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日在国联围绕伪满洲国交涉始末 |
孙文政
李雅欣
董喜红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电影界抗日反帝思潮的兴起及影响——以《影戏生活》杂志为中心 |
赖江坤
|
《保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考证 |
张新知
王学文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4
|
|
4
|
论“九·一八”事变对关内移民东北的影响 |
范立君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论九一八后行政院的机构调整与改革(1932-1937) |
刘大禹
王球云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处活动评析 |
李淑娟
|
《北方论丛》
|
2001 |
4
|
|
7
|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地下抗战 |
焦润明
李媛媛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张学良、蒋介石与“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主义——基于张学良回忆的讨论 |
李东朗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9
|
九一八事变期间中日关于直接交涉的外交斗争 |
张皓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0
|
九一八后张君劢民族复兴思想初探 |
张可荣
|
《云梦学刊》
|
2014 |
3
|
|
11
|
张作霖集团与日本的恩怨 |
贾熟村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5 |
1
|
|
12
|
中国政治学界对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反应——以中国政治学会及其重要会员为中心 |
孙宏云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1
|
|
13
|
“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与张学良对日问题的共同方针 |
洪岚
|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
2005 |
4
|
|
14
|
“九一八”事变后的社会教育界救国教育活动述论 |
刘宏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7 |
1
|
|
15
|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的日语教育——以教科书中的天皇制教育为例 |
徐雄彬
王升远
|
《东北亚外语研究》
|
2015 |
1
|
|
16
|
九·一八事变后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新近发现佚文《文学无用论》释读 |
李玮
唐东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警察职业教育——以浙江省警官学校为中心 |
杨兆青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独立评论》与“九一八”事变 |
莫镇湖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9
|
导演两场阴谋拉开二战序幕 |
邓月英
|
《上海商学院学报》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