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体制化”到“体制化”:制度逻辑视角下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的行动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闵兢 杨发祥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1,共11页
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确立到社工站的建设,社会工作一直是作为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力量”被纳入“准体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社会工作在“准体制化”阶段虽然被制度隐形的“合法性压力”所约束,从而表现... 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确立到社工站的建设,社会工作一直是作为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力量”被纳入“准体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社会工作在“准体制化”阶段虽然被制度隐形的“合法性压力”所约束,从而表现出行政趋同的行动取向,但也在工具主义逻辑的驱使下充分撷取了制度的“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借用政府的符号身份、行政资源和监管评估,实现内源性的借力发展。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正式进入国家党政体制,“体制化”语境中的社会工作需要秉持“恰当性逻辑”,承担起统合性治理的主导任务,从角色定位、服务取向和治理模式层面进行适应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体制化 制度逻辑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视角下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演变分析
2
作者 郭芳 朱旭东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共11页
可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认同一种意识形态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历史演变是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联邦政府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主要以自由主义与保... 可实践性是任何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功能,认同一种意识形态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教育治理理念的历史演变是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联邦政府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主要以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博弈为核心经历三个阶段,教师教育治理理念也随之呈现相应的不同特征。一是20世纪20年代之前古典自由主义统摄下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保持平衡的阶段,教师教育治理坚持联邦政府的不干预主义。二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打破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间的平衡,形成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自由主义,教师教育治理强调经济角度的政府间接干预。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无法统一美国社会的思想与文化,导致左翼激进主义和右翼保守主义同时走上政治舞台,形成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共存,教师教育治理理念表现为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合流的政府基于标准/结果的问责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教师教育治理理念 古典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新保守主义 新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视角
3
作者 庞明礼 梁靖柯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51,157,共11页
面向社会的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是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载体,但在实践中却常被误解。基于规范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从政社互动的视角解释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作为一种交往的媒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连接政府与社会,置身于由物质... 面向社会的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是政府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载体,但在实践中却常被误解。基于规范语用学的理论框架,可以从政社互动的视角解释政府工作话语模式的语用逻辑。作为一种交往的媒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连接政府与社会,置身于由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智世界组成的语用情景。在有效性的语用要求下,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旨在呈现客观事实、构建政社关系和揭示主体意向,最终形成强调内容结构和言说依据、外显良好形象和服务意识、强化积极意义和正向反馈的语用状态。政府工作话语模式招致误解的原因在于话语供需失配,即政府在内容、态度和情感方面的话语供给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话语需求。因此,需要运用精准治理的思维来指导话语实践,从话语需求、话语主体、话语效果三个方面,实现政府言语行为的供需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话语 规范语用学 交往行为 语用逻辑 地方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方法论的生活:基层治理下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的可行框架
4
作者 童敏 周晓彤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共8页
随着中国社会治理下沉到基层,社区日常生活逐渐进入社会工作视野内,特别是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后,社会工作作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一支重要力量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这样,社区生活秩序重建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使命。通... 随着中国社会治理下沉到基层,社区日常生活逐渐进入社会工作视野内,特别是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后,社会工作作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一支重要力量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这样,社区生活秩序重建就成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重要使命。通过回顾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尽管1990年代之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在全球化运动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动下开始从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转向日常生活,并且把日常生活作为专业实践的焦点,但由于其秉持个人主义价值观,从而导致不是将人与环境对立起来,就是将专业实践知识神秘化,促使生活内涵出现碎片化和模糊化。对此,中国社会工作者需要站在方法论层面重新审视生活,走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论建构路径,将人与环境双向交互影响的生活整全性作为专业实践的基础,通过强调“情境中的人”的自主性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让中国社会工作深耕于基层治理的生活实践之中,成为推进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建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的知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社会工作 自主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的特质与知识体系
5
作者 周可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I0003,共15页
经济学是一门文化科学。在异质文化之间,有不同形态的经济学是自然且必然的。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以前,中国有自己的“经济之学”,它奠基于先秦而发展至明清,可称为“中国古典经济学”。理解“中国古典经济学”离不开对其经济概念、需求理... 经济学是一门文化科学。在异质文化之间,有不同形态的经济学是自然且必然的。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以前,中国有自己的“经济之学”,它奠基于先秦而发展至明清,可称为“中国古典经济学”。理解“中国古典经济学”离不开对其经济概念、需求理念和经济目的进行的研究。“中国古典经济学”是一个由泛爱自然、生命的人文精神贯通其中的人文学术体系,是人文经济学的中国古典形态,即“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这种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情感,“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以此为中心课题,围绕该课题的学术内容由四个方面组成:①“天道论”是对泛爱自然、生命的生态情感之本源与本质的哲学解释;②“二重人性论”根据“天道论”解释生态情感的人性基础及其来源;③“理性需求论”根据“人性论”揭示生态情感需求的本质;④“天人和谐论”探讨经济实践过程中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活动方式与方法。“道德情感论”是“天人和谐论”在思维向度上的展开形式,探讨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情感思维方式与方法;“德性营生论”是“天人和谐论”在行为向度上的展开形式,探讨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情感行为方式与方法。故“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生态经济学,可称为“中国古典生态人文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 经邦济民 以理节欲 生生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视域下中国社会工作自主知识范式的建构
6
作者 童敏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基层治理创新重要力量的中国社会工作亟须从现代化视角审视其专业定位和知识范式。通过比较现代化视角下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两者都依赖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人...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推进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基层治理创新重要力量的中国社会工作亟须从现代化视角审视其专业定位和知识范式。通过比较现代化视角下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两者都依赖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以及人们对良性社会和生活秩序的渴望,都经历了从环境适应到社会关系改善再到生活关系调整三个阶段的专业探索。不同的是,中国社会工作是站在生活秩序重建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建构实践知识范式的,它依据多元哲学视角,在日益疏离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人与环境内外互促的个人自主成长。这是一种关注个人自主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治理范式,而不同于在注重环境适应的现代化初期由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创建的注重事务问题解决的帮扶范式。这种治理范式不仅能够找回在过度标准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丢失的个人自主理性,而且能够展现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对多元现代化的诉求,以及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促进人的现代化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工作 自主知识范式 帮扶范式 治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牌督办:理解中国特色安全生产的治理逻辑——基于“压力—责任”视角的多案例研究
7
作者 方雷 曹冬松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72,M0005,共18页
挂牌督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治理工具,是“压力—责任”体制下督办责任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高位推动、高压问责和高效执行等特点。基于对45起典型督办案例的质性分析,综合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实... 挂牌督办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治理工具,是“压力—责任”体制下督办责任制的重要实现形式,具有高位推动、高压问责和高效执行等特点。基于对45起典型督办案例的质性分析,综合运用多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实践中挂牌督办驱动国家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提升的运行逻辑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通过上级政府的压力传导明确督办的责任;通过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促进督办指标任务的分解;通过统筹协调的调度实现责任的逐级践履;通过行使检查验收权评估督办效果。在“压力—责任”体制下,以挂牌督办驱动国家安全生产治理效能提升,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挂牌督办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发挥“压力—责任”体制的积极效应,强化地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精准督办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治理,增强社会主体内生力量,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挂牌督办和安全生产治理的渠道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领域的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治理 挂牌督办 压力型体制 责任政治 压力—责任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象”思维演进的三阶段及《书》象的呈现方式
8
作者 赵培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0,共11页
在古代中国的一系列标识性概念之中,象最具代表性。古代象思维的发展可划分成三个阶段:纯象阶段、象辞结合阶段和纯辞(言象、例象)阶段。自然垂示(天垂象、天事必象、祥瑞灾异等)、圣人制象(龟占蓍卜、卦象等)、文辞例象因象关联起来,... 在古代中国的一系列标识性概念之中,象最具代表性。古代象思维的发展可划分成三个阶段:纯象阶段、象辞结合阶段和纯辞(言象、例象)阶段。自然垂示(天垂象、天事必象、祥瑞灾异等)、圣人制象(龟占蓍卜、卦象等)、文辞例象因象关联起来,组合出了一套早期中国以象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早期象理论以显道、明道、用道为目标,以系统性文字出现、天子失官等为分化节点,以三阶段为呈现形态,构建了传统中国独特的宇宙论模型。在此三阶段说的基础上讨论《书》象的呈现方式,能够深入开掘并立体呈现《书》象的内蕴与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思维 《书》象 象论 《春秋》化 例象 六艺之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十四五”进程回顾与“十五五”前景展望
9
作者 任越 宋梓莹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9,共8页
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是推动区域档案治理体系重塑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十五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蓄力点。论文回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取得的发展成效,研判面对中国... 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是推动区域档案治理体系重塑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十五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蓄力点。论文回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取得的发展成效,研判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速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局势,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十五五”期间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化“拉长板、补短板、锻新板”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档案工作一体 化“十五五”规划区域档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景春 宋青 +8 位作者 张伟 李维勤 张西京 刘树元 高燕 李海玲 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 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86,共20页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典型症状的热射病发病数明显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热射病防控形势,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采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价...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热射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逐年增高,且具有不典型症状的热射病发病数明显增加。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热射病防控形势,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和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采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价、制定与评估系统(GRADE),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标准(AGREE)以及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基于2015版《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和2019版《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制定本指南。指南针对热射病的分型、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生命链、康复返岗和预防等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推荐意见,以指导热射病的防治与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经典型 劳力型 诊断 生命链 热习服 重返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工作专班泛化的现实表征与路径依赖——基于L区信访工作示范区创建的案例分析
11
作者 唐京华 陈宏彩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工作专班是科层组织韧性治理的重要实践机制,为基层政府完成一些超常规、复杂性的治理任务提供了有效工具。然而,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的专班组织泛化、功能泛化、责任泛化等问题,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基于L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作专... 工作专班是科层组织韧性治理的重要实践机制,为基层政府完成一些超常规、复杂性的治理任务提供了有效工具。然而,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的专班组织泛化、功能泛化、责任泛化等问题,也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基于L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工作专班泛化现象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其产生与基层政府的认知惰性、成本控制和责任落实等密切相关。工作专班泛化的路径依赖逻辑折射了基层治理转型中自上而下控权强化与自下而上自主性缺失的体制性悖论,以及基层治理体系愈加朝向刚性化特征演进的总体趋势。如何平衡好行政权集中与基层自主性生长之间的关系,使基层政府 拥有更具灵活性、适应性的可持续治理能力,是当前亟待重视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体制 工作专班 治理转型 基层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学校体育治理的实践成效、困境透视与优化之道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基于全国243个县(市、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文本,进行县域学校体育发展格局、治理现状、问题优化的递进逻辑分析。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的落实存在时效性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利用不足等问题。县域学校体育治理实践在资源均衡... 基于全国243个县(市、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文本,进行县域学校体育发展格局、治理现状、问题优化的递进逻辑分析。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的落实存在时效性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利用不足等问题。县域学校体育治理实践在资源均衡配置、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成效和专项行动上成效显著,但亦存在资源匮乏与过剩并存,群体间校园体育活动参与不平等,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区域差异悬殊,或进一步加剧健康不平等的问题。县域学校体育治理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功利化治理思维与认知困境,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治理无力感。优化之道在于更新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制度,推动县域学校体育政策的再制和引导治理注意力的合理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学校体育治理 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分结合:多中心工作格局下的村庄治理逻辑——基于山东省H村的调查研究
13
作者 杨海峰 方璐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5,共11页
基层工作“多中心化”、治理有效性难以发挥,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山东省H村的案例中,上级政府通过责任细化、指标考核、督查考查和综合排名的方式对村级组织进行责任控制,形塑了村庄治理中的多中心工作格局。... 基层工作“多中心化”、治理有效性难以发挥,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山东省H村的案例中,上级政府通过责任细化、指标考核、督查考查和综合排名的方式对村级组织进行责任控制,形塑了村庄治理中的多中心工作格局。而村级组织则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把工作分为底线工作、硬性工作、软性工作、务虚工作和形式工作五种类型,并进行分类治理,由此形成“责任控制—分类治理”的结构。而此结构所内含的“统分结合”的治理逻辑平衡了整体规划与具体执行之间的关系,成为村庄治理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分结合 多中心工作 责任控制 分类治理 村庄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模型及机制
14
作者 赵一归 王梦瑶 +1 位作者 邓清禄 郭海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1,共8页
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理论发展,基于系统理论与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治理资源的安全生产治理系统要素模型,通过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7个基本特性,... 为推动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理论发展,基于系统理论与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治理资源的安全生产治理系统要素模型,通过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7个基本特性,进一步结合适应度景观理论和NK模型,构建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的NK景观模型,揭示系统基因形态(A-R-T-S)的16种状态组合及其适应度分布。结果表明:安全生产治理系统由治理主体、治理规则、治理工具及治理资源4个要素构成,具备复杂适应系统的特性;系统演化遵循“初建阶段:随机性游走和低状态锁定→发展阶段:适应性游走和局部协同局限→成熟阶段:适应性跳跃和深度协同”3阶段机制;我国安全生产治理系统演化涵盖系统初建期(1978—2002年)、系统完善期(2003—2012年)、系统现代化推进期(2012—2024年)3个阶段和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治理系统 系统演化 复杂适应系统(CAS) 适应度景观 N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与企业劳动生产率
15
作者 赵任洁 杜英 何爱平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3,共14页
基于2010—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中国各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 基于2010—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中国各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政府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劳动投资效率、推动人力资本升级以及增强员工劳动积极性三种渠道作用于企业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政府建设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小规模企业和信息不确定性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数字经济时代下对政府数字化转型微观经济后果的学术认知,也为“十五五”时期推动企业高效生产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建设 劳动生产率 劳动投资效率 人力资本升级 员工劳动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志林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国家政权体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国家政权体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行政性强,治理手段传统;方法性弱,治理机制不畅;专业性低,治理理念偏差;协同性差,治理主体单一等现实困境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以其“以人为本、方法科学、实务专业、过程严谨”的专业优势,通过“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机制在助力农村社区“治理手段更新、治理机制焕新、治理理念革新、治理主体创新”方面发挥专业作用,为新时代实现农村社区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贡献专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社区治理 乡村振兴 工作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合悖论:行政权集中化配置下县域政府统合治理研究
17
作者 易卓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组成。近年来,随着资源下乡、监督下沉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试图通过纵向调整行政控制权的分配结构,自上而下地设定治理目标和治理过程以规制基层治理体系。在上级对治理目标的高度关...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在组成。近年来,随着资源下乡、监督下沉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推进,国家试图通过纵向调整行政控制权的分配结构,自上而下地设定治理目标和治理过程以规制基层治理体系。在上级对治理目标的高度关注与强激励之下,县域政府横向整合行政资源与权力配置的统合治理意志不断强化,期望能够突破科层体制的层级治理以取得直接治理的效果。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心工作在县域范围内展开,县域政府不得不持续设立各类议事协调机构来应对多重复杂的治理任务,这些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相互嵌套,呈现出再科层化趋势,县域政府的统合意志与领导注意力反而被进一步消耗和分散,实质上弱化了其统合治理的自主能力。因此,随着基层启动多中心工作模式,县域政府逐渐陷入愈是在横向依赖政治动员、集中治理资源和强化统合力度,愈是在纵向产生注意力泛化、激励失灵和治理悬浮的统合悖论困境。在央地关系调整下,超越统合悖论的关键在于重塑常规工作体制,并回归县域治理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合悖论 县域治理 基层治理现代化 工作领导小组 多中心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区工作法的“家”:实践形式与效能机制
18
作者 夏可恒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 在我国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家”具有独特的制度与文化意涵。社区工作者在具体的治理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情感的技术化运用、激活家庭世代发展内蕴的组织动力、发掘拓展家文化意涵,促进了社区柔性治理开展、组织动员优化和公共价值体系构建,从而创造了独特的“家”的社区工作方法。正是基于“家”的工作法的实践展开,社区实现了“家—社”互动制度化组织架构的塑造、社区日常生活与公共治理的衔接、社区治理在地合法性基础的强化。在推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需要找回“家”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和治理价值,并推动其工作法形式的持续更新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工作法 “家”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工作与“悬浮型内卷”:县域条块关系失衡下的基层治理困境
19
作者 易卓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4,共13页
近年来,干部负担过重与形式主义成为基层治理转型困境的突出表现,县域治理结构中的条块关系是解释这一问题的重要线索。在县域范围内,县级政府发挥政治统筹的领导权威,平衡协调职能部门与乡镇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基于地方实际开展多元复... 近年来,干部负担过重与形式主义成为基层治理转型困境的突出表现,县域治理结构中的条块关系是解释这一问题的重要线索。在县域范围内,县级政府发挥政治统筹的领导权威,平衡协调职能部门与乡镇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基于地方实际开展多元复杂的治理实践。然而,随着国家资源下乡、监督下沉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部门工作被转化为县级政府的中心工作,“条条”得以将部门意志嵌入“块块”的统筹领导权,强化对乡镇的支配,也加强了上级对基层工作落实的过程管理。县域条块关系失衡使得中心工作体制过度膨胀和泛化,乡镇政府不得不频繁启动政治化动员机制,一方面不断整合治理资源来顶格完成上级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其超负荷运转、难以回应群众诉求,从而带来基层治理悬浮型内卷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型内卷 条块关系 多中心工作 基层治理 县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时代群众路线重塑的现实挑战与实践理路
20
作者 陈然 李宗义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智能算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智能算法凭借需求识别、参与机制、利益协调与福祉增进,为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提供技术动能,但也衍生出“信息茧房”窄化群众参与、数字鸿沟加剧群体区隔、算法霸权消解民主决策... 智能算法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智能算法凭借需求识别、参与机制、利益协调与福祉增进,为群众路线的实践创新提供技术动能,但也衍生出“信息茧房”窄化群众参与、数字鸿沟加剧群体区隔、算法霸权消解民主决策、技术依赖削弱情感联结等现实挑战。为此,本文提出“价值嵌入-技术治理-制度创新”的协同优化路径,并强调在“虚实融合”基础上,实现干部数字能力与群众数字意识的双向提升。研究揭示,智能算法时代群众路线的重塑,在本质上是技术理性与政治理性的深度融合,这一过程不仅在理论层面拓展了算法时代的党群关系认知,更从实践层面为防范算法风险、优化群众工作提供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算法 群众路线 技术治理 群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