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弼的体用论及其无为思想
1
作者 陈徽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 在王弼的思想体系中,体用论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我们准确把握他的诸如道物(现象)关系、无为和心性功夫等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治道来说,王弼既推崇道家的无为之治,又试图融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故其所谓“无为”便具有两种义涵:一谓治者纯粹效法道体,“以无为心”“以无为用”,摒弃一切有为之举,是曰“崇本息末”;二谓治者基于“有生于无”之理,以道家的无为吸纳、统摄儒家的有为之术,是曰“崇本举末”(或“守母存子”)。与上述无为思想相应,王弼还提出了“舍己”的功夫论:它以“无欲”为核心,以复归心体虚无的本来状态为指向。至于“性其情”,它原非指一种独立的涵养功夫,本意是强调性与其所发之情的一体相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体用论 无为 舍己功夫 性其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店装简“情”的内涵 被引量:13
2
作者 丁四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8,共8页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真实 情感 性情论 郭店楚简 《性自命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迷宫螺旋泵内部流动数值计算及性能预测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春林 马庆勇 +2 位作者 邢岩 李婷婷 杨敏官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2,共5页
在梯形迷宫螺旋泵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首次模拟了清水状态下梯形迷宫螺旋泵内部的三维湍流场,对给定基本参数的梯形迷宫螺旋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到了其内部流动的主要特征和外特性变化,结合数... 在梯形迷宫螺旋泵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首次模拟了清水状态下梯形迷宫螺旋泵内部的三维湍流场,对给定基本参数的梯形迷宫螺旋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从而得到了其内部流动的主要特征和外特性变化,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提出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 ics,CFD)计算方法对泵的性能进行预测,为梯形迷宫螺旋泵的设计、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迷宫螺旋泵 内部流动 数值计算 CFD计算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儒《中庸》学之滥觞——从经学史与道学史的视角看胡瑗的《中庸》诠释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晓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7-32,共6页
胡氏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其以"天地之性"作为善之依据,以"性其情"作为工夫之法门,已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从经学史的角度来说,胡氏之注《中庸》,则明显表现出了一种摆落注疏、以义理... 胡氏之说《中庸》始于性情,其以"天地之性"作为善之依据,以"性其情"作为工夫之法门,已指揭橥了后来张、程、朱子等道学主流的论说方向。从经学史的角度来说,胡氏之注《中庸》,则明显表现出了一种摆落注疏、以义理说经的倾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宋儒《中庸》学之滥觞,其对《中庸》的诠释,其内涵虽不及后来张、程等人那么丰富与深刻,但无疑已经引领了一代人的思考方向,其意义或已在内容本身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瑗 《中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性自命出》性情化的身体观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法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6,共8页
儒家的身体观的历史原型无疑是周代的威仪观,但威仪观诞生于儒学创立之前,威仪身体气象之形成并没有同时伴随着内在心性的自觉。孔子创立儒学,摄礼归仁,其身体观本于仁而达于礼,真正意义上的儒家身体观由此诞生。人性论在孔子思想中并... 儒家的身体观的历史原型无疑是周代的威仪观,但威仪观诞生于儒学创立之前,威仪身体气象之形成并没有同时伴随着内在心性的自觉。孔子创立儒学,摄礼归仁,其身体观本于仁而达于礼,真正意义上的儒家身体观由此诞生。人性论在孔子思想中并没有充分展开,《性自命出》的性情论是儒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性论,它把情设定为人性的内涵,它重视诗礼教化对心性和身体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独特的身体观即性情化的身体观,成为孟子心性化的身体观的历史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仪 性情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社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7,共7页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 据二十四史《五行志》和《清史稿·灾异志》的有关记载对我国历史时期沙尘天气发生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时间上看 ,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有愈来愈频繁的趋势 ,而且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沙尘天气发生的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从空间分布上看 ,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是多发区。另外 ,沙尘天气多发区域还存在着明显的位置移动 ,在 10世纪前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10世纪以后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历史时期我国沙尘天气的发生 ,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 ,但人类活动的加剧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 ,加速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现代气象学 《汉书·五行志》 《清史稿·灾异志》 成因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中国 历史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中庸》——关于性情道诚和中节诸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育良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5期91-95,共5页
郭店战国简书《性自命出》等儒家早期著作的发现,使我们获得了对于早期儒家思想发展情况的新认识。将《性自命出》的思想内容与《中庸》这部儒家的形上学著作进行沟通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庸》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性情思想方面的论题,这... 郭店战国简书《性自命出》等儒家早期著作的发现,使我们获得了对于早期儒家思想发展情况的新认识。将《性自命出》的思想内容与《中庸》这部儒家的形上学著作进行沟通解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庸》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性情思想方面的论题,这主要表现在性、情、道、诚、和、中节等问题上的思考上。这些伦理思想与哲学思考构成了早期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阳释性情——董仲舒对儒学性情形而上学的独特建构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中国儒学史中的性情问题上 ,董仲舒从阴阳的角度、立足宇宙天道 ,第一次真正在形上高度确立起性情的本体地位。天有性、有情 ,还可通过人世生活反映出自己的性、情 ,于是才能够与人相感应和沟通。阴阳与性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衍生的... 在中国儒学史中的性情问题上 ,董仲舒从阴阳的角度、立足宇宙天道 ,第一次真正在形上高度确立起性情的本体地位。天有性、有情 ,还可通过人世生活反映出自己的性、情 ,于是才能够与人相感应和沟通。阴阳与性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衍生的内在关系 :性有阴阳 ,情有阴阳 ;阳极生阴 ,性之动为情 ;阴极生阳 ,情之动则为欲。“阴阳之气”让天、人发生性情 ,同构感应。天的性情是贵阳贱阴 ,而人的性情则是好仁恶戾 ,帝王君主则应该大德而小刑。董学之“性禾善米说”则深刻地阐释了性情与善恶之间的真实关系 ,是对孔、孟、荀及世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性情 阴阳 人性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中的背离与融合——退溪诗与天人合一思想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正应 陈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退溪诗论以其性情论为哲学基础,诗歌作用于性情,使人心于动静之际,窥天理之流行,契天人合一之境。其诗歌实践既有"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表现为理学家对理、对天德彝伦的本原性质的思索,美的形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循此进入... 退溪诗论以其性情论为哲学基础,诗歌作用于性情,使人心于动静之际,窥天理之流行,契天人合一之境。其诗歌实践既有"文以载道"的儒家传统,表现为理学家对理、对天德彝伦的本原性质的思索,美的形式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循此进入道德审美境界;又暗合于道家崇尚自然的文艺思想,表现为道家对自然的亲近之情,景与意会,获得自由赏适的、感性的人生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溪诗 性情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轺指掌》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傅德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81,共8页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 《星轺指掌》是晚清刊印的第一部专门介绍西方外交制度的国际法译作,影响深远。但关于它的外文原书及其作者情况,中文版最早刊行年代,以及对当时中国外交事务究竟有何作用等,还不甚清楚。以中、英、法文材料经考证而知,翻译时依据的外文原书为德国查尔斯.马顿斯所著法文版《外交指南》,中文版最早刊行于1876年,由同文馆学员联芳、庆常翻译初稿,贵荣、杜法孟稍加润色,最后经总教习、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校核定稿。此书首次将西方近代外交制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包括国际关系准则,各国外交机构、使臣、礼仪规范等,还介绍了西方民主思想和政治制度。无庸讳言,其中有宣扬领事裁判权的消极内容,但从总体上看,毕竟填补了晚清国际法及外交学著作的空白,许多内容对当时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特别是在派遣驻外使臣、处理外交事务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先进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开放,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韪良 《星轺指掌》 国际法 晚清外交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夫之诗情论辨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宁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71,共10页
"诗道性情"是王夫之全部诗学理论的起点与核心,它植根于深厚的人性论基础当中。人性论中的"善/不善"、"诚/不诚"、"性之情/物之情"、"隐/显"等二分对立视角,成为王夫之辨析诗中之&qu... "诗道性情"是王夫之全部诗学理论的起点与核心,它植根于深厚的人性论基础当中。人性论中的"善/不善"、"诚/不诚"、"性之情/物之情"、"隐/显"等二分对立视角,成为王夫之辨析诗中之"情"的主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王夫之将诗情之辨又细化为"白/匿"、"贞/淫"、"诚/袭"、"裕/遽"、"道/私"等多种维度,分别从显现性、节制性、真实性、从容性、调节性等方面廓清了诗中"性之情"的确切内涵。"性之情"实际上是王夫之对于"诗情"的一种理想化确立,这一范畴的标举及其含义的明确,使王夫之诗学中的情本体有了清晰具体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情 性之情 物之情 以性正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中叶山西的日常生活——以118件嘉庆朝刑科题本为基本资料 被引量:12
12
作者 常建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6,共23页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载的山西档案资料,有案件事主交代的家庭亲属年龄及基本情况的记载,可了解当时社会的人口、婚姻、家庭等状况,获得有关的信息。民间纠纷常经当事者互相骂人导致升级,出现命案,骂人的话语体现了社会... 《清嘉庆朝刑科题本社会史料辑刊》所载的山西档案资料,有案件事主交代的家庭亲属年龄及基本情况的记载,可了解当时社会的人口、婚姻、家庭等状况,获得有关的信息。民间纠纷常经当事者互相骂人导致升级,出现命案,骂人的话语体现了社会生活特色与文化的价值观。山西人主要到邻近的蒙古、陕西、甘肃、河南、直隶与京师经商、佣工,也有远赴关东的。经营的店铺反映了日常生活的需要与特色。到省内其他府县租佃土地谋生者较多,佣工还有组合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庆 刑科题本 山西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你呢贵姓(学清)》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亚南 苏恩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不断发掘具有口语性质的研究资料,是汉语史研究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些国外汉语资料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韩国汉语教材《你呢贵姓(学清)》,就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国外汉语文献。该书具有浓烈... 不断发掘具有口语性质的研究资料,是汉语史研究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有些国外汉语资料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独特的语料价值,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韩国汉语教材《你呢贵姓(学清)》,就是颇具研究价值的国外汉语文献。该书具有浓烈的口语色彩,基本反映了当时口语的实际状况。这部文献还具有明显的北方方言色彩,不仅对于现代汉语直接来源的研究,而且对于汉语方言史的研究,都有独特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史 语料价值 《你呢贵姓》 《学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袁枚性灵说的历史风向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7,共7页
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除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之外,还承载了哲学和思想的使命,袁枚性灵说是该时期时代精神的凝结和表达,具有历史风向意义。这一时期文学所传达的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生存自觉意识和怀疑精神,无不与当时江南盛行的性灵... 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学除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之外,还承载了哲学和思想的使命,袁枚性灵说是该时期时代精神的凝结和表达,具有历史风向意义。这一时期文学所传达的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生发的生存自觉意识和怀疑精神,无不与当时江南盛行的性灵说息息相通,彰显出士人生存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巨大转变。性灵说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对生命自主的强烈诉求,与传统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观念大相径庭,带有离经叛道的意味。对生存意义的叩问与探寻成就了该时期文学穿透历史的深刻。性灵说中的平等意识或者说民主精神,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学 袁枚 性灵说 历史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栋的性情论及其在清代哲学中的定位
15
作者 谷继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96,共10页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 惠栋通过文献学考辨,指出《文言传》“利贞者性情也”的“性情也”本当作“情性也”,以此批评王弼、程颐等有“性善情恶”之嫌的“性其情”说。与此相对,惠栋斟酌《参同契》等古义,提出“推情合性”说,即情之发自然合于性,以与《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相发明。汉儒不论是董仲舒还是翼奉,皆没有“性善情恶”之说。在他们看来,情最初只是人的一种机能事实,它只有在后来的发展中,在与外物接触时,才能因人自主的选择而产生善或恶的结果。然人情就其现实而言非常复杂,情之发随时合于性,这是圣人之境地。惠栋即由此判摄古代学术,以六经的“推情合性”义为生知安行之学,以理学的克治工夫论为困知勉行之学。由此他实现了对汉学和宋学的统合,这与戴震及其后学的性情论思路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情合性 惠栋 清代哲学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纂论三题
16
作者 钱志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62,192,共9页
针对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诗词写作方面的体会,提出以传统诗学(包括词学等)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之借镜,同时以此激活传统诗学的实践功能。本此宗旨,选择情性、炼句、章法三个范畴,略叙这些传统范畴形成的历史,纂引古人相... 针对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诗词写作方面的体会,提出以传统诗学(包括词学等)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之借镜,同时以此激活传统诗学的实践功能。本此宗旨,选择情性、炼句、章法三个范畴,略叙这些传统范畴形成的历史,纂引古人相关论述,加以阐释与发挥,以供学诗者借镜。概而论之,以为情性为古代诗人最重要的实践原则,今人仍当遵循;炼句之要,不单在一般意思上的修改,而在于"烹炼",重在"得句",伫兴而作,似有神助;章法之要,在于由循法而至于无法,由中规中矩的成熟境地到变化莫测的能事之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创作 情性 炼句 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纪忠的比较园林史研究及其审美文化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彭孟宏 唐孝祥 《南方建筑》 2017年第6期106-110,共5页
冯纪忠先生在《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一文中,以人与自然共生问题为核心,紧扣不同时期的审美主客体关系,用"形、情、理、神、意"五字中文范畴概括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审美历程的重点阶段,并以此为参照对日... 冯纪忠先生在《人与自然——从比较园林史看建筑发展趋势》一文中,以人与自然共生问题为核心,紧扣不同时期的审美主客体关系,用"形、情、理、神、意"五字中文范畴概括了中国传统风景园林审美历程的重点阶段,并以此为参照对日本(古坟晚期至江户时期)和英国(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园林史进行梳理,其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跨文化美学意义。通过解读此文中有关中国传统园林史的断代思路、三国园林艺术的优缺点比较以及全球审美环境发展趋势展望等观点和论述,认为他的综合比较研究模式和"形情理神意"五字逻辑范畴序列,可为研究、整理、发掘、传播中国乃至世界各个地域传统园林发展史中的生态智慧提供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美学 冯纪忠 形情理神意 跨文化 本土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子学视域下之“明德”新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令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29,共6页
“明德”一词始见于先秦文献中,但因强调其伦理内涵而未突出哲学的特质。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大学》中重新发掘“明德”,除接续经学家从道德伦理的维度解读“明德”内涵的模式外,在理学的范式下既精致地阐述“明德”须先“为己”,... “明德”一词始见于先秦文献中,但因强调其伦理内涵而未突出哲学的特质。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从《大学》中重新发掘“明德”,除接续经学家从道德伦理的维度解读“明德”内涵的模式外,在理学的范式下既精致地阐述“明德”须先“为己”,又分别从心、性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明”“明德”的问题。而对“明德”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是理学家深化其在理学论域内的哲学内涵,还是他们重构“天下一家”王道理念的政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明明德 为己 心性情 天下一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情以知性:朱子的性情之辨及其对人性实在性的论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求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为了回应佛教性空论的挑战,朱子对人性的实在性展开了论证。这一论证是通过性情之辨来达成的。在朱子那里,人性以仁、义、礼、智为具体内容,与之相应的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情。然而,性与情之间非如牟宗三所言是"异质... 为了回应佛教性空论的挑战,朱子对人性的实在性展开了论证。这一论证是通过性情之辨来达成的。在朱子那里,人性以仁、义、礼、智为具体内容,与之相应的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四端之情。然而,性与情之间非如牟宗三所言是"异质的两物",因为仁义礼智之性是主体内在的感通能力,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则是这种能力在特定经验情境下的发用,其实质是仁义礼智之性的经验性显现。而四端之情在"孺子将入于井"的情境下总是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来,这表明仁义礼智之性具有实在性。不难发现,朱子是通过四端之情的呈现来论证人性的实在性的,这一论证思路被他的学生称之为"因情以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佛教 性情之辨 性空论 实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时代《燕行录》所见中国古典小说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敏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2,共6页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资料。明清时代,多种多样的中国小说被引入朝鲜,很多人利用燕行的机会带回了中国小说,因此,《燕行录》中偶尔也会涉及有关小说的内容。透过这些纪录,可以窥见当时朝鲜知识阶层对中国小说的认知状况,也可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小说流播情况,并钩沉明清时代《三国志演义》等中国古典小说的有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遣华使臣 明清小说 文化传播 小说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