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建设与文科院系转型发展路径:基于组织边界重构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敏 程紫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8,共10页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 新文科建设彰显于学科使命的时代创新、研究范式的融合创新以及组织形态的系统创新。当前文科院系多重组织边界的封闭性特征,制约了内外资源交互、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既有改革举措如设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开设交叉课程、优化培养方案等虽有局部成效,但受制于科层制管理模式与单一化学科架构,其成效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基于组织边界重构视角,文科院系需优化内部结构,塑造“可渗透边界”以适应新文科发展逻辑,打造“学科-实践”双栖型师资队伍,通过旋转门机制促进院系内外人才流动;构建扁平化治理模式,以权力下放与协同决策激活学术自主权;创新“双轨制”和“团队式”晋升通道,突破囿于学科和个人的评价局限;开发基础、交叉、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育具有复合思维的新型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院系 可渗透边界 资源聚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图景、困境与路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季益龙 章明卓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268,共6页
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文科实验室、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旨在重塑三元空间、转变多元主体、搭建技术框架、变革应用场景。当前文科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肇始阶段,面临着建设模式封... 数字化转型是构建高质量文科实验室、赋能新文科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高校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图景旨在重塑三元空间、转变多元主体、搭建技术框架、变革应用场景。当前文科实验室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肇始阶段,面临着建设模式封闭、教学模式滞后、研究范式主观、教师数字素养孱弱等现实挑战。基于此,以浙江师范大学文科综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例,围绕新基建、新模式、新范式、新素养的“四新”路径,探索了“新文科”实验室数字化转型成效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文科实验室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茂君 王嘉奇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5,共13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截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359所院校开设。信息技术的更迭和媒体格局的变迁催生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新文科建设则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5...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自2012年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来,截至2024年2月,国内已有359所院校开设。信息技术的更迭和媒体格局的变迁催生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而新文科建设则为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55所院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进行了讨论:对标新文科建设,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方向,满足业界人才需求;锚定专业定位,凸显专业特色,搭建专属的知识框架和课程体系;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数据思维与技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网络与新媒体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教学要素多态融合研究
4
作者 冯丹娃 王琪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 “新文科”建设为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了新的理念,随着新文科理念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跨学科交流、凝聚多学科的智慧和力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结合新文科背景下人文社会学科融通整合的课程建设要求,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媒介、学习路径等五个方面对教学要素进行阐释,并通过多态融合概念的界定,将新文科多态融合的教学要素模型进行构建,探究适合新文科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全过程重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新文科多态融合教学模式的新保障。从该视角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体现新文科教育教学理念学科育人、课程育人的理性价值,为教育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文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多态融合 教学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首都体育学院的个案分析
5
作者 张长念 李刚刚 丁传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291,300,共8页
新文科建设对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提出了新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首都体育学院的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经分析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要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新文科建设对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提出了新要求。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首都体育学院的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经分析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武术国际推广人才培养单位要主动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积极应对科技手段的变化,立足武术国际推广的中国化,继续推进武术推广人才培养过程的国际化。首都体育学院围绕武术国际推广人才的培养构建了中外理论融通的新培养体系,践行国内与国外学生融合培养、境内与境外实践实习并举、国内育人平台与国外教学资源相整合的理念;通过“五融合”与“三融入”开创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开辟了“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境内社会实践平台+境外社会实践平台”的立体式、全方位协同的社会实践育人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武术 国际推广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新文科转向”:轨迹、视野与进路
6
作者 唐斌 朱德宸 于慧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已经从单一学科探索转向学科交叉融合、从传统文本分析转向人工智能研究的双向调试阶段。该文在梳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发展现状、功能定位、运作模式、机遇挑战的基础上,总结出国际视野下实验室项目化数据在生产、多样化输出结果、构建集群技术结构等发展趋势,揭示本土视野下实验室发展从技术的移接孵化到情景再造的发展转向,提出以数增“智”、差异化情境共享、学科交叉融合增长等进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 实验室 新文科 新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推新文科建设: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张虎 高子桓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51,共10页
推动新文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可以推动新文科理论框架的动态生成,实现新文科技术工具的协同应用,加速跨学科融合的多层网络构建,健全新文科学科体系的制度规范以及激发新文科实践应用的创新显现,这五个方面... 推动新文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可以推动新文科理论框架的动态生成,实现新文科技术工具的协同应用,加速跨学科融合的多层网络构建,健全新文科学科体系的制度规范以及激发新文科实践应用的创新显现,这五个方面构成了新文科建设的支撑体系。然而,文化观念冲突、技术融合不畅、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智能在新文科中的有效应用,最终影响整体学科建设。为实现新文科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新文科的文化内涵,重构新文科课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深化人工智能与新文科的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人工智能 高等教育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戚昕 张瑛 于华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共7页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 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创业管理课程既肩负着促进学生个体全面成长、履行高校培育人才职责、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也面临着忽视思政主导作用、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案例陈旧落后、教学实践流于表面、创业竞赛背离初心等困境挑战。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指出各高校应基于新文科建设指导思想,通过思政教育贯穿主导、数智赋能创新教学形式、立足本土深挖情境案例、实践落地深化校企共育、回归创业彰显竞赛本质等途径,改革优化创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创业管理课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方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的耦合关系、现实争议与未来愿景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云昊 高海鑫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共12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新文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文科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反思二者之间的关系、争议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赋能新文科学科交叉与人...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新文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文科创新发展的重要部署,反思二者之间的关系、争议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文科建设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赋能新文科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同时新文科建设亦能有效解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和质料表达缺陷。然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理论驱动还是数据驱动、新文科的知识创新是技术主导还是技术辅助、新文科的建设主体是人类自身还是智能机器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有限工具理性等问题依旧存在。基于此,未来我国新文科建设应当以人性超越、技术整合来恪守人文精神在场的价值要求,搭建互联互通的技术复合体,最终实现人机共生的未来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文科建设 耦合关系 现实争议 人机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中心论到中国变异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之路及其现实境遇
10
作者 刘婉竹 胡铁生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6,共11页
几代中国学人经过不懈努力,在对欧美的“西方中心论”进行反拨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并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上创立了变异论比较文学理论,成功地将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 几代中国学人经过不懈努力,在对欧美的“西方中心论”进行反拨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并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上创立了变异论比较文学理论,成功地将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转移到中国。同为西方泊来品的新文科虽因有益于中国的大文科建设而为中国所接受,但其论域扩展、价值重塑、科际融合、研究范式创新却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形成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局面。在这种新形势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唯有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秉持中国话语及话语主导权,才能为异质文化语境下各民族文学互鉴、互证和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途径,并再创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论 变异论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新文科 境遇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模式及其重塑路径
11
作者 自正法 傅琳凡 《研究生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4,共8页
根植于学院式教育的传统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过于强调呈现一场完美的庭审表演,忽视理论与实践、学科与学科之间真正的交叉融合,怠于吸纳新兴科技元素,致使教学理念缺乏前沿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 根植于学院式教育的传统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过于强调呈现一场完美的庭审表演,忽视理论与实践、学科与学科之间真正的交叉融合,怠于吸纳新兴科技元素,致使教学理念缺乏前沿性、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教学方式缺乏实践性,难以适应新时代实施学训一体,培养新文科复合型法治人才的新要求。为全面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亟需秉持“创新、融合、协同、共享”的新文科教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模拟法庭教学所覆盖的法律职能领域,推动法学学科与其他数字化学科有机交叉融合,构建双师指导协同机制和智能化模拟法庭云端教学平台,丰富模拟法庭教学的内在价值和外延意义,培养法科学生的多元化、综合性能力。开展实务经验讲座、实地观摩、旁听庭审等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深入实务进行实战演练,从而激发模拟法庭教学的内生活力。以深化模拟法庭改革促进新文科建设,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法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模拟法庭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法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电子文件管理》“双擎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12
作者 许晓彤 曹菀修 马诗芮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4,共6页
新文科建设要求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档案学科的发展抛来了新锚点。论文结合学生反馈的调查数据,指出实践教学是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教学质效、呼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关键。在重塑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新文科建设要求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为档案学科的发展抛来了新锚点。论文结合学生反馈的调查数据,指出实践教学是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教学质效、呼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关键。在重塑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了涵盖场域广度、参与深度的“双擎驱动”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基础型、进阶型、创新型三种实践教学类型,并结合课堂教学实效论述其实现方式,以期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持续推动《电子文件管理》课程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电子文件管理 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数字人文教育新时代:现状、转向与进路
13
作者 陈涛 张欣 +1 位作者 谭卓熙 杨鑫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34,共11页
新文科建设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数字人文教育深入发展与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文章从学科建设与教育实践出发,分析数字人文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基于“文理融通”理念,提出融合人文素养、数字素养... 新文科建设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数字人文教育深入发展与制度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文章从学科建设与教育实践出发,分析数字人文教育在课程体系、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基于“文理融通”理念,提出融合人文素养、数字素养与AI素养的三维素养框架,以回应数智时代对跨学科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并进一步探索“一核引领、双轮驱动、三维建构、四重导向、五课协同”的系统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教育 新文科 数字人文素养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实践中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传夫 蒋子可 +3 位作者 吴钢 陈一 吴丹 杨思洛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9,共10页
[目的/意义]探索贯通培养与微方向结合的新文科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研究设计/方法]分析国家重大战略、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等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需求,凝练新文科实践中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目的/意义]探索贯通培养与微方向结合的新文科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之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研究设计/方法]分析国家重大战略、业态创新与技术进步等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型需求,凝练新文科实践中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理念,归纳实践,提出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思路。[结论/发现]新文科图书馆学人才培养要强化思政引领,以提升人才综合能力为目标;守正创新,加快推动专业课程数智化转型升级;构造贯通培养与微方向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水平引领型创新人才。[创新/价值]推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为新文科实践中传统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学 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 贯通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学学科的承继与发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昌来 杨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国语言学自先秦以来,不仅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形成独特的研究传统。近现代之后,中国语言学逐步转型,学科细分所致的新的研究态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文科要求。中国语言学需要在承继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走... 中国语言学自先秦以来,不仅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形成独特的研究传统。近现代之后,中国语言学逐步转型,学科细分所致的新的研究态势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新文科要求。中国语言学需要在承继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走“大语言学”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时代 语言学 大语言学观 交叉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 新文科何为 被引量:24
16
作者 樊丽明 申树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文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新文科肩负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交叉融合、开放互鉴,革... 新文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新文科肩负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交叉融合、开放互鉴,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培根铸魂、育人为本。如此,才能引领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加快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教育强国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龙 孙楠楠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待厘清、课程体系构建有待更新、实践教学资源有待丰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优化,面对这些现实困境,需要从明确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文科课程体系、...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待厘清、课程体系构建有待更新、实践教学资源有待丰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优化,面对这些现实困境,需要从明确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以学生为本位的新文科课程体系、重视文科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强化文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创新高校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以此促进新文科教育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人才培养体系 现实困境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实验教学中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欢 涂俊 刘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200,261,共7页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校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服务学习:数字媒体和社会”“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创作”等在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下...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校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劳动教育系列课程“服务学习:数字媒体和社会”“服务学习:影像与社会”“VR体验与全景视频创作”等在国家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课程团队及暑期实践团深入甘肃庄浪县、新疆某武警部队,将劳动教育课堂带入社会一线,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完成新文科实验教学的育人目标。将VR、三维激光扫描等新技术手段赋能劳动教育,坚持劳动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以在地劳动的实践基地为依托,突出学校文学、艺术相融通的专业架构优势,发挥文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带头作用,取得显著的劳动教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乡村振兴 新文科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崔延强 林笑夷 段禹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各高校在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微专业模式、文科实验室模式、书院模式。这四种典型模式各有优势,用新视角、新范式、新方法带动了传统文科转型升级。未来,各高校应继续探索建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抓手、以名家大师为引领的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校 实践模式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院制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如何传承与创新?——关于大学书院制的对话 被引量:5
20
作者 杜华伟 肖永明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实行大学书院制,以期用“学院+书院”管理方式来化解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传道济民”和“德育为先”为教育宗旨,以“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为教育追求,... 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实行大学书院制,以期用“学院+书院”管理方式来化解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以“传道济民”和“德育为先”为教育宗旨,以“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为教育追求,以“师生共学”和“会讲辩论”为教育方式,对道统的传承、学风士气的培植和国民素养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以来,岳麓书院重视中西结合、古今融通,充分发挥古老书院的优势,积极应对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需求,开始实行“四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十五年来,岳麓书院无论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还是在文化传播、社会服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次围绕书院教育精神、书院文化、书院人才培养、大学书院制和新文科建设等话题展开的对话,旨在为深化大学书院制改革,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交流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大学书院制 本科生导师制 “两个结合” 新文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