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2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Model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Media Era
1
作者 Xing Nian Liu H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1-209,共9页
Nowadays,the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cing various challenges,including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self,decrease of inheritors,poor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and heterization of connotation,... Nowadays,the commun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s facing various challenges,including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tself,decrease of inheritors,poor 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and heterization of connotation,as well as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New media has provided mo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outstan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ole of new media in completing the structure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ommunication of outstan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proposed strategy for optimizing the communication rou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environment,changing content,and adjusting strategy.The contributions of new media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medi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flections on a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作者 Wang Jiujia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8-225,共8页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gone through dificulties and reached a new level.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gone through dificulties and reached a new level.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it is our new historical position.This jud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Xi Jjin-ping’s thought on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history and reality,the Marxism Times Thought is its theoretical basis;The Party's practice and recognition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s its historical basis;Canstantly promoting the pew development q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its realistic requi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M TIMES new era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3
作者 CHEN Jin-long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Chinese wisd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Chinese experience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adeveloping country,a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Chinese wisd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Chinese experience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adeveloping country,and Chinese solution to the global governing.It clarifies the theoretical puzzlement of"theend of history","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and"Western centrism",so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human intellectual history.Therefore,one should adopt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to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wisdom global signific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HAIRTAIL FISHES FROM CHINESE COASTAL WATERS(TRICHIURIDAE)”《中国近海带鱼类》)一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可玲 尤锋 +1 位作者 徐成 张培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5-222,共8页
李春生先生在“MarineSciences”1992年第4卷第3期第212-219页上发表题为“HairtailfishesfromChineseCoastalWaters(Trichiuridae)”(《中国近海带鱼类》)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把中国近海带鱼分成3个种并定名两个新种。本文作... 李春生先生在“MarineSciences”1992年第4卷第3期第212-219页上发表题为“HairtailfishesfromChineseCoastalWaters(Trichiuridae)”(《中国近海带鱼类》)一文(以下简称该文),把中国近海带鱼分成3个种并定名两个新种。本文作者对该文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该文从基本概念到原始数据的测量、计算和资料的分析整理等方面,存在系列的错误,某些形态描述与事实不符。故此,依照该文的论据,两个新种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带鱼 分类 新种 带鱼
全文增补中
Issues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Wireless Internet
5
作者 Fu Yanyan Guo Yud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8-225,共8页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th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culture leaves much to desire. With the arrival of new media and big data,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the overseas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Chinese culture leaves much to desire. With the arrival of new media and big data,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culture begin to embark on a new challenge. Based on big data and new media platform,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material selection,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inspirations from internet stars,for example,Li Ziqi,advocating reader analysis mechanism and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modes,so as to let foreigners understand and love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and promote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ulture going global big data new media Li Zi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慧 李少梅 王海宾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21,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社会产业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急速攀升。随着“绿色化工”“智能化工”的兴起,地方本科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性不够、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全面、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人才质... 新工科背景下,社会产业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急速攀升。随着“绿色化工”“智能化工”的兴起,地方本科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科学性不够、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全面、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的现实困境。推动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和发展,需要明确与产业需求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大化工课程体系,建设具备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化工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本科高校 化工类专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艳莉 侯怀银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国教育史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是中国教育史自觉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中国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立足世界教育史学界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 中国教育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是当前中国教育史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是中国教育史自觉发展、跟随时代发展节奏、中国教育实践发展以及立足世界教育史学界的必然要求。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建设要遵循人民性、实践性、继承性、原创性、民族性、世界性、科学性、时代性和系统性等原则。在马克思主义以及相关原则的指导下,中国教育史“三大体系”的建设理路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设要树立“大学科”意识,学科体系建设要夯实学科基础,和谐推进相关研究;中国教育史学术体系的建设要科学合理构建学术命题,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学术评价考核;中国教育史话语体系的建设要注重凝练标识性概念,讲好中国教育史的故事,且形成为世界所认同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史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大学科”意识 学术命题 标识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平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I0002,共11页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研究的重大使命在于深刻揭示和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出场的必然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创新到理论创新,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和叙事体系:①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式现代化弊端的“道路之新”和“本质之新”;②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文经济学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③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面对现实的差异性社会并引导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④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系统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⑤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文明贯通;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两山”理论;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唯物史观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话语 中国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rmacological study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natural product in China
9
作者 Yong-xiang ZH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41-94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形成:数字平台如何产生更大效益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海曦 蒋晋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本文以数字平台如何产生更大效益的机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平台的现象与特征、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逻辑与实现条件、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社会影响、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路径等问题。本文认为,利用零价格无偿占有数据,利用... 本文以数字平台如何产生更大效益的机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数字平台的现象与特征、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逻辑与实现条件、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社会影响、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路径等问题。本文认为,利用零价格无偿占有数据,利用大数据获取用户的兴趣方向占有更多数据流量,其效益形成于数据商品售卖之前,是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现象特征;数字平台通过精准的数字管理、有趣的观念驱动、去技能化的完成,形成获取更大效益的条件;数字平台通过平台垄断、无限制锁定用户、使社会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难以区分、使社会关系异化等形式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应通过加强数字平台的科学管理、正确评估平台形成的价值、解决数字平台的数字产权确认问题以及创新平台商业新模式,努力克服数字平台获取更大效益的弊端,促进数字平台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平台 效益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插件和大语言模型的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辅助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宇 陈汉文 +1 位作者 祝之森 张蓉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5-212,共8页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在一般性教学辅助、文科课程和计算机课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但应用于电力电子实验教学时存在电路拓扑图识别不准、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基于智能插件和LLM的教学辅助设计方法:首先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电路拓扑图识别,并将其转换为电路网表文本;然后向LLM提供网表文本及不同提示词,引导LLM实现网表检查、电路分析、文档生成、知识问答等教学功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设计起点。该方法有望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质量,为电力电子实验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电力电子技术 实验教学 大语言模型 电路拓扑图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的文明新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俊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4,共10页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受到外部震荡冲击并谋求新发展,基于自身的文明特性和时代境遇,中华民族的自觉具有突出的集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于文化转型、关系重建、集体重塑、使命维新等范畴展开的理性反思与文明自觉。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共产... 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受到外部震荡冲击并谋求新发展,基于自身的文明特性和时代境遇,中华民族的自觉具有突出的集体性,表现为中华民族于文化转型、关系重建、集体重塑、使命维新等范畴展开的理性反思与文明自觉。新文化运动伊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以及“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其特点是“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突破性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新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性、创新性、人民性、民主性、民族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结合”下的中华民族新文化赋予现代性以中华文明智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中华民族当代的文明新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进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征程,推进了中华文明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现代性 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族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 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现代化历史来看,西方率先开启了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石的现代化探索,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发生深刻变革,形塑了以资本逻辑、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特征。但与此同时,西方现代性悖论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的冲突、个体与共同体以及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张力等问题。在反思资本主义带来的现代性悖论的基础上,中国式现代化将价值理性同工具理性、历史理性、理论理性、实践理性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在实践中具体地解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面临的价值难题,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新的现代性理论框架作为支撑,这样才能确保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既能稳固中华文明根基,又不偏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方向。深入探索新现代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全面而多维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性 新现代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建构与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性逻辑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云志 赵荣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中国化的探索进程揭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必然性。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展开了辩证批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历史依据。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同时,提出了重构人类新文明的现代性方案,对未来文明形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筹划,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国现代性建构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展开过程,深刻回答了“中国现代性何以建构”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创造”的重大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出场提供了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现代性道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类型,凸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现代性内涵,实现了对现代性文明的内在超越,为人类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价值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批判 现代文明 中国新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蕴萍 王潇凯 陈言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3,共18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企业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力。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企业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质生产力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重要支撑力。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在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全域数字化转型解决各类发展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数字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对智慧城市建设对培育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通过了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替换变量、剔除异常数据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机制研究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在推动宏观层面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能够有效带动微观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对国有企业、人口规模较大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这也提示了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实践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区和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效应的最大化。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持续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在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当下,深入洞察并有效运用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生产力的培育提升效应,对于加速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孕育与成熟,进而引领我国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质量和更优水平的发展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新质生产力 智慧城市建设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引导、产业生态构建与低空经济发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晓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5,共15页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低空经济进一步成为投资热点,政府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引导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低空经济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属性,其有效性在于适应了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需求、释放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强化了地方和民间的预期。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主要包括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保障四大领域,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基础设施、监管政策等产业生态构成要素对低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低空经济与其他产业生态一样,表现出复杂连接、相互依赖、影响各异、协同演进等特征和规律。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要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安全与发展、因地制宜与区域协同、行业技术与通用技术等关系,加强宏观统筹、场景牵引、创新推动、基础设施支撑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政府引导 产业生态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文明根基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治文 张晓委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124,共9页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 文明是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密码。中华文明与现代化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有三个重要问题等待解答。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时空错置”下,如何标识有别于“西方式”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与现代化处于“古今错置”下,如何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中华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又如何打破“古今中西之争”开启新文明类型?解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基因就需要对三重错置关系进行“中国式解答”。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根脉,以“中国主体性”破解“西方中心论”,在文明赓续中标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源脉,以“第二个结合”破解“传统—现代”二元对立论,在文明激活中型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形态。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破解“古今中西之争”,在文明更新中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文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中国特色 现代形态 新文明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韦文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7,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差距缩小、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助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键动能,可赋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但碍于政策发展规划与政府支持异位、新质人才引育留工作存在不足、数字资源利用不足以及服务供给不畅...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与差距缩小、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助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键动能,可赋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但碍于政策发展规划与政府支持异位、新质人才引育留工作存在不足、数字资源利用不足以及服务供给不畅、生态环境履责压力较大以及发展脆弱性较高的四维困境,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路径受阻。为此,立足政府扶持困境、人才源生困境、要素配置困境与产业转型困境,要找准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基准点、核心点、发力点、落脚点,通过健全宏观顶层设计、培养新质人才、借助数字技术与构筑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增强新质生产力对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民族地区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瑞华 余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问题,也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变革而衍生的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企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参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关键性体制机制改革,以建设现代新型企业为抓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发挥核心功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企业 中国式现代化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年俗、新风尚与人类非遗:中国春节研究百年回顾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波 张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5,共13页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于2024年12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23年至今,中国春节研究历经奠基、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即将迎来兴盛期。百余年来,春节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议题:一是在存废、新旧、兴衰的...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于2024年12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1923年至今,中国春节研究历经奠基、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即将迎来兴盛期。百余年来,春节研究主要集中于三大议题:一是在存废、新旧、兴衰的激烈争论中明晰春节的文化内涵、价值和功能,二是在个性与共性的多向度观察探讨中凸显春节的丰富形态和多元特征,三是在文明交流互鉴的世界潮流中托举春节的文化标识和遗产形象。春节从民族文化升华为人类共同价值,春节研究将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百年学术积累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应承担新的使命,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春节文化,助力打造中华文明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传统新年 人类非遗 节日习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