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rrent status of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skincare benefits in China
1
作者 Chujie Zhao Liqing Wu +3 位作者 Qiuxing He Zheng Yang Lvyangguang Ye Lihong Yuan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The sea cucumber is a highly esteemed source of nourishment,recognized as one of the“Eight Treasures of the Sea.”The bioactive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ea cucumbers exhibit divers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 The sea cucumber is a highly esteemed source of nourishment,recognized as one of the“Eight Treasures of the Sea.”The bioactive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ea cucumbers exhibit divers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including anti-tumor,antioxidant,anti-coagulation,anti-viral,anti-fatigue,immune enhancement,cognitive improvement,and metabolic regulation.Notably,within the skincare sector,these compounds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anti-aging,moisturizing,whitening,wrinkle reduction,repair and inhibition of melanin production properties.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utilization of its bioactive ingredients in skincare formulations.The objective is to furnish additional raw materials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for China’s skincare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to advance the integration of sea cucumber bioactive components within these sectors,and to invigo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ropical sea cucumber breeding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ucumber active ingredients skin care products BREEDING tropical sea cucu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SEA:用于时间序列分类的时域-频域-季节性联合对比学习
2
作者 李坤 谭珺 +1 位作者 桂宁 朱赵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8-44,共7页
时间序列分类(TSC)是将时序数据按其动态模式划分到预定类别的任务。现实世界的时间序列通常包含趋势项、季节性分量、异常值及噪声的复杂耦合,其精准分解对分类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一种时间序列分类方法 TSSEA,其通过FFT和STL... 时间序列分类(TSC)是将时序数据按其动态模式划分到预定类别的任务。现实世界的时间序列通常包含趋势项、季节性分量、异常值及噪声的复杂耦合,其精准分解对分类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一种时间序列分类方法 TSSEA,其通过FFT和STL将时间序列分解为3个视图:时间、频率和季节。基于这些视图,通过编码器间的对比学习实现迭代学习。对3个现实世界的数据集进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S-SEA方法在处理多样化的时间序列应用时,相较现有方法表现出最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sea 时间序列分类 多视图联合学习 对比学习 傅里叶变换 时间序列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symmetric adaptive polarimetric detection of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s in compound Gaussian sea clutter 被引量:1
3
作者 XU Shuwen HAO Yifan +1 位作者 WANG Zhuo XUE Ji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31-42,共12页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aptive detection of range and Doppler dual-spread targets in non-homogeneous and nonGaussian sea clutter.The sea clutter from two polarimetric channels is modeled as a compound-Gaussian mo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daptive detection of range and Doppler dual-spread targets in non-homogeneous and nonGaussian sea clutter.The sea clutter from two polarimetric channels is modeled as a compound-Gaussian model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and the target is modeled as a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 model.The persymmetric structure is used to model the clutter covariance matrix,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liance on secondary data of the designed detectors.Three adaptive polarimetric persymmetric detector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GLRT),Rao test,and Wald test.All the proposed detectors have constant falsealarm rate property with respect to the clutter texture,the speckle covariance matrix.Experimental results o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show that three adaptive detectors outperform the competitors in different clutter environments,and the proposed GLRT detector has the best detection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clutter adaptive polarimetric detection compound Gaussian model subspace range-spread target persymmetric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tegies and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for Productive Landscape of Rape Flower Sea in Cold Regions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Jiaxin Wu Zhiheng +2 位作者 Zhu Xuanbo Pan Shengkai Yan Yongq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2期34-42,共9页
The cold regions are located in high latitudes and cold climates.The local excellent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The plant spec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both ornamental and productive benefits of ... The cold regions are located in high latitudes and cold climates.The local excellent ornamental plant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The plant speci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both ornamental and productive benefits of landscape of flower sea construction are also even fewer.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introduce and screen the plant resources suitable for cold regions to create the landscape of flower sea.The rape,an oilseed crop,was used as a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to create a productive flower landscape with both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values in cold regions.Four rape flower varieties,Qingza No.5,7,9,and 11,were introduced from Qinghai Hu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They were planted in the experimental practice base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ree batches.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eed yield of rape flowers on different sowing dates were studied.The fuzzy probability method wa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varie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pe flowers grew well in Harbin City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sowing period,which could form a good landscape of flower sea and had a considerable rapeseed yield.It could be widely used in cold urban and rural areas,such as Harbin City.In view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the strategies of creating a productive landscape of rape flower sea were propose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were analyzed.It could change the status quo of a uniform landscape of flower sea in cold regions,help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and promote local economic in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e flower sea productive landscape cold regio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conomic benef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via cuttable encoder-decoderaugmentation network
5
作者 ZANG Chuanfei WANG Yumiao +2 位作者 WANG Xiang XU Congan CUI Guol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CSCD 2024年第6期1428-1440,共13页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sea clutter sup-pression.We propose the cuttable encoder-decoder-augmenta-tion network(CEDAN)to improve clutter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by enriching the contrast information betwee...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sea clutter sup-pression.We propose the cuttable encoder-decoder-augmenta-tion network(CEDAN)to improve clutter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by enriching the contrast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arget and clutter.Specifically,the plug-and-play residual U-block(ResUblock)is proposed to augment th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bility of the clutter suppression model.The CEDAN first extracts and fuses the multi-scale features using the encoder and the decoder composed of the ResUblocks.Then,the fused features are processed by the contrast information augmenta-tion module(CIAM)to enhance the diversity of target and clutter,resulting in encouraging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results.In addi-tion,we propose the result-consistency los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uppression performance.The result-consistency loss enables CEDAN to cut some blocks of decoder and CIAM to reduce the inference time without significantly degrading the suppression performance.Experimental results on measured and simulated data show that the CEDAN outperforms state-of-the-art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methods in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and computation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AR sea clutter suppression deep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应用前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浩 巴好亮 +4 位作者 叶聪 王豪 沈永春 李国瑞 李艳青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随着“三深”(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存在诸多技术联系,研究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助力“三深”技术发展。本文从对比深空与深海环境特征角度出发,揭示了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 随着“三深”(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存在诸多技术联系,研究深海工程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将有利于助力“三深”技术发展。本文从对比深空与深海环境特征角度出发,揭示了深海工程与深空探测技术在压力、温度适应性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进一步分别从结构安全性、复杂作业技术与装备、无人智能化与载荷小型化、试验场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前瞻性探索。分析发现,地外空间物理特征的多样性十分突出,部分热点星球的空间环境与深海环境存在较强的相似性,具体体现在压力及腐蚀环境等方面,这使得深海结构物的设计与防腐技术具备向深空探测领域的移植性;同时深空探测对于装备的复杂控制、无人自动化程度需求与深海装备的目标是一致的,具体的装备研制技术具备互换基础;海底火山区以及南极冰下湖存在非常明显的类地外空间特征,面向深空探测具备建立试验场的环境条件,可作为未来深海试验场以及深空探测新型试验技术的研究方向。综上所述,随着深海与深空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技术互换以及跨域应用已经显现出较高的可能性,将深海工程技术充分地应用于深空探测领域,将助力我国深空探测装备更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工程 深空探测 结构安全性 作业装备 智能化与小型化 深海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域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爆破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海霞 崔有权 +4 位作者 陈建福 杨小林 褚怀保 祝杰 陈士海 《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158,共9页
海域盾构施工中常遇到大粒径孤石和基岩凸起段,通常采用爆破法进行预处理,爆破预处理的效果是盾构机顺利通过的关键。依托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综合考虑海域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覆盖层条件、爆破块度控制指标及海洋生物安全控制标准,... 海域盾构施工中常遇到大粒径孤石和基岩凸起段,通常采用爆破法进行预处理,爆破预处理的效果是盾构机顺利通过的关键。依托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综合考虑海域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覆盖层条件、爆破块度控制指标及海洋生物安全控制标准,提出了一种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爆破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爆破孔网参数设计;炸药单耗、单孔装药量、平均块度尺寸的计算;装药结构及爆破网路设计;爆破块度分布效果预测;考虑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优化爆破方案。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爆破预处理后的块度在30 cm以内,满足盾构机推进的块度尺寸要求;盾构机在爆破预处理段能够顺利掘进,与正常段推进参数基本相近。实现了海域盾构隧道孤石和基岩凸起段的精细化、生态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爆破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盾构 孤石 基岩凸起段 爆破预处理 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模型的整车气动噪声分析
8
作者 张延杰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9,共7页
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声扰动方程(Acoustic Perturbation Equations,APE)获取的侧窗表面脉动压力作为激励,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Finite Element-Statistical Ener... 以某款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和声扰动方程(Acoustic Perturbation Equations,APE)获取的侧窗表面脉动压力作为激励,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Finite Element-Statistical Energy Analysis,FE-SEA)提出一种全新的整车中频段气动噪声预测模型,通过阻抗管吸声系数试验逆推得到声学包材料参数,结合传递损失试验和基于声功率的降噪水平试验(Power Based Noise Reduction,PBNR)对整车混合模型进行调校对标,保证噪声传递路径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加载外流场对流和声学激励进行中频段气动噪声仿真,并将分析结果与气动噪声试验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车型开发概念设计阶段采用基于声扰动方程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精确预测气动噪声,为后续整车气动噪声性能的优化提升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气动噪声 声扰动方程 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法 中频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主要断裂(带)与构造分区 被引量:1
9
作者 邱燕 杜文波 +3 位作者 鞠东 韩冰 马浩明 胡小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3,共18页
构造分区是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由于区域性构造分区的界线基本上都以深大断裂(带)为依据,因此在划分构造单元之前,研究区域内规模较大的主要断裂(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分析南海主要断裂(带)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完善... 构造分区是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的基础。由于区域性构造分区的界线基本上都以深大断裂(带)为依据,因此在划分构造单元之前,研究区域内规模较大的主要断裂(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分析南海主要断裂(带)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完善了南海的构造分区。南海主要断裂(带)分为以俯冲带、碰撞带、大型逆冲带、大型走滑带为特征的一级断裂带;切穿沉积基底与上地壳、延伸至下地壳的二级断裂带;错断沉积基底的三级断裂。本区一级构造单元为“南海次板块”,其边界基本以一级断裂带,个别以二级断裂带为界;二级构造单元有微板块、断阶带、隆起区、深坳带、深坳区、碰撞带等;三级构造单元在微板块之内划分为隆坳带和微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断裂(带) 构造活动 构造分区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海权:内涵、实践及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波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103,I0003,共16页
海权是地缘政治概念,核心内涵是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本质上是对权力的争夺及运用。海权的学理概念源自马汉,然而一开始的界定就非常模糊,这使得一百多年来,有关海权概念的争论从未间断。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海权发展和争论的主要动力,人... 海权是地缘政治概念,核心内涵是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本质上是对权力的争夺及运用。海权的学理概念源自马汉,然而一开始的界定就非常模糊,这使得一百多年来,有关海权概念的争论从未间断。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海权发展和争论的主要动力,人工智能时代,争论再次发酵。人工智能对于权力的作用和影响无疑是空前的,但目前来看,仍不足以颠覆海权的基本内涵和规律,不足以彻底改变地理因素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海权的内涵正变得越来越丰富,制约海权发展的要素在调整变化,而维系海权和运用海权的方式也在发生巨变。各大国海上力量仍在大力发展集约式平台,如航空母舰、大型潜艇和轰炸机等,但与此同时,分布式平台和传感器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工智能正在加剧大国海上竞争,一些大国一方面如火如荼地备战大规模海上冲突和决战决胜,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武装冲突门槛下的灰色地带竞争。因此,和平时期的海权以及海权的和平应用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海权 海权要素 海上力量 水下军事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抗疲劳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勇 慕永利 +1 位作者 周硕 冉军舰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 以沙棘和百香果为原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1)为发酵菌种,制备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以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并探讨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小鼠抗疲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14 h,混菌接种量5%,沙棘果汁与百香果汁体积比1∶1,木糖醇添加量6%。在此优化条件下,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的感官评分和小鼠力竭跑步时间分别为(87.65±3.12)分和(138.1±3.5)s。相比对照组,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喂食力竭跑步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8.7%和43.1%(P<0.05),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了50%以上(P<0.05),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降低了48.8%(P<0.05)。结果显示,沙棘百香果复合饮料对力竭跑步小鼠具有较好的抗疲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百香果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菲律宾海盆加瓜海脊沉没事件与西南琉球俯冲带形成时间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红芳 周洋 +7 位作者 李学杰 赵明辉 孙美静 聂鑫 张金鹏 周娇 罗伟东 王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5,共12页
通过对加瓜海脊拖网获取得大量珊瑚和浅水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现今水深1506~2880 m的加瓜海脊曾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浅水环境,而后经历了沉没事件。地形图和地震剖面显示:①加瓜海脊北部俯冲进入琉球构造带;②海脊北部发育的部分生... 通过对加瓜海脊拖网获取得大量珊瑚和浅水微体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现今水深1506~2880 m的加瓜海脊曾在较长时期内处于浅水环境,而后经历了沉没事件。地形图和地震剖面显示:①加瓜海脊北部俯冲进入琉球构造带;②海脊北部发育的部分生物礁随着俯冲活动埋藏于琉球构造带之下。根据大洋钻探钻井资料(DSDP)综合分析,琉球海沟沉积层序发育时代大致处于早中新世‒第四纪,地层覆盖于加瓜海脊生物礁之上,指示:①从早中新世起,加瓜海脊开始沉没并逐渐脱离浅水环境;②中中新世早期,生物礁逐渐停止生长;③海脊北部的生物礁被海沟沉积物覆盖。本次研究表明,作为菲律宾海板块组成部分的加瓜海脊参与了西南琉球海沟俯冲,而俯冲必然产生沉降,所以加瓜海脊的沉没是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进入西南琉球构造带的结果。由此推断,加瓜海脊在早中新世便已开始向西南琉球构造带俯冲,这也应该是西南琉球俯冲带开始形成的时间。西南琉球俯冲带北部的弧前盆地受加瓜海脊俯冲的影响,被分为南澳盆地和东南澳盆地两部分,其形成时间约在中中新世早期。这些地质要素的形成过程揭示了板块汇合带构造单元次第形成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板块 加瓜海脊 西南琉球俯冲带 形成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9-2022年南极海冰范围变动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丽静 王慧 +2 位作者 金波文 吕江华 全梦媛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海冰是海洋-大气交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海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极海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1979-2022年南极以及周边5个子区域(威德尔海、印度洋海域、太平洋海域、罗斯海和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海冰范围... 海冰是海洋-大气交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海冰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极海冰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1979-2022年南极以及周边5个子区域(威德尔海、印度洋海域、太平洋海域、罗斯海和别林斯高晋海-阿蒙森海)海冰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傅里叶级数展开式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从周期波动性和趋势稳定性两个方面来探索开展南极海冰范围变化特征和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1)南极海冰范围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一般夏季(2月)最小,冬季(9月)最大;1979-2022年,南极海冰范围变化趋势总体不显著,但阶段性特征明显,其间经历几次海冰急剧减少的突变,2022年南极海冰范围为有卫星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1980-2009年,南极海冰范围在年代际尺度上呈阶梯增加,2010-2022年,南极海冰范围减少。(2)南极每个子区域海冰范围均存在1个突变点;南极海冰范围存在3个突变点,周边区域海冰范围的共同叠加造成了南极整体海冰范围更为频繁的变动。(3)南极海冰变化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未来需要强化观测和模拟,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冰范围 趋势稳定性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局势的新动向、新态势、新挑战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锋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I0001,共21页
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拉动下,南海域外国家对南海稳定的干涉性介入近年来明显上升。外交、政治、法理、军事和情报等领域的小多边机制和持续扩大的阵营性介入行动也在不断增强。南海争议已经实质性地超越了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正在... 在美国“印太战略”的拉动下,南海域外国家对南海稳定的干涉性介入近年来明显上升。外交、政治、法理、军事和情报等领域的小多边机制和持续扩大的阵营性介入行动也在不断增强。南海争议已经实质性地超越了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正在成为东亚围绕着中国大国崛起而呈现的中美海权竞争、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地缘战略竞争和“印太地区”结构性区域安全板块塑造的竞争。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域外一些国家正以更密集、协调和系统的方式深度介入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导致南海局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北约逐步突破其传统地缘界限介入南海,美日韩三边合作及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持续系统性地抹黑中国在南海的合法行为,美日澳菲“小队”日益将军事合作重点聚焦于南海,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也在积极调整“三海联动”战略,通过政策协同强化对南海事务的干预。美国则在其“印太战略”框架下,借助菲律宾、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前沿盟友,持续增强对南海地区的延伸性威慑。预计在特朗普2.0背景下,美国将整合并延续既有南海政策,进一步从法律、外交、军事与舆论等多维度对南海事务进行干预,实现对中国的围堵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南海政策 特朗普2.0 “三海联动” 前沿盟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碳埋藏演化记录
15
作者 李娜 张钰莹 +4 位作者 王楠 吴晓 叶君 刘喜停 胡利民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3-526,共14页
【目的】陆架—边缘海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物蕴含着气候、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活动等重要信息。探讨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背景下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碳埋藏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陆架—边缘海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物蕴含着气候、海平面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人类活动等重要信息。探讨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环境演化背景下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有机碳埋藏的阶段性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取自该区东侧的H12岩心进行了AMS^(14)C测年、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稳定碳同位素(δ^(13)C)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低海平面时期(17~12.6 ka B.P.)发育硬质黏土层,TOC埋藏通量较高,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海侵期(12.6~7.8 ka B.P.)受潮流侵蚀等动力作用影响,TOC来源为海陆混合源,陆源TOC埋藏通量在8 ka B.P.左右出现明显高值,对应沉积速率显著升高,可能反映季风驱动下沉积物供应和输送方式变化;高海平面时期(7.8 ka B.P.以来)以海源贡献为主;其中,5~2 ka B.P.,TOC含量在百年尺度上变化幅度较大,与黑潮强度减弱的阶段基本一致,TOC含量的高值整体对应于东亚冬季风的强盛期,可能反映冬季风驱动下黄海暖流的增强导致海洋初级生产力、水体环境的变化,进而对TOC埋藏的影响;~2 ka B.P.以来TOC变化幅度减小,海源有机质贡献整体增加,可能与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活动的加强有关。【结论】海平面变化是末次冰消期以来南黄海中部有机碳埋藏演化的主控因素,而高海面以来TOC沉积记录阶段性变化可能跟东亚冬季风等影响下黄海暖流的变化及ENSO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埋藏 海平面 黄海暖流 末次冰消期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网络和边缘检测的辽东湾海冰识别研究
16
作者 卫志军 杨浩 +2 位作者 孔雨秋 魏彬航 王安良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9-491,共13页
精确识别海冰并检测海冰边缘对辽东湾冰情监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ODIS卫星影像提出一种Res-UNet海冰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在U-Ne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残差学习模块,进一步提升多类型海冰特征提取能力,进而提高模型精度及泛化... 精确识别海冰并检测海冰边缘对辽东湾冰情监测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MODIS卫星影像提出一种Res-UNet海冰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在U-Net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残差学习模块,进一步提升多类型海冰特征提取能力,进而提高模型精度及泛化能力。将该Res-UNet模型与双阈值分割算法、U-Net模型和DeepLabV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es-UNet模型在精确度、召回率、F1分数和整体精度4项评价指标相较于U-Net和DeepLabV3+模型中的最高值分别提升了1.9%、3.7%、2.7%和8.9%,即Res-UNet分割精度表现优秀。此外,本文在海冰图像分割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海冰边缘检测及海冰面积提取。与同类分割模型相比,海冰边缘检测在精确度、漏检率、误检率和边缘连续性4项评价指标上相较于U-Net、DeepLabV3+、双阈值分割算法的最高值分别有6.4%、11.2%、13.4%和18.8%的提升;与人机交互方式计算海冰面积相比,本文提出模型在冰间水道识别和效率方面有显著提升。本文开发的模型可为辽东湾海冰识别及要素提取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海冰识别 海冰边缘 Res-UNet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侏罗纪全球古海洋演变历程及其对西藏羌塘盆地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8
17
作者 伊海生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3-636,共14页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藏特提斯域内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目前在这一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以油页岩为标志的优质烃源岩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白云岩储油层。本文根据全球侏罗纪古海洋和古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从全球海平面波动、古海洋温度变化以... 羌塘盆地是我国西藏特提斯域内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目前在这一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以油页岩为标志的优质烃源岩和碳酸盐岩台地相白云岩储油层。本文根据全球侏罗纪古海洋和古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试图从全球海平面波动、古海洋温度变化以及碳同位素正负向偏移的角度,解析侏罗纪时期有机质富集的机制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目的是为羌塘盆地生烃凹陷的预测和圈定有利勘探区块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毕洛错油页岩和西长梁油页岩记录的有机质碳同位素负向和正向异常漂移可以进行全球对比,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应该是古海洋有机质富集的主要时期,也是寻找区域分布的优质烃源岩的层位。中侏罗统统布曲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发育的两套碳酸盐岩沉积地层,分别出现在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低水位期和高水位期,对应海表温度指示的凉室气候期和暖室气候期,应该分别采用冷水和暖水碳酸盐岩沉积模式进行储层分布相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古海洋 海平面 海洋温度 碳同位素 油气勘探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PE管约束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静思 王志滨 +2 位作者 李鑫雷 吴扬杭 高剑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钢骨架增强聚乙烯(SRPE)管约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海砂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通过24个轴压短柱试验,研究SRPE管钢丝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GFRP箍筋间距等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确定合理材料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组合柱虽均发生剪切破坏,但仍具有较好的延性,说明SRPE管和GFRP箍筋对海砂混凝土形成了良好的约束效应;有限元数值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环向钢丝体积配箍率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延性,提高混凝土强度能显著提升峰值承载力、剩余承载力和弹性刚度,但延性明显降低,其他参数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基于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组合柱轴压承载力和峰值应变简化计算式,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E管 GFRP筋 海砂混凝土 组合柱 轴压承载力 简化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架边缘海碳源汇的强度与控制因素
19
作者 宋金明 袁华茂 +8 位作者 李学刚 曲宝晓 钟国荣 邢建伟 马骏 段丽琴 王启栋 戴佳佳 刘珊珊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共14页
基于观测和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研究表明,中国陆架边缘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年均碳汇强度为(-10.2±4.4)Tg/a。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全年吸收大气CO_(2),而渤海、南海南部和长江口沿岸向大气释放CO_(2)。东海碳汇最强,平均通量... 基于观测和大数据机器学习的研究表明,中国陆架边缘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年均碳汇强度为(-10.2±4.4)Tg/a。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全年吸收大气CO_(2),而渤海、南海南部和长江口沿岸向大气释放CO_(2)。东海碳汇最强,平均通量为(-10.5±4.5)Tg/a,黄海碳汇较小,为(-2.1±0.9)Tg/a。面积最小的渤海碳源为(+0.3±0.1)Tg/a,而面积最大的南海其碳源强度为(+2.0±0.9)Tg/a。从季节上看,冬季我国边缘海碳汇强度最大,为(-45.7±19.7)Tg/a,春季较弱,为(-16.9±7.3)Tg/a。而夏季和秋季我国边缘海整体为碳源,平均分别为(+11.9±5.1)Tg/a和(+9.9±4.3)Tg/a。中国陆架边缘海碳源汇强度平均不确定度为±43.0%(±4.4 Tg/a),比以往用局部海域观测数据导致的平均90.5%的不确定度,基于观测数据机器学习构建格点数据的估算结果不确定度降低了47.5%。海-气界面CO_(2)分压差的差异和由风速引起的CO_(2)交换速率差异是导致我国边缘海海-气界面碳源汇时空变化的关键,究其根本是源于水文动力、陆源输入、浮游生物群落及大洋跨陆架输送等多种因素和过程对我国边缘海海-气碳交换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汇强度 海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 控制因素 中国陆架边缘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源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准实时数据产品
20
作者 邹巨洪 林文明 +2 位作者 吕思睿 王志雄 林明森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5,共10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业务化发布的多源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准实时数据产品(Blended Sea Surface Wind Data Product From Multiple Satellites,BSSW),以及该数据产品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产品精度。该数据产品以HY-2系列卫星、Metop系列卫星... 本文介绍了一种业务化发布的多源卫星遥感海面风场融合准实时数据产品(Blended Sea Surface Wind Data Product From Multiple Satellites,BSSW),以及该数据产品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产品精度。该数据产品以HY-2系列卫星、Metop系列卫星和DMSP系列卫星等组成的虚拟卫星星座观测海面风场/风速产品为输入,通过叉标定和误差分析,以及二维变分分析等处理,实现了时间分辨率为6 h,空间分辨率为25 km的多源卫星主被动遥感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业务化生产,并通过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准实时发布。该数据与浮标数据比对总体风速均方根误差小于1.6 m/s,风向均方根误差小于19°;与ERA5数据比对总体风速均方根误差小于1.2 m/s,风向均方根误差小于11°。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海面风场融合产品与浮标观测和ERA5再分析海面风场数据产品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可为海洋与大气数值模式资料同化预报、海洋防灾减灾与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无缝隙的全球海面风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风场 风场融合 微波散射计 微波辐射计 二维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