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天然气处理工艺中MDEA与热稳盐浓度分析
1
作者 刘俊伟 杨志刚 +1 位作者 李璐 夏博钢 《中外能源》 2025年第3期93-97,共5页
为了提升高含硫等酸性天然气的处理效率,研究了醇胺法天然气脱硫脱碳装置的效能,发现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能耗,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填料厚度。进一步结合国际、国内现有先进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 为了提升高含硫等酸性天然气的处理效率,研究了醇胺法天然气脱硫脱碳装置的效能,发现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能耗,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填料厚度。进一步结合国际、国内现有先进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技术、酸性天然气净化处理工艺,研究在法哈油田高含H_(2)S和CO_(2)等酸性气体的处理中优化工艺流程、热泵方案、MDEA填料厚度、热稳盐浓度、吸收塔压力、再生塔回流比。提出构建酸性气直接压缩式热泵方案,利用热泵技术,回收再生塔塔顶酸性气的潜热,使酸性气温度达到140℃,降低能耗。在脱硫工艺中采用逆向通入NaOH的方式对树脂进行再生。采用波纹板填料,下口进液脱硫效果优于上口进液,在处理过程中合理选择填料厚度与进液方式,可以实现优化脱硫过程,提高系统效率。当系统内的热稳盐浓度低于3%时,MDEA溶液脱硫效率可达到97%以上,净化处理效率较高。再生塔的回流比对贫胺溶液的再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回流比为1.5,再生塔温度为120℃时,贫胺溶液的再生效果最佳,整个脱硫系统的能效达到最优,降低了净化气中H_(2)S的含量,运行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净化处理技术 醇胺溶剂 脱硫效率 填料厚度 进液方式 热稳盐浓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益系统观视角下的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建构 被引量:1
2
作者 蔡为民 王燕秋 +2 位作者 林国斌 霍长宝 孙晓兵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的实现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现状分析—观念提出—理论搭建—制度建构”的思维脉络,对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落实所有者... 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的实现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现状分析—观念提出—理论搭建—制度建构”的思维脉络,对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实现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为“落实所有者权益”目标实现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和市场价值法测算了中国近4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碳汇价值存量,发现我国森林碳汇价值存量具有总量大且持续增长的特征,说明研究森林碳汇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梳理政府公开资料发现,虽然森林碳汇拥有巨大价值存量,但真正能够转化为收益的价值存量占比较低,各地林区广泛依赖政府财政支出或补贴的方式维持经营管理,因此如何创新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模式、将价值存量最大化转换为资产收益、切实落实森林碳汇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是亟待解答的重要问题。凝练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核心内涵,深入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实践,提出“收益系统观”的研究思路,从全局观、链条观、发展观的视角进行机制设计。“收益系统观”是将自然资源经济价值实现等同于资产收益实现,从收益的获得出发,到“全民共享”目标达到结束,为每一关键节点设计机制要素,以打通收益实现的制度链条,真正实现森林碳汇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切实落实收益共享的目标任务。以“收益系统观”视角切入,对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进行了理论机制搭建,从总体框架、关键环节、保障机制方面充分考虑各部分的需求,初步形成森林碳汇资源资产价值实现机制理论体系。基于搭建出的理论体系,对价值实现机制进行制度建构。对收益获得这一关键环节,提出市场、金融、产业3种收益获得路径,并分别给出制度优化建议;对收益管理这一重要保障,针对收益管理中委托代理方式不明的问题提出“互动完全式”委托代理方式;对收益分配这另一重要保障,提出分配制度要充分体现“全民所有”属性,在收益分配的主客体和主次关系上做出了分析,提出中央、地方、企业、全民之间需进行3次分配,同时建立完善的收益预算和收益使用管理制度以使收益分配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森林碳汇 价值实现 委托代理 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传统与自然哲学——再学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3
作者 林德宏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1,共13页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界有两种学术传统: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恩格斯指出:唯心主义的凌驾于科学之上的黑格尔自然哲学终结了,应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恩格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许多论述表明,他的自然观与科学观具有重要意...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界有两种学术传统:自然辩证法传统与科学哲学传统。恩格斯指出:唯心主义的凌驾于科学之上的黑格尔自然哲学终结了,应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恩格斯关于自然界、自然科学的许多论述表明,他的自然观与科学观具有重要意义。后来逻辑实证主义排斥“形而上学”,使一些学者对自然哲学的关注度下降。两种学术传统的哲学基本观点不同。遵循自然辩证法传统,自然哲学应同科学相结合,开展科学自然哲学研究。日常世界与量子世界的关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传统 自然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内在逻辑及时代回应——基于《自然辩证法》的文本分析
4
作者 肖唤元 孟晓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观和历史观辩证统一的逻辑起点出发,驳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人与自然关系建构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从生态批判走向生态建构是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观和历史观辩证统一的逻辑起点出发,驳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人与自然关系建构的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从生态批判走向生态建构是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逻辑主线。恩格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背后的社会制度成因,试图通过彻底的制度变革来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路。在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的基础上,恩格斯按照存在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发展逻辑开创性地阐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实践遵循,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对推进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建设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辩证法》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测量、计量保障体系简介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勤 杨果 +3 位作者 郑琦 郭建平 许文晓 杜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88,共3页
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我国政府已与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就引进天然气签订协议,未来还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解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测量及相关的计量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商务合同中有关技术协议的签订,保证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需求,我国政府已与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就引进天然气签订协议,未来还将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了解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测量及相关的计量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商务合同中有关技术协议的签订,保证引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护国家利益。为此,对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流量测量和质量测定的计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包括国家一级标准装置和标准物质、溯源链、方法标准、工作标准物质、测量仪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测量计量保障体系、标准、修订方面的几点认识,可为加快我国天然气产品测量标准体系的完善及与俄罗斯天然气产品测量体系的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天然气 测量 计量保障 简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荚木的天然分布与引种栽培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小勇 赵思东 +3 位作者 柳新红 袁德义 张琳 王军峰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5,共5页
综合国内有关翅荚木的研究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引种试验情况,从生境、群落和生长规律等方面概述了翅荚木的天然分布特征,分析了各地的引种栽培现状,从翅荚木的速生性和耐低温胁迫能力方面探讨了在我国28°N以南地区引种栽培的可行性... 综合国内有关翅荚木的研究结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引种试验情况,从生境、群落和生长规律等方面概述了翅荚木的天然分布特征,分析了各地的引种栽培现状,从翅荚木的速生性和耐低温胁迫能力方面探讨了在我国28°N以南地区引种栽培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翅荚木引种栽培中应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是对其低温胁迫的机理研究和抗寒型良种选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荚木 分布 引种 栽培 种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天然气水合物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闫晓艳 郝红 +1 位作者 王凯 樊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6-1292,共7页
简要介绍了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动力学抑制剂、热力学抑制剂和防聚剂;综述了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的最新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以动力学抑制剂为主剂、以热力学抑制剂和防聚剂为助剂的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的复配方案和抑制性能,以及复合... 简要介绍了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动力学抑制剂、热力学抑制剂和防聚剂;综述了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的最新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以动力学抑制剂为主剂、以热力学抑制剂和防聚剂为助剂的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的复配方案和抑制性能,以及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中不同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同时指出了当前复合型水合物抑制剂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复合型抑制剂 防聚剂 诱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思想在绿色生态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玲 梁晶 张乘风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4期18-19,共2页
室内设计是人类对于建筑室内空间再创造的实践项目,其终极目标是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辩证法作为人了解世界的理论途径,对室内设计相关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当中多个理论思想指导引领着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使... 室内设计是人类对于建筑室内空间再创造的实践项目,其终极目标是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辩证法作为人了解世界的理论途径,对室内设计相关理论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当中多个理论思想指导引领着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能够协调的发展和进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是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绿色生态 室内设计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贵友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具有双重涵义 :它包括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与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扩大了的生产力”的异化 ,其异化的扬弃及人与自然统一的必要前提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与调整 ,社会交往关系的普遍发展与调整。人与自然统一的深刻的现实基础在于实践的辩证否定性、其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对象性 实践辩证法 辩证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与结构力学教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海龙 李平 申向东 《高等建筑教育》 201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自然辩证法与结构力学课程关系密切,将自然辩证法融入结构力学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运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文章通过几个具体事例,探讨了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自然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融合。
关键词 结构力学 自然辩证法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只能发展不容消解——评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对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亮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3,共5页
对自然辩证法的消解自卢卡奇肇始已近一个世纪,这种论调在国内哲学界同样有着较大的"市场"。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 对自然辩证法的消解自卢卡奇肇始已近一个世纪,这种论调在国内哲学界同样有着较大的"市场"。他们的观点是,恩格斯的自然证法是从脱离人的自然界出发,因而是无视人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出发点是被人的目的性活动中介过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从不赞成"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历史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对立的。对此,重返文本与勘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清楚地认定,在承认自在自然的辩证法基础上,恩格斯理解辩证法绝非"无人的视野",马克思一直支持与赞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恩格斯与马克思正是面对着不同任务,来共同研究一部"完整"的辩证法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辩证统一的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历史辩证法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礼德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忠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3,48,共6页
韩礼德一直以来视马克思主义语言学为其追求的长远目标。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渗透于韩礼德的语言思想与研究实践之中。文章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中所透射的语言社会本质属性观、韩礼德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的对比以... 韩礼德一直以来视马克思主义语言学为其追求的长远目标。马克思主义的语言观渗透于韩礼德的语言思想与研究实践之中。文章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渊源和发展中所透射的语言社会本质属性观、韩礼德与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的对比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的辩证互动等三个方面探讨韩礼德的语言哲学思想,阐释其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礼德 社会本质属性 辩证互动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裂的主体、失落的灵魂——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与社会的辩证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方云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自然的描绘和解读,是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但社会作为自然对立并存的因素,也是其诗笔的落脚点。从表面上看,诗人纵情山水,实际上饱受社会与自然双重引力的分裂之苦,并内化到诗作中去,形成了自然诗人特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话语:自... 对自然的描绘和解读,是弗罗斯特的诗歌主题,但社会作为自然对立并存的因素,也是其诗笔的落脚点。从表面上看,诗人纵情山水,实际上饱受社会与自然双重引力的分裂之苦,并内化到诗作中去,形成了自然诗人特有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话语:自然与社会对立与并存,物质和精神脱节与连接,造就了人类主体在夹缝中生存的痛苦困境,一个完美而永恒的心灵港湾的神话由此破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痛苦 自然 社会 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与自然生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罗迪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8,共7页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合的对立等级性,探究反合的自然生成的表征方式,以便为语言研究提供一种辩证发展模式的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合 反合表征 辩证互补 自然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原理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水兴 张敏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4期88-90,共3页
共性与个性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基本原理,文章将这一原理引入桥梁工程教学中,从拱桥受力特点、双曲拱桥开裂以及横隔板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共性与个性原理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共性与个性 桥梁工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政治运动的关系——基于对1956-1966年自然辩证法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佰莲 王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12,共5页
1956~1966年,是改革开放前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资料准备方面为学科发展奠立了良好和稳定的基础,而且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通过考察这十年间发表的研... 1956~1966年,是改革开放前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资料准备方面为学科发展奠立了良好和稳定的基础,而且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通过考察这十年间发表的研究文献在年度上的变化态势,定量揭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与政治运动的关系的特点,以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启示或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然辩证法 政治运动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与桥梁工程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维锋 周水兴 《高等建筑教育》 2010年第6期5-8,共4页
自然辩证法与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将自然辩证法融入桥梁工程教学中,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他们运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就该课程教学如何融入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和质变... 自然辩证法与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将自然辩证法融入桥梁工程教学中,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培养他们运用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几个具体实例,就该课程教学如何融入自然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和质变、否定之否定)进行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自然辩证法 教学 否定之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存自然─-对莱特有机建筑的自然辨证思想的剖析与目前我国居住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月静 梁国钊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18,21,共4页
文章从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角度思考和探索了莱特的有机建筑思想,指出了它的唯物性和辩证性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谋而合,并以此为契机,初步结合实际探讨目前中国居住问题。
关键词 莱特 自然辩证思想 中国 居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中的自然辩证法——纪念“真理标准”讨论35周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彤宇 孙跃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5-39,共5页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q... 1978年的"真理标准"讨论是一场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思想交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破冰之旅。在这一思想和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自然辩证法以科学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投入到实践标准讨论中去,同时清理了"文革"期间在自然科学哲学领域一系列错误的和被歪曲的理论,成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的锐利武器。自然辩证法在这场论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标准讨论 自然辩证法 思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的理论性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秋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之理论性质问题,是一个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存在分歧并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化解分歧和消弭争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解决看待此问题的方法原则、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之理论性质问题,是一个在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存在分歧并争论不休的理论难题。化解分歧和消弭争论的前提和基础,是要解决看待此问题的方法原则、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原则"与"否定批判的辩证法原则"相统一的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哲学与人相统一的哲学观念。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念本身具有多重性质,它既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又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而其根本性质则是"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内在统一。它是马克思哲学变革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得以最终确立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道主义 历史观念 理论性质 历史唯物论 历史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