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主体协同社区体育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与实践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石振国 冯城凯 +1 位作者 马超 田玉戈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1,共8页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 推进社区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打通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最后一公里”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协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以政府、体育社会组织和社区为治理主体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型,探究不同情景下各主体的策略选择情况,并就政府奖惩额与公信力等因素,对治理主体策略选择概率进行仿真分析。发现,适当的政府奖惩额能提高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积极性,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升社区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收益,能促进其选择积极治理策略;政府公信力直接影响监管力度,进而影响各主体的策略选择;社区体育协会能有效降低主体治理成本,促进各主体选择积极策略。实践中,调节政府奖惩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优化社区体育收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完善社区体育协会体系,优化体育社会组织收益;构建治理公信机制,健全“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协同 社区体育治理 演化博弈理论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环境多元共治网络的建构逻辑——以南京舒村为例
2
作者 刘硕 章荣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系统性工程。以南京舒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主体—转译—网络”的分析框架,探析乡镇政府、村“两委”、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 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系统性工程。以南京舒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为例,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主体—转译—网络”的分析框架,探析乡镇政府、村“两委”、市场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等多元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村级党组织作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核心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动员四个环节完成转译,从而建构起问题化解、效益普惠、任务分解、资源整合的四重合作网络。其背后蕴含着主体协同、量度转译、网络聚合三重逻辑,即政党统合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多维因子交互平衡以及“共商、共享、共责、共建”的网络联结。在主体协同、量度转译、网络聚合的共同作用下,农村环境多元共治得以实现并高效运行,并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多元共治 治理主体 转译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3
作者 其力格尔 《热带农业工程》 2025年第3期59-62,共4页
分析我国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行为的内在逻辑及其面对复杂形势下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实困境。文章从内外因两个层面阐释多元主体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中的行为逻辑,对各主体的“理性”行为给予合理解释,最... 分析我国政府、企业、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行为的内在逻辑及其面对复杂形势下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实困境。文章从内外因两个层面阐释多元主体在治理农村面源污染中的行为逻辑,对各主体的“理性”行为给予合理解释,最后提出构建农村面源污染多元共治机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 多元主体 污染治理 内在逻辑 现实困境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纾解策略 被引量:18
4
作者 魏红梅 杨雪姣 李芹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5,共8页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 课后服务是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制度补充和保障,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走向“上下互动”的协同治理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课后服务协同治理的核心是通过“价值共识—权力配置—行动网络—制度支持”四维联动,重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之间的新型关系,协同推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基于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分析框架发现,当前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存在价值目标分离、多元主体权责模糊、协同合作机制缺位、制度保障供给不足等问题。课后服务协同治理应构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目标导向,重构政府主导、学校主阵地、家庭主人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权责关系,搭建合作、互动、协商的行动网络,持续增加资源、制度供给创新,构建良好的课后服务治理生态,助推“双减”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课后服务协同治理 多元治理主体 协同合作 行动网络 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仁 王嘉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3,F0003,共12页
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既是推动流域和海域水污染一体化治理的法治选择,也是建设美丽港湾、实现黄河入海口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当前,多元主体视角下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协同治理还存在市场主体参与法律规定落实缺位、... 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法律规制既是推动流域和海域水污染一体化治理的法治选择,也是建设美丽港湾、实现黄河入海口生态文明的关键环节。当前,多元主体视角下黄河入海口水污染协同治理还存在市场主体参与法律规定落实缺位、公众参与法律规制与客观现实疏离、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关系与功能定位受限等问题。为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亟须落实市场主体参与的法律法规路径、拓宽公众参与法律规制范畴、明确黄河流域管理机构法律地位,为黄河渤海交汇带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的协同方略提供法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入海口 水污染 多元主体 协同治理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实施路径:基于协同治理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钱瑜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48,共5页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鉴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一体性等特征,传统的科层制纵向线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市域产教联合... 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鉴于市域产教联合体具有多元性、关联性和一体性等特征,传统的科层制纵向线性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其复杂的管理需求,因此协同治理成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新视角。基于协同治理的SFIC模型,以D市域产教联合体为例,在外部环境分析基础上,从初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和协同过程等四个维度,系统剖析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协同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旨在为市域产教联合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产教联合体 协同治理 SFIC模型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业负担生态治理的内涵、价值与实践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艾兴 陈永堂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5,共12页
学业负担生态治理指为营造学生学习、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在共治共享理念的引领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对过度功利化、短视化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与监督,使内、外部环境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从而... 学业负担生态治理指为营造学生学习、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在共治共享理念的引领下,综合运用行政、法律、道德等多种手段,对过度功利化、短视化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与监督,使内、外部环境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学业负担生态治理的实质是社会、学校、家庭等相关利益群体形成的共治模式。学业负担生态治理有利于重塑家庭教育观、回归学校育人本质、培育社会公众理性教育观念,促进学习方式重建、教学形式变革、教学资源补偿,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场域教育生态空间的重构。“双减”背景下,学业负担生态治理的实践进路包括:建立“休戚与共”的价值认知和坚守“学以为己”的治理共识;建立健全学业负担生态治理体系与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加速扭转教育功利化、短视化倾向;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业负担生态治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生态治理 多元主体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多元主体协作的网络治理研究——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宋道雷 林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随着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成为助推乡村善治的重要内容,但多元主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善治的产生。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角切入,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机制与治理网络的形成。... 随着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成为助推乡村善治的重要内容,但多元主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善治的产生。从网络治理理论的视角切入,以闽东P县文旅产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机制与治理网络的形成。研究认为:在具备较有凝聚力的领导力和权威、较规范的制度和机制、丰富多样的资源和较高的主体间的信任度的时候,多元主体才有可能开展有效协作,网络治理才有可能产生并带来善治。各地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从自身需求和禀赋出发,从协同整合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网络治理的持续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网络治理 协作 乡村振兴 文旅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机制与效益——以安徽“小田变大田”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郑佳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 单一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方式难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小田并大田”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治理机制融合的契机。实地调查发现,从村社统筹的视角出发,村社集体由于具有政经社合一的属性,在发挥自组织优势的基础上整合了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是三位一体治理机制的承接载体。在具体实践中,村社集体能够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土地产权整合并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统筹治理的机制在于村社集体通过整合地方政府的治理资源激活自组织,在发挥自组织动员能力的基础上改进行政机制的不足并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三种机制在实践中能够取长补短。村社统筹的土地细碎化治理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以及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因此,在土地细碎化治理的融合机制探索中,应充分重视村社集体在土地细碎化治理中的统筹功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 村社统筹 多元主体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韧性治理: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庆福 周广亮 堵逸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大型体育赛事的高度复杂性给国家安全带来新挑战,韧性治理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应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根源性方式与路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韧性治理的逻辑理路表现为赛事机构适应性与多元主... 大型体育赛事的高度复杂性给国家安全带来新挑战,韧性治理以其独特优势成为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应对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根源性方式与路径。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型体育赛事韧性治理的逻辑理路表现为赛事机构适应性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健全赛事安全组织,赛事机构危机恢复和认知能力提升赛事安全能力,赛事机构集体与自组织行为有效性优化赛事安全行为。然而,大型体育赛事韧性治理仍面临观念落后与结构不优、多元主体缺位或错位、设施规划与资源配置不足、信息失真与沟通不畅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实践进路:推进组织适应性革新,强化赛事机构治理韧性;吸收和优化多元主体,打造赛事主体共治格局;超前规划与匹配资源,提升赛事危机恢复能力;甄别信息与畅通渠道,增强赛事集体行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大型体育赛事 韧性治理 多元主体 共治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级“一核多元”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组织实践及路径优化——基于重庆市Y村治理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小玲 李秀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44-247,共4页
构建村级“一核多元”治理共同体进行乡村治理实践,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场景下村庄自治的积极实践。融入议事协商模式的村级治理共同体蕴含着“灵活、协商、开放”的组织特质,通... 构建村级“一核多元”治理共同体进行乡村治理实践,既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场景下村庄自治的积极实践。融入议事协商模式的村级治理共同体蕴含着“灵活、协商、开放”的组织特质,通过弹性的治理策略,强化了基层党委政府、村民、村自治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主体在乡村治理场域的互动链接,有助于突破乡村治理瓶颈,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目标追求。实践中发现,受主体参与能力、治理资源、治理技术等因素影响,村级治理共同体容易出现组织“无力”、主体“缺位”、行动“悬浮”等梗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疏通村级治理共同体的议事协商渠道,完善治理共同体“一核多元”组织体系,从价值凝聚、明晰权责、民主协商、有效监督4个维度出发探寻村级“一核多元”治理共同体效能提升的优化路径,以充分实现共同体治理“1+N”的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治理 一核多元 治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运行表征、实践问题与优化路径
12
作者 马超 王先亮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8,66,共9页
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义深远。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辩证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市场化分析框架,探析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 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对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意义深远。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辩证分析等方法,构建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结构—行为—绩效”(SCP)市场化分析框架,探析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中主体结构与行为互动的运行表征,挖掘实践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认为,多主体嵌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呈现主体结构创新重构、主体行为正和博弈、服务绩效全过程评价的运行表征,同时,存在主体制约、行为冲突和绩效受限的现实问题。据此,提出以下优化路径:完善购买方下沉、承接方增效、使用方赋权的主体结构;树立民生福祉理念,引领多主体正和博弈与行为共赢;创新数字化、多主体、全过程的动态循环绩效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公共体育服务 政府购买 多元主体 SCP理论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乡村生态治理模式研究——以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为例
13
作者 侯依林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治理内容与能力的内涵更加丰富,为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面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内蒙古牧区开展的多元复合主体的治理模式是以“乡村有效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治理内容与能力的内涵更加丰富,为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面对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深层结构性矛盾,内蒙古牧区开展的多元复合主体的治理模式是以“乡村有效治理”推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特色牧区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为共建共治共享下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为我国牧区生态治理提供一种创新思路。该文以多元复合主体的治理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内在逻辑,提出以草场整合为合作基础,构建多元主体治理结构和互惠合作机制的乡村治理体系,对于保障草原生态保护、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牧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牧区 生态治理 乡村振兴 多元主体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治理结构、机制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蒲毕文 邓星华 景怀国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治理主体结构关系、治理困境、协同治理机...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推进乡村振兴和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农村体育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治理主体结构关系、治理困境、协同治理机制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主体由政府单一主体治理逐步发展到多元主体整合协同治理,治理方式由自上而下的非均衡结构治理发展到均衡治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现阶段,我国农村体育治理仍存在治理主体缺位、治理制度缺项、治理资源缺乏等问题,基于多元治理主体诉求偏好,提出协同多层次农村体育治理结构体系、构建多维度农村体育治理评价体系、完善多主体协同农村体育治理机制等治理路径,实现农村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农村体育 多元主体 治理结构 治理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丽 吕万刚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43,共9页
青少年体育赛事是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杠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改革的必然走向。从协同治理视角,对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治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德国青少... 青少年体育赛事是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杠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成为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改革的必然走向。从协同治理视角,对德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治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德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以一体化为重心,依托俱乐部推进各层级赛事,形成赛事资源共享机制,由多部门共育青少年体育人才;英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以社会化为指向,以全民赛事体验积累社会资本,以学校运动会为载体形成赛事支撑网络,集合多方力量为青少年创造积极的竞赛体验;美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以市场化为动力,形成有机衔接的赛事体系,根据赛事市场效益分类管理,以“赛事+旅游”形式助推赛事产业。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治理应该厘清治理主体的责权利关系,构建一体化治理机制,促进体教融合导向下赛事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以学校为根本,以俱乐部为载体,夯实多方资源参与青少年体育赛事的社会基础;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开发消费市场,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特色的赛事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赛事 协同治理 多元主体 俱乐部 消费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结构视角的“乡村建设实验”特征考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锐 王红扬 钱慧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5,共7页
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入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 当下"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带来繁荣,但单一建设路径也暗藏风险,多元的乡村建设模式亟待培养。引入治理结构的理论视角,审视当下一批乡村建设实验,并总结了三类建设主体:企业资本、NPO与NGO、知识分子与本土精英。各主体在乡村建设中构建三类治理结构:辅助的自上而下型、协调权益的中间桥梁型、血缘牵连的自下而上型。通过与政府主导乡村建设模式对比,认为多元的乡村治理结构能与政府力量和基层自治相协调,并弥补单一建设模式的缺位和风险。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乡村建设平台,促进更多样的主体参与乡村建设,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丰富乡村建设图景,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结构 乡村建设实验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共治”达“高质”——基于多元主体的研究生教育治理之路 被引量:11
17
作者 姚玉香 柳欣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基于研究生教育现实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加强教育治理,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教育治理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复杂的系统工... 基于研究生教育现实状况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矛盾,加强教育治理,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研究生教育治理是一个涉及政府、高校、导师、研究生、社会等多元主体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要把握“质量输入—质量生成—质量评估”三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目标。而要推进多元共治则需制定规章制度以规范共治全程,更新主体思维以确保责权承担,健全交流机制以协调主体诉求,最终通过多措并举,使多元共治得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多元主体 多元共治 共参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治理结构视域下中高职衔接的利益主体与路径框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绪军 王敦 周旺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的制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治理结构 中高职衔接 利益主体 路径框架 高职院校 中职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及其对策 被引量:8
19
作者 同燕 肖士英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2,共7页
意识形态内在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展开于意识形态场域、内在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表现为:阻障社会治理多元协调目标的生成、限制社会治理认知质量的可靠性、抑制甚至摧毁社会治理的可能性... 意识形态内在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展开于意识形态场域、内在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意识形态的存在形式。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表现为:阻障社会治理多元协调目标的生成、限制社会治理认知质量的可靠性、抑制甚至摧毁社会治理的可能性、窒息社会治理创新可能性、弱化社会治理主题选择的恰当性、销蚀社会治理批判的有效性。社会治理并不具有自足性,不能在其自身限度内避免和有效应对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因此,决不能盲目膜拜社会治理,必须对其功能限度及意识形态对其严峻挑战有清醒的认识。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有效对策由以确定的根本依据,在于社会存在的内在客观要求。社会治理的意识形态挑战的有效对策,呈现为基于此依据的由多环节构成的对策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拜物教 意识形态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路径构建 被引量:70
20
作者 杜智民 康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0,共8页
乡村治理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之大计。以基层政府、村“两委”、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等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治本之策。对当前... 乡村治理的效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之大计。以基层政府、村“两委”、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等为代表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治本之策。对当前乡村多元主体在合作共治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聚焦,以参与能力提升、共同利益塑造、治理制度建设和治理技术优化四大抓手为举措推进乡村善治进程,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主体 主体协同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