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扩散与创新——基于国家政策和欠发达地区地方实践“互文”的逻辑考量
1
作者 郭萌 王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4,共12页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一个经历试点、扩散与创新进而形成制度的建构与发展的历程。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缘何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不断扩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继...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一个经历试点、扩散与创新进而形成制度的建构与发展的历程。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缘何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地方实践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不断扩散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继而推动更多制度创新这两个问题,运用多源流理论和实际案例解构,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由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行动,是经济增长问题源流、社会进步政治源流、可持续发展政策源流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汇聚推动的结果。国家政策与地方实践之间参互成文,呈现复杂多样的螺旋上升连接机制;地方实践的全面推广必须聚焦核心问题并考虑其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多源流理论 两山理论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2
作者 袁红 黄楷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0,共11页
[目的/意义]互联网赋予公众新的表达利益的渠道,使网络舆情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探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助于政府优化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本文基于... [目的/意义]互联网赋予公众新的表达利益的渠道,使网络舆情成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社情民意的集中反映。探究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有助于政府优化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多源流理论和SEIR模型,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SEIRG(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coveredgovernment,无知者—接触者—传播者—理智者—政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揭示并验证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对政策议程设置的推动作用。[结果/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演进逻辑包括:主体从被动少数变为主动多数;客体从杂乱零散变为有序完善;渠道从信息传递变为互动机制;效果从议程提出变为政策落地。最后,本文基于多源流理论从推动问题流高效畅通、政策流公正公开、政治流开放创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政府政策议程设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网络舆情 多源流理论 政策议程设置 SEIRG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nkine源方法的自航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若海 迟少艳 杨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44,共6页
为了研究航速对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的影响,分别基于三维线性零航速频域方法和三维线性全航速的Rankine源时域方法,对自航半潜式平台所受的特征波浪载荷研究分析,对比2种方法下半潜平台特征载荷极值及不同航速对特征载荷极值的影响效应... 为了研究航速对半潜式平台波浪载荷的影响,分别基于三维线性零航速频域方法和三维线性全航速的Rankine源时域方法,对自航半潜式平台所受的特征波浪载荷研究分析,对比2种方法下半潜平台特征载荷极值及不同航速对特征载荷极值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随着航速增加,大部分特征波浪载荷及平台运动加速度极值均显著增大,特征波浪载荷沿平台分布也有变化,航速对波浪载荷的影响不可忽视,为评估半潜式平台航行工况的平台结构强度提供了载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波浪载荷 势流理论 Rankine源法 航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正多源流模型视角下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友良 陈亚楠 +5 位作者 姜姗 马琨 李然 马小清 王伟 李瑞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1-485,537,共6页
信息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约翰·W·金登所提出的多源流模型并结合我国常规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境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分析探究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信息化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中医药全面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约翰·W·金登所提出的多源流模型并结合我国常规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境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分析探究我国《“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政策出台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理念认知与重视不足、资金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标准体系不完善,数据互联水平较低等构成了问题源流;政府的政策探索、利益相关方的迫切诉求与积极呼吁及专家学者的深入理论研究共同构成了政策源流;党中央的执政理念和公众舆论导向则构成了政治源流。三大源流在特定时机下相互交织、产生耦合效应,促成了“政策之窗”的开启。明确了该项政策出台过程中的三大源流及其各自的作用和地位,即政治源流作为根本动力,发挥主导作用;问题源流作为内驱动力,发挥导向作用;政策源流作为外驱动力,发挥催化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建议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出发,聚焦问题源流、充分利用政策源流、准确把握政治方向,促进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医药 信息化发展 多源流理论 政策议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临床医学贯通培养政策变迁与展望——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5
作者 代高岚歆 柯晓华 +3 位作者 张进祥 彭义香 陶红兵 南京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2-446,共5页
我国临床医学贯通培养政策经历了显著的变迁,通过系统梳理政策变迁历程,将其分为发轫期、推进期、标化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政策结果。结合多源流理论,从公共政策议程角度剖析政策变迁背后的多元影响因素,包... 我国临床医学贯通培养政策经历了显著的变迁,通过系统梳理政策变迁历程,将其分为发轫期、推进期、标化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政策结果。结合多源流理论,从公共政策议程角度剖析政策变迁背后的多元影响因素,包括医学教育改革的需求、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期望、国家战略规划以及政策支持等,并进行政策展望,建议构建系统连贯的本硕博医学教育贯通培养框架,强化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并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强调加强临床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包括深化医德医风教育、提升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践行人文关怀理念并拓宽国际视野。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贯通培养 政策变迁 多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珠江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与天然气勘探前景
6
作者 刘军 柳保军 +4 位作者 谢世文 郑金云 龚承林 张应鳞 戈道瑶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共10页
底辟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与底辟构造带相关的岩性圈闭是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地震资料显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大量底辟构造,且已有钻井揭示中央底辟带周缘油气显示丰富,是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区... 底辟构造的时空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关系密切,与底辟构造带相关的岩性圈闭是中国海域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之一。三维地震资料显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发育大量底辟构造,且已有钻井揭示中央底辟带周缘油气显示丰富,是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为了深入认识白云凹陷底辟带圈闭特征及天然气勘探前景,以三维地震资料、钻井及分析化验数据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岩性圈闭的地质成因、地震响应特征、岩性圈闭发育条件及油气成藏模式,最后结合目前的油气勘探认识,指出了下一步岩性圈闭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形成与岩浆活动息息相关,发育3期岩隆建造,岩性序列表现为火山岩和生屑石灰岩的岩性组合,具有多阶段不同性质底辟叠加发育特征;②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岩隆体的上拱,导致珠江组强制海退—低位期,盆内中央底辟带四周发育深水扇沉积体,砂体向岩隆体方向形成侧向尖灭,加之海侵期沉积的上覆泥岩形成顶封,使得中央底辟带四周发育重力流岩性圈闭;③成藏期中央底辟带存在生烃成因的超压,底辟带及晚期活动断裂与油气烃源岩沟通,成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④深部超压流体沿着火山周缘微小断层向上涌流形成气烟囱,并在周缘岩性圈闭聚集成藏。结论认为,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四周深水扇形成的岩性圈闭、生烃超压、通源活动断裂、流体底辟等因素耦合形成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优越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是天然气有利成藏区带,指出岩性圈闭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白云凹陷 深水重力流 珠江组岩性圈闭 底辟 源—汇 陆坡 天然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变革动因及路径研究——基于QCA的组态分析
7
作者 马巧燕 吴绍忠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9,共15页
[目的/意义]对美国国家情报战略进行概念界定及变革动因和路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准确内涵,识别情报战略变化的关键变量,为完善我国情报战略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总结适用于... [目的/意义]对美国国家情报战略进行概念界定及变革动因和路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准确内涵,识别情报战略变化的关键变量,为完善我国情报战略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本文建立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总结适用于分析美国国家情报战略的框架,并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变革动因和路径。[结果/结论]多源流理论对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变革动因和路径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经分析,美国的国家情报战略存在7种变革动因以及4种变革路径,呈现美国国家情报战略变革的深层逻辑。对此,我国应从加强对美国情报战略变革前因要素的监测和锚定战略竞争关键领域两方面切实提升我国情报能力、完善我国的情报战略,以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大国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情报战略 多源流理论 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的水污染风险评估——以辽宁省为例
8
作者 庞天一 黄栋 张业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0,I0005,共8页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风险评估是指导区域水环境保护和采矿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关键环节。基于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揭示了辽宁省矿区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定阻力因子构建阻力面,引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定量评估矿区的水污染... 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风险评估是指导区域水环境保护和采矿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关键环节。基于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数据,揭示了辽宁省矿区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定阻力因子构建阻力面,引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定量评估矿区的水污染风险,探究其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结果表明:辽宁省矿区数量多(2 125个),分布广泛,矿区密度总体表现为东部>北部>西部>中部;区域综合阻力值总体较低,整体遵循“西高东低”的阻力递减规律;极高风险矿区占总数的36.19%(769个),丹东市、大连市矿区是水污染高风险核心区;针对不同区域的源、汇和阻力面特征,对不同风险的各类矿区需采取差异化的风险防控措施。本研究可为生态文明背景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调整与规划提供科学参考,为其他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理论 非点源污染 水污染风险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评价淮河流域氮肥面源污染风险 被引量:1
9
作者 喻丹 董晓华 +4 位作者 高松 江宇扬 魏冲 彭涛 刘冀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26-235,共10页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 农业施肥氮素流失引发的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识别和评价氮肥施用的环境风险程度是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前提。该研究以淮河洪泽湖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源-汇”理论,提出改进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一方面根据氮肥施用强度采用化肥污染风险指数来评价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另一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土地利用、地形湿润指数、降雨侵蚀力和土壤可蚀性作为影响面源污染迁移的关键阻力因子来构建综合阻力基面,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坡面汇流路径构建氮肥面源污染的汇风险;最后结合源风险和汇风险构成氮肥面源污染的综合风险指标,划分了研究区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氮肥面源污染的源风险值为0~0.81,平均值为0.55,普遍存在着过度施肥的情况,尤其是研究流域所辖的河南省内的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及信阳市;2)在各阻力因子空间共同作用下,综合阻力基面值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降低的空间趋势,汇风险围绕着淮河干流向外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淮河干流以北由于汇流路径更长其汇风险要明显低于南部区域;3)综合风险显示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71.16%,整体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氮肥面源污染风险;4)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河干流上游的信阳市和驻马店市的南部,淮河干流以北的周口市、商丘市、阜阳市、宿州市和亳州市都有着较大面积的高风险区,低风险区则主要分布于淮河干支流的河源山区地带。该研究依据不同等级的氮肥面源污染综合风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为流域尺度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防范和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面源污染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风险 化肥污染风险指数 汇流路径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振华 周媛 +3 位作者 姚婧 宁顺斌 罗于舒 汪曼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5-1093,共9页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 【目的】建立合理的城市热环境生态网络,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源-汇”理论,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与景观连通性指数,分别筛选研究区内景观稳定性好、连通性高的“源”“汇”景观作为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以及水文分析模块构建和筛选研究区内的重要生态廊道,从而建立缓解城市热环境问题的多层级“源-汇”景观网络。【结果】分别筛选出24个具有重要连通性的“源”“汇”核心斑块作为重要生态源地。构建“源-源”廊道102条,“汇-汇”廊道141条,“源-汇”廊道325条,生态节点103个,障碍点148个。通过综合相交分析,一级补偿廊道主要由岷江、毗河和其他河道构成,二级输送廊道主要分布在“汇”景观较为密集的区域,三级作用廊道主要分布在高强度建设区域。【结论】基于“源-汇”理论构建的多层级生态网络优化格局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举措。图4表3参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源-汇”理论 城市热环境 景观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构建农林交错的县域景观生态修复格局——以鄂伦春旗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银龙 王永亮 +5 位作者 李瑞嘉 李永春 陈国栋 邰苏日嘎拉 张栋 杜雨春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3-473,共11页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区,为区域生态保护、空间规划管制、构建生态修复格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理论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 生态修复格局 鄂伦春旗 县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云南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袁梦祥 赵洛琪 +6 位作者 高雨晗 黄律 马旭东 沈春节 刘嫦娥 付登高 段昌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0-781,共12页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 定量解析污染源对水质影响的贡献是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多通过水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以解析水体污染源的研究,忽略了空间尺度的差异性,引发景观配置不合理的后果。为此,本研究依据考虑空间尺度效应的污染源解析方法,基于异龙湖流域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入湖口监测断面对雨季和旱季的水质数据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bioenv分析揭示河道不同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并解析河流主要污染源。研究结果表明:(1)异龙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表现出季节性差异,旱季期间3条主要入湖河流的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和总氮(TN)浓度平均值相比于雨季减幅分别为39.53%、39.93%、94.48%、38.29%和1.72%。其中,入湖河流水体中的TN在旱季和雨季的超标率分别为58%和74%,成为首要污染物;(2)在旱季,20 m缓冲区尺度内河流水质受耕地和裸地占比影响较大,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至50~300 m缓冲区尺度时建设用地、林地及水体占比对水质的影响增加;在雨季,COD_(Cr)、NH_(3)-N、TP和TN受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及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体占比影响,溶解氧受20 m缓冲区尺度内建设用地占比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耕地占比影响;(3)异龙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在旱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 m缓冲区尺度内的裸地、20~1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以及1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基塘—水库水体;雨季的主要污染源是2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建设用地、20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水库—基塘以及50~300 m缓冲区尺度下的耕地。本研究在污染源解析过程中提出考虑不同河道缓冲区的空间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受体模型的主观性,提高污染源识别和分配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明确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污染防治的重点,为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 水质分异特征 土地利用 “源”“汇”景观理论 异龙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环境治理创新如何进入国家政策议程——“二阶耦合”框架下对河长制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毓康 栗伊萱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6,共13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理解中国环境政策议程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修正多源流理论后所构建的“二阶耦合”分析框架,梳理河长制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环境政策从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行动的过程,有助于揭示中国环境政策议程设置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第一阶段,以无锡河长制为代表的政策创新暂时缓解了地方层面的水环境治理难题,但就全国而言,河长制所涉及的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只是达成了多元的局部耦合,因此其依旧停留在地方扩散和探索阶段。虽然如此,河长制的一阶局部耦合也赢得了中央政府部门的注意,驱动了国家议程设置。第二阶段,全国不同情境下的水治理问题依然突出,居于主导地位的政治流则发生了明显变化,持续的地方探索和央地互动促使政策流实现根本性重构,加之中央政策倡导者的积极行动,从而促使三流完全耦合,河长制上升为国家政策,并开始面向全国推广。由于中国国家治理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多元情境性的特征,河长制案例所示的“二阶耦合”体现了“松散耦合”的理论价值,为理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弹性和适应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治理 政策 政策议程 河长制 多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汇”理论的深圳河湾流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洪庆 陈明慧 +2 位作者 程飞飞 宋红艳 鞠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7-224,共8页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实时监测与模拟具有难度,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角度为区域污染风险评价与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深圳河湾流域为案例,基于“源-汇”理论,通过源汇景观识别、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污染风... 非点源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实时监测与模拟具有难度,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从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角度为区域污染风险评价与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深圳河湾流域为案例,基于“源-汇”理论,通过源汇景观识别、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评价污染风险,且与实地监测污染物数据进行数值与空间相关性分析,验证其结果准确性与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物监测数据表明流域内雨季总氮、总磷平均浓度超标率为12.99%、11.89%,非雨季超标率为8.61%、9.44%,雨季风险高于非雨季,5、7、9、10、12、13号子流域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下游污染风险高于上游,沿海污染风险高于非沿海。2)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7、9、10、12、13号子流域处于污染高风险区,集中在布吉河流域与福田河下游,占流域总面积的16.93%。3)两种风险结果具有一致性,数值上具有高度显著性,空间上具有聚集性。基于“源-汇”理论的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法适用于区域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源-汇”理论 非点源污染风险指数 污染风险 深圳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江多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河流氮磷输出响应
15
作者 李梦冰 周丙娟 +3 位作者 孙聪康 陈勇 罗凯 王金亮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5-798,共14页
【目的】近年来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总氮和总磷已成为水体污染衡量指标之一,河流氮磷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保障信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开展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对判定流域养分流失风险级别... 【目的】近年来流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总氮和总磷已成为水体污染衡量指标之一,河流氮磷浓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为保障信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开展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氮磷输出响应研究对判定流域养分流失风险级别、划定流域优先治理区、促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方法】选取信江流域的16个子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和2020年地表覆盖数据、高程数据、河网数据和2020年河流断面总氮与总磷监测数据,参考“源-汇”理论并利用洛伦兹曲线,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比指数,最后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讨流域氮磷输出与土地利用的时空关系。【结果】①相对高程、坡度、相对距离和综合的LWLI指数均值不超过0.3,表明流域当前土地利用的氮磷污染风险较低。②从三类空间要素对污染负荷贡献的角度来看,结果显示由大到小依次为LWLI_(s)、LWLI_(e)和LWLI_(d),表明相对高程和坡度对流域空间污染负荷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流域内位于中高海拔、坡度陡峭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③从“源-汇”地类结构和土地利用空间负荷的角度分析土地利用与氮磷输出的Pearson关系,发现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比指数同氮磷浓度的相关系数要比源汇地类面积结构的更高,存在更显著的相关性,能更有效表征流域的总氮、总磷流失量。【结论】从“源-汇”视角出发,将“源-汇”理论应用于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时空演变分析,定量分析多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负荷与河流水质的关系,为水污染的治理和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可进一步为信江流域区划研究提供基础,为信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提供借鉴经验,为信江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和水质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江流域 土地利用格局 “源-汇”理论 土地利用空间负荷 洛伦兹曲线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汇作用下气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分层协调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强 王天群 +3 位作者 高挺 王缘 陈勇杰 付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2,共11页
观测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可以有效构建碳循环过程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增汇。考虑到碳源/汇的观测有利于对碳的动态利用从而减少系统碳排放,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策略。文章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生态... 观测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可以有效构建碳循环过程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增汇。考虑到碳源/汇的观测有利于对碳的动态利用从而减少系统碳排放,为此提出一种计及碳源/汇作用下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策略。文章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生态碳汇作用,提出碳捕获装置的模型,根据多能流耦合转换特性进行系统建模;从系统的碳源/汇作用设备分析出发,提出碳源控制和碳汇检测指标,依据指标确立相关调节费用;以降低总运行成本、降低碳排放、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为总体目标,提出基于粒子群改进算法求解优化调度方案;算例结果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考虑碳源/汇作用设备的联合调度结果可以减少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排放,优化多能流耦合下不同类型供用能设备的运行,提升系统运行经济性与环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 多能流耦合 综合能源系统 碳排放 优化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智勇 林仁明 +2 位作者 刘宏 朱举异 李嘉坤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1,共7页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涉及大量的多源数据,其信息抽取难度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实践,针对流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研究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有效的融合模型,降低数据冗余性...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涉及大量的多源数据,其信息抽取难度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中结合现有的网络安全实践,针对流量传感器产生的数据,研究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源网络安全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有效的融合模型,降低数据冗余性,实现关联性分析,并从时间、空间和事件等维度分析网络安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形成关联后的融合数据,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有效性。提出的融合模型不仅有效提取了关键信息,增强了网络安全态势数据的有效性,为网络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网络事件可能存在误报或漏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多源数据融合 信息抽取 流量传感器 证据理论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廖耀平 陈钊明 +2 位作者 何秀英 陈顺佳 陈粤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3-76,共4页
以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七山占、粳籼 89为对照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高收获指数型优质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粤香占的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较强 ;全生育期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尤其是抽穗至黄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 以广东省主栽水稻品种七山占、粳籼 89为对照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 ,研究了高收获指数型优质水稻品种粤香占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粤香占的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较强 ;全生育期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 ,尤其是抽穗至黄熟期的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用于籽粒充实的比例大 ,库源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收获指数 生理特性 源库关系 库源流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 被引量:348
19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文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44-1449,共6页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 格局与过程的关系是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内容。景观格局指数是定量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许多景观格局指数难以将格局与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而陷入困境,探讨景观格局分析中有效表征生态过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大气污染中的“源”“汇”理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源”“汇”景观的概念和理论。认为根据不同景观类型的功能,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源”“汇”两种景观类型,从而将过程的内涵融于景观格局分析中。该理论认为:(1)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异质景观可以分为“源”“汇”景观两种类型,其中“源”景观是指那些能促进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那些能阻止或延缓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2)“源”“汇”景观的性质是相对的,对于某一过程的“源”景观,可能是另一过程的“汇”景观,“源”“汇”景观的分析必须针对特定的过程;(3)“源”“汇”景观区分的关键在于判断景观类型在生态过程演变中所起的作用,是正向推动作用还是负向滞缓作用;(4)不同类型“源”(或者“汇”)景观对于同一种生态过程的贡献是不同的,在分析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这种作用的差异;(5)“源”“汇”景观理论可以应用于非点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热岛效应等不同领域。“源”“汇”景观理论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景观类型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对生态过程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一个地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的深入,希望以此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源”、“汇”景观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理论 景观格局 生态过程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产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缪子梅 俞双恩 +2 位作者 卢斌 丁继辉 于智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8,共8页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互作的过程,稻田水位的变化对水稻的源库关系有重要影响。该文使用2009、2010年,2年水位调控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水位调控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冠层总光合量,选取水稻群体质量因子(最大LAI、根冠比、株高、茎质量)和... 水稻产量的形成是源库互作的过程,稻田水位的变化对水稻的源库关系有重要影响。该文使用2009、2010年,2年水位调控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水位调控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和冠层总光合量,选取水稻群体质量因子(最大LAI、根冠比、株高、茎质量)和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综合分析了水位调控水稻需水量、光合量与群体质量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位调控水稻总需水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千粒重(0.717)、有效穗数(0.650)、每穗粒数(0.459)。冠层总光合量对各因子总效果大小(绝对值)的前三位依次为:茎重(0.613)、最大LAI(0.437)、株高(0.437)。说明总需水量对产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冠层光合侧重于影响水稻群体发育状况。水位调控水稻"源-库"间相关系数为0.44,呈中度正相关关系。总需水量与冠层总光合量对产量的直接和间接效果值均为正值,总需水量对产量的总效果值(0.552)大于冠层总光合量(0.201),且这种影响主要来自间接作用(0.492),即对产量构成因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光合 生理 水稻 产量 源库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