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0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ckwash Effects of Language Testing in EFL Classrooms
1
作者 赵秦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3期100-105,共6页
The article presents some major researches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backwash effect of language testing; analyse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EFL classrooms; then provides some su... The article presents some major researches concerning the concept of backwash effect of language testing; analyse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EFL classrooms; then provides some suggested ways to be followed when creating positive backwash effect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KWASH EFFECT positive/beneficial negative/harmful EFL classroo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负能”到“赋能”:基于LLMs的思维链提示设计与教研AI智能体构建——以课堂教学智能分析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冬青 陈自力 +3 位作者 邵文豪 张粤芳 李赞坚 任光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125,共8页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循证教研的新趋势,通常以报告的形式呈现给一线教师,但其往往包含巨大认知负荷且数据呈现复杂,使得一线教师难以把握问题关键点并用于教学改进,以数据“赋能”为出发点,却反而给教师带去了数据“负能”。该文基于思维链提示逻辑,提出了教研AI智能体赋能课堂教学分析报告解读的构建框架,实现从数据解析到反馈生成的循环,并以此为导向模块化构建了基于开源大语言模型(LLMs)的智能体框架,个性化开发教研AI智能体。通过63份真实报告数据,验证了“基于思维链提示的回复”相较于“基于LLM的普通回复”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前者在多项评价维度上均表现出更高的评分,尤其是在准确性、逻辑性和专业性方面具有显著提升。该文通过聚焦智能体在教研中的垂直应用,探索从数据负能到赋能转变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思维链提示 课堂教学智能分析 循证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钦太 危妙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6,共8页
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促进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遵循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探寻了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与现象学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存在... 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是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促进数字时代的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遵循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探寻了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与现象学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存在隐忧,表现在内隐行为上,回归育人本真意识淡化;外显教学呈示上,生活境脉设计贫化;教学互动上,师生情感联结表征弱化;提问呈现上,问题类型设计单一简化;媒介使用上,人与技术协同关系异化;评价上,数据驱动的深度反思减化;课堂管理上,技术支持的课堂管控固化等。基于此,研究以教师数字化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为核心,构建了融合“目标—内容—策略—工具—评价”的POCSTE改进体系,以期对数字时代教学改革有所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现象学 数字化课堂 教学行为 改进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态学视域下基础教育课堂形态表征与转型
4
作者 夏惠贤 王超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形态变革是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构建课堂形态学的分析框架,发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主要表征为六种形态,并呈现以下转型趋势:从物理时空到社会时空,课堂时空形态的社会性不断凸显;从预设... 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形态变革是促进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通过构建课堂形态学的分析框架,发现基础教育课堂形态主要表征为六种形态,并呈现以下转型趋势:从物理时空到社会时空,课堂时空形态的社会性不断凸显;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课堂教学形态的多样性不断增强;从权威服从型到民主协商型,课堂组织形态的合作性不断澄明;从甄别与选拔到诊断与发展,课堂评价形态的育人性逐渐回归;从对立到综合,课堂价值形态的思想性逐渐显现;从束缚到解放,课堂文化形态的人文性逐渐彰显。未来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重视专题研究、开展跨学科研究,构建课堂形态学,明确课堂形态学研究的内容、功能与方法论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堂形态 形态学 课堂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隐退:大学逃课现象的生成机制与理性审思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成俊 刘平剑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7,共11页
逃课是国内高校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已有研究对大学逃课的分析多流于表面,缺乏对学生的主体性关照。通过访谈多名具有逃课经历的大学生,基于文化冲突、社会角色和生命历程等视角的多维分析,提炼并形成“课堂隐退”概念,以全面深入地理... 逃课是国内高校长期存在的普遍现象,已有研究对大学逃课的分析多流于表面,缺乏对学生的主体性关照。通过访谈多名具有逃课经历的大学生,基于文化冲突、社会角色和生命历程等视角的多维分析,提炼并形成“课堂隐退”概念,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大学逃课现象。课堂隐退是学生在面对低效或乏味的课堂时,通过逃课重构教育体验与个体成长路径,在自由与制度之间寻求平衡的一种方式。从结构化的教育生涯看,逃课是一种关于成长权利的“仪式补偿”,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抗议与反思。实践中,学生在校园和班级中的认同感缺失以及师生关系由传统权威向默契妥协的转变,进一步推动了课堂隐退的发生。将逃课细分为权益型、工具型、仪式型、对峙型及疏离型等类别,有助于突破对逃课的简单归因与刻板印象。课堂隐退折射出学生在角色塑造和制度约束之间的动态博弈,结合“隐退者”的生命历程,回归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常识尤为关键,即需要相关利益者协同合作为个体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学校应优化课程设计与文化建设;教师应改进教学并拉近师生距离;学界应深化相关研究以揭示逃课背后的深层次行为机制。作为一种分析视角,“课堂隐退”强调关注逃课行为背后的理性因素,并揭示其中的价值诉求与超越意义,从而为理解和回应学生的各类行为提供更多反思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逃课 大学生越轨 课堂隐退 教育管理 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算法的在线听课行为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猛坤 袁晨 +3 位作者 王琪 赵冲 陈景轩 刘立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4,共8页
目前目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针对在线听课行为的识别仍存在挑战。针对在线课堂人为监管力度不足、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较高所导致的在线课堂行为识别不精准、模型计算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在线听课行为检测与识别方... 目前目标检测技术日趋成熟,但是针对在线听课行为的识别仍存在挑战。针对在线课堂人为监管力度不足、目标检测模型复杂度较高所导致的在线课堂行为识别不精准、模型计算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YOLOv8在线听课行为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在YOLOv8n的基础上添加BiFPN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来进行特征融合,以增加特征提取的能力,提高模型识别准确度;其次在Head端采用C3Ghost模块替代C2f模块,以大幅减少模型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YOLOv8n-BiFPN-C3Ghost模型在线上听课行为数据集上的mAP@0.5和mAP@0.5∶0.95指标分别为98.6%和92.6%,相比其他课堂行为识别模型在精度上最高提升了4.2%和5.7%,计算量为6.6 GFLOPS,比原模型降低了19.5%。YOLOv8n-BiFPN-C3Ghost模型能以更低的运算成本精确地实现在线听课行为的检测和识别,可以实现对学生在线课堂学习情况的动态、科学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在线课堂 听课行为识别 性能优化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式融智课堂: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展望
7
作者 祝智庭 陈怡 +1 位作者 朱晓悦 闫寒冰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共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推动教育生态向“人机共生”新范式转型。鉴于传统课堂在思维培养与多主体协同方面的诸多局限,该研究融合问题式学习与融智课堂的理论内核,提出“问题式融智课堂”创新模式,并构建三维结构框架。目标要素协同知识...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推动教育生态向“人机共生”新范式转型。鉴于传统课堂在思维培养与多主体协同方面的诸多局限,该研究融合问题式学习与融智课堂的理论内核,提出“问题式融智课堂”创新模式,并构建三维结构框架。目标要素协同知识分类与思维渗透,驱动从知识传递到思维生成的范式跃迁。角色要素明晰教师、学生与AI大模型的分工逻辑,依托多主体动态交互激发群智涌现。过程要素围绕“7何”问题链模型设计递进认知路径,并提出垂域智能体的学科适配机制,平衡技术普适性与教育专属性。实践层面,从赋能关键角色、拓展应用场景、规避伦理风险与回归育人本真四方面提出实施路径,避免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该研究旨在推动课堂从静态知识容器向动态思维创新场域的转型,为智能时代新质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回应数智时代的教育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式融智课堂 AI大模型 新质人才培养 课堂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教学策略深度融合——以“博士研究生分子免疫学课程”为例
8
作者 房明丽 李冬 邵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0-1343,共4页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推动了免疫学领域及教育教学方式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课堂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AI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传统大班制上课的现状及研究生专业多样化的特点,...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推动了免疫学领域及教育教学方式重大变革,传统的教学课堂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发展。为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AI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针对当前传统大班制上课的现状及研究生专业多样化的特点,利用AI技术课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学情分析,依据研究生差异化智能分配数字化学习资料,采取科研文献研读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差异化的考核方式,最终实行博士研究生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种人工智能与个性化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可为后续在博士研究生免疫学课堂中实行改革和创新,满足博士研究生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博士研究生 翻转课堂 科研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秀丽 范桂枝 +3 位作者 孟凡娟 敖红 王荣 张会慧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79-85,共7页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教学领域呈现的新特征,高等院校开展的通识课程改革已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与拓展认知视野的必然选择。以东北林业大学通识课程“舌尖上的植物学”为例,其改革进程以“五星教学法”为核心导向,充分...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教学领域呈现的新特征,高等院校开展的通识课程改革已成为拓宽学生知识领域与拓展认知视野的必然选择。以东北林业大学通识课程“舌尖上的植物学”为例,其改革进程以“五星教学法”为核心导向,充分融合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重新规划并优化课程内容在时空维度的布局,构建与之适配的考核及反馈机制体系。通过教师课前线上发布预习任务以聚焦问题,课堂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任务驱动式的互动,并在课后线上章节测试应用新知识,以实现融会贯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以及实践应用等能力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同时获得了积极正向的学习体验。通过系统教学实践探索,新教学模式在选课人数规模、师生互动成效以及期末学习成绩表现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该创新模式致力于培育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关键能力,树立持续学习的意识,不断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课程思政 线上线下混合式 立德树人 以学生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情绪智能体的设计构建及效果检验
10
作者 郑晓丽 吕子英 +3 位作者 耿小惠 王峰 赖文华 赵安平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学生的课堂情绪与学业活动和学业结果紧密相关。但在真实课堂情境下,教师难以实时感知并调节学生个体的情绪状态,学生亦很少主动请求情绪支持,现有的课堂情绪智能体也尚不能实现对学生情绪的实时主动调节。基于情绪认知和调节理论、深... 学生的课堂情绪与学业活动和学业结果紧密相关。但在真实课堂情境下,教师难以实时感知并调节学生个体的情绪状态,学生亦很少主动请求情绪支持,现有的课堂情绪智能体也尚不能实现对学生情绪的实时主动调节。基于情绪认知和调节理论、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集情绪感知、识别、反馈和调节于一体的课堂情绪智能体,有助于破解上述问题。该课堂情绪智能体包括感知识别层和反馈调节层,通过情绪理解与情绪回应功能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情绪支持。为检验其教学效果,面向小学编程课堂应用而开展的准实验结果表明:课堂情绪智能体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减弱消极情绪,对情绪控制亦有显著提升作用;通过对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其能促进他们的课堂专注度水平和参与程度;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其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情绪智能体 情绪调节 情绪识别 应用效果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吗?——基于县域中小学16758份数据的分析
11
作者 郑东辉 叶盛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共17页
澄清课堂评价对深度学习的影响,有助于探明新时期学生评价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基于文献梳理,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理论框架,强调课堂评价的融学性、导学性、伦理性。依据理论框架,自编“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 澄清课堂评价对深度学习的影响,有助于探明新时期学生评价改革和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基于文献梳理,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理论框架,强调课堂评价的融学性、导学性、伦理性。依据理论框架,自编“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评价行为问卷”“中小学生深度学习问卷”,抽样调查一个县16 758名中小学生,得到三方面结论:一是课堂评价对深度学习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越高,课堂评价对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三是年级、学校所在地、家庭学习环境显著影响课堂评价对深度学习的效应。这对于理解课堂评价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及其变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一,正视课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的价值,突出课堂评价的整体性与独特性;第二,关注学生作为课堂评价主体对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意义,强调评价作为深度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第三,审视深度学习的内部差异以及受课堂评价因子的不同影响,加强聚焦深度学习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第四,重视学生特征对课堂评价促进深度学习的影响,关注课堂评价的适应性和伦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深度学习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穿戴的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项目差异与结构特征研究
12
作者 郭强 葛洪阳 汪晓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5,共9页
目的: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体育课运动负荷(班级和个人的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分析运动负荷的区间分布特征,探讨体育课堂结构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小学4个教学班共168名学... 目的: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体育课运动负荷(班级和个人的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分析运动负荷的区间分布特征,探讨体育课堂结构优化策略。方法:采用智能运动手环监测小学4个教学班共168名学生(2 673人次)和93节体育课(体操类、体能类、球类、田径)的运动负荷,采用加速度计监测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依据国家标准和学校自定规则,监测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ROC曲线等方法进行数理统计。结果:(1)课堂运动负荷达标率存在明显项目差异,体能类、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课程的双达标率分别为72.9%、69.2%、57.8%、53.0%;(2)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作用(p>0.05),反之运动负荷达标率和运动技能水平显著影响体质健康水平(f=67.426,R^(2)=0.374,p<0.01);(3)ROC曲线模型中,在加速度计测评的中等强度(36)活动水平分类下,运动心率对应AUC值为0.854和0.964,运动心率切点值为137次/分钟和155次/分钟。结论:(1)体育课运动负荷达标率体能课和球类最高,田径类和体操类较低;(2)75%运动负荷达标率与体质健康优良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趋势;(3)智能运动手环监测的运动心率与加速度计的中高等强度划分标准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 运动负荷 智能穿戴 监测评价 课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FM-YOLOv8的学生课堂表现检测
13
作者 莫建文 姜贵昀 +1 位作者 袁华 梁豪昌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1831,共7页
针对智慧教室场景中学生课堂表现检测遇到的目标尺度大小不一、容易出现遮挡、目标密集度高、重叠以及小目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FM-YOLOv8的学生课堂表现检测模型。提出一个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模块,增强模型对不同尺度特征信息的... 针对智慧教室场景中学生课堂表现检测遇到的目标尺度大小不一、容易出现遮挡、目标密集度高、重叠以及小目标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AFM-YOLOv8的学生课堂表现检测模型。提出一个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模块,增强模型对不同尺度特征信息的自适应特征提取能力,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普通卷积,减少模块中卷积的计算量;采用高效多尺度注意力模块,增强模型对小目标的特征提取能力;采用WIOU损失函数来增强模型在类别不均衡数据集上的训练效果,提升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YOLOv8算法在学生课堂表现检测中mAP50达到了87.2%,相比原模型提升了3.2%,验证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室 学生课堂表现检测 MAFM-YOLOv8 多尺度自适应特征提取模块 深度可分离卷积 高效多尺度注意力 WIOU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概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途径
14
作者 李苗 张玉红 郭殿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针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育人的现象,本文以遥感概论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遥感课程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针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育人的现象,本文以遥感概论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结合遥感课程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融入要点,构建服务龙江振兴的遥感概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并提出“三课堂贯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立足第一课堂,注重思政融合,夯实理论基础;强化第二课堂,将实践、实训、实赛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第三课堂,以文化引领,铸魂育人。通过“三个课堂”共同实施,实现知识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有机融合,将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知行合一的思想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的有效达成,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遥感概论 三课堂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与实践——以“乳品工艺学”为例
15
作者 刘璐 耿艺萌 +8 位作者 陈倩 张秀秀 郑冬梅 张宏伟 徐渐 李艾黎 李柏良 崔立雪 李晓东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113-117,共5页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 为满足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乳品专业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优化了教学理念、体系、内容及模式,形成了基于MOOC/翻转课堂结合虚拟仿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从“乳品工艺学”混合式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3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混合式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乳品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工艺学 混合式教学 慕课 翻转课堂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
16
作者 康鹏 党养性 胡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财务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单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文通过系统的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财务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但由于该课程理论性强、单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文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让课堂成为“知识建构”的场域,全面达成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专业素养塑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热爱学习、创新思考的主动教育模式,弘扬“尚农乐耕,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革命 财务报表分析 课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及其破解
17
作者 张铭凯 周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7,共7页
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样态,重塑学生学习体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仍存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滞缓、学生思维活性陷入僵化、可视化智能评价有形无实和技术... 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样态,重塑学生学习体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仍存在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滞缓、学生思维活性陷入僵化、可视化智能评价有形无实和技术理性僭越课堂展开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破解现实困境进而助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四维进路”在于:以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夯实转型胜任力,以师生智慧凝聚促进数字成果共享,以多元智能评价导引教学评一体化和以伦理教育自觉维护数字课堂良序。由此,切实推进数字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度和谐互动,为核心素养培育探寻新动能,实现数字化赋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质量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导学理念的设施园艺学实验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8
作者 郭宇 高美玲 +2 位作者 王玉书 梁晓雪 付学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92-94,共3页
在国家大力倡导并推进“新农科”建设理念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园艺专业的核心目标。探讨了通过逆向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将项目导学理念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园艺专业设施园艺学实验课程,合理重构教学... 在国家大力倡导并推进“新农科”建设理念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园艺专业的核心目标。探讨了通过逆向设计教学要求和内容,将项目导学理念与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园艺专业设施园艺学实验课程,合理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教学成果,助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农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园艺学 项目导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19
作者 彭红超 朱凯歌 祝智庭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4,共11页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 我国数字教育正从转化、转型阶段并行加速迈进智慧教育阶段,但学界对智能技术能否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智慧教育开局(2012年)至元年(2025年)十余年间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影响的46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发现:1)智能技术提升我国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整体效应已达中等水平(合并效应值为0.52),且在促进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方面无差别;2)智能技术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具有学科差异但没有学段差异;3)这一作用不会因技术应用时间及类型不同而不同;4)智能技术重构教学的程度与成效倒挂,且革新后的效果未明显提升。本研究还发现,学习印记、调查数据、测评数据、多模态数据等数据均能有效检验智能技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且这种检验力没有差异。文章最后提出探索教师与智能技术协同的教学决策机制、增强学生应对技术风险的数字韧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智慧课堂 元分析 教学效果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以翻转课堂推动《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20
作者 吕文发 刘红羽 +1 位作者 房义 吕阳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239-243,250,共6页
本文旨在探索以翻转课堂推动《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引入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在课程中重新设计教学流程。翻转课堂基于多种学习理论,有独特教学流程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在课程应用中,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开... 本文旨在探索以翻转课堂推动《动物繁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翻转课堂引入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在课程中重新设计教学流程。翻转课堂基于多种学习理论,有独特教学流程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优势。在课程应用中,重新设定教学目标,开发整合教学资源,有序组织教学活动,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显示,本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与综合能力。未来建议继续优化该模式,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探究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推动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繁殖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