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先亮 孙岚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89,共7页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 "V得/不C"是汉语述补结构中表可能或不可能的一种特有的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归纳出留学生在习得能否式述补结构"V得/不C"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并从语言普遍性因素、学生的回避策略、目的语规则泛化等方面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c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得/不C”的强势与理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清国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中,否定式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强势。本文以普通话与方言作比较,讨论了“V得C”与“V不C”在使用频率、结构形式、语法意义上的不对称现象,并说明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据。
关键词 v得c v不c 不对称 理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语构式“V不C/了/得(N)”的概念整合层级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代玲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V不C/了/得(N)”是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根据其内部结合紧密度和外部整体功能变异性,它们的整合度呈现低中高三级,每一层级内部均存在级差。构式“V不C/了/得(N)”主要体现“因果关系距离”和“超常否定”两个认知... “V不C/了/得(N)”是带有一定评价或倾向性立场的规约性构式。根据其内部结合紧密度和外部整体功能变异性,它们的整合度呈现低中高三级,每一层级内部均存在级差。构式“V不C/了/得(N)”主要体现“因果关系距离”和“超常否定”两个认知语义范畴,动作行为的超常量和结果的偏离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距离越近,整合度越高。这一构式的概念整合层级性和词汇化程度存在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c/了/得(N)” 概念整合 因果关系 超常量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意愿与情态述补结构的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贞亮 彭利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4,共6页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 情态述补结构“V得/不C”是汉语中的一种多义情态表达式,文章从语义-语用接口的角度,发现事件的[可控]和[意愿]两种特征都会对其情态类型的解读产生影响。[可控]是语义特征,对“V得/不C”的情态解读起到基础性作用,表现在:[+可控]会产生动力情态解读,[-可控]会产生认识情态解读。而[意愿]是在[可控]之上的语用特征,会改变[可控]对“V得/不C”情态解读的作用,表现在:[-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动力情态;[+可控]的事件如果具有[-意愿]特征,“V得/不C”就会反转为表达认识情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述补结构 “v得/不c” 可控 意愿 语义-语用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