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地震监测传感元件自供能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洪涛
谢向东
+4 位作者
陈华
刘明周
王雄
张衡
杜国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为探索压电技术给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的可行性,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压电耦合梁形状、力臂段长度、固定段长度和杆端质量对压电俘获器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以峰值加速度0.012g的El-centro波、Taft波和Northridge波激励作用为...
为探索压电技术给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的可行性,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压电耦合梁形状、力臂段长度、固定段长度和杆端质量对压电俘获器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以峰值加速度0.012g的El-centro波、Taft波和Northridge波激励作用为例,“U”型压电梁的平均输出电压和功率分别为45.48 V、39.06 V和37.59 V和2.07 mW、1.53 mW和1.41 mW。研究结果表明“U”型压电梁输出电压和功率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幅值激励下即可满足地震监测仪器正常工作电压的最低要求。研究结论有助于压电技术在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单元中的推广应用,并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能量
压电
地震能量俘获器
均方根
“u”型压电耦合梁
自供能
压电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监测传感元件自供能技术研究
1
作者
张洪涛
谢向东
陈华
刘明周
王雄
张衡
杜国锋
机构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78052)。
文摘
为探索压电技术给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的可行性,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分析压电耦合梁形状、力臂段长度、固定段长度和杆端质量对压电俘获器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影响。以峰值加速度0.012g的El-centro波、Taft波和Northridge波激励作用为例,“U”型压电梁的平均输出电压和功率分别为45.48 V、39.06 V和37.59 V和2.07 mW、1.53 mW和1.41 mW。研究结果表明“U”型压电梁输出电压和功率随地震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小幅值激励下即可满足地震监测仪器正常工作电压的最低要求。研究结论有助于压电技术在地震监测传感元件供电单元中的推广应用,并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地震能量
压电
地震能量俘获器
均方根
“u”型压电耦合梁
自供能
压电
技术
Keywords
seismic energy
piezoelectric seismic energy harvester
root mean sq
u
are(RMS)
u
-shaped piezoelectric co
u
pled beam
self-powered
piezoelectric technology
分类号
TB123 [理学—工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地震监测传感元件自供能技术研究
张洪涛
谢向东
陈华
刘明周
王雄
张衡
杜国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