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P的VP”式的DP结构重议
1
作者 曹道根 潘海华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2-375,共14页
文章重新论证"NP的VP"式(如"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内动外名"的句法构造。主要观点如下:1)只要承认其中"NP的"是领有成分,就必须承认此式有(零形)D功能投射,即此式有外层名词性句法构造。2)此式... 文章重新论证"NP的VP"式(如"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内动外名"的句法构造。主要观点如下:1)只要承认其中"NP的"是领有成分,就必须承认此式有(零形)D功能投射,即此式有外层名词性句法构造。2)此式内层谓词性结构通常为词汇层VP或题元层vP/VoiceP,但名物化层级也存在向形态层最为有限的功能扩展。3)按所述物化事件是否涉及可数性特征核验或是否有数量描述,此式外层名词性架构区分为两类,差别在于DP内是否包含量词性轻名投射;量词性轻名词同时在语义和句法层面实现名物化。4)DP不含轻名投射的情形下(即[DP-VP]型式),领有名词移位生成;反之(即[DP-nP-VP]型式),领有名词基础生成于[Spec,DP],并成为VP中空主语或空宾语Pro的控制成分。5)"的"在此式中只是领格标记,既不构成此式作为名物化结构的结构中心,也不构成"NP的"这一领有短语的结构中心;"的"在此式中没有发生功能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物化 npvp D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随同”到“参照”——论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的形成与发展
2
作者 陈景元 蒋雯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由两个行动关联事件融合为一个事件而成,其形成和发展是事件融合和语法化的产物。构式共时层面多元化共存,具有承继性和多义性,可分为随同构式和参照构式两大类型。随同构式为原型构式,围绕原型构式扩展到参... 事件融合构式“跟着NP+VP”,由两个行动关联事件融合为一个事件而成,其形成和发展是事件融合和语法化的产物。构式共时层面多元化共存,具有承继性和多义性,可分为随同构式和参照构式两大类型。随同构式为原型构式,围绕原型构式扩展到参照构式,构式从低融合走向高融合,构式化程度不断增强。因其结构紧凑,语境适用面广,表达功效特殊,具有较强的人际互动功能和语篇统辖功能,该构式被广泛使用于文章标题、视频标题、书名、影视名、栏目名等,呈现标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着np+vp 事件融合 构式 构式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螺旋纤丝Vps24⁃Vps2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3
作者 刘德生 李耀旺 孙珊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Ⅲ(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Ⅲ,ESCRT-Ⅲ)介导了一系列细胞膜重塑事件,包括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分裂和病毒释放等。这些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ESCRT-Ⅲ蛋白亚基组装成纤丝状结构。在...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Ⅲ(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 required for transport-Ⅲ,ESCRT-Ⅲ)介导了一系列细胞膜重塑事件,包括多囊体的形成、细胞分裂和病毒释放等。这些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ESCRT-Ⅲ蛋白亚基组装成纤丝状结构。在本研究中,作者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由Vps24和Vps2融合蛋白(Vps24-Vps2)形成的双链螺旋纤丝的结构,分辨率为4.07A。在该结构中,呈伸展构象的Vps24-Vps2单体首先形成反向结合的二聚体,二聚体之间再错位结合形成一股螺旋,两股螺旋互相缠绕最终形成纤丝。该结构为理解ESCRT-Ⅲ丝状结构组装以及解聚过程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必需内体分选复合物 ESCRT vps24 vps2 冷冻电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式家族观念的“NP的VP”及相关结构 被引量:6
4
作者 方绪军 刘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2,共10页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 文章基于构式家族的观念,审视汉语"NP的VP"结构所在构式家族的层级关系以及该构式与相关结构的关系,认为"NP的VP"和"NP1的NP2"是同一层级上的姊妹构式,它们各自直接承继了同一个上位构式的结构方式和指称性,但有些"NP的VP"与"NP1的NP2"之间的界限有一定的模糊性。文章还根据NP和VP语义关系的不同,区分了"NP的VP"的几种主要下位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 构式家族 承继层级 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几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洪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1,共8页
上古汉语中有四种特殊的"NP之VP"结构,通过分析其功能特点,可知它们都不是主之谓结构。其中的"之"或有话题标记的功能,用于对比话题和表论断的句子的话题之后;或是焦点标记,用于主语焦点、宾语焦点和状语焦点之后。
关键词 “npvp”结构 “之” 话题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NP+的+VP”偏正结构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早生 郭艺丁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2-394,共13页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 汉语'NP的VP'中,NP的构成与理解往往与VP来源结构有密切联系,即一般要求来源动词动作性较强;同时,来源动词及物性越强(作格性越强),所构成'NP的VP'中的'NP'越易于理解为'NP2的VP',越不易于理解为'NP1的VP'。这些现象可以从NP与VP之间的控制影响能力、自主体验特征等方面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结构 及物性 作格性 控制影响能力 自主体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 被引量:3
7
作者 尹海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49-256,共8页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 基于功能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理论,讨论否定结构"(看我)不VP+NP!"的肯定识解问题,并定性为结构相对松散的一类构式。从交际功能出发,首先阐述该构式的语用功能,分别为:警示与威吓、惩罚与飙狠、预估与告诫。基于内容和形式相互验证的语言研究原则,依次概括出构式表义中语义、句法与语用的配列关系。其次,描写分析构式的句法结构和标记成分特点,讨论影响构式义表现的人称、位置、重音等几个重要因素。再次,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构式结构和构式义的生成做共时平面的逻辑推导,认为其来源有两个:一类是无标记否定疑问句和含有否定词的是非问句;一类是"不VP……才怪"框架中"才怪"的脱落。最后,简要讨论了构式"(看我)不VP+NP!"的几种变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结构 (看我)不vp+np 构式 肯定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NP+的+VP”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徐阳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8-131,共4页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 “NP+的+VP”不宜看作“的”字结构,也不宜看作主谓结构,应该看作偏正结构。它的中心语VP是谓词性的,而整个结构却是名词性的,是因为词与短语的句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前者依据的是一组句法框架,后者依据的是其经常出现的句法位置。当特定句法框架判定一个词为VP时,它出现在任何位置上都看作VP,不然就会造成词无定类。也即“NP+的+VP”的VP只能看作谓词。“NP+的+VP”只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因而是名词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句法分类 偏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国光 《汉语学报》 2007年第3期53-58,共6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 文章简要介绍了汉语语法学界近年来围绕汉语的"NP+的+VP"结构和生成语法学的中心语理论所展开的讨论,并列举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表达为核心,表达控制词类和结构"的思想,并据此修订了向心结构理论、句法同构理论和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同时处理了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中心语理论 表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VP+去”歧义结构及其形成条件
10
作者 刘春卉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 "NP+VP+去"结构中的VP既可以表示"去"的方式,也可以表示目的。当NP是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时,且VP可以表示位移或交通方式时,该结构可能具有歧义。该结构表示两种不同意义时在语音、句调、句法变换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但这类歧义大多可以通过补充处所宾语以及选择使用不同的介词或动态助词得以分化。此外,目的义"NP+VP+去"结构还可能与兼语句同形而构成另一类歧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去" 歧义 方式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法中心语“的”与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
11
作者 姚小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87,共6页
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助词"的"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的"被看作后附成分,这和它在句法结构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文章通过对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心语概念的比较... 汉语语法学界对结构助词"的"已有比较全面的分析,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在结构主义语法体系中,"的"被看作后附成分,这和它在句法结构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文章通过对结构主义语法和生成语法中心语概念的比较,认为结构主义语法的"中心语"概念实际属于语义中心语,而生成语法的"中心语"则属于句法中心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语法 生成语法 句法中心语 语义中心语 vp+的+np”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成构式理论看“NP之VP”构式的句法语义
12
作者 杨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7,179,共14页
该文基于生成构式主义重新审视了先秦汉语“NP之VP”构式的句法和语义属性,并提出“名物化分层假说”理论来解释该构式所体现的范畴属性的强弱之别,认为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范畴进行操作。据此,文章建构出“NP之VP”构式的句... 该文基于生成构式主义重新审视了先秦汉语“NP之VP”构式的句法和语义属性,并提出“名物化分层假说”理论来解释该构式所体现的范畴属性的强弱之别,认为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范畴进行操作。据此,文章建构出“NP之VP”构式的句法层级,并由句法层级推导出相应的语义层级,继而解释语义分层带来的句法后果。最后,文章还从构式压制的角度论述该构式是以限定范畴D为核心的DP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 “npvp” 名物化 生成构式主义 构式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NP是VP”结构分层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武伟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8-166,共9页
上古汉语"NP是VP"结构早在春秋以前就出现了,该结构依据"是"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主谓式""主宾谓式""宾谓式"三种。对上古汉语文献分层比较后发现,"主谓式"只存在于春秋前,... 上古汉语"NP是VP"结构早在春秋以前就出现了,该结构依据"是"的不同性质,可分为"主谓式""主宾谓式""宾谓式"三种。对上古汉语文献分层比较后发现,"主谓式"只存在于春秋前,而"主宾谓式"存在于战国以前,"宾谓式"一直保存到东汉。上古汉语中的"NP是VP"结构是不同质的三种结构,但它们都不是语法上的结构,而是语用上的表达结构,其形成机制是由不同语用手段制约的。由于"NP是VP"结构的不同质,其中"是"的语法性质和功能也不同,"主谓式"中"是"为衬音助词,其功能为补充音节;"主宾谓式"中"是"为代词,其功能为复指;"宾谓式"中"是"为结构助词,起着标记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vp OV语序 语言类型学 衬音助词 结构助词 标记词 焦点化 话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现代汉语“NP+的+VP”结构——兼与陆俭明教授商榷
14
作者 游红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272-273,共2页
现代汉语中关于“NP +的 +VP”结构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 ,陆俭明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用全新的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对传统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结构应理解为名词性“的”字结构 ,本文就陆教授的观点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认为与... 现代汉语中关于“NP +的 +VP”结构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 ,陆俭明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用全新的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对传统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结构应理解为名词性“的”字结构 ,本文就陆教授的观点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认为与其把它看作“的”字结构 ,还不如按传统方法将其视为偏正结构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的+vp”结构 “的”字结构 偏正结构 名词化 陆俭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有+NP+VP”结构考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薇 《高校教育管理》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从两方面探讨现代汉语中“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特点及功能。1.“没有+NP+VP”结构的内部考察,2.“没有+NP+VP”结构的整体考察。
关键词 “没有+np+vp” 结构 语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为定指的“有+NP+VP”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机制
16
作者 张伟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31-136,共6页
NP为定指的“有+NP+VP”结构数量不多,但在语言系统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价值。该结构一般为无主语句。该结构中,NP定指形式主要有:人称名词、专有名词、这/那+(量词)+名词、代词;“有”与NP之间并非存在或领有的语义关系;整个结构凸显NP... NP为定指的“有+NP+VP”结构数量不多,但在语言系统中发挥着自身的功能价值。该结构一般为无主语句。该结构中,NP定指形式主要有:人称名词、专有名词、这/那+(量词)+名词、代词;“有”与NP之间并非存在或领有的语义关系;整个结构凸显NP所具有的功能属性,而VP则将NP的功能属性进一步显化与具体化。NP功能属性的凸显是NP次认知域凸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指np “有+np+vp” 结构功能 转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性成分的名物化及其对汉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意义
17
作者 潘瑶瑶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名物化的相关研究一般认为,名物化是将非名词性成分转变成名词性成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名物化的对象也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朱德熙(1961,1966,1982)提出汉语的名物化标记"的"可用于名词性成分,并未获得广泛认同。在此背景... 名物化的相关研究一般认为,名物化是将非名词性成分转变成名词性成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名物化的对象也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朱德熙(1961,1966,1982)提出汉语的名物化标记"的"可用于名词性成分,并未获得广泛认同。在此背景下,文章意在指出长期被忽视的名词名物化现象,明确现代汉语的名词名物化结构是"NP的",并从跨语言和历时层面,论证名词名物化现象以及"NP的"作为名词名物化结构的合理性。承认"NP的"为名物化结构,可以将其与"VP/AP的"中的"的"统一为名物化标记,那么名词性偏正结构中由"的"构成的修饰语实质上是名词性成分。修饰语为名词性成分是一种具有类型学意义的语言现象,可以得到跨语言和跨方言的广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名物化 “np的” 跨语言 指称 名词性偏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固有模式对构式的影响——以“放着NP不VP”为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宗守云 张素玲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0,95,共9页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qu... 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着构式。社会固有模式决定构式意义,"放着NP不VP"反映了施动者放弃社会固有模式中的高价值行为,而选择社会固有模式中的低价值行为,以及言说者对施动者行为的认同与否。社会固有模式制约构式成分,施动者、"放着NP不VP"、后续转折小句或多或少都受到社会固有模式影响。社会固有模式促进构式形成,"放着NP不VP"的先构式化和再构式化都和社会固有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固有模式 放着npvp 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邢继兰 潘洁 +4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尤永进 徐泉兴 刘惠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9-302,共4页
体外克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vp1。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诱导5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表达产物大小约为33Ku~40Ku,表达蛋白能与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产生... 体外克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vp1。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诱导5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表达产物大小约为33Ku~40Ku,表达蛋白能与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HPLC纯化后,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建立检测VP1蛋白抗体的ELISA方法,检测猪牛血清样品,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与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检测结果呈正相关,能反映出免疫抗体动态变化,对临床样品口蹄疫病毒血清抗体检测,两种方法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显著。所以以重组VP1蛋白为检测抗原的ELISA方法有望用于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结构蛋白 vp1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丽红 贾永清 +1 位作者 王君伟 李一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8-420,415,共4页
将GPVH1分离株接种于 13日龄非免疫鸭胚 ,收集接毒后 3~ 7日死亡鸭胚的尿囊液。纯化病毒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 ,经酶切鉴定后直接与pMD 18_T质粒载体连接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提取... 将GPVH1分离株接种于 13日龄非免疫鸭胚 ,收集接毒后 3~ 7日死亡鸭胚的尿囊液。纯化病毒 ,通过PCR技术 ,从病毒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病毒衣壳蛋白VP3完整基因片段 ,经酶切鉴定后直接与pMD 18_T质粒载体连接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提取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和酶切鉴定后 ,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 :鹅细小病毒H1分离株VP3基因全长 16 0 5bp ,编码 5 34个氨基酸 ,与国外已发表的鹅细小病毒B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8.5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3% ,表明这二个毒株亲缘关系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蛋白 鹅细小病毒 vp3基因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小鹅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