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entralized Mobile SNS Architecture and It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Zhihan YUAN Quan LIU Lu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6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Mobile SNS popular topics of mobile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net.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user demand for self-maintained independent social network and ensure the privacy of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 Mobile SNS popular topics of mobile is one of the most Internet.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user demand for self-maintained independent social network and ensure the privacy of their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the paper proposes system architecture of decentralized mobile SNS.In the temporary scenarios,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the existent specification of FOAF (Friend- of-a-Friend) to describe users'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act as a certificate to be identified by SNS sites. Ticket-based Access Authorization System (TAAS) is provided to grant permission to acquire resources on personal portal. Meanwhile, the mechanism and algorithm are devised for user profile complete deletion when users are going to quit the service for the temporary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SNS DECENTRALIZED temporaryscenarios 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cess authoriz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数据保护认证制度与中国镜鉴
2
作者 许皖秀 王硕 左晓栋 《信息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实现安全、有序、自由的数据跨境传输是各国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明确规定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认证制度,但该制度处于建设初期,仍然面临着确定认证对象等基础性、实施性问题.欧盟作为数据保护认证制... 实现安全、有序、自由的数据跨境传输是各国政策制定的重要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条明确规定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认证制度,但该制度处于建设初期,仍然面临着确定认证对象等基础性、实施性问题.欧盟作为数据保护认证制度的起源地,其制度体系与制度特色对我国认证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以欧盟数据保护认证制度及我国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认证制度为研究对象,比较二者间的制度设计差异,针对我国认证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困境提出包括明确认证对象在内的5方面改进建议,为个人信息跨境传输认证制度的完善与革新提供有益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数字贸易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跨境传输 第三方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场景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目的、价值向度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王勇旗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数字化场景,应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价值理念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规范目的上,信息处理者应结合未成年人特殊性处理其个人信息,在保护与利用之间侧重保护,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义务。价值向度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 数字化场景,应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价值理念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规范目的上,信息处理者应结合未成年人特殊性处理其个人信息,在保护与利用之间侧重保护,切实履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义务。价值向度上,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应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价值、保护弱者法治价值、凸显时代特色发展价值、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目的价值。围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价值目标实现上,可从宏观层面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机制,中观层面优化多元化主体要素联合配置,微观层面细化侵害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归责原则等,立体化提出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优化路径,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未成年人 个人信息保护 规范目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大模型的促进型数据制度:理论反思与体系优化
4
作者 黎浩田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2,102,共8页
随着以体育康复、技战术分析和体育文献为代表的体育大模型兴起,训练数据集作为其发展的核心要素,正面临着高质量数据短缺的困境。构建既能促进数据集供给又能保障数据相关权益的促进型数据制度,已成为亟待回应的关键议题。学界所提的... 随着以体育康复、技战术分析和体育文献为代表的体育大模型兴起,训练数据集作为其发展的核心要素,正面临着高质量数据短缺的困境。构建既能促进数据集供给又能保障数据相关权益的促进型数据制度,已成为亟待回应的关键议题。学界所提的“个人信息合规放宽论”“促进型规则供给论”“著作权制度调试论”,要么忽视从既有法律规定中探寻应对之策,要么对数据标注的促进型规范供给不够重视,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与实践需求相脱节。对此,需从法理层面剖析个人信息保护与模型发展之间的潜在冲突,揭示促进型数据规则赋能模型发展的限度,阐明著作权制度约束模型发展的阶段差异。以此为指导,体育大模型促进型数据制度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其一,以信息披露和影响评估为重点,健全个人信息保护重点制度的规范体系;其二,针对数商培育、数据集开源以及公共数据开放,制定“需求导向”的促进型规则;其三,细化不同阶段模型所涉主体的著作权责任划分,对同一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行为配置相应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大模型 个人信息保护 著作权 促进型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敏感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挑战与建议
5
作者 张寒嫣 《宜春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33-38,共6页
探讨了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分析了我国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司法现状,指出我国敏感个人法律保护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定义+列举”的界定模式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模糊,且敏感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不足。本文... 探讨了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问题,分析了我国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和司法现状,指出我国敏感个人法律保护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定义+列举”的界定模式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模糊,且敏感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不足。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基于“场景理论”的界定框架,细化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完善侵权归责原则、设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及规范精神损害赔偿认定,以更有效地维护敏感个人信息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个人信息 法律保护 侵权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与技术维度下个人信息删除权的实践检视与修正
6
作者 李锦华 《北方论丛》 2025年第2期79-92,共14页
从删除权的法律和实践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差距。导致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实施中的操作性障碍。这些障碍源自信息处理需求与删除需求的冲突、除外条款和利益平衡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上的限制。通过差距成因分析,可以进一步审视... 从删除权的法律和实践角度来看,二者之间存在差距。导致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实施中的操作性障碍。这些障碍源自信息处理需求与删除需求的冲突、除外条款和利益平衡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上的限制。通过差距成因分析,可以进一步审视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删除权的个体需求,探讨其在维护个人尊严与身份构建方面的价值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删除权的工具性、沟通性和程序性特征,适度扩大信息删除的适用范围。并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手段,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删除权的实际效果,从语境和技术两个层面对个人信息删除的实践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删除权 法律与实践差距 场景化 技术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健康信息收集的法律与伦理规制研究——基于可穿戴设备专利信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恒 刘芸芸 王浩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4年第1期20-37,共18页
近年来,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可穿戴设备专利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可穿戴设备在收集和使用个人健康信息时缺少规制,存在伦理和法律上的风险。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表明可穿戴设备专利当前处于研发热点,相关专利技术实施存在对... 近年来,公众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可穿戴设备专利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可穿戴设备在收集和使用个人健康信息时缺少规制,存在伦理和法律上的风险。通过专利信息分析,表明可穿戴设备专利当前处于研发热点,相关专利技术实施存在对用户个人健康信息的隐私侵害风险、管理漏洞风险和永久监视风险。本研究基于不同责任主体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以期促进可穿戴设备专利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其中所涉个人健康信息获得合理保护,实现技术创新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专利 个人健康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困境与思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志 董翌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等不法侵害屡有发生。我国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有所欠缺,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到位,公民维权困难。此外,由于个人信息权属界定不明,个人信息热点问题在立法上回应较为模糊,以及现行相关法... 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等不法侵害屡有发生。我国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有所欠缺,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到位,公民维权困难。此外,由于个人信息权属界定不明,个人信息热点问题在立法上回应较为模糊,以及现行相关法律的救济手段尚不足以完全解决纠纷,影响了实践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效果。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细化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并加强对个人信息处理全过程的监管,进而构建具有多样化的救济渠道,为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侵权 个人信息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司法考察与制度完善 被引量:2
9
作者 沃耘 乔鹏飞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大数据时代,为充分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我国相继施行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考察相关规则的司法适用,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界定不清、损害赔偿威慑作用不足、公益诉讼制度效用... 大数据时代,为充分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我国相继施行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此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考察相关规则的司法适用,发现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界定不清、损害赔偿威慑作用不足、公益诉讼制度效用未充分发挥、“知情—同意”标准不一且流于形式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构建可识别的场景化模式界定个人信息,引入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判定隐私,审慎引入惩罚性赔偿,明晰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的适用条件,构建“国家—行业—平台”三层规则体系实现实质同意,全面保护个人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权 惩罚性赔偿 “知情—同意” 《民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信体系建设下个人信息保护的进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沛智 贾振宇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1,共9页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在社会多个领域实现了覆盖且仍在深入。为弥补“结果保护”理念引发的个人信息收集与共享泛化、个人信息处理规则透明度较低等缺陷,应引入“过程保护”理念,明晰个人征信信息收集、共享的范围,加强有关征信规则的有效...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在社会多个领域实现了覆盖且仍在深入。为弥补“结果保护”理念引发的个人信息收集与共享泛化、个人信息处理规则透明度较低等缺陷,应引入“过程保护”理念,明晰个人征信信息收集、共享的范围,加强有关征信规则的有效应用。同时,要统筹个人征信与失信惩戒的体系建设,明晰个人征信信息侵权赔偿的认定标准,进而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体系 失信惩戒 信息收集 个人信息保护 信息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报批评中的个人信息保护--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韡 张华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九条将“通报批评”明确为一般行政处罚种类,未明确通报批评的具体含义及通报内容。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视角出发,通报内容不明确极易诱发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不当侵害。有必要从规范通报内容、明确行政机关履... 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第九条将“通报批评”明确为一般行政处罚种类,未明确通报批评的具体含义及通报内容。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视角出发,通报内容不明确极易诱发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不当侵害。有必要从规范通报内容、明确行政机关履行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职责、程序合法性控制、建构通报批评后信息删除制度四个方面对通报批评的作出进行法律规制,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机关维护行政管理秩序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报批评 个人信息保护 行政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标准在支付业务领域的应用实践
12
作者 华锦芝 呼如生 +3 位作者 刘磊 欧阳琛 吴彦涵 钟伟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24年第S01期187-190,共4页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出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要求,遵循GB/T 39335—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构建符合企业业务实际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业务或产品对个人的自主选择权、财...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出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要求,遵循GB/T 39335—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构建符合企业业务实际的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评估业务或产品对个人的自主选择权、财产权、公平权等权益的影响程度以及个人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措施的适应性,并配套管理制度和平台工具,提前识别并降低业务可能存在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应用在转接清算、二维码支付、无卡支付等各种支付业务场景且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GB/T 39335—2020 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 支付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13
作者 刘永红 邓海霞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未成年人作为特殊主体,对其个人信息及隐私的保护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虽然我国已有了初步的立法规则构建,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对未成年人敏感信息的年龄划分界定不清、监护人同意规则不足...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未成年人作为特殊主体,对其个人信息及隐私的保护具有重要现实价值。虽然我国已有了初步的立法规则构建,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对未成年人敏感信息的年龄划分界定不清、监护人同意规则不足、未成年人被遗忘权本土化的现实困境。结合域外国家最新立法及我国相关司法实践,以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为基础,需要对未成年人年龄标准进行三阶段界分、提出监护人同意规则的未来出路、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被遗忘权保护制度,以此优化我国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个人信息保护 年龄标准划分 监护人同意规则 被遗忘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路径分析与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艳红 孔玲 +1 位作者 付艳艳 李京典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国家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时代背景下,隐私计算技术作为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隐私计算技术的标准化也已成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路径进行... 在国家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时代背景下,隐私计算技术作为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隐私计算技术的标准化也已成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路径进行分析,从标准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相关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计算 标准化 个人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权立法完善的路径与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璨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当前,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就个人信息权进行立法保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优化了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未能有效衔接,某些规范性文件位阶不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权立... 当前,信息泄露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各国纷纷就个人信息权进行立法保护.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优化了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但我国相关规范性文件未能有效衔接,某些规范性文件位阶不明,特殊领域的个人信息权立法保护不成体系,部分地方缺乏立法能动性,对公权力的监管规定存在漏洞.相较而言,美国在个人信息权保护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和教训.通过比较分析法,对美国就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优势、劣势加以辨别,对我国个人信息权保护的立法提出建议,以期完善我国对个人信息权的立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保护法》 特殊领域 立法完善 美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东方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7,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个人信息保护 知情同意 合理使用 安全保障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困境与应对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畅畅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数字时代下移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国家强制要求移动应用企业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探讨了APP个人信息... 数字时代下移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国家强制要求移动应用企业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并没有发挥预期的功能.探讨了APP个人信息保护政策的概念与性质,分析了APP在获取用户同意、第三方SDK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匿名化技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研究欧美个人信息保护经验,可以找到个人信息公私法融合保护的路径.为解决APP个人信息保护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鼓励企业自律、强化私力救济和健全公力执法3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移动应用 个人信息 隐私保护 匿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doop的移动应用大数据检测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怡 宋恺 +2 位作者 桑明臣 刘陶 王宇晓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18期94-98,共5页
移动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用户等移动应用侵害用户权益问题突出。为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行业合规能力,针对目前人工检测效率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信息可视化展示不友好等问题,设计了基于Ha... 移动应用迅速发展的同时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权、频繁骚扰用户等移动应用侵害用户权益问题突出。为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行业合规能力,针对目前人工检测效率低、大数据分析能力不足、信息可视化展示不友好等问题,设计了基于Hadoop的移动应用大数据检测平台,实现对移动应用的实时监测、自动化个人信息安全检测、海量检测数据及违规应用数据分析、态势感知及预警、多主题可视化展示,并通过数据应用程序接口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应用 个人信息保护 检测平台 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谷晨 冯金金 傅山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基于未成年人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功能要求,研究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与验证方案。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充分梳理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启动... 基于未成年人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功能要求,研究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与验证方案。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充分梳理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启动方式,以及启动后如何合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 身份识别 身份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公益诉讼:垃圾信息治理困境的纾解之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林翀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7,共10页
以垃圾信息为代表的信息治理始终是国家通信领域治理的重点方向。当前,我国在民事维权和行政执法方面不断加大对垃圾信息治理的制度供给,但治理收效甚微。基于垃圾信息对公共利益的侵蚀趋势、公益诉讼实施权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协同优势... 以垃圾信息为代表的信息治理始终是国家通信领域治理的重点方向。当前,我国在民事维权和行政执法方面不断加大对垃圾信息治理的制度供给,但治理收效甚微。基于垃圾信息对公共利益的侵蚀趋势、公益诉讼实施权配置的经济效率及其协同优势,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成为信息治理的新路径。应当明确民事与行政公益诉讼的双重路径,激活社会组织在垃圾信息治理中的功能作用,协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的诉讼顺位,并建立公益诉讼赔偿对私益损害赔偿的流动补充机制,构筑兼顾私益救济与公益保护的多主体联合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信息 公益诉讼 个人信息保护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