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Model Ice Flexural Strength Based on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1
作者 GUO Chun−yu ZHANG Cheng−sen +1 位作者 WANG Chao WANG Chun−hui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6-985,共10页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 In the past few decades,the navigation performance of ships and structures in ice-covered waters has not been fully studied,especially the influence of i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n icebreaking ability.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 key ice parameter for predicting ship ice loads,and accurate ice bending strength is also the key to scaling model tests results to real ship.However,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ies on model ice bending strength of ice tanks are often neglected.In this paper,an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ice cantilever beam test,and the failure load and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ice are obtained.In this model,the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is used as the material constitutive model,and the required simulation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the model ice test in ice tank.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antilever beam size of the model ic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lexural strength.The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 rounding at the root of the cantilever beam is beneficial to reduce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obtain more accurate bending strength;the thickness,width and length of the cantilever beam should conform to a certain ratio,and consistent with the ITTC recommended reference.Therefore,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mote model ice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tudies and provide ice strength data support for ship design and polar ship maneuv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ice LS-DYnA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cantilever beam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modular charge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under new failure criterion based on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ship
2
作者 Zihan Wang Linfang Qian +3 位作者 Liu Yang Taisu Liu Weiwei Chen Haolin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115-130,共16页
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automatic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that affect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A dynamic model for a mult... 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is essential for automatic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that affect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A dynamic model for a multi degree-of-freedom swinging-loading-integrate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This model is based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key parameters and platform experiments.Based on the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eech and loader during modular charge transfer and the possible maximum interference depth of the modular charge,a new failure criterion for estim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is proposed.Considering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pendulum loader,the direct probability integration method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winging-loading positioning accuracy under three different charge numbe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der two and four charges,the swinging-loading process shows outstanding reliability.However,an unstable stage appears when the swinging motion occurred under six charges,with a maximum positioning failure probability of 0.0712.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under the conventional and proposed criteria further reveals the effectiveness and necessity of the proposed criter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llery loading system Pendulum loader Dynamic model Failure criterion Reliabilit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recursor criterion of coal dynamic instability from energy perspective
3
作者 BAI Yun GAO Feng +4 位作者 LUO Ning ZHANG Zhi-zhen XING Yan SU Shan-jie HOU 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919-933,共15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disasters resulting from disruption caused by extracting resources underground. Utiliz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system, the dynamic ...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disasters resulting from disruption caused by extracting resources underground. Utilizing th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SHPB) system, the dynamic response mechanism of coal energy evolution is examined, and the energy instability criterion is established. The validity of the instability criterion is explor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amage progre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energy conversion mechanism undergoes a fundamental alternation under impact disturbance. Moreover,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as well a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undergo comparable changes across distinct levels of impact disturbanc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the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DRD) increases as coal mass deformation grows. Prior to coal facing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the DRD experienced an inflection point followed by a sharp decreas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iscussion on the damage evolution,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significance of DRD remains clear, which can essentially describe the whole impact loading process.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inflection point appears and DRD subsequently suddenly decreases can be employed as the energy criterion prior to the failure of instability.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ovides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the prediction of dynamic instability of coal under dynamic disturb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 disasters energy evolution precursor criterion of instability damage evolution D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Criterion的阀门连动系统优化设计
4
作者 刘洋 赵宇琪 丁英仁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0,共8页
连动系统是保证裂解炉并网时主管线压力稳定的关键装置。为研究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稳定程度,文章以某项目阀门连动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面积法的设计流程,并采用CFD方法计算了切换过程中流场及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主管线压力离散程... 连动系统是保证裂解炉并网时主管线压力稳定的关键装置。为研究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稳定程度,文章以某项目阀门连动系统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面积法的设计流程,并采用CFD方法计算了切换过程中流场及压力分布情况,分析了主管线压力离散程度高、平缓度差的原因。通过Q-Criterion法提取涡核等值面所包含的体积系数,并通过公式拟合法重新定义了面积等效系数及压力等效系数,优化了连动设计方法。优化后主管线压力离散程度相比优化前减小62.6%,主管线压力平缓度提升75%,最大程度保证了裂解炉切换过程主管线压力的稳定性,提升了装置整体鲁棒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气阀 连动系统 优化 数值模拟 Q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N”间套作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瑞芳 刘巧真 +7 位作者 李富欣 韦凤杰 李建华 常栋 张富生 陈冲 李敬 范艺宽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4期16-21,共6页
烤烟连作给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开展“烤烟+N”的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探索已成为烟草行业贯彻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围绕“烤烟+N”间套作模式在提高植烟土壤质量、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 烤烟连作给烟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开展“烤烟+N”的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探索已成为烟草行业贯彻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举措。围绕“烤烟+N”间套作模式在提高植烟土壤质量、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发生、提升烟叶产质量和平均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当前间套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n 间套作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TiO_(2)-Fe_(2)O_(3)/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吕博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 为寻找一种简便且具有良好孔结构的光催化剂合成路径,提升并拓宽其光催化应用范围,通过将N掺杂的双金属Ti-Fe MOFs在500℃的空气气氛中直接热解制备N掺杂TiO_(2)-Fe_(2)O_(3)/C纳米结构。获得的产物显示出独特的树枝状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介孔结构。同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证实,在空气条件下煅烧后,衍生物仍保留了N和C成分。此外,将制备的N掺杂树枝状双金属结构多孔材料作为光催化剂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染料。结果表明:N掺杂TiO_(2)-Fe_(2)O_(3)/C比N掺杂非Fe参与的TiO_(2)/C和非N非Fe掺杂TiO_(2)/C具有更好的光催化性能,且N掺杂TiO_(2)-Fe_(2)O_(3)/C对MB染料的有效降解率达到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基-MOFs Fe基-MOFs TiO_(2)-Fe_(2)O_(3)/C n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晶秋 万恩晗 +2 位作者 单蜜 张光华 卢为党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2,450,共10页
为应对番茄采摘面临的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挑战,解决在复杂果园环境下番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成熟度检测精度低和实例分割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在YOLO... 为应对番茄采摘面临的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挑战,解决在复杂果园环境下番茄采摘机器人视觉系统成熟度检测精度低和实例分割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n网络的番茄成熟度实时检测算法。首先,通过在YOLO v8n网络中引入通道嵌入位置注意力模块和改进大核卷积块注意力模块,能够在浅层网络保留番茄目标位置信息,建立目标区域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从而增加YOLO v8n网络对显著番茄特征的关注。然后,在LaboroTomato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改进YOLO v8n相较于原YOLO v8n网络,检测和分割的mAP@50和mAP@50-95分别提高0.4、1.4个百分点和0.3、1.2个百分点。最后,实现了改进YOLO v8n网络在低成本、低算力和低功耗的Jetson Nano平台上的轻量化部署,模型内存占用量由满溢减少到2.4 GB,推理速度加倍。该研究可为番茄采摘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实时、准确检测番茄成熟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成熟度 目标检测 YOLO v8n 注意力模块 轻量化 Jetson na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NH_(4)^(+)—N冲击后投加碳源对系统稳定运行的影响
8
作者 王帆 崔秦 +3 位作者 蒋维卿 刘轩彤 艾胜书 边德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 为解决实际工程中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出现的瞬时NH_(4)^(+)—N冲击导致运行不稳定问题,通过单周期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试验,探究了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对SBR工艺的影响;采用投加碳源的方式应对冲击,并确定了最适碳源投加量.结果表明,系统经过瞬时高浓度NH_(4)^(+)—N冲击后,C/N比从8.5下降到3.9,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效果,TN和NH_(4)^(+)—N出水浓度升高.通过投加有机物改变进水C/N比的方式对系统进行调控,当C/N比增加至6.1时,TP去除效果变化显著,并能在1.5 h实现完全去除,出水浓度为0.11 mg/L;当C/N比增至8.3时,NH_(4)^(+)—N去除率明显提高,出水为3.76 mg/L;当C/N比增至10.5时,COD降解速率达到151.90 mg/(L·h),TP浓度在单周期运行前期呈大幅度的上升趋势,在后期完全去除.3种有机物投加量下出水COD、NH_(4)^(+)—N、TN、TP浓度值均能达标.SBR在面临瞬时NH_(4)^(+)—N冲击C/N比下降至3.9时,最适碳源投加量选用C/N比为8.3,经济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nH_(4)^(+)—n冲击 脱氮除磷 去除率 C/n 投加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n的选通图像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青 王颖 +1 位作者 张正 羊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激光选通成像技术在复杂环境下表现出色,但选通图像为灰度图像无法提供颜色信息,并且对比度较低,所以在进行小目标和遮挡目标检测时更加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8n的选通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在特征提取的主干网络部分,... 激光选通成像技术在复杂环境下表现出色,但选通图像为灰度图像无法提供颜色信息,并且对比度较低,所以在进行小目标和遮挡目标检测时更加困难。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8n的选通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在特征提取的主干网络部分,使用大核卷积C2f-DSF更有效地捕获输入数据的全局信息。添加了多头注意力检测头Detect-SEAM模块,增强了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的能力。为了获取不同感受野的上下文信息,增强特征提取能力,使用了SPPF-M模块。采用上采样算子Dysample,减少特征信息的损失,从而提高小目标的检测精度。改进的YOLOv8n算法在选通图像数据集上mAP@0.5提高了2.4个百分点,mAP@0.5:0.95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为了验证改进的YOLOv8n算法的泛化性,选取KITTI数据集实验,相比于YOLOv8n算法改进YOLOv8n的mAP@0.5提高了4.3个百分点,mAP@0.5:0.95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通图像 YOLOv8n 遮挡目标 小目标 大卷积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氨基肽酶N受体结合区Fc融合表达及其病毒结合活性分析
10
作者 郭宏伟 刘妍 +4 位作者 赵绪永 龚婷 马辉 刘薇 郑鸣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2,共9页
为了探究猪氨基肽酶N(pAPN)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区域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结合活性,本试验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SOE-PCR)技术将pAPN胞外区分为5段并与Fc片段融合,构建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pAPN... 为了探究猪氨基肽酶N(pAPN)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区域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结合活性,本试验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SOE-PCR)技术将pAPN胞外区分为5段并与Fc片段融合,构建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pAPN-Fc进行融合表达,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比分析5个Fc融合蛋白与PEDV和TGEV结合能力及对病毒核衣壳蛋白(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的影响,筛选潜在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关键区。结果显示,pAPN1-Fc、pAPN_(2)-Fc、pAPN_(3)-Fc、pAPN_(4)-Fc和pAPN_(5)-Fc共5个融合片段均可在毕赤酵母X33中高效分泌表达,并可与pAPN兔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PEDV和TGEV结合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结果显示,pAPN_(2)-Fc、pAPN_(3)-Fc、pAPN_(4)-Fc、pAPN_(5)-Fc融合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PEDV和TGEV结合活性,且同种融合蛋白与TGEV的结合能力高于PEDV,其中pAPN_(2)(574~678aa)和pAPN_(3)(669~773aa)区域与病毒的结合能力较强。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荧光共聚焦试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pAPN_(2)和pAPN_(3)-Fc抑制PEDV和TGEV 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的能力较强。结果表明,pAPN胞外区域574~773aa可同时结合PEDV和TGEV,并能抑制病毒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能力,pAPN 574~773aa可能是PEDV和TGEV结合受体的共同关键区域。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和TGEV的感染机制研究及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氨基肽酶n 肠道冠状病毒 Fc融合表达 病毒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甘蔗不同季节播种对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11
作者 韦剑锋 韦冬萍 +5 位作者 胡桂娟 罗小芬 吴炫柯 胡文莉 黄锴霖 马纪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9-376,共8页
为促进甘蔗(Saccharum spp.)氮肥高效利用,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分析秋季(8月20日)、春季(2月20日)和夏季(5月20日)播种甘蔗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结果表明,3个播期新植蔗吸收的N有21.56%~33.93%来自... 为促进甘蔗(Saccharum spp.)氮肥高效利用,以甘蔗品种桂糖42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技术分析秋季(8月20日)、春季(2月20日)和夏季(5月20日)播种甘蔗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去向。结果表明,3个播期新植蔗吸收的N有21.56%~33.93%来自当季施用的氮肥,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16.84%~21.50%、42.71%~47.45%和31.05%~39.43%;宿根蔗吸收的N来自上季施用氮肥的比率为6.65%~9.16%,上季氮肥在宿根季的利用率、残留率和损失率分别为4.15%~6.58%、30.25%~31.26%和8.31%~9.61%。3个播期两季甘蔗氮肥残留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大幅递减,但0~40 cm土层残留以夏季播种较多,40~60 cm土层残留以秋季播种较多。秋季播种两季蔗茎干物质积累量为59693.69 kg·hm^(-2),较春季、夏季播种增加2.74%和34.43%;夏季播种两季甘蔗的氮肥利用率为28.08%,较秋季、春季播种提高4.63和6.58个百分点;春季播种两季甘蔗的氮肥损失率为47.85%,较秋季、夏季播种增加1.54和7.19个百分点。可见,甘蔗秋季播种产量较高,夏季播种氮肥吸收较多、损失较少,但夏季播种新植蔗吸收的大量氮肥未能转化为增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广西甘蔗氮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播种期 ^(15)n示踪 氮肥利用 氮素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殷宗宝 余燕梅 刘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 探讨激活N型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白细胞介素-18 (IL-18)、PD-1和T淋巴细胞等的影响。方法 将6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按照完全数字随机法分为正常组(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生理盐水+切断... 目的 探讨激活N型乙酰胆碱受体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白细胞介素-18 (IL-18)、PD-1和T淋巴细胞等的影响。方法 将6周龄健康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60只按照完全数字随机法分为正常组(N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生理盐水+切断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组(NS+D组)、ARDS+切断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组(A+D组)、ARDS组(A组)、ARDS+切断迷走神经给予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组(A+J组),每组10只。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右肺下叶组织结构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左肺磷酸化核因子κB (p-NF-κB) P65和PD-1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L-18和PD-1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右肺中叶CD3^(+)、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N组和NS组小鼠右肺下叶间质未发现炎症细胞浸润,NS+D组肺间质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而A组和A+D组小鼠肺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增厚、肺泡结构破坏,肺泡腔消失;A+J组小鼠右肺下叶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泡腔有少许破损。A组和A+D组小鼠血清IL-18和PD-1水平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A+D组小鼠左肺p-NF-κBP65和PD-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N组、NS组、J组(P <0.05);A组和A+D组小鼠肺泡灌洗液CD3^(+)、CD25^(+)Foxp3^(+)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其他3组,A+J组显著低于A+D组、A组(P <0.05)。结论 激活N型乙酰胆碱受体可通过T淋巴细胞负向调节作用直接抑制IL-18和p-NF-κBP65的释放,还可抑制肺组织PD-1的生成,从而抑制ARDS的炎症反应,减轻ARDS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n型乙酰胆碱受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废水的研究
13
作者 韩卫萍 盖磊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 针对农村低C/N污水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率差的问题,以倒置A^(2)/O耦联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为探究对象,通过控制进水污染物浓度,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有机负荷(OLR)对倒置A^(2)/O耦联MBR组合工艺处理农村低C/N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OLR由150 mg/L提高至450 mg/L时,总氮(TN)和溶解性磷酸盐(SOP)去除率分别由67.6%和86.6%提高至72.4%和94.3%,进一步提高OLR降低了组合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此外,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泥特征,提高OLR促进了胞外聚合物(EPS)分泌,尤其在OLR为600 mg/L组别内,EPS含量提高至139.6 mg/g。进水OLR对缺氧池内EPS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厌氧池内EPS的影响。OLR能影响新工艺内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酶的活性,当OLR为450 mg/L时,污染物和营养盐去除相关关键活性酶最强。研究结果为农村低C/N污水的高效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低C/n污水 倒置A^(2)/O MBR 胞外聚合物 关键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的制备及吸附抗生素性能
14
作者 余谟鑫 朱雨 +3 位作者 吕宋琢璞 张晨 柯清平 王晓婷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251-2261,2287,共12页
首先,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NH_(4)HCO_(3)为N源制备了碳前驱体;然后,经850℃高温活化制备了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NSAC)。采用BET、SEM、FTIR、XPS、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分析仪对NSAC进行了表征。将NSAC用于水体中盐酸金霉素(CTC)... 首先,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NH_(4)HCO_(3)为N源制备了碳前驱体;然后,经850℃高温活化制备了N掺杂树脂基球形多孔炭(NSAC)。采用BET、SEM、FTIR、XPS、纳米粒度与Zeta电位分析仪对NSAC进行了表征。将NSAC用于水体中盐酸金霉素(CTC)和左氧氟沙星(LEV)的吸附去除,考察了高温活化时间对NSAC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AC具有球状分级多孔结构;经850℃高温活化2.0 h制备的NSAC2.0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最大,分别为1612 m^(2)/g和1.39 cm^(3)/g,平均孔径为3.50 nm,非微孔孔容占比达到47%,是一种分级多孔炭材料;NSAC2.0对CTC和LEV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根据Langmuir模型计算得出,NSAC2.0对CTC和LEV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397和645 mg/g;NSAC2.0的零电位(pH_(PZC))为5.10,在较大的pH范围(1~10)内能保持稳定的吸附能力。NSAC2.0表面有丰富的含C、O和N的官能团,可以与CTC和LEV分子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氢键作用、π-π相互作用以及孔隙填充效应,实现对水体中CTC和LEV的吸附去除。NSAC2.0经过5次循环后,对CTC和LEV的吸附量仍有148.7和311.6 mg/g,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炭 阳离子交换树脂 n掺杂 盐酸金霉素 左氧氟沙星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CARep-YOLOv8n的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冀 王文彬 余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3,共13页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图像存在目标遮掩、复杂背景以及人眼难以分辨的小目标缺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和重参数的YOLOv8n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简记为RFCARep-YOLOv8n。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的重参数模块代替瓶颈模... 针对光伏电池缺陷图像存在目标遮掩、复杂背景以及人眼难以分辨的小目标缺陷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和重参数的YOLOv8n光伏电池缺陷检测算法,简记为RFCARep-YOLOv8n。提出一种基于感受野坐标注意力的重参数模块代替瓶颈模块进行特征提取,扩大对全局信息的关注度提高语义表达能力,抑制遮掩物和复杂背景的干扰;在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后添加可分离大核聚集模块,通过提高长距离特征依赖增强全局特征信息融合;在特征融合部分使用多尺度序列特征融合颈部网络,结合多尺度辅助检测头,减少细节特征丢失,提高小目标缺陷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PASCAL VOC数据集中较基准模型mAP@0.5和mAP@0.5:0.95分别提升2.3和2.1个百分点,同时在光伏缺陷数据集中mAP@0.5达到87.6%,较基准模型提升3.5个百分点,参数量为3.23×10^(6),保持了基准模型的轻量参数同时提高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缺陷 YOLOv8n 感受野注意力 特征融合 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8n改进的水稻病害轻量化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丽峰 黄俊杰 +5 位作者 吴禹竺 王思吉 王轶哲 包羽健 苏中滨 刘宏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6-164,共9页
为解决水稻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小目标特征提取困难、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在边缘化设备上实现高效实时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YOLOv8-DiDL。该方法通过引入倒残差移动模块(inverted residual mobile blo... 为解决水稻病害检测中存在的小目标特征提取困难、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以及在边缘化设备上实现高效实时检测,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轻量化水稻病害识别方法YOLOv8-DiDL。该方法通过引入倒残差移动模块(inverted residual mobile block,iRMB)增强小目标特征捕捉能力,采用变形卷积模块DCNv2(deformable convolutional networks)优化目标几何变化适应性,结合采样算子DySample(dynamic sample)算法提升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并改进快速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spatial pyramid pooling fast,SPPF)为大核分离卷积注意力模块(large separable kernel attention,LSKA)增强多尺度特征融合。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8-DiDL模型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91.4%、83.5%、90.8%;与原始基础网络YOLOv8n相比分别提升7.0、0.5、2.5个百分点,模型权重降低9.7%,每秒浮点运算次数提升7.4%。该研究通过改进模型显著提高了水稻病害检测的精度和部署效率,为智能化农业的实时病害监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目标检测 YOLOv8n改进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轻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BC_(6)N/BN横向异质结的电学输运性质研究
17
作者 解忧 肖潇飒 +1 位作者 姜宁宁 张涛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5-831,共7页
二维异质结具有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BC_(6)N/BN横向异质结,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对其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电导率及伏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稳定的BC_(6)... 二维异质结具有新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纳米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BC_(6)N/BN横向异质结,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非平衡态格林函数方法,对其结构稳定性、电子结构、电导率及伏安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稳定的BC_(6)N/BN横向异质结拥有2.01 eV的直接带隙,异质结界面处产生静电势差,电子与空穴在界面形成了电势垒。相较于两个单层材料,BC_(6)N/BN横向异质结的电导率显著降低,并展现出强烈的各向异性。伏安特性显示:异质结在0~2.5 V的电压范围内几乎不产生电流;正向电压超过3 V后电流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反向电压从3 V增加到5.5 V的过程中仅有微弱电流,超过5.5 V时电流呈非线性增长。因此,BC_(6)N/BN横向异质结具有各向异性的电导率与单向导通特性,该研究为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异质结 BC_(6)n/Bn 电学输运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掺杂单栅GFET的自洽模型研究
18
作者 刘杰 王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66,共6页
建立了B/N掺杂单栅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全工作区域下的漏极电流模型。利用自洽方法获取精确的电势-电荷关系,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多重对数问题。该模型明确捕捉到产生非零带隙和狄拉克(Dirac)点偏移对载流子片电荷密度和迁移率等参数的... 建立了B/N掺杂单栅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全工作区域下的漏极电流模型。利用自洽方法获取精确的电势-电荷关系,解决了建模过程中的多重对数问题。该模型明确捕捉到产生非零带隙和狄拉克(Dirac)点偏移对载流子片电荷密度和迁移率等参数的影响。此外,通过考虑相互作用参数和杂质浓度建立了一种半经典扩散迁移率模型。所提出的漏极电流模型和扩散迁移率模型的模拟数据与7.5%B-掺杂单栅GFET的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不同掺杂浓度下,B/N掺杂单栅GFET漏极电流模型所预测的转移特性曲线与输出特性曲线表明,通过掺杂能够完全抑制单栅GFET的双极性行为,增强了输出饱和性,并提高了开关比。因此,B/N掺杂单栅GFET能够同时满足模拟/射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场效应管 B/n掺杂 自洽方法 半经典扩散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6L(N)-IG锻件Arc TIG焊接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王开松 许昌军 +5 位作者 胡庆生 彭学兵 胡晓月 赵君煜 姜娟 任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4-137,141,共5页
诊断屏蔽模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诊断窗口插件的核心部件,其水循环回路盖板采用能一次焊透7 mm且焊缝背面无飞溅的自动Arc TIG进行焊接,其与传统TIG焊接相比,焊接电流较大。为了研究大电流对Arc T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 诊断屏蔽模块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诊断窗口插件的核心部件,其水循环回路盖板采用能一次焊透7 mm且焊缝背面无飞溅的自动Arc TIG进行焊接,其与传统TIG焊接相比,焊接电流较大。为了研究大电流对Arc TIG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为产品生产提供可靠的焊接参数,采用7 mm厚316L(N)-IG(IG是ITER Grade的简写)奥氏体不锈钢锻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rc TIG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焊缝为单一的奥氏体相,并未发现裂纹缺陷;焊接接头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抗拉强度均大于316L(N)-IG锻件最低设计值,试样被弯曲180°后,焊缝表面未出现任何裂纹;室温下焊缝和热影响区冲击吸收功均大于60 J,断口呈现韧性断裂模式,且SEM分析发现断口处具有细小的韧窝,表现出良好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 316L(n)-IG 自动Arc TIG焊接 大焊接电流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化白云岩Hoek-Brown准则参数取值方法研究及其岩体力学参数估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莫云 胡新丽 +3 位作者 崔德山 顾东明 谢昭宇 杨勇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7-265,共9页
武汉市碳酸盐岩天兴洲条带,发育一套巨厚层砂化白云岩,其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目前尚无相关经验或建议。基于Hoek-Brown(简称H-B)准则及其Mohr-Coulomb(简称M-C)线性转换理论,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砂化白云岩的... 武汉市碳酸盐岩天兴洲条带,发育一套巨厚层砂化白云岩,其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目前尚无相关经验或建议。基于Hoek-Brown(简称H-B)准则及其Mohr-Coulomb(简称M-C)线性转换理论,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砂化白云岩的H-B准则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静止侧压力系数k_(1)的最大围压上限σ_(3max)简化取值方法,估算其岩体力学参数并给出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基于k_(1)的σ_(3m)_(ax)简化取值方法,合理缩减了围压σ_(3)的取值区间,提高了计算精度;砂化白云岩的地质强度指数GSI与无侧限抗压强度σ_(ci)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合其砂化程度在岩体块度上的贴切表现,制作了针对砂化白云岩的改进GSI建议值表;岩体材料参数m_(i)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岩石种类及细观颗粒的粗糙程度,其取值区间跨度小且对岩体力学参数影响较小,取用m_(i)=9;通过H-B准则与M-C准则的线性转换,建立了σ_(ci)与岩体抗剪强度之间的计算关系;各试验值、拟合值及理论计算值之间关系自洽、结果合理,有效解决了极破碎白云岩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问题。上述基础性工作对H-B准则的应用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对武汉市类似岩层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研究及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化白云岩 HOEK-BROWn强度准则 地质强度指数(GIS) 岩体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