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U-S”模式:教育帮扶赋能县中振兴的新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欧健 张勇 徐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2-260,共9页
教育帮扶以其精准性、长效性及内生性等特点,成为教育脱贫攻坚战中的核心策略之一。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县中振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速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针对县中振兴的教育帮扶既是教育公... 教育帮扶以其精准性、长效性及内生性等特点,成为教育脱贫攻坚战中的核心策略之一。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县中振兴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速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针对县中振兴的教育帮扶既是教育公平理想的具体实践,也是县域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传统教育帮扶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单向性、形式化与随意性等弊端。“U-U-S”教育帮扶模式以完善的体制机制、延展的帮扶内容、聚焦内涵发展与实现互利共赢的特点,有效打破传统教育帮扶中的壁垒,实现帮扶主体与受援对象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发挥“U-U-S”教育帮扶模式的最大效能,推动帮扶工作从形式化转向内涵化发展,需突出主体引领,建立省县联动的协同共同体;秉承系统思维,构建多元完善的协同制度;坚持发展导向,建立系统细化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帮扶 县中振兴 “u-u-s”教育帮扶模式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乡村教育精准帮扶的实施模式与对策——以双师专递课堂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穆肃 周德青 +1 位作者 胡小勇 崔冠利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26,共9页
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双师专递课堂为抓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助力教育精准帮扶实施落地,促进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振兴乡村教育已成为重要命题。然而区域专递课堂常态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提炼不足... 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以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双师专递课堂为抓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助力教育精准帮扶实施落地,促进乡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振兴乡村教育已成为重要命题。然而区域专递课堂常态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提炼不足,可复制、可参考的组织实施模式还较缺乏。基于此,该研究在远程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以广东省常态化开展双师专递课堂推动乡村教育帮扶三年来的实践经验,根据专递课堂实践案例分析框架,提炼出了三种常态化推进双师专递课堂教学的实施模式,即“区域统筹”的“两统筹、五统一”模式、“服务外包”的“两对标、一站式”模式以及“区域统筹+服务外包”相结合的“一导三定”协同模式。基于学习测评和访谈数据,研究者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分析了区域试点的成效,提出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健全专递课堂监督与评估机制、遵循因地制宜建设模式、厚植学生乡土教育情怀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期望这些服务模式和建议能为国内教育界开展基于专递课堂的乡村教育帮扶提供指引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精准帮扶 人工智能 常态开课 专递课堂 实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扶贫:目标取向、帮扶模式及提质增效对策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俊生 李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高校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生力军。高校之所以把扶智赋能作为扶贫的根本目标取向,是因为教育亏欠导致困难群体能力贫困、就业半径收窄、精神自我设限及贫困代际传递,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培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已... 高校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生力军。高校之所以把扶智赋能作为扶贫的根本目标取向,是因为教育亏欠导致困难群体能力贫困、就业半径收窄、精神自我设限及贫困代际传递,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培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已经摸索出“扶业”“扶智”模式、强师帮教双助模式、培才“扶医”送健康模式、“学历+技能双提升”模式及全口径赋能帮扶模式等行之有效、特点各异的帮扶模式。但也存在认识不到位、行为短期化;校地沟通衔接不顺畅,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低;帮扶缺抓手、培训内容方法不够接地气等问题。要使高校扶贫提质增效,充分彰显大学服务社会功能,应一体谋划,统合系统内资源;着力打好产业帮扶科技牌、立体培训组合拳;拓展“互联网+”帮扶链;把教研课题带到地头田间;充分发挥政府在校、地、企之间的穿针引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扶贫 教育亏欠 扶智赋能 帮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