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roshka”装置测量太空站外的放射性剂量
1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04-404,共1页
2004年2月26日,国际空间站(ISS)的两名宇航员同时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并将“Matroshka”实验装置安装在ISS外。该装置大小和宇航服差不多,它可测量出来自地球、太阳及宇宙其它地方的射线长期照射所引起的效应。
关键词 太空站 放射性剂量 “matroshka”装置 计量学望远镜 组织等效正比计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区播种机供种装置的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岩 吴泽全 +5 位作者 蔡晓华 刘俊杰 杨存志 李源源 赵丽平 李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供种装置是小区播种机的关键装置之一。为此,简述了国内外小区播种机配套的主要供种装置与技术研究现状。从供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供种方式出发,阐述了现有单漏斗式、中央锥斗式、弹匣式和新型弹匣式供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 供种装置是小区播种机的关键装置之一。为此,简述了国内外小区播种机配套的主要供种装置与技术研究现状。从供种装置的主要结构形式和供种方式出发,阐述了现有单漏斗式、中央锥斗式、弹匣式和新型弹匣式供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前沿技术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供种装置的研发现状,列举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小区播种机供种装置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供种装置发展现状展望了国内小区播种机配套供种装置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及研究人员了解国内小区播种机供种装置的技术研究现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播种机 供种装置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纵轴流开式玉米脱粒装置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梅 胡经营 +5 位作者 何勋 屈哲 杨立权 李世龙 刘冰杰 张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5,共14页
【目的】解决现阶段玉米籽粒收获过程中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满足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收获的要求。【方法】设计了纵轴流开式玉米脱粒装置,搭配钉齿式脱粒元件,将其按螺旋等间距排列的方式分布在辐条上。通过EDEM软件对脱粒装... 【目的】解决现阶段玉米籽粒收获过程中籽粒破碎率和未脱净率高的问题,满足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收获的要求。【方法】设计了纵轴流开式玉米脱粒装置,搭配钉齿式脱粒元件,将其按螺旋等间距排列的方式分布在辐条上。通过EDEM软件对脱粒装置进行仿真分析,确定较佳的滚筒转速参数。以滚筒转速、喂入量、含水率为试验因素对脱粒装置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到较优的参数组合:滚筒转速为350.00 r⋅min^(-1)、喂入量为8.00 kg⋅s^(-1)、含水率为25.90%±1%。【结果】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的主次因素,先后依次为含水率、滚筒转速、喂入量。当滚筒转速为400 r⋅min^(-1)、喂入量为8.66 kg⋅s^(-1)、含水率为15.90%时,破碎率为3.99%、未脱净率为0.39%,脱粒装置台架验证试验得出该参数组合下破碎率和未脱净率分别为4.27%和0.51%,其中破碎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0.28%、未脱净率与理论优化值相差0.12%,试验结果与理论优化值非常接近。【结论】符合国家玉米籽粒直收的标准要求,为玉米籽粒收获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脱粒 开式 脱粒装置 钉齿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钵体苗凸轮渐进顶出式取苗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雄飞 黄活龙 +5 位作者 廖仲维 余佳佳 刘俊安 肖丽萍 伍金峰 刘木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4,共10页
针对现有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取苗装置高速作业稳定性差、不同秧龄适应性差、取苗损伤率偏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割圆曲线凸轮-平行四杆强制顶出取苗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水稻钵体苗凸轮渐进顶出式取苗装置,构建了取苗顶杆回程段、升程段、... 针对现有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取苗装置高速作业稳定性差、不同秧龄适应性差、取苗损伤率偏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割圆曲线凸轮-平行四杆强制顶出取苗的技术思路,设计了一种水稻钵体苗凸轮渐进顶出式取苗装置,构建了取苗顶杆回程段、升程段、回转段轨迹方程,确定了取苗凸轮轮廓曲线;建立了取苗顶杆机构运动学模型,明确了取苗顶杆与钵体苗盘下拉的运动关系。分析了钵体苗初始顶苗阶段顶出过程,确定了取苗顶杆最大极限回转速度。以野香优航1573、黄华占、甬优12为供试品种,以秧龄(两叶一心、三叶、三叶一心)、钵体含水率(40%、50%、60%)和取苗频率(4、6、8次/s)为试验因素,以取苗成功率和取苗损伤率为评价指标,开展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个供试品种取苗成功率为95.68%~100%,取苗损伤率为0.45%~3.80%,且秧龄对取苗成功率、取苗损伤率影响最大,钵体含水率、取苗频率影响相对较小,取苗损伤率与取苗成功率呈负相关趋势;优选水平为秧龄三叶一心、钵体含水率50%、取苗频率4次/s,该条件下供试品种甬优12取苗成功率均值为99.78%,取苗损伤率均值为0.22%。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钵体苗高效低损有序抛秧机的研制提供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凸轮 钵体苗 顶杆 顶出式 取苗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整秆立式收获集捆装置多刚体动力学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凤英 夏腾飞 +3 位作者 刘庆庭 邹小平 陈震 罗菊川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解决甘蔗整秆立式收获缺乏集捆装置,导致甘蔗收获机体型大、难于在复杂地形有序集捆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直立甘蔗整秆立式收获的集捆装置;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分析,采用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分别考察了甘蔗整秆在不同控制因... 【目的】解决甘蔗整秆立式收获缺乏集捆装置,导致甘蔗收获机体型大、难于在复杂地形有序集捆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直立甘蔗整秆立式收获的集捆装置;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分析,采用仿真试验和台架试验分别考察了甘蔗整秆在不同控制因素(下转指高度和转速)组合模式下的作业指标与性能(甘蔗质心高度、集捆成功率)。【结果】下转指高度和转速均显著影响甘蔗整秆的集捆成功率(P<0.05),台架试验与仿真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在18个集捆模式中,下转指高度为400 mm、转速为30 r/min模式的集捆成功率100%,集捆过程中甘蔗整秆质心高度呈V型动态,作业安全性最高,推荐作为优选模式。【结论】研制的甘蔗整秆立式集捆装置空间结构紧凑、集捆成功率高,可适应广大丘陵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甘蔗高效收获;揭示的集捆过程机制对研制甘蔗整秆联合收获机械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整秆 立式集捆装置 质心高度 集捆成功率 机械化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青松 齐涛 +3 位作者 燕桓 廖庆喜 杜文斌 蔡家顺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完成秸秆后铺覆盖还田、开畦沟、灭茬旋耕碎土、施肥播种等作业工序,实现部分秸秆厢面覆盖还田,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作业参数调节部分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效果和厢面覆盖秸秆质量。秸秆覆盖还田装置主要由拨秸部件、割秸部件、提秸部件、输秸部件和液压系统等组成,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关键部件结构及运行参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各工作部件作业正常,机组作业通过顺畅,当秸秆覆盖输入量为1.9~2.7 kg/s时,机具作业后厢面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好,当输入秸秆量达2.7 kg/s时,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系数可达90.8%,研究结果为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直播 秸秆覆盖还田装置 稻茬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E平台的协同设计在加速器装置建设中的应用——以CS30α辐照装置为例
7
作者 牛海华 王锋锋 +8 位作者 王志军 刘鲁北 陈伟龙 李亚光 孙国珍 郑海 李智慧 张斌 何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共11页
为了提升加速器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建设质量,解决现有加速器装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学科数据孤岛、各系统数据实时交互性差与一致性弱、设计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立足于加速器装置建设需求,提出基于3DEXPERIENCE(简称3DE)平台对CS3... 为了提升加速器装置的设计效率和建设质量,解决现有加速器装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多学科数据孤岛、各系统数据实时交互性差与一致性弱、设计周期长且成本高等问题,立足于加速器装置建设需求,提出基于3DEXPERIENCE(简称3DE)平台对CS30加速器α辐照装置开展协同设计研究,梳理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加速器装置协同设计流程,实现了加速器装置机械、管路、电气及土建等各系统多维度协同设计,规范了整个设计流程,减少了设计错误,提高了设计效率及质量,节约了设计成本,为加速器装置的设计及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有效缩短了加速器装置的建设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E平台 CS30加速器 α辐照装置 协同设计 装置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翻晒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周魏岩 郭盛磊 +4 位作者 谭龙 王雷 王涛 李晓明 齐忠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针对中药材刺五加收获后的翻晒需求,为解决人工翻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刺五加翻晒装置。根据药用工艺要求对装置结构和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设计,其绞龙螺旋输送机构中的绞龙叶片为半径R=48 mm的半圆弧状,内孔... 针对中药材刺五加收获后的翻晒需求,为解决人工翻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刺五加翻晒装置。根据药用工艺要求对装置结构和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设计,其绞龙螺旋输送机构中的绞龙叶片为半径R=48 mm的半圆弧状,内孔直径为20 mm,宽度为712 mm,材质为不锈钢,作业高度在1~30 mm之间。选取长方形尼龙透气圆孔筛网,尺寸为1 678 mm×778 mm;喷洒药剂组合部件在高度100~180 mm范围内作业,喷头组合选择高压防风智能灌溉交流电磁阀控制器喷头。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装置循环作业时间间隔为15 min、作业旋转速度为9.28 mm/s时作业效果最佳,此时种子的水分含量为7.41%;喷洒药剂量56.67%、喷洒高度150 mm是翻晒喷洒效果的最佳值,有效提高了种子吸收率,并降低了晾晒过程中种子的破损率,达到了设计要求。翻晒装置作业效果十分显著,缩短了工作时间,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翻晒装置 喷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回路泵测控装置设计与实现
9
作者 杨京松 刘力涛 +3 位作者 臧华兵 彭卓 冯红旗 王栋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5,共5页
本文设计了专用测控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内回路泵的快速检测。并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硬件上,以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构建基本电路框架,关键器件采用高可靠元器件,并依据国军标进行了I级降额设... 本文设计了专用测控装置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内回路泵的快速检测。并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一种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测控系统。硬件上,以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构建基本电路框架,关键器件采用高可靠元器件,并依据国军标进行了I级降额设计,操作显示面板合理布局,组装工艺成熟可靠。软件设计上,提出了一种标尺窗口的计数测量方法。在限定的工作时间内,实现了内回路泵的开关控制、信号调理、转速的精确测量和计算、数据的实时送显等功能。测控装置经校准和标定,测量精度优于1%FS,界面显示直观、操作便捷,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内回路泵空载条件下的定时检测要求,并在载人航天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多个总装测试现场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内回路泵 测控 装置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立体循环式育秧装置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于磊 郭英洲 +3 位作者 田野 牟雪雷 徐爱迪 黄文明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0-216,共7页
针对常规育秧方法存在占地面积大、温室育秧技术应用不全面、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水稻立体循环式育秧装置。工作时,减速机带动双排链轮传动,以W形状依次前行,承载着育秧托盘有序运转,可在育秧过程中实现喷淋、补光功能... 针对常规育秧方法存在占地面积大、温室育秧技术应用不全面、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水稻立体循环式育秧装置。工作时,减速机带动双排链轮传动,以W形状依次前行,承载着育秧托盘有序运转,可在育秧过程中实现喷淋、补光功能。对关键部件中育秧架传动结构、喷淋补光结构进行了理论设计与分析。为了探究装置在立体育秧条件下影响水稻秧苗素质的因素,选用东农428号稻种开展试验,以育秧环境、根系温度和空气湿度为影响因子,设计正交试验表(3^(4))。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估各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壮苗指数数值大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补光时间>根系温度>空气湿度>光质处理。当补光时间为5 h、根系温度为24℃时,壮苗指数最大;光质处理、补光时间对株高和茎基部宽影响显著;当红蓝光比为6∶1、补光时间为4 h时,株高和茎基部宽最大;光质处理对干质量影响显著,当红蓝光比为10∶1时干质量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装置 立体循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隔污装置对设施甲鱼养殖水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向坤 郑团建 +4 位作者 李海军 叶章颖 汪勇翔 孙浩峰 赵建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评估设施甲鱼养殖中隔污装置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使用72只质量约为300 g的甲鱼,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配备与未配备隔污装置的小型甲鱼养殖池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氨氮、浊度、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 为评估设施甲鱼养殖中隔污装置对水质的改善效果。使用72只质量约为300 g的甲鱼,在实验室条件下以配备与未配备隔污装置的小型甲鱼养殖池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测定了氨氮、浊度、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氮等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氨氮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最高可达108 mg/L。对照组与试验组的浊度和COD平均变化率分别为14.2%、8.4%和39.5%、15.5%。养殖周期内,对照组COD、总磷和总氮的排放量分别为286.59 g、68.33 g和12.32 g;试验组则为92.21 g、46.01 g和5.07 g。研究表明,尽管试验组的氨氮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但隔污装置显著降低了浊度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平均变化率,并减少了养殖周期内COD、总磷和总氮的排放量。此外,换水周期延长至15 d,有效减少了换水量及污染物排放。这一结果表明,隔污装置能够有效地隔离污染物,在提升养殖水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鱼 隔污装置 效果评估 水质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字形高速精量播种机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衣淑娟 张淯朋 +3 位作者 戴智博 孔泠童 孙文胜 许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74,共14页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 针对2BDQ系列玉米品字形播种机高速作业时(12~16 km/h)因气流裹挟种子进入双侧导种装置速度过快产生剧烈碰撞,使双侧种子交错均匀程度下降导致落种品字成形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正压气流导槽式导种装置。阐述了导种装置结构与上下组合式导槽导种原理,建立玉米种子在导槽上引种、附种过程的力学模型,探究导种过程中种子约束状态与导槽结构参数的关系。采用DEM-CFD耦合仿真方法,分析玉米种子导种速度轨迹并比较气流场确定上导槽与下导槽宽度比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上导槽高度、下导槽宽度与输送气流正压取值范围。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试验因素水平值,以品字形合格指数、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利用JPS-16型高速播种性能检测试验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台架试验设计,得到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并进行试验验证,并选用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种子进行导种装置最优参数组合的适播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上导槽高度354.491 mm、下导槽宽度2.245 mm、输送气流正压0.739 kPa,验证试验下该参数组合的品字形合格指数为91.791%、导种一致性变异系数为6.111%,与优化结果相符,在田间试验作业速度12~16 km/h工况中测得品字形合格指数不低于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字形 高速精量播种机 正压 导种装置 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设计及应用
13
作者 马瑞瑞 何清 +3 位作者 杨国栋 王大鹏 王毅 杜保华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2,共7页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 为了提高电力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设计了一种电力专用横向单向隔离装置安全加固中间件。该中间件集成了兼容性适配、文件格式矫正、加密认证、负载均衡及权限控制等功能,在业务系统所在管理信息大区和生产控制大区间构建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解决了隔离装置在升级加固过程中面临的业务系统兼容性、硬件故障及明文通信等安全问题,强化了电力监控系统数据传输通道的安全管控,实现了隔离装置的“高效无感知”和“标准化”安全升级加固。该中间件已成功应用于中国华能集团所有火电、水电和新能源电站,提升了电力监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边界防护能力,保障了电力生产的信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装置 安全加固 中间件 电力监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3装置第一壁温度监测系统研制
14
作者 许婕 蔡立君 +6 位作者 刘健 卢勇 张龙 刘宽程 黄文玉 刘雨祥 罗山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为了满足HL-3装置第一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实验需求,对第一壁温度监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制,主要包括对第一壁系统监控点位的设计、硬件设计研制和软件开发。采用S7-300PLC作为主控制器,ET200远程模块作为模拟数据输入采集器,实现了第一... 为了满足HL-3装置第一壁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实验需求,对第一壁温度监测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制,主要包括对第一壁系统监控点位的设计、硬件设计研制和软件开发。采用S7-300PLC作为主控制器,ET200远程模块作为模拟数据输入采集器,实现了第一壁关键位置包括第一壁强场侧、弱场侧、下偏滤器、活动孔栏等热负荷集中区域的温度实时监测。同时完成了人机界面交互,实现了对HL-3装置第一壁工程温度的数据实时显示、历史曲线查看和阈值报警等功能。该系统已成功投入到HL-3装置烘烤和放电实验运行中。自2022年以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第一壁温度状态的动态监控,保障了HL-3装置主机安全可靠的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3装置 第一壁 温度监测 PLC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速列车风阻制动装置气动特性及制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红 谢红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6,共9页
为实现高速列车风阻制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或紧急制动阶段,满足双向多模式多级选择制动,同时具备优良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设计速度为400 km/h的高速动车组为参考,提出“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及其改进型设计方案,并进行气动分析与制动性能研... 为实现高速列车风阻制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或紧急制动阶段,满足双向多模式多级选择制动,同时具备优良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以设计速度为400 km/h的高速动车组为参考,提出“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及其改进型设计方案,并进行气动分析与制动性能研究。以改进型“窗形”风阻制动装置前后两排风阻制动板纵向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为变量,建立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当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增加至1.75 m制动工作时,双排风阻制动板整体产生的气动阻力约为4.37 kN,气动阻力系数为1.08,附加气动升力约为0 kN,阻力贡献与单排风阻制动板产生的制动力基本相当,前排对后排的直接干涉系数为临界值1;当中间补偿板有效长度为2 m时,计算风阻制动板纵向对称面内距离外围轮廓100 mm处空间范围的声压级达102.20 dBA,对应声功率为2.82×10^(-2)W/m^(3);当每节车辆均布1组改进型“窗形”风阻制动装置时,其所能提供的有效风阻制动力为28.7 kN,风阻瞬时减速度为0.0674 m/s^(2),为列车紧急制动减速度的13%,同时大于1级常用制动减速度,阻力贡献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风阻制动装置 气动特性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设计与试验
16
作者 李娜 王杉 +1 位作者 徐鹏云 王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185,共10页
针对皂荚破碎过程中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粉尘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破碎后的物料具有粘性导致籽粒清选损失率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通过测定皂荚破碎后的物料特征和组成成分,建立CFD-DEM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影... 针对皂荚破碎过程中释放的刺激性气味、粉尘造成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以及破碎后的物料具有粘性导致籽粒清选损失率较高的情况,设计了一种皂荚籽气吸清选装置。通过测定皂荚破碎后的物料特征和组成成分,建立CFD-DEM耦合模型,仿真分析了影响清选装置清选性能的因素。以入风口风速、喂入量、清选高度为影响因素,清选损失率和籽粒含杂率为评价指标,开展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清选装置较优工作区间为风口风速8~10 m/s、喂入量0.6~0.8 kg/s、清选高度0.02~0.04 m。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损失率和含杂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风口风速、清选高度、喂入量,当风口风速为9 m/s、喂入量为0.7 kg/s、清选高度为0.03 m时,清选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籽 清选装置 CFD-DEM耦合 样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柔性低损玉米摘穗装置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17
作者 屈哲 邵海昊 +5 位作者 王喜龙 乐金涛 赵慧慧 王万章 张红梅 杨立权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4,共8页
探究了柔性低损玉米摘穗装置和不同参数的浮动弹簧在摘穗过程中对玉米果穗受力的影响,旨在降低摘穗板与拉茎辊组合式摘穗装置在收获过程中造成的玉米果穗的损伤和损失。通过分析摘穗过程中玉米果穗的受力情况,发现弹簧刚度系数和阻尼系... 探究了柔性低损玉米摘穗装置和不同参数的浮动弹簧在摘穗过程中对玉米果穗受力的影响,旨在降低摘穗板与拉茎辊组合式摘穗装置在收获过程中造成的玉米果穗的损伤和损失。通过分析摘穗过程中玉米果穗的受力情况,发现弹簧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对果穗受力有显著影响。同时,研究了玉米果穗与茎秆的物理力学特性,提出了采用组合式柔性毛刷、被动式浮动摘穗板、分段式摘穗板和摘穗板间隙自适应调节装置的设计方案。利用ADAMS软件进行虚拟运动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弹簧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对玉米果穗与摘穗板碰撞力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导入Design-Expert中得到最优参数组合。通过计算可知:当浮动弹簧刚度系数为56.25 N/m、阻尼系数为33.5 N·s/m时,玉米果穗与摘穗板的碰撞力最小,为1040.11 N。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玉米摘穗装置的结构和将部分装置柔性化,可以有效减小玉米果穗与摘穗板碰撞的瞬间力,减少玉米果穗收获过程中的损伤与损失,从而为低损玉米摘穗装置的研发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摘穗装置 柔性 低损 ADAMS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SiC器件电流互感器型取能装置耦合电容特性和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建宇 唐海博 +2 位作者 姜怡 付孝杰 闫升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0-811,共12页
高压碳化硅(SiC)器件驱动电路的隔离电源面临更高的dv/dt冲击,极易引起强共模干扰而导致器件失效。高频电流互感器(HCT)型取能是一种新型高压SiC器件隔离取能方法,但是其耦合电容与结构参量关联特性不清,难以有效提升抗dv/dt性能和实现... 高压碳化硅(SiC)器件驱动电路的隔离电源面临更高的dv/dt冲击,极易引起强共模干扰而导致器件失效。高频电流互感器(HCT)型取能是一种新型高压SiC器件隔离取能方法,但是其耦合电容与结构参量关联特性不清,难以有效提升抗dv/dt性能和实现小型化。该文首先,构建了HCT型隔离取能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系统地探究了其关键结构参量(隔离距离、偏心位置、绕组绕制方式、匝数等)对耦合电容的影响特性;然后,提出了HCT型取能结构多参量影响下的耦合电容优化方法,同等体积下达到耦合电容最小;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述方法和所研装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仅通过调整HCT型隔离取能结构穿心位置可降低约20%的耦合电容,所研取能装置隔离容值仅为0.74pF,比传统设计和同类商业产品分别降低了55%和70%,最大无局部放电电压达到15.5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SiC器件 隔离取能装置 低耦合电容 电流互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相机水下爆炸抗冲击防护装置研制与应用
19
作者 黄雪峰 初建鹏 +1 位作者 周方毅 盛振新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随着对水下爆炸现象的深入研究,需要对气泡运动及毁伤过程进行清晰地观测,目前一般在爆炸水箱外部利用高速相机通过观察窗拍摄爆炸过程,易受边界条件影响且观测范围有限。鉴于此,设计了高速相机水下爆炸抗冲击防护装置,采用有限元软件... 随着对水下爆炸现象的深入研究,需要对气泡运动及毁伤过程进行清晰地观测,目前一般在爆炸水箱外部利用高速相机通过观察窗拍摄爆炸过程,易受边界条件影响且观测范围有限。鉴于此,设计了高速相机水下爆炸抗冲击防护装置,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方法校核了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下防护装置强度和相机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下爆炸试验,成功拍摄了气泡运动的演化过程,实现了将高速相机直接放入水中观测爆炸现象。结果表明:抗冲击防护装置能够对高速相机进行有效防护;入水移动式水下爆炸高速摄像系统能够清晰拍摄装药水下爆炸气泡运动过程且可根据观测需要在水中灵活移动获得理想拍摄效果。该装置可为水下爆炸规律的试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高速相机 防护装置 气泡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刷带式玉米高速导种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0
作者 何晓宁 王如正 +3 位作者 杨紫奥 尚书旗 李梦竹 王东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共11页
针对气吸式玉米高速播种机导种过程中种子碰撞损伤和投种精度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向控轮旋拨导向毛刷带转运投种的毛刷带式导种装置。通过对关键结构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导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取值范围。利用Adams-EDE... 针对气吸式玉米高速播种机导种过程中种子碰撞损伤和投种精度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向控轮旋拨导向毛刷带转运投种的毛刷带式导种装置。通过对关键结构的设计和理论分析,确定影响导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和各因素取值范围。利用Adams-EDEM耦合仿真方法进行向控轮导向过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向控轮相对排种盘安装角度为15°时,种子满足导向要求且导向轨迹稳定;搭建试验台架,以刷毛长度、带轮直径为试验因素,粒距合格率、重播率、漏播率为试验指标,开展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13 km/h条件下、刷毛长度为25 mm,带轮直径为53 mm时,粒距合格率为96.03%,漏播率为1.76%,重播率为3.48%;根据最优参数组合验证不同作业速度下导种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在12~16 km/h时,粒距合格率不低于94.3%,重播率不高于3.92%,漏播率不高于3.19%,破损率不高于0.19%。该研究可为玉米高速播种作业条件下导种装置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玉米 高速播种 导种装置 Adams-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