb_(1-x) Ⅴ/Ⅲratio high electron mo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1‒x)Gd_(x))_(2)O_(3)对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尹自豪 马兴华 +3 位作者 尹宇 马名浩 张树玲 郭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53-162,共10页
目的为了优化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的成型品质及其耐磨耐蚀性能,研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Y_(1‒x)Gd_(x))_(2)O_(3)/WC/Ni60A复合涂层。方法首先,在25%WC/Ni60A的基础涂层中,添加2%的(Y_(1‒x)Gd_(x))_(2)O_(3)(0.0≤x≤1.0)双元稀土氧化... 目的为了优化WC增强Ni基复合涂层的成型品质及其耐磨耐蚀性能,研究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Y_(1‒x)Gd_(x))_(2)O_(3)/WC/Ni60A复合涂层。方法首先,在25%WC/Ni60A的基础涂层中,添加2%的(Y_(1‒x)Gd_(x))_(2)O_(3)(0.0≤x≤1.0)双元稀土氧化物,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等表征工具,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元素分布进行分析。运用显微维氏硬度计(HV-1000)、摩擦磨损试验机(UMT-3)以及电化学工作站(CHI-760)等,对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进行测试。结果通过激光熔覆制备的涂层组织致密,且与基体形成了牢固的冶金结合。XRD分析揭示,该复合涂层主要由γ-Ni枝晶和γ相结构的(Fe,Ni)固溶体构成,而在添加(Y_(1‒x)Gd_(x))_(2)O_(3)后,还检测到了Ni_(2)Y、Gd_(2)Fe_(17)Si等化合物的析出。由SEM和EDS的观察分析结果可知,涂层厚度约为1.5 mm,熔覆层无孔洞和裂纹等缺陷,组织分布均匀,未出现元素偏析现象。硬度测试数据表明,随着x值的增大,复合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呈上升趋势,在x=0.8时达到峰值465.61HV,约为基体硬度的2.3倍。在摩擦磨损测试中,当x=0.8时,复合涂层展现出最低的摩擦系数(约0.45)和最小的磨损率(约2.09×10^(‒3) mm^(3)/(N·m)),较未添加(Y_(1‒x)Gd_(x))_(2)O_(3)的涂层,耐磨损性能提升了58.78%。电化学测试结果则显示,当x=0.2时,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最为优异,此时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3872 V和2.192×10^(‒6) A/cm^(2),但随着x值的继续增大,耐蚀性能逐渐减弱。结论双元稀土氧化物的掺入能够显著提升WC/Ni60A涂层的耐磨耐蚀性能,预示着该材料在极端海洋环境下的表面防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WC/Ni60A涂层 (Y_(1x)Gd_(x))_(2)O_(3)双元稀土氧化物 组织结构 耐磨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
11
作者 邹鑫朝 翁演鑫 +1 位作者 林世鸿 古月圆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9-1414,1421,共7页
基于B位变价金属阳离子共掺杂而设计了一种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x=0,0.05,0.1,0.2)阴极材料,对其物相结构、化学兼容性、电化学性能和抗CO 2毒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与Ba_(0.5)Sr_(0.... 基于B位变价金属阳离子共掺杂而设计了一种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x=0,0.05,0.1,0.2)阴极材料,对其物相结构、化学兼容性、电化学性能和抗CO 2毒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与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BSCF)相比,Ni的掺杂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和氧还原反应活性的提升,然而,其金属氧化物碱度的增加牺牲了部分抗CO 2毒化性能。通过与电解质复合制备了复合阴极,并将其用于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oton 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H-SOFCs)。其中,Ba_(0.5)Sr_(0.5)(Co_(0.8)Fe_(0.2))_(0.9) Ni_(0.1) O_(3-δ)(BSCFN0.1)阴极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700℃时,BSCFN0.1阴极单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高达1068 mW/cm^(2),比面积电阻低至0.059Ω·cm^(2)。BSCF衍生的BSCFN阴极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可能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ing Cycle Lif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ies via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12
作者 Jian-Ming Zheng Jing-Wen Zhang Tian-Peng Jia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7,共11页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 Lithium nickel oxide(Li_(2)NiO_(2)),as a sacrificial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has been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lithium loss for improving the lifespa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However,high-cost Li_(2)NiO_(2)suffers from inferior delithiation kinetics during the first cycle.Herein,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he cost-effective copper substituted Li_(2)Ni_(1-x)Cu_(x)O_(2)(x=0,0.2,0.3,0.5,0.7)synthesized by a high-temperature solid-phase method on the structure,morphology,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graphite‖LiFePO_(4)battery.The X-ray diffraction(XRD)refinement result demonstrated that Cu substitution strategy could be favorable for eliminating the NiO_(x)impurity phase and weakening Li-O bond.Analysis on density of states(DOS)indicates that Cu substitution is good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as well as reducing the delithi-ation voltage polarization confirmed by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Therefore,the optimal Li_(2)Ni_(0.7)Cu_(0.3)O_(2)delivered a high delithiation capacity of 437 mAh·g^(-1),around 8%above that of the pristine Li_(2)NiO_(2).Furthermore,a graphite‖LiFePO_(4)pouch cell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3000 mAh demonstrated a notably improved reversible capacity,energy density and cycle life through introducing 2 wt%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delivering a 6.2 mAh·g^(-1)higher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and achieving around 5%improvement in capacity retentnion at 0.5P over 1000 cycles.Additionally,the post-mortem analyses testified that 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could suppress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decomposition and homogenize the Li distribution,which benefits to stabilizing interface between graphite and electrolyte,and alleviating dendritic Li plating.In conclusion,the Li_(2)Ni_(0.7)Cu_(0.3)O_(2)additive may offer 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cost,lower delithiation voltage and higher prelithiation capacity compared with Li_(2)NiO_(2),making it a promising candidate of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for next-generation L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_(2)Ni_(1-x)Cu_(x)O_(2)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LiFePO_(4)battery Cycle life Grid energy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生存期及血清XRCC1、XRCC3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淑惠 王山川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生存期及血清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 目的探究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对头颈部放疗患者生存期及血清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3,XRCC3)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医院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旋转容积调强技术结合放疗治疗,联合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XRCC1及XRCC3mRNA水平、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疾病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自汗、恶心呕吐、神疲乏力、食欲差、失眠、头晕眼花等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XRCC1、XRCC3水平及外周血XRCC1、XRCC3 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69%,17/49)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2.92%,35/48)(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旋转容积调强技术能改善头颈部放疗患者肿瘤客观缓解率,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清XRCC1、XRCC3mRNA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旋转容积调强技术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生存期 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 x线修复交错互补基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改革与探索——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志伟 贾彦杰 +2 位作者 周志强 申飞 李云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基于“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要求,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在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重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改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 基于“1+X”食品合规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要求,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在产教融合、课证融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内容重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改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为高职院校“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课证融通 食品标准与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导蛋白β样1X基因与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15
作者 王艳莉 郭玉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3,共3页
目前的研究表明,人源转导蛋白β样1X(transducin beta like 1 X-linked,TBL1X)基因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参与了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生,我们回顾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就该基因与迟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词 人源转导蛋白β样1x基因 眼白化病 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迟发感音神经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
16
作者 宋崇林 郑庆贺 +3 位作者 吕誉 崔立峰 李云强 吕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3-1061,共9页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降低内燃机碳排放,稀薄燃烧技术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该技术不仅能提高发动机燃油热效率,还能有效降低CO_(2)排放.但是稀薄燃烧往往会伴随着大量氮氧化物的产生,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LNT-SCR耦合的NO_(x)净化技术,此时LNT的作用是将排气中部分NO_(x)转化为NH_(3),为下游的SCR提供还原剂.基于此,制备了LNT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对NO选择性生成NH_(3)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_(1-x)Ce_(x)MnO_(3)系列钙钛矿氧化物,并通过分步浸渍法得到了La_(1-x)Ce_(x)MnO_(3)-Ba/Al_(2)O_(3)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H_(2)-TPR、NO-TP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钙钛矿氧化物的晶相结构,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的还原特性、NO_(x)吸附-脱附性能等物化性质,并且通过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实验探究了催化剂掺杂Ce对NO转化成NH_(3)的影响.结果表明,Ce掺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H_(3)产物选择性,并且显著提高了NO转化率.温度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决定性因素,而H_(2)和NO体积比是NO转化和NH_(3)产物选择性生成的关键性因素.其中,La_(0.95)Ce_(0.05)MnO_(3)-Ba/Al_(2)O_(3)在低温下催化活性表现最佳,在350℃、H_(2)和NO体积比为5.0时NH_(3)产物选择性为65%,NO转化率为100%.此外,所制备的La_(1-x)Ce_(x)MnO_(3)都形成了钙钛矿型结构,而且Ce掺杂催化剂的大部分Ce离子可以进入到LaMnO_(3)结构中.在催化剂适量掺杂Ce后,H_(2)消耗总面积增大、还原峰的峰值温度降低,表明掺杂Ce改善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同时NO吸附和脱附面积增大,表明Ce掺杂改变了催化剂的NO_(x)吸附-脱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1-x)Ce_(x)MnO_(3)-Ba/Al_(2)O_(3)催化剂 H_(2)选择性催化还原NO NH_(3)产物选择性 NO转化率 晶相结构 还原特性 NO_(x)吸附-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去氧胆酸通过FXR调控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鹏飞 蒋玲 +3 位作者 候鹏飞 董妞 糜漫天 易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2-961,共10页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 目的 探究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CDCA)通过FXR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GLP-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高脂饮食组(HFD组)、HFD+CDCA组、HFD+Z-Gug(FXR拮抗剂)组、HFD+CDCA+Z-Gug组,每组8只。干预8周,期间每周检测体质量及24 h摄食量。第8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腹腔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小鼠处死后,检测血清学指标GLu、TG、CHO、LDL-C、HDL-C;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肠道组织GLP-1及FXR表达水平;RT-qPCR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Gcg及FXR mRNA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GLP-1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小肠IELs亚群比例及CD26/DPP4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糖脂代谢异常,口服糖耐量受损,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FX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水平下降(P<0.05);肠道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增加,TCRγδ+IELs比例下降,IELs总CD26/DPP4表达增加(P<0.05)。与HFD组相比,HFD+CDCA组小鼠体质量增加,口服糖耐量异常,胃肠激素分泌减弱(P<0.05);肠组织FXR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Gcg mRNA表达及GLP-1分泌降低(P<0.05);肠道炎性因子表达降低,TCRαβ+IELs、TCRαβ+CD8αα+IELs与TCRαβ+CD8αβ+IELs细胞比例下降,TCRγδ+IELs占IELs比例升高,IELs总CD26/DPP4表达升高(P<0.05),以上作用在加入FXR拮抗剂Z-Gug后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 CDCA可能通过激活FXR受体抑制肠道组织GLP-1表达,减少GLP-1分泌;同时可能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调节IELs亚群比例,上调CD26/DPP4表达水平,促进GLP-1降解,加重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去氧胆酸 GLP-1 FxR IELs CD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Fe_(1-x)O基氨合成催化剂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书铭 刘化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2-1308,共7页
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助催化剂含量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预测模型,对Fe_(1-x)O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助催化剂进行优化。首先将前期实验数据整理归纳为含有3、4、5、6和7个助催化剂等5类催化剂,以助催化剂含量(体积分数)为输入变量,以425℃反... 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助催化剂含量与催化剂活性之间的预测模型,对Fe_(1-x)O基氨合成催化剂的助催化剂进行优化。首先将前期实验数据整理归纳为含有3、4、5、6和7个助催化剂等5类催化剂,以助催化剂含量(体积分数)为输入变量,以425℃反应器出口氨浓度(活性)为输出变量,对助催化剂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拟合值均方误差最高为0.2784,预测值均方误差最高为0.1592,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准确度较高。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极值寻优,求解最优的催化剂配方,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根据优化结果制备5个样品的实验测定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高为2.88%,优化结果较为准确;含有7个助催化剂的催化剂活性最高为18.83%,比原样本的统计平均活性值(17.52%)高1.31%,相对提高7.48%,助催化剂含量优化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1-x)O 催化剂 助催化剂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_(1-x)W_(x)C碳化物稳定性及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少兰 丛大龙 +5 位作者 杨九州 李立 黄安畏 冉旭东 陈汉宾 李忠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4,共8页
金属碳化物作为基体的增强相,对钢铁的力学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虚拟晶体近似构建Mo_(1-x)W_(x)C(0≤X≤1)碳化物模型,计算Mo_(1-x)W_(x)C的晶格常数、形成能、结合能、弹性常数、弹性模... 金属碳化物作为基体的增强相,对钢铁的力学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通过虚拟晶体近似构建Mo_(1-x)W_(x)C(0≤X≤1)碳化物模型,计算Mo_(1-x)W_(x)C的晶格常数、形成能、结合能、弹性常数、弹性模量、泊松比u、维氏硬度、电子态密度等性质参数,分析W元素对MoC碳化物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次计算值与其他理论计算值及试验值吻合度较高;随着W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增加,Mo_(1-x)W_(x)C的形成能、结合能皆为负值,结合能、形成能的绝对值均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掺杂含量下的Mo_(1-x)W_(x)C均满足Born判据,在力学上是稳定的,随着W含量的增加,Mo_(1-x)W_(x)C的弹性常数、体模量、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呈线性增加,B/G、泊松比降低.Mo_(1-x)W_(x)C在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值均不为0,态密度值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降低.Mo_(1-x)W_(x)C能自发形成且能稳定存在,随着W含量的增加,Mo_(1-x)W_(x)C碳化物的稳定性、弹性模量、硬度及耐磨性均增加,Mo_(1-x)W_(x)C呈脆性,脆性大小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虚拟晶体近似 Mo_(1-x)W_(x)C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浩 孙乃坤 +5 位作者 庞超 王志帅 陈上峰 李武 田辉 岱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4-1939,共6页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_(3)(As_(1-x)P_(x))_(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_(3)(As_(1-x)P_(x))_(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_(3)(As_(1-x)P_(x))_(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_(3)As_(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101和1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_(3)As_(2)与Zn_(3)(As_(0.974)P_(0.026))_(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_(3)(As_(0.974)P_(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As_(1-x)P_(x))_(2) Zn_(3)As_(2) 纳米带 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