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产学用”如何驱动“卡脖子”技术的双核创新——基于华中数控的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贺远琼 刘路明 +1 位作者 田志龙 陈吉红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9,共14页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基础产业。我国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数控系统方面面临严峻的技术封锁。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产数控机床竞争力,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点议题。本文以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 数控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基础产业。我国在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数控系统方面面临严峻的技术封锁。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产数控机床竞争力,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点议题。本文以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中数控)为典型案例,构建了“政产学用”合作主体驱动技术与市场双核创新的机制模型。研究发现,案例企业的“卡脖子”技术突破包括技术与市场的双核创新,技术创新经历“基础技术积累→基础技术升级→技术集成化→技术生态化”四个阶段,市场创新经历“市场储备→侧翼进攻→正面竞争→多点竞争”的演变过程。在双核创新过程中,“政产学用”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呈现出“学→产→政→用”的关键作用主体演变路径。研究丰富了“政产学用”协同创新模式和技术与市场创新的学术成果,为我国“卡脖子”技术攻关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卡脖子”技术 “政产学用”合作主体 技术创新 市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江苏新材料产业为例
2
作者 刘媛 张华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2,共8页
[研究目的]对“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布局攻关项目提供指引,为企业进行研发布局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了“卡脖子”技术识别、技术评价和技术布局三阶段“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识别阶段,依据德尔菲法识... [研究目的]对“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布局攻关项目提供指引,为企业进行研发布局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构建了“卡脖子”技术识别、技术评价和技术布局三阶段“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识别阶段,依据德尔菲法识别出江苏新材料产业亟需攻关的“卡脖子”技术;技术评价阶段,借鉴技术成熟度模型,构建六维度的“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技术布局”阶段,针对技术名称增加技术参数指标,将“卡脖子”技术清单转化为科技项目指南清单。通过“卡脖子”技术攻关评价模型对“卡脖子”技术发展状态及需要攻关技术的优先级进行评价,为政府部门提供支撑。[研究结果/结论]结论显示:江苏新材料产业亟待攻关的“卡脖子”技术有14项,最紧迫的攻关技术分布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最亟需攻关的技术是氮化镓、碳化硅功率器件及微波器件;从学科就绪度看,江苏已布局学科对智能传感器技术的支撑力度最强;从专利就绪度看,大尺寸高质量氮化镓、氮化铝、碳化硅衬底及外延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增长率成熟度最高;从人才就绪度看,高端轴承钢等高性能特种钢技术储备的学科人才最多;从市场就绪度看,石墨烯基先进储能技术具有最强的市场潜力和需求;从生态就绪度看,高性能特种钢技术研发条件最为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技术评价 技术攻关评价 技术识别 评价模型 新材料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解决“卡脖子”技术困境的关键专利识别研究
3
作者 朱珈慧 周潇 +2 位作者 王博 任乔杨 王丹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35,共16页
随着国外对我国芯片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封锁限制,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和机构正在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识别我国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有突破潜质的关键专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细粒度解决方案,是帮助我国实现技... 随着国外对我国芯片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封锁限制,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和机构正在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识别我国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有突破潜质的关键专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细粒度解决方案,是帮助我国实现技术突围和布局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大模型生成中外专利技术功效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国外“卡脖子”核心专利与国内专利的技术功效文本,识别出具有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国内关键专利。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技术功效文本的生成上,利用大模型作为文本生成工具,弥补了抽取方式的机械性,同时有效降低了专家的参与程度;②在识别关键专利时,考虑了“技术—解决方案”的深层对应关系,从技术底层逻辑而非技术文本表层对中外专利进行对标,使得识别出的国内关键专利更具问题导向性。最后,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芯片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困境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突破 关键专利识别 大语言模型 技术功效文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卡脖子”技术的识别与突破--以新材料产业为例
4
作者 张祖冲 胡绪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引用网络,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在专利间引用关系网络中使用PageRank算法识别产业“卡脖子”技术,同时构建专利归属网络,并运用HITS算法剖析产业的创新格局、技术分布导向、技术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美国在新材...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引用网络,以新材料产业为例,在专利间引用关系网络中使用PageRank算法识别产业“卡脖子”技术,同时构建专利归属网络,并运用HITS算法剖析产业的创新格局、技术分布导向、技术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美国在新材料产业处于领跑的优势地位,新材料产业的7个细分领域美国均表现强势;中国虽加大新材料产业专利强度、新材料产业竞争力有较大提升,而且核心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核心专利归属的企业与科研院所数量超过美国,但基础性且不可替代的专利数量仍不足,头部企业数量仍较少。基于此提出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卡脖子”技术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卡脖子”技术识别 新材料产业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冲 贾琪 +1 位作者 陈紫薇 高甲蒙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160,共8页
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关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在关键领域依然存在技术短板,亟需突破。为进一步识别、评价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本文基于电力系统的特征,构建关... 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关乎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在关键领域依然存在技术短板,亟需突破。为进一步识别、评价电力系统关键领域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问题,本文基于电力系统的特征,构建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评价体系,并采用相关二手数据进一步识别和分析具体的“卡脖子”技术,为该系统未来技术突破提供方向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技术创新 技术突破 技术评价 关键领域 “卡脖子”技术 专利 技术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为例 被引量:56
6
作者 宋娟 谭劲松 +2 位作者 王可欣 赵晓阳 仲淑欣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5,I0001,I0002,共14页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难题,如何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突破为案例对象,结合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与关系多元性理论,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律。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难题,如何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突破为案例对象,结合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与关系多元性理论,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律。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依赖的技术知识存在差异,因而核心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特征,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构建适配的多元耦合网络:与科研机构构建研发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以突破集成技术;与部件研制企业建立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以支持其突破负责的子技术分支;采用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促进所有部件研制企业协同创新以实现子技术分支匹配兼容;与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成员构建商业化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促进研发网络和商业化网络交互迭代,持续提高技术可靠性,最终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此外,由于新旧技术范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差异,在“落后—追赶”与“创新引领”阶段中,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所依赖的有效耦合模式不同,具体表现在耦合网络的结构和演进特征方面。本研究拓展并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瓶颈”与耦合模式研究,为核心企业与政府协调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耦合关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困境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核心企业 关系多元性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一个整合框架 被引量:9
7
作者 操友根 任声策 杜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68,共8页
[研究目的]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障碍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应在全局把握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然而既有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突破的讨论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在理论... [研究目的]系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障碍是“十四五”时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应在全局把握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然而既有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突破的讨论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特征和类型,剖析了关键核心技术障碍的突出表现和国内外成因,探讨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背景与形势、方向与重点、机理和路径。[研究结论]研究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整合框架,并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目标体系构建、主攻方向选择、攻坚力量部署、激活机制重塑、攻坚稳步推进五个体系化维度明晰未来进路。研究结论既能促进关键核心技术文献的发展,又为政府制定政策、各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突破 卡脖子技术 技术识别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