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子·内篇》“VP_(1)而VP_(2)”“NP之VP”结构研究 |
黄昌杰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2
|
“有+VP的NP”与“有+NP+VP”的变换限制——兼论“有+NP+VP”的情态表达功能 |
王梅晓
寇鑫
|
《现代语文》
|
2024 |
0 |
|
3
|
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 |
宗守云
张素玲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4
|
基于构式家族观念的“NP的VP”及相关结构 |
方绪军
刘华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5
|
汉语“NP的VP”构式的构式语法新探 |
牛然明
高德文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8
|
|
6
|
“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 |
宗守云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7
|
也谈“NP+的+VP”偏正结构 |
吴早生
郭艺丁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8
|
及物性视角下“NP_受+VP”的句法表现和语用功能 |
许红花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9
|
“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 |
周国光
|
《汉语学报》
|
2007 |
15
|
|
10
|
“NP_L+NPs+VP”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
税昌锡
|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关于“NP_1+VP+NP_3+给+NP_2”句式 |
杨玲
沛如
|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12
|
古汉语“往+NP+VP”与“VP+往+NP”的差异 |
马梅玉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3
|
齐普夫频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VP-NP-AP构式的影响 |
张晓鹏
董晓丽
|
《语言教育》
|
2018 |
1
|
|
14
|
“Ns+V+得+NP+VP”研究三题 |
谢爱林
徐玉莲
廖运生
|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
2004 |
1
|
|
15
|
“Ns+V+得+NP+VP”中“V”与“NP”两部分间语义关系再探 |
谢爱林
廖运生
徐玉莲
|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
2004 |
1
|
|
16
|
“NP+在NL+VP”与“在NL+NP+VP” |
林齐倩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7
|
“NP+VP+去”歧义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
刘春卉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8
|
基于HSK语料库的“NP的VP”考察及相关教学建议 |
张延成
冉晨
|
《长江学术》
|
2017 |
0 |
|
19
|
“NP的VP”短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
李欣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6 |
0 |
|
20
|
论“NP+VP+得+NP+VP”结构 |
庄会彬
张培翠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