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霍山地区小地震时空特征研究
1
作者 王鹏 毕波 +2 位作者 孙冬军 邵永谦 刘芳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6,共14页
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PhaseNet的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连续两年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了扫描,检测到3839个地震事件,这一数量是人工目录的3倍。地震识别匹配率达到了95%。该系统能产出各震级段的地震目录... 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PhaseNet的地震处理系统RISP,对安徽省霍山地区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连续两年的地震波形资料进行了扫描,检测到3839个地震事件,这一数量是人工目录的3倍。地震识别匹配率达到了95%。该系统能产出各震级段的地震目录,特别是震级ML-1.1—0.0段的微小地震,提升了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ML0.5,解决了人工目录缺乏ML0以下微震的问题。结合当地的地震监测能力,使用人工和RISP自动目录组合的新目录,进行tomoDD重新定位。结果表明,在落儿岭—土地岭断裂与磨子潭—晓天断裂的交会部位出现两个呈分段式丛集分布的地震条带,它们的优势分布方向与断裂的走向一致。北东向的BB′条带规模更大,其倾角近垂直。北西向的DD′条带规模相对较小,其倾角为65°—78°。BB′条带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部分,西南侧地震较少且震源较浅。而东北侧地震较多且震源的深度变化区间更大,倾角更陡。在平静期内霍山地区的地震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在2021年2月1日至10日密集地发生了641次地震,时间特征明显:地震先从断层面中间开始,然后向东北侧转移,最后转移至西南侧,表现出显著的地震活动迁移特征,可能是受流体控制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震群 微震重定位 地震活动性 断裂构造 地震数据实时处理系统 双差定位与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窗口生成器网络的抽油机噪声压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一凡 文武 +2 位作者 薛雅娟 文晓涛 徐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4-691,共8页
在老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抽油机噪声形成强干扰,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窗口生成器网络进行抽油机噪声压制的方法。构建的网络主要由双层编码器—解码器组成,结合不同层的特征信息可获得准确的去噪结果;... 在老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抽油机噪声形成强干扰,严重降低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窗口生成器网络进行抽油机噪声压制的方法。构建的网络主要由双层编码器—解码器组成,结合不同层的特征信息可获得准确的去噪结果;在不同层采用不同尺寸的窗口进行特征提取,可以有效地扩大神经网络的感知范围,并从抽油机噪声中提取更多有用的特征。为了防止网络的退化,编码器和解码器的每个块中都分别使用了残差连接。编码器残差块部分采用了卷积核数量中间大、两端小的反瓶颈设计,可以提取地震数据更多的特征;解码器使用了编码器五分之一的卷积层数,加快了模型训练以及地震数据重建的速度。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的网络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尺度语义信息压制地震数据中的抽油机噪声。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实验结果均表明,与DnCNN、GAN和MLGNet相比,所提方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去噪结果,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噪声压制 多尺度窗口 生成器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时窗多道相关的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真 许辉群 张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36,共9页
目前提高反演横向连续性的主要手段仍是基于模型参数先验信息假设的正则化方法,当先验信息与实际情况矛盾时,正则化方法会出现问题。为此,基于多道反演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自适应时窗多道相关的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首先,利用主动... 目前提高反演横向连续性的主要手段仍是基于模型参数先验信息假设的正则化方法,当先验信息与实际情况矛盾时,正则化方法会出现问题。为此,基于多道反演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自适应时窗多道相关的叠后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首先,利用主动学习的思想,通过查询原始地震数据筛选地震数据关键特征的位置;其次,根据上述位置将地震数据划分为不同尺度的时窗,有助于断层信息保护以及异常体边界识别;再次,根据点乘计算自适应时窗内地震道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加权求和”地震道得到重构地震道——反演目标泛函的约束条件。所提方法借助主动学习以及地震数据局部相关的思想,较好地反映了自适应时窗内的多道间的相关性,并且可并行化处理。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所提方法反演结果的横向连续性较好,且可以兼顾特殊构造信息,但计算效率较低,在浅、深层速度差异较大的区域存在一定局限性,适用于具有特殊构造的狭小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时窗 多道相关 横向连续性 相关性 地震波阻抗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预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洪星 韩诗文 +1 位作者 胡佳 潘志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5,共11页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测井曲线、地震等资料,运用模型正演、多参数反演体融合技术等,对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储层分布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进行了研究,预测了优质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火石岭组凝灰岩为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地震反射特征总体表现为低频、差连续、中强振幅或弱振幅,多参数反演体融合体技术预测的凝灰岩储层“甜点”分布与钻井证实结果的符合率高,凝灰岩储层平均钻遇率达92.8%,气层平均钻遇率为81.0%,其中12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华家构造带与郭家断阶带储层岩性分别以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和含角砾晶屑凝灰岩为主,断裂发育,是2个优质储层发育区。(2)研究区凝灰岩的测井和地震相特征相匹配形成的岩性-岩相模板可有效指导凝灰岩的地震相识别,振幅属性刻画出的火山口相、近火山岩相为有利岩性分布区。(3)研究区发育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3套优质烃源岩厚度均超过300 m,TOC值分别为0.26%~5.08%,0.10%~5.55%,0.10%~9.74%,S1+S2分别为0.24~8.23 mg/g,0.12~18.15 mg/g,0.25~2.86 mg/g,Ro分别为0.6%~1.3%,1.1%~1.6%,1.0%~2.2%,具有丰度高,成熟度中等的特征,为大规模成藏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4)研究区凝灰岩气藏是一套源储侧向对接、高位富集的致密气藏,成藏主要受构造样式、断裂发育程度和供烃窗口控制,其中拉张和伸展作用形成的叠瓦状断弯褶皱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断裂发育程度及供烃窗口的大小决定了气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地震振幅属性 源储侧向对接 构造样式 断弯褶皱 供烃窗口 模型正演 火石岭组 白垩系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窗口自注意力网络和迁移学习的地震面波分离
5
作者 杨晨睿 沈鸿雁 +2 位作者 车晗 孙云鹏 刘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50,共12页
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也携带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充分利用这类面波解决地质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将其完整地分离出来。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面波与体波表现在时空域图像中的分布位置和纹理细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 反射地震资料中的面波也携带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充分利用这类面波解决地质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将其完整地分离出来。针对现有深度学习方法没有充分利用面波与体波表现在时空域图像中的分布位置和纹理细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面波分离方法。通过融合位移窗口自注意力机制和U-net主干网络,构建出面波智能分离网络,并使用数据增广后的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构建面波数据集来提升神经网络的泛化性;在充分利用面波全局数据特征的同时,为避免波场分离过程中的面波损伤问题,提出一种对边界、结构和纹理信息敏感的混合损失函数以进一步提高面波分离的质量。通过数值模拟地震记录测试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进而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地震记录训练的模型基础上进行迁移学习,可进一步提升神经网络的泛化性;相较于低通滤波法和去噪卷积神经网络方法,本文方法分离的面波更为完整,能大幅度提高能量混叠区域的面波分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号处理 面波 波场分离与去噪 深度学习 窗口自注意力网络 U-net网络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_c值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洪德全 王行舟 +3 位作者 程鑫 韩立波 陈安国 倪红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16-3424,共9页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 本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识别霍山窗重复地震对,进一步在重复地震对中搜索重复地震序列.人工挑选了一条时间在上覆盖2009年且时间分布相对理想的由8个重复地震组成的重复地震序列(RepeatingEarthquakeSeries,RES).挑选1个重复地震作为参考对象,使用前人提出的滑动窗口谱振幅比方法计算其它7个重复地震与该地震的尾波Qi。值的变化量△Qc-1,结果发现在2009年的3次重复地震尾波Qc-1值的变化量△Qc-1比2008年和2010年有明显增大,即尾波Qc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降低,2010年后恢复;若换算成Qc值的变化其增幅可达11%~21%.然而在2009年霍山窗及附近地区并未发生中强地震,而是伴随尾波Qc值增加出现了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结合地球动力学知识和前人对中国大陆东西部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及时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霍山窗重复地震尾波Qc值的变化与前人研究的震前地震孕育导致的尾波Qc值变化有所不同,前者可能是受到大陆西部物质东移和应力向东传递这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霍山地区地壳应力的变化,因而引起尾波Qc值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重复地震 尾波Qc值变化 滑动窗口谱振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3 位作者 洪德全 李玲利 郑先进 徐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其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一致,表现为近EW向的水平挤压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计算单个震源机制解力轴与平均应力场主应力轴的差异,即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θ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霍山窗"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对华东地区相应中强震似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构造应力场 “霍山窗”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震情窗”动力学背景及预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缪鹏 王行舟 +2 位作者 洪德全 李玲利 王俊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4-542,共9页
安徽"霍山震情窗"作为华东地区的应力敏感部位,能够以微震、小震活动的形式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本文基于应变能释放方法对"霍山震情窗"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震情窗易受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的影响,从... 安徽"霍山震情窗"作为华东地区的应力敏感部位,能够以微震、小震活动的形式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本文基于应变能释放方法对"霍山震情窗"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震情窗易受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的影响,从而出现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相对较大;此外,震情窗所处区域应力场的波动变化也会导致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则相对较小。上述2种动力学背景的开窗异常对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多种动力学背景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的开窗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震情窗 动力学背景 青藏块体强震活动 区域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霍山窗”中小地震的地震波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发 黄显良 +2 位作者 陈宇卫 沈小七 刘泽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7,285,共9页
利用安徽合肥台、六安台和豹子崖台记录到的2001—2010年安徽"霍山窗"发生的ML≥2.0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其振幅衰减系数K值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a值,分析研究了K值和a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与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 利用安徽合肥台、六安台和豹子崖台记录到的2001—2010年安徽"霍山窗"发生的ML≥2.0地震的波形资料,计算了其振幅衰减系数K值和卓越频率衰减系数a值,分析研究了K值和a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其与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及与Qc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台站均记录到了明显的变化特征:①"霍山窗"ML4.0地震、江西九江MS5.7地震及河南太康ML5.0地震前6个月左右时间内,K值和a值均呈现持续下降的异常低值状态,平均下降幅度K值为20%—35%,a值为45%—51%,并于上升的过程中发震,震后趋于正常;②K值的平面分布特征显示,K值异常地震主要位于断裂带交汇区附近,并沿断裂带方向分布;③K值、a值与Qc值基本呈负相关.上述特征为进一步了解该区域的地壳介质状态和研究中强震前后Qc的变化特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研究结果可能对中长期地震预报和震后趋势判断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窗 衰减特征 卓越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测量与区域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计划 孙军 +5 位作者 曹志磊 卢叶啸 孙鸿博 于磊 刘川琴 程玲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6-342,402,共8页
收集安徽地区沿郯庐断裂带及“霍山窗”布设的6个场地流动水准测量近30 a的观测资料,应用“形变速率累加分析”法进行处理,研究异常时段与周边地震的关系,分析相同时段所有场地形变速率累加整体特征。结果表明:1)形变速率累加分析能够... 收集安徽地区沿郯庐断裂带及“霍山窗”布设的6个场地流动水准测量近30 a的观测资料,应用“形变速率累加分析”法进行处理,研究异常时段与周边地震的关系,分析相同时段所有场地形变速率累加整体特征。结果表明:1)形变速率累加分析能够有效提取每条测线超过2倍标准差的数据,同时速率较小的趋势性变化可得到压制。2)形变速率累加分析在提取形变速率时,原始数据的转折变化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保留,曲线转折时期形变速率累加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3)连续的形变速率累加时段映震效果较好,但并不能一一对应,需结合测线进行具体分析。4)研究区各测线形变速率累加在不同时段出现的频次不同,说明断裂活动均具有一定的分时特征,分时活动整体上具有群体性特点。5)当该区域跨断层水准资料的形变速率累加出现较为密集的群体性变化时,华东地区发生M_(S)5.0左右地震的可能性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 形变速率累积分析 霍山窗 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地区H_(2)浓度异常与小震活动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震 黄显良 +5 位作者 陶月潮 李伸亮 陶方宇 杨源源 朱厚林 陆栋梁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 基于2018年12月4日至2020年8月15日“霍山窗”地区全时段的断裂带土壤气H_(2)的观测资料,根据测量值的分布范围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对其气象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结合“霍山窗”地区的小震集中活动,分析了断裂带H_(2)异常与小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岭—落儿岭断裂带H_(2)浓度前兆异常幅度较大,对观测点所在断裂上的地震活动反应灵敏,映震效果较好。研究区变质岩含有丰富的H_(2)气源,应力积累加速了断裂带内H_(2)的释放,张性断裂为H_(2)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H_(2)浓度 H_(2)来源 小震活动 “霍山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霍山M4.3地震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总结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俊 王行舟 +5 位作者 周振贵 李军辉 何康 郑海刚 王雪莹 徐如刚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 对2014年4月20日安徽霍山M4.3地震前地震预测意见和预测依据进行了回顾总结。自2013年10月开始,安徽地区小震活跃,相继出现地震条带、地震频度、“霍山地震窗”开窗等3项地震学异常;前兆异常位于震中200km范围内,包括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蒙城台地电阻率、肥东台定点短水准、地下流体等13项。中期阶段,前兆异常月频次不断增加,具有协调性特征;短临阶段,中期异常趋于结束或测值反向,地下流体异常突出,且异常由外围逐渐向震中迁移;临震阶段,异常月频次转折下降。由此可见,霍山地震前异常特征明显,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协调性特征;空间上具有迁移性特征,异常形态具有重复性特征,为地震三要素预测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霍山M4.3地震 “霍山地震窗”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城地震窗地震活动异常提取及其预报效能 被引量:12
13
作者 薛丁 张建业 赵爱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7-493,580,共7页
一个时间序列可以分解为趋势周期(含季节周期)部分和不规则随机部分.趋势周期部分是序列的潜在部分,它反映了增长、下降和周期影响的长期变动规律,具有确定性或可预测性;不规则随机部分包含残差、突然等因素引起的突变量,具有不可预测性... 一个时间序列可以分解为趋势周期(含季节周期)部分和不规则随机部分.趋势周期部分是序列的潜在部分,它反映了增长、下降和周期影响的长期变动规律,具有确定性或可预测性;不规则随机部分包含残差、突然等因素引起的突变量,具有不可预测性.当趋势周期部分被确定后,它可通过计算得到.本文研究了1975年海城MS7.3地震孕育、发生的断裂构造背景,合理地确立地震窗的范围来选取地震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海城地震窗地震月频次时间序列进行分解,采用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确定了趋势周期部分,并计算得到了不规则随机部分;分析了不规则随机部分中的突变量异常特征对华北地区MS6.0和地震窗附近MS5.0以上地震的反应.结果表明,该异常特征具有较高预测效能,对地震预测有较好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窗 地震断层 地震活动异常 预报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保金 姬继法 +4 位作者 徐朝繁 袁洪克 廖旭 白云 万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8,共8页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 在简要介绍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原理、现场数据采集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福州和沈阳2个城市的活断层探测实例,探讨了采用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波方法进行活断层探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对地下构造的重现性好、探测结果可实时分析解释等特点,在第四纪覆盖层较薄、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采用该方法可快速对被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偏移距地震反射法 最佳接收窗口 活断层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 被引量:51
15
作者 左国平 王彦春 隋荣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 介绍了能量比法拾取地震道初至的一种改进方法,即利用时窗滚动来计算能量比值,并从比值特征中判断初至。在以前的计算中是把要计算的地震道划分成许多个时窗,然后逐个求能量比值。由于各道初至的到达有先有后,如果静态地划分时窗,有可能初至到达前后时窗的能量比值并不是最大的,也就是说这时的拾取结果是错误的。但是通过时窗滚动可以多次计算初至前后时窗内的能量比值,经比较得出最佳比值。改进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拾取地震道的初至,并且可以提高拾取的精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法 地震勘探技术 地震道 折射波 面波 地震波 地震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与华东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郑兆苾 庆梅 李敏莉 《地震学刊》 CSCD 1999年第2期1-9,共9页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 分析了1972~1997年霍山窗小震的资料,研究了小震月频次、小震空间分布、P轴取向、P波初动等特征。认为当霍山窗小震月频次增高超过40次时应注意3个月内华东地区在佛子岭东北或西南方向500km内可能发生中强地震。未来地震的大小、距离和方位与震群中的最大震级及佛子岭台记录到的P波初动符号的一致性和空间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窗 地震空间分布 P波初动 中强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随机噪声条件下时窗类型局部线性化对TFPF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月 林红波 +3 位作者 杨宝俊 吴宁 李诗宽 高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99-1906,共8页
为了更广泛地应用时频峰值滤波方法消减地震勘探记录中强随机噪声,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该方法在应用时需要处理的时窗选取、一个时窗内局部线性化等主要基础技术问题.经过时变时窗的仿真计算,运用多项指标比较,包括整体背景强弱、振幅... 为了更广泛地应用时频峰值滤波方法消减地震勘探记录中强随机噪声,本文比较详细地探讨了该方法在应用时需要处理的时窗选取、一个时窗内局部线性化等主要基础技术问题.经过时变时窗的仿真计算,运用多项指标比较,包括整体背景强弱、振幅谱、信噪比、均方误差、有效子波波峰波谷幅值、畸变程度,综合评价出(L_0+L_x)时窗滤波的效果较理想.对于三角波这类简单类型的周期波,其时频峰值滤波效果与边线段平均曲率变化、时窗长度等条件有关,即三角波边线段平均曲率越大,滤波结果的均方误差越大;兄外,边线段平均曲率增大时,选取的时窗长度有变小的趋势,总之,在地震勘探中应用时频峰值滤波方法消减强随机噪声时,一方面要合理地选取时窗参数,另一方面时窗参数又不能变化过大,以避免对有效子波波形产生畸变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峰值滤波 自适应时窗 局部线性化 地震勘探 强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GFRP加固开窗洞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谷倩 蒋华 +1 位作者 张广海 彭少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72-78,共7页
通过3片砌体墙试件的水平低周往复加载抗震试验,研究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加固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开窗洞无筋砌体墙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各墙片的破坏形态、抗震抗剪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比较2种不同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加... 通过3片砌体墙试件的水平低周往复加载抗震试验,研究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加固和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开窗洞无筋砌体墙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各墙片的破坏形态、抗震抗剪承载力、滞回特性、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比较2种不同的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方案对开窗洞砌体墙片的抗震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和耗能系数较未加固试件分别提高223.8%,125.4%和5.6%,其抗剪承载力提高幅度、对抗震性能的改善以及保障洞口安全方面均优于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方法;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加固层可以与砌体有效粘结,协同工作,发挥显著的抗震加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玻璃纤维聚合物 碳纤维布 抗震加固 开窗洞砌体墙 滞回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制地震勘探随机噪声的分段时频峰值滤波方法 被引量:28
19
作者 林红波 李月 徐学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8-1366,共9页
提高勘探资料信噪比是地震勘探的主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利用短时能量将记录分成能量均衡的若干段,获得减少尺度变换误差的分段时频峰值滤波方法,并运用端点拓展和与地震信号特征匹配的多级时窗参数改进时频峰值滤波精度.理论模型和共炮... 提高勘探资料信噪比是地震勘探的主要内容之一.本项研究利用短时能量将记录分成能量均衡的若干段,获得减少尺度变换误差的分段时频峰值滤波方法,并运用端点拓展和与地震信号特征匹配的多级时窗参数改进时频峰值滤波精度.理论模型和共炮点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分段时频峰值滤波很好地消除了尺度变化误差引起的信号波形阶梯状畸变,能够在压制强随机噪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信号特征.对低信噪比勘探资料处理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噪声 时窗长度 时频峰值滤波 地震勘探 短时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地震沉积学砂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沈加刚 张凤青 +2 位作者 宋永忠 李昂 关晓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133,共5页
为了解决松辽盆地扶余油层陆相薄互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发展完善了地震沉积学方法,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砂体识别与沉积微相解释技术。在井-震联合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河流相地层小层对比保证了层序对比的等时性;采用基于参考标准... 为了解决松辽盆地扶余油层陆相薄互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发展完善了地震沉积学方法,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砂体识别与沉积微相解释技术。在井-震联合精细标定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河流相地层小层对比保证了层序对比的等时性;采用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位拉平的精细地震层位解释提高了四级层序界面的解释精度;在最佳时窗地震子体内提取、优选有效地震属性,恢复相对古地貌分析沉积演化,基于地震属性开展井震联合地震沉积微相解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工业制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薄互层 地震沉积学 参考标准层 最佳时窗地震子体 相对古地貌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