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延龄益寿方化学成分系统筛选与鉴定
1
作者 拱佳慧 向杰 +2 位作者 邹建东 周青 李长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2-835,共14页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系统全面地表征延龄益寿方(YLYSF)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流速为250μL/min,以0.1%甲酸水溶液...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系统全面地表征延龄益寿方(YLYSF)的化学成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进行分离,流速为250μL/min,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样体积为5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进行一级、二级高分辨质谱数据采集,并根据对照品、数据库及文献报道进行鉴定。从YLYSF中共鉴定出113个化合物,包括萜类化合物32个,黄酮类化合物24个,苯丙素类化合物16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2个,苯酞类化合物4个,以及其他类化合物25个。该研究明确了YLYSF的化学物质基础,可为YLYSF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有效成分筛选以及作用机理阐明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龄益寿方 UPLC-Q-TOF-MS/MS技术 系统筛选 化学成分 裂解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言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
2
作者 杨牧 刘海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0,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庞大规模和紧密结构,这些独特优势得益于对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的重视。文章探讨了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拥有深厚历史与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其他共同体的重要区别在于其庞大规模和紧密结构,这些独特优势得益于对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的重视。文章探讨了共同语言文字、共同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拥有深厚历史与现实基础的自在、自觉实体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书同文”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文化制度,通过统一汉字推动了语言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团结提供了坚实基础。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承载中华文化、促进思想共通和文化认同的核心载体。研究发现,汉语汉字的长期规划实践促成了语言统一,并孕育出统一汉字典籍,这些典籍成为传播共同文化、拓展文化共同体疆界的重要媒介。语言共同体保障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有效运行,而文化共同体则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使中华民族在多元中实现一体,具备强大的社会韧性和精神凝聚力。文章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历史上语言文字政策的演进逻辑,揭示了语言共同体与文化共同体如何协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成熟。其不仅深化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地位与功能的认识,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通用语言文字 多元一体 文化认同 语言文字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富水弱胶结围岩井筒冻结深度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
3
作者 周爱平 谭杰 +2 位作者 乔文俊 王鹏 董俊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共7页
西部煤矿井筒多穿过白垩系和侏罗系深厚富水弱胶结围岩,大直径井筒需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深度的确定将关系到井筒能否安全顺利施工,且对于深井冻结,井筒深部的冻结费用增幅明显。为合理确定井筒冻结深度,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 西部煤矿井筒多穿过白垩系和侏罗系深厚富水弱胶结围岩,大直径井筒需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深度的确定将关系到井筒能否安全顺利施工,且对于深井冻结,井筒深部的冻结费用增幅明显。为合理确定井筒冻结深度,在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需综合分析井筒相关硐室位置及尺寸、井筒地质条件(包含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两大因素的影响。在对新街一井主、副井井筒相关硐室、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及含水性等条件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周边矿井井筒施工经验的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本矿井井筒的冻结深度方案,分析了其优缺点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并最终确定了井筒冻结深度,该研究方法可以为相似地质条件下井筒冻结深度的确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富水弱胶结围岩 冻结深度 影响因素 岩性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绣挽中人物纹样艺术考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婕 李正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清代绣挽是满汉民族服饰文化交融互鉴的产物,其人物纹样独具特色,绣工精湛。通过对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清代绣挽实物进行研究考证,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将绣挽中人物纹样题材划分为神话传说、才子佳人、仕女生活与农耕生活,并解... 清代绣挽是满汉民族服饰文化交融互鉴的产物,其人物纹样独具特色,绣工精湛。通过对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清代绣挽实物进行研究考证,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将绣挽中人物纹样题材划分为神话传说、才子佳人、仕女生活与农耕生活,并解读其语义、艺术特征、文化意趣与情感诉求。研究表明,绣挽人物纹样生动质朴地展现了清代人物的着装、生活场景以及人文趣味,表达着古代女子在封建思想桎梏下的自我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绣挽 人物纹样 图案题材 语义解读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誉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 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兴起于晚明,在清代发展至极盛。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文字类、图案类以及文字图案结合类,各具特色,并具有突出的审美特色和民俗特点。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的历史文化演变、形式类别、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探寻明清“寿字纹”陶瓷艺术装饰对中国艺术文化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民俗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字纹 陶瓷艺术 明清时期 艺术形式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波段双偏振雷达物理量时间—高度剖面的重构方法改进及应用研究
6
作者 贾烁 杨洁帆 +3 位作者 雷恒池 韩辉邦 周万福 闫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8-954,共17页
如何利用现有雷达体扫数据重构反射率或其它物理量的时间—高度剖面,提高雷达体扫垂直分辨率并使其适用于云微物理结构的分析,是近几年来雷达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分辨率更高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体扫数据,对目前最新的柱垂... 如何利用现有雷达体扫数据重构反射率或其它物理量的时间—高度剖面,提高雷达体扫垂直分辨率并使其适用于云微物理结构的分析,是近几年来雷达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分辨率更高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体扫数据,对目前最新的柱垂直廓线(Columnar Vertical Profile,简称CVP)重构算法从目标区范围的选取方面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应用于水平尺度较小的局地降水云以及发展演变迅速的对流云。结果显示:对于高原地区局地降水云个例,目标区选取5 km(径向范围)×10°(方位角范围)组成的较小扇形区域,与云雷达的对比显示,改进的CVP方法重构的基本反射率(ZH)垂直廓线体现了回波的垂直结构,尤其是中高层对流泡的结构特点,相应的时间—高度序列能够较好地反映回波顶高的变化以及中高层强度逐渐减弱、低层强度逐渐增加的特点;对于华北地区发展旺盛且局地水平不均匀的对流云个例,本文改进了原始的CVP重构目标区选取方法,对高、低仰角层采用变化的径向范围并调整插值参数,改进后重构的ZH垂直廓线有效避免了低层回波水平分布相对不均匀导致的重构分层结构,显示出高、低层回波特征以及不同阶段目标区云结构的转变。进一步对比改进前后CVP方法重构建立的各偏振量时间—高度序列,改进后准确显示了个例云系微物理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揭示了高原地区局地降水云中对流泡的形成及其播撒作用机制,华北地区对流云成熟阶段的各偏振量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扫数据 CVP 方法改进 目标区 插值参数 时间—高度序列 结构特征 微物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腰、偷春二格形成史考论
7
作者 张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6,共14页
宋代以来,诗家即称五律中首联对仗、颔联不对者为偷春格,只颈联对仗者为蜂腰格。这两种变格于沈、宋时始大量出现,在盛唐时一度与中间两联对偶的正格平分秋色,到大历时代才最终确立了其作为五律变格的地位。这种在近体中参用散句的趋势... 宋代以来,诗家即称五律中首联对仗、颔联不对者为偷春格,只颈联对仗者为蜂腰格。这两种变格于沈、宋时始大量出现,在盛唐时一度与中间两联对偶的正格平分秋色,到大历时代才最终确立了其作为五律变格的地位。这种在近体中参用散句的趋势,与当时诗格中对偶理论的发展,是相互呼应的。从这一文学史进程中,可以见出唐人近体写作突破修辞主义文学观念下“递相祖述”的格局,汲取汉魏以来全部诗学资源,并回归抒情言志之本体的趋势;又能见出唐人在回归之后,重新注意近体本身体式特征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腰格 偷春格 五言近体 修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牌照字符识别 被引量:41
8
作者 叶晨洲 杨杰 宣国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2-675,共4页
介绍了一个牌照字符识别系统的字符串图像提取部分和字符识别部分 .前者采用基于纹理的分割阈值选取方法 ,即先对牌照图像进行纹理分析 ,然后对取得的直方图采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大最小准则决定分割阈值 ,其效果优于传统的直方图方法 .后... 介绍了一个牌照字符识别系统的字符串图像提取部分和字符识别部分 .前者采用基于纹理的分割阈值选取方法 ,即先对牌照图像进行纹理分析 ,然后对取得的直方图采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大最小准则决定分割阈值 ,其效果优于传统的直方图方法 .后者采用多个简单识别器融合方法进行字符识别 .这一方法根据不同类型识别器的特性 ,采用串、并联混合的方案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与单一识别器相比 ,不仅大幅提高了识别率而且缩短了识别耗时 .这一系统对牌照汉字、数字和字母的识别率均大于 96%,总的牌照识别率为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符识别 模式识别 车辆牌照 纹理分析 分割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宝槭幼树施肥研究 Ⅰ.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与构型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苏建荣 邓疆 +1 位作者 罗香 杨文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 在云南省禄丰县进行元宝槭幼树施肥试验,比较9个不同施肥配方对2年生元宝槭植株大小、分枝格局、叶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导致的营养差异对元宝槭的构型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对元宝槭的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分配产生不同的影响,应根据经营目的选择适当的施肥方案。N0P250K75是培育园林绿化树的最好施肥配方,其地径、株高和冠幅分别为2 85cm、1 26m和0 59m2,分别比对照增加34 26%、51 66%和140 23%。N0P125K37 5是营建叶用林的最佳施肥配方,其总生物量、根、茎、叶的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438g、192g、159g、88g,分别比对照高出83 42%、60 10%、98 13%、113 44%;根冠生物量为0 81比对照减少18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槭 施肥 生长 分枝格局 叶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Sunday模式匹配算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万晓榆 杨波 樊自甫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126,129,共3页
在基于模式匹配的检测方法中,匹配效率是检测技术的瓶颈,间接影响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能。该文对4种模式匹配算法进行分析后,选择最优的Sunday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进行匹配前先找到模式串中的特征字符(出现概率最小的字符),进行特征... 在基于模式匹配的检测方法中,匹配效率是检测技术的瓶颈,间接影响入侵检测系统的实时性能。该文对4种模式匹配算法进行分析后,选择最优的Sunday算法进行改进。该算法进行匹配前先找到模式串中的特征字符(出现概率最小的字符),进行特征字符与尾字符双重匹配,失败则移动尽可能远的距离。实验结果证明匹配效率比Sunday算法有一定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符串 模式匹配 特征字符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行为和特征模式的异常检测模型 被引量:26
11
作者 林果园 郭山清 +1 位作者 黄皓 曹天杰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53-1560,共8页
该文针对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大多只关注系统调用出现的频率或者局部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将动态行为和全局特征结合起来的检测模型(DBCPIDS).文章针对满足支持度要求的系统调用短序列,给出了特征模式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改... 该文针对现有的异常检测方法大多只关注系统调用出现的频率或者局部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将动态行为和全局特征结合起来的检测模型(DBCPIDS).文章针对满足支持度要求的系统调用短序列,给出了特征模式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改进的隐马尔科夫方法(IHMM).当利用该模型进行检测时,首先用程序轨迹匹配特征模式,如果不匹配再用IHMM进行检测,从而使得该检测模型充分利用了程序正常运行的全局特征和程序运行期间的局部变化.通过实验表明,利用该模型进行异常检测,具有很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模式 子序列 系统调用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楝人工幼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彭兴民 赖永祺 +2 位作者 张燕平 赵保荣 赵培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9-473,共5页
印楝幼树生长 1a抽 3次梢 ,即春梢 (2  4月 )、夏梢 (6  8月 )和秋梢 (10月 )。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 1a最大 ,第 2a最小 ,以后各年较一致。 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 3个时期 ,即滞生期 (1  3月和 11  12月 ) ,生长... 印楝幼树生长 1a抽 3次梢 ,即春梢 (2  4月 )、夏梢 (6  8月 )和秋梢 (10月 )。幼林树高、地径的连年生长量在栽后第 1a最大 ,第 2a最小 ,以后各年较一致。 1a中印楝季节性生长分为 3个时期 ,即滞生期 (1  3月和 11  12月 ) ,生长量较小或生长停缓 ;生长期 (4  10月 ) ,生长量明显 ;快速生长期 (5  8月 ) ,树高的生长高峰出现在 7、8两月 ,占全年生长量的 6 2 1% ,地径的生长高峰开始比树高生长高峰早 ,结束得晚。月平均温度对当月树高、地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 ;月平均降水对当月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也达显著程度 ,但对当月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较月平均降水量的大。造林保存率较高 ;定植后第 2a结果株率为 5 3 3% ,到第4a为 9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林 印楝 人工林 生长节律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腐蚀特征的图像模式识别处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纪钢 韩逢庆 +1 位作者 张伦武 唐伦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12-315,共4页
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材料腐蚀外观特征信息进行相关处理 ,其中包括材料腐蚀外观特征信息的采集、腐蚀特征信息数值处理、腐蚀特征信息识别、相关图像处理的原理及部分算法等内容。该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推动计算机技术、图... 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像识别处理技术对材料腐蚀外观特征信息进行相关处理 ,其中包括材料腐蚀外观特征信息的采集、腐蚀特征信息数值处理、腐蚀特征信息识别、相关图像处理的原理及部分算法等内容。该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推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在材料腐蚀学科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处理 模式识别 材料腐蚀特征 图像识别 参数计算 信息数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秧环境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永泰 吴怀珣 +3 位作者 王忠 熊飞 谢云峰 李爱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6-90,共5页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 以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环境下秧苗生理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差异及对本田生长的影响。旱育秧苗植株矮壮,体内积累的淀粉多,过氧化氢酶活性强,叶绿素含量高,抛植大田后发根快、分蘖多,具有明显的“爆发”优势,最终成穗率高,有效穗多,产量较高;湿润育秧的秧苗,秧田期生长量大,体内积累的淀粉少,抛植大田后发苗慢,缓苗期长,最终有效穗少,产量较低;前期旱育后期多雨寡照的秧苗体内积累的淀粉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及正常旱育秧,抛植大田后秧苗体的“爆发”优势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育秧环境 秧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丽光 李丹 +4 位作者 刘磊 王蕾 孙志梅 彭正萍 薛世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9,125,共6页
为简化农艺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种植模式(底肥浅施+追肥条播间苗)为对照,研究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精播的简化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能分... 为简化农艺措施,提高玉米生产效率,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施肥种植模式(底肥浅施+追肥条播间苗)为对照,研究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精播的简化施肥种植模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能分别提高玉米抽雄期、成熟期叶面积指数(LAI)6.9%~8.6%和10.3%~10.5%,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5.9%~6.5%和9.4%~10.8%;提高群体总光合势(LAD)7.0%~8.1%;使氮、磷、钾的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19.4%~24.8%,15.4%~17.4%,13.3%~16.1%,氮肥、磷肥、钾肥的偏生产力均提高了3.8%~5.2%。此外,简化施肥种植模式还提高了玉米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了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玉米 光合特性 养分效率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中车型分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宇 康景利 +1 位作者 董巍 全国庆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车辆经过环形线圈传感器时,车体铁磁物质与环形线圈相互作用改变了线圈的频率,形成感应曲线.针对感应曲线的不同形状,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用特征分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根据每类车辆感应曲线的特点,找出一组特征唯一... 目的车辆经过环形线圈传感器时,车体铁磁物质与环形线圈相互作用改变了线圈的频率,形成感应曲线.针对感应曲线的不同形状,对车辆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用特征分离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根据每类车辆感应曲线的特点,找出一组特征唯一地描述该类车辆,从而进行匹配分类.结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装置已在道路、桥梁收费系统以及在交通流量统计中得到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 特征分离 智能交通系统 车型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图案数控凹凸雕刻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系统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玉刚 江士成 邢建国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55-857,共3页
介绍作者研制的文字、图案数控凹凸雕刻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方法。该软件系统能够将以图形扫描方式和图形 C A D方式得到的文字、图案的图象和图形文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按照凹或凸的雕刻加工要求,自动... 介绍作者研制的文字、图案数控凹凸雕刻加工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系统的关键技术方法。该软件系统能够将以图形扫描方式和图形 C A D方式得到的文字、图案的图象和图形文件,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按照凹或凸的雕刻加工要求,自动生成数控铣床的加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图案 雕刻加工 自动编程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种和栽培模式及其互作对烤烟生长和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丰收 程传策 +3 位作者 李伟 赵龙杰 赵华武 薛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29-134,共6页
研究了品种和栽培模式及其互作对烤烟生长和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烤烟大田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指标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1.5%、46.8%和64.2%;其次是品种,分别为26.7%、40.3%和22.7%。在相同品种的条件下,栽... 研究了品种和栽培模式及其互作对烤烟生长和主要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烤烟大田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指标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1.5%、46.8%和64.2%;其次是品种,分别为26.7%、40.3%和22.7%。在相同品种的条件下,栽培模式2的烤烟大田生育期相对较长,农艺性状相对较好,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有关比例较协调,产量、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相同栽培模式的条件下,云烟87的各大田生育期和化学成分等指标中表现较优,K326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较好;在经济性状方面,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由此可知,栽培模式2、云烟87、K326适合在贵州开阳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栽培模式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贵州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马尾松几何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静静 唐丽玉 +1 位作者 姚林强 陈崇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6,共6页
以马尾松生长发育的观测数据为依据,提出基于马尾松形态结构特征的交互式几何建模方法,模拟马尾松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几何模型。试验证明:这种基于形态结构特征的几何建模技术对模拟和表现马尾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马尾松 几何建模 形态结构特征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种植模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齐林 陈雨海 +2 位作者 周勋波 刘岩 高会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88-1895,共8页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设3种种植模式,包括25 cm等行距平作、"20+40"大小行平作和"20+40"沟播。研究了冬小麦沟播和平作种植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沟播产量显著高于平作;叶片相对含水...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设3种种植模式,包括25 cm等行距平作、"20+40"大小行平作和"20+40"沟播。研究了冬小麦沟播和平作种植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40"沟播产量显著高于平作;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水势(Ψw)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整体下降趋势,其中,沟播处理RWC、Ψw和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等行距和"20+40"平作处理;另外,"20+40"沟播还能明显提高冬小麦田土壤贮水量,减少总耗水量,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灌水增加了冬小麦产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等各水分指标,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减小了各种植模式间差异。"20+40"沟播在灌水135 mm条件下既保障产量又较等行距节水25%。由此表明,冬小麦"20+40"沟播可改善叶片水分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模式 水分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