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致使性看“V上去/起来/来+AP/VP”构式的表达功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 "V上去/起来/来+AP/VP"表达在某认知条件(或情况)下认知对象(某实体或事件)状态特征被动引发认知者产生某认知结果,具有一定的致使性。由受事型到施事型,由空间型到时间型,由感知型、评价型到推断型,致使性逐渐减弱。"V上去+AP/VP"、"V起来+AP/VP"、"V来+AP/VP"的主观化程度依次增加,其中受事型和评价型占优势,时间认知条件范围广,感官或言说类认知条件下易替换。"V起来+AP/VP"的使用频率最高,除感官类动作动词外,其它自主动词甚至是性质形容词均可进入该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去/起来/来+ap/vp” 致使性 主观化 表达功用 语料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