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解振兴 朱业宝 +5 位作者 施龙清 董萌 张居念 连玲 吴春珠 姜照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9,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 【目的】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再生稻产量、生育期和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为再生稻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甬优2640为试验材料,设置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和直播3种种植方式,研究了再生稻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温光资源利用状况。【结果】再生稻头季产量表现为直播>人工移栽>机械移栽,其中直播和人工移栽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机械移栽;再生季产量直播和机械移栽均较人工移栽显著提高。在产量构成方面,头季和再生季有效穗数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显著增加,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降低。头季全生育期机械移栽和直播较人工移栽分别缩短了4和14 d,主要差异时期为播种-齐穗期,与播种期推迟有关;再生季全生育期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相同,直播较二者均缩短了5 d。头季机械移栽和直播的日均温度均高于人工移栽,而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均低于人工移栽;再生季机械移栽的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与人工移栽相当,直播明显减少。从温光利用效率来看,头季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光合有效辐射生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均表现为直播最高,人工移栽次之,机械移栽最低;再生季表现为直播最高,机械移栽次之,人工移栽最低。【结论】再生稻3种种植方式下,直播的有效穗数多、总产量最高、温光资源利用效率高,说明选用分蘖能力中等的再生稻品种结合直播可作为轻简高效栽培模式应用于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再生稻 水稻产量 温光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n的轻量化马铃薯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英超 刘书玮 +4 位作者 王相友 吴海涛 黄杰 王恒仁 王毅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马铃薯表面缺陷是农产品分级的重要依据。为提升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精度并实现模型在移动端的快速识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DATW-YOLOv8。算法使用Dilation-wise Residual模块替换C2f中的Bottlenec... 马铃薯表面缺陷是农产品分级的重要依据。为提升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精度并实现模型在移动端的快速识别,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n的马铃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DATW-YOLOv8。算法使用Dilation-wise Residual模块替换C2f中的Bottleneck模块,并引入Dilated Reparam Block模块对C2f进行二次改进,加强细节特征提取,提高缺陷特征的提取精度;随后,引入轻量级自适应下采样(ADOWN)卷积模块,实现图像数据的有效降维,提升模型处理效率;此外,改造检测头为任务对齐动态检测头(task align dynamic detection head,TADDH),提高缺陷边界预测精度,精准聚焦缺陷关键区;最终,使用Wise-EIoU作为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增强模型对边界模糊样本的关注度,提升缺陷边界回归精度及模型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DATW-YOLOv8模型在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方面分别达到95.8%、88.1%和94.3%,参数量和权重分别为1.5 M和3.6 MB。与原YOLOv8n模型相比,参数量和权重分别减少了50.0%和42.9%,同时准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分别提高了2.8、1.6和1.4个百分点。该方法能满足实际生产中针对缺陷马铃薯进行精准、实时检测的要求,为马铃薯表面缺陷在线检测及模型在移动端的部署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无损检测 马铃薯 表面缺陷 轻量化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BBD的复合煤岩冲击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解北京 栾铮 +3 位作者 李恒 武博文 李晓旭 程昌昊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23,共15页
深部煤岩体及煤岩组合承载结构的整体失稳是诱发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复合煤岩的动力学响应行为,首先借助?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复合煤岩开展冲击加载试验,探究应变率A(50~350 s-1)、侧向围压B(4~16 MPa... 深部煤岩体及煤岩组合承载结构的整体失稳是诱发矿井煤岩动力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复合煤岩的动力学响应行为,首先借助?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复合煤岩开展冲击加载试验,探究应变率A(50~350 s-1)、侧向围压B(4~16 MPa)、来压比C(1~4)的影响;其次,借助Design Expert12软件,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方案,探究单一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对动抗压强度σ、能耗率k的影响;最后,基于叠加理论、Weibull分布等,构建叠加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1)复合煤岩的力学特性受单因素及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单因素对σ、k影响:A>C>B;因素交互对σ影响:AC>AB>BC;因素交互对k影响:AB>AC>BC。(2)复合煤岩中煤组分以剪切破坏为主,宏观裂纹易发育至岩组分比例较低的区域,且三元复合煤岩的强度分布呈区域分布特征。其中,复合煤岩强度规律从小到大依次为煤组分–非交界面区域、煤组分–交界面区域、低组分–岩交界面区域、低组分–岩非交界面区域、高组分–岩交界面区域、高组分–岩非交界面区域。(3)构建的损伤本构模型可表征复合煤岩体的动力响应关系,其中理论与试验曲线拟合系数R2≥0.97。研究结果为探究采动阶段工作面的动静载叠加现象、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煤岩 响应面法 SHPB 破坏失稳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损检测的隐框玻璃幕墙服役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超 张渡 +1 位作者 候世伟 吕寻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探索玻璃破碎、结构胶老化对幕墙玻璃服役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无损检测评价幕墙玻璃服役性能的方法.首先,通过加速度计分别对完好与破损的幕墙玻璃进行摆锤激励加速度时程检测,得到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然后,通过傅立叶变换(... 为了探索玻璃破碎、结构胶老化对幕墙玻璃服役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无损检测评价幕墙玻璃服役性能的方法.首先,通过加速度计分别对完好与破损的幕墙玻璃进行摆锤激励加速度时程检测,得到各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然后,通过傅立叶变换(FFT)得到幕墙玻璃频域特征.最后,通过ABAQUS对比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服役状态下幕墙玻璃加速度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值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幕墙玻璃破损会导致其固有频率下降;结构胶损伤老化也会导致其固有频率降低;频谱曲线中波峰相对高度可作为识别结构胶老化程度的依据.因此,通过加速度无损检测得出幕墙玻璃频率及振型,评价其服役性能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墙玻璃 无损检测 模态分析 服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特征融合的榛子霉变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冬妍 毛思雨 +3 位作者 杨子健 陈诺 吴晨旭 马苗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9,共9页
为实现对榛子霉变的快速无损检测,研究将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融合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榛子霉变检测模型。采集400~1000 nm的榛子样本高光谱图像,对样本的原始光谱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进行预处理,采用蜣螂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 为实现对榛子霉变的快速无损检测,研究将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融合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榛子霉变检测模型。采集400~1000 nm的榛子样本高光谱图像,对样本的原始光谱使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进行预处理,采用蜣螂优化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连续投影算法3种特征波长选择方法对光谱进行特征选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降维,根据图像的贡献大小选择样本的最优主成分图像,结合灰度共生矩阵法提取样本4个角度上的5个纹理特征参数。分别基于样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光谱特征与纹理特征融合三类数据结合K最近邻算法构建榛子霉变检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蜣螂优化算法选择的特征光谱与纹理特征融合并结合K最近邻算法建立的模型效果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9.20%和98.34%,实现了榛子霉变的快速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榛子 霉变 无损检测 特征融合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0年我国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分布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6
作者 谢宜南 叶红 +3 位作者 罗洁 白玲 王璟 王瑾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 目的 分析我国近10年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变化及地区分布,为优化专业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2024年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变化。对2024年专业布点院校数量、层次等进行描述性统计;结合人口、出生人口、地理面积,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区域分布差异。结果 近10年来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数量增长“先快后慢”。截至2024年底,高职专科助产专业布点院校共276所,院校类型多样,平均每省级行政区8.90所;全国每千万人口、每十万出生人口和每十万平方千米开设高职专科助产专业院校分别为1.96所、2.89所和2.87所。按人口、出生人口配置布点院校分布较均衡。按地理面积配置分布不均衡,差异主要源于地区内,地区间差异也较大。结论 建议控规模、提质量,尽快将高职专科助产专业纳入国控专业;通过“职普融通”拓宽升学通道,提高助产士学历层次;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省级医教协同,动态调整优化助产专业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专科 助产专业 专业设置 区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过程及建弧率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袁涛 邓明海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杨鸣 范荣全 曾文慧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8-940,共13页
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灭弧性能良好、能有效抑制雷电冲击闪络引起的线路跳闸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配电网线路防雷措施备受关注。然而,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 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具有响应速度快、灭弧性能良好、能有效抑制雷电冲击闪络引起的线路跳闸等优点,作为一种新型配电网线路防雷措施备受关注。然而,半密闭腔室作为多腔室快速灭弧装置的基本单元,腔室内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电弧的过程尚不明确,缺乏对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率的深入研究。为分析半密闭腔室工频建弧过程及建弧率的影响因素,该文搭建半密闭腔室雷电冲击联合10 kV工频电压试验平台,测量了半密闭腔室冲击击穿后的电压、电流波形,探究了冲击放电电弧稳定转换为工频续流电弧的过程,对比分析普通间隙与半密闭腔室间隙的建弧率,并进一步探究半密闭腔室串联后的效果,发现多腔室灭弧结构可通过快速吹弧有效抑制冲击放电电弧向工频续流电弧的转变,将其工频建弧率限制在较低水平。同时,为了探究半密闭腔室建弧率的影响因素,该文通过改变腔室结构和电极半径分析其对工频建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大腔室体积及气流量有助于防止高温气体在腔室内的堵塞,促进工频续流电弧的能量耗散,降低工频建弧率;一定程度地减小电极半径有助于增强冲击放电电弧的磁缩效应,抑制电弧弧柱直径的发展,降低工频建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密闭腔室 工频建弧过程 建弧率 腔室结构 电极半径 气体堵塞 磁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邹红艳 洪问轩 +4 位作者 赵茂程 王军 王正 齐亮 谢为俊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0,共8页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 当前,无损检测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造板检测的主要手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凭借着较高检测准确性和高效性成为人造板无损检测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使用方法之一,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破坏性方式,能有效检测人造板物理力学性能、表面以及内部缺陷,为人造板质量与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不同检测原理(脉冲反射法、脉冲透射法、衍射时差法、共振法)、不同探头数量(单个探头、双探头、多个探头)、不同波形(Lamb法、横波法、纵波法、表面波法)以及不同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液浸法、电磁耦合法、干耦合法、空气耦合法)对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概括分类。从物理力学性能检测与缺陷检测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超声波在人造板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究影响超声波检测效果的原因和不同人造板在检测方法、内容上的差异。提出今后应着重关注4个方面研究重点:非接触式技术推动检测智能化与自动化;深度学习算法提升力学性能评估效率;高分辨率成像实现缺陷可视化;化学材料引入对性能检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人造板 无损检测 物理力学性能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中国群发性极端温度事件演变特征及数据集的建立
9
作者 况雪源 张耀存 +2 位作者 黄丹青 薛道凯 成柯蒙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基于中国区域1961—2020年逐日气温站点观测资料,考虑极端事件的时空关联性,利用群发性极端事件识别方法,对近60年中国群发性高温天气、酷热天气、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及剧烈降温等5类极端温度事件进行了识别并建立了数据集,分析了不同... 基于中国区域1961—2020年逐日气温站点观测资料,考虑极端事件的时空关联性,利用群发性极端事件识别方法,对近60年中国群发性高温天气、酷热天气、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及剧烈降温等5类极端温度事件进行了识别并建立了数据集,分析了不同类型群发性极端温度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群发性高温及酷热天气事件主要发生于夏季,高发区位于新疆地区和江淮流域,综合强度排名前十的事件有7次发生于2000年以后,且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显著增强;群发性剧烈降温事件主要发生于除夏季外的其余三个季节,内蒙古及东北南部发生频率最高,长江以南地区次之,近年来群发性剧烈降温事件发生频数略有下降,但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降温强度却保持稳定;群发性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在全年全区域均有发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前者各项指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后者呈显著下降趋势。本数据集的建立为深入理解极端温度事件的演变规律及机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群发性极端温度事件 演变特征 数据集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火箭弹发动机包覆层检测的太赫兹FMCW技术
10
作者 秦叔敏 薛凯亮 +2 位作者 吴其洲 李雅 陈友兴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5,共6页
包覆层在火箭弹发动机中连接发动机壳体和推进剂,其粘接状态对推进剂、壳体界面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火箭弹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包覆层状态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太赫兹调频连续波(FMCW)技术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案。依托太赫兹... 包覆层在火箭弹发动机中连接发动机壳体和推进剂,其粘接状态对推进剂、壳体界面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火箭弹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针对包覆层状态检测,提出一种基于太赫兹调频连续波(FMCW)技术的非接触式检测方案。依托太赫兹FMCW雷达、喇叭天线、多维驱动轴和一组光学透镜搭建二维检测平台;通过分析包覆层的太赫兹检测图像以及气泡处和无气泡处的单点纵向信号,来对粘接状态进行表征;引入连续小波变换进行三维重构。实验结果验证太赫兹FMCW检测系统对包覆层中的气泡缺陷识别的有效性,通过连续小波变换能够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检测结果,为火箭弹发动机内涂层健康状态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FMCW 无损检测 包覆层 缺陷表征 连续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作用下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的毁伤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11
作者 车龙 郭策安 +2 位作者 潘琳琳 卢旭东 顾晓辉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探讨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毁伤特性。利用ANYSYS/Explicit Dyna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开展约束方式、炸药量和炸药高度对混凝土损伤和总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爆炸冲击作用下... 为探讨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毁伤特性。利用ANYSYS/Explicit Dynamic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开展约束方式、炸药量和炸药高度对混凝土损伤和总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爆炸冲击作用下无固定和重力约束对三角锥混凝土毁伤影响基本相同,而固定约束下的损伤是其3倍左右;改变炸药量有利于三角锥混凝土的毁伤,且大于一定值时损伤呈指数形式增长;在质量和约束不变情况下,毁伤存在一个最佳炸药高度。通过计算不同参数下爆炸对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的毁伤,所获取混凝土的毁伤规律结果可为战斗部设计和防护结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反坦克三角锥混凝土 毁伤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载磁检测装置的爬壁机器人系统设计
12
作者 胡博 邹子龙 +2 位作者 石文泽 陈宇 邱发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了实现高空壁面金属构件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设计了一套搭载磁检测装置的爬壁机器人系统。采用负压吸附技术提高了机器人对不同材质表面的适应性;控制系统配备了软件开发工具包接口,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系统性能... 为了实现高空壁面金属构件的自动化无损检测,设计了一套搭载磁检测装置的爬壁机器人系统。采用负压吸附技术提高了机器人对不同材质表面的适应性;控制系统配备了软件开发工具包接口,允许开发者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爬壁机器人系统操作流程顺畅,各项功能完备,能够满足高空壁面无损检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爬壁机器人 磁检测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早期风险模型的建立
13
作者 白晶 秦一川 +1 位作者 刘瑜 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5,共9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早期预测效能,探索GDM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及早期预测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建档的486例孕妇在孕早期... 目的研究脂联素(adiponectin,ADPN)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早期预测效能,探索GDM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及早期预测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23年7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建档的486例孕妇在孕早期(孕7~12周)组成队列,并根据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IADPSG)推荐的GDM诊断标准,将孕中期妊娠妇女分为GDM组(150例)和非GDM组(336例)。收集孕早期ADPN、胰岛素(insulin,INS)、空腹血糖(fasting glucose,GLU)及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等数据,计算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adiponectin,HOMA-AD)、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肝脂肪变性指数(hepatic steatosis index,HSI)。分析比较两组之间ADPN、HOMA-AD、HOMA-IR等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各类指标预测GDM的价值,并结合相关指标建立预测风险模型。结果GDM组和非GDM组妇女孕早期ADP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PN早期预测GDM阳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3,截断值为13.38 mg/L。GDM组和非GDM组的HOMA-A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HOMA-AD早期预测GDM的AUC为0.815,截断值为3.024。将GLU、HOMA-AD、HOMA-IR、HSI纳入风险模型,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各方面较好,最终测试集AUC=0.829,准确度=0.740,灵敏度=0.913,阴性预测值=0.833。结论GDM组妇女的ADPN及HOMA-AD水平相较于非GDM组均降低,且HOMA-AD与GDM呈现负相关,在早期预测GDM的效能优于ADPN、HOMA-IR、HSI,HOMA-AD可以联合这些指标建立诊断预测模型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早期预测 风险模型的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VR的剪切散斑干涉系统
14
作者 彭智勇 陈辰 +4 位作者 曾启林 于霄翊 熊显名 杜浩 赵嘉浩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7,共8页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 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术具有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相移器(LCVR)的新型剪切散斑干涉系统。该系统利用液晶分子的双折射效应,能够准确、连续的引入相移。通过两面反射镜可以自由调节剪切量。介绍了LCVR剪切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无缺陷铝板进行检测并与微偏振片阵列相移技术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该光学系统的性能。通过对含有缺陷的碳纤维层压复合板测试,平均检出率为90%,可检测出的最小缺陷为Φ3 mm,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应用在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散斑干涉 液晶可变延迟器 相移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群变质基底剥露过程:(U-Th)/He热年代学的证据
15
作者 雷万杉 张瑞 +3 位作者 李三忠 周明丽 王冉 张海东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4-1976,共13页
隆升剥蚀是地壳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查明变质基底的抬升剥露过程对了解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的伸展破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锆石和磷灰石(U-Th)/He测年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群变质基底晚白垩世以来的... 隆升剥蚀是地壳减薄的重要方式之一。查明变质基底的抬升剥露过程对了解华北克拉通南缘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的伸展破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锆石和磷灰石(U-Th)/He测年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华群变质基底晚白垩世以来的隆升剥露历史。太华群片麻岩中5组样品热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磷灰石(U-Th)/He年龄分布于41.9~32.9 Ma之间,锆石(U-Th)/He年龄介于94.1~56.9 Ma之间。HeFTy模拟表明太华群变质杂岩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4期冷却剥露过程:①晚白垩世至古新世(94.1~57 Ma)的快速冷却,冷却速率约5.58℃/Ma,剥露速率约159 m/Ma,剥露量为3142 m,该阶段快速冷却可能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导致华北克拉通破坏减薄过程的延续;②57~40 Ma的缓慢冷却,冷却速率约1.18℃/Ma,剥露速率约34 m/Ma,剥露量为571 m,这一阶段的抬升平稳期可能是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转向降低了中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强度;③40~30 Ma的加速抬升剥露,冷却速率约4.5℃/Ma,剥露速率129 m/Ma,剥露量为1286 m,该阶段的快速抬升可能是太平洋俯冲板块变老(洋中脊俯冲消失后,进入俯冲带的洋壳年龄不断增加)和俯冲角度增加的结果;④30 Ma至今缓慢冷却剥露,冷却速率为0.167℃/Ma,剥露率大约为5 m/Ma,剥露量为143 m,这一阶段的构造宁静可能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已经远离了太平洋俯冲活动带。太华群变质基底的剥露过程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晚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减薄过程持续到了新生代的早期,这一阶段的抬升剥露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多金属矿床出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熊耳山 低温热年代学 (U-Th)/He 华北克拉通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价值观研究
16
作者 高阳 袁青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4,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执行,要走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该文聚焦上海市3所新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价值观的实践研究,以新建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最关注的价值观维度、主要影响因素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去执行,要走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该文聚焦上海市3所新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价值观的实践研究,以新建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最关注的价值观维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导向,从主管行业、医疗单位、员工个人等3个层面,提出在面对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完善医务人员工作价值观,稳步提升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度、工作适配性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健康 新建医院 医务人员 工作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单裂隙大理岩单轴压缩破裂机理与疲劳本构模型研究
17
作者 任建喜 王瑞雪 +2 位作者 焦金照 张凡 张琨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为研究冻融后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损伤力学特性与破裂机理,采用宏观单轴压缩疲劳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冻融后的单裂隙大理岩进行了宏细观单轴压缩疲劳破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荷载幅值对岩样疲劳损伤影响显著,... 为研究冻融后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损伤力学特性与破裂机理,采用宏观单轴压缩疲劳荷载试验与细观核磁共振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冻融后的单裂隙大理岩进行了宏细观单轴压缩疲劳破裂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荷载幅值对岩样疲劳损伤影响显著,单裂隙大理岩的疲劳寿命对裂隙倾角的变化不敏感;在周期荷载作用下,大理岩预制裂隙端部产生的微裂纹充分发展,产生局部剪切破坏;细观机理表现为周期荷载振幅越小,大理岩内部微小裂纹的贯通连接现象越显著,岩样的破坏越彻底;通过引入冻融损伤变量,并用循环次数与频率换算代替蠕变时间,基于传统的西原蠕变模型,建立了周期荷载下冻融单裂隙大理岩单轴压缩疲劳本构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寒区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单裂隙大理岩 周期荷载 破坏规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励磁装置建模及关键参数研究
18
作者 周超 魏超政 王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4-692,共9页
对于索类结构的断股无损检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钢丝绳Steel wire rope(SWR)漏磁检测方面,较少涉及钢芯铝绞线Conductor steel reinforced(ACSR)这一特殊结构的内层钢芯断股检测。为优化设计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在借鉴钢丝绳漏... 对于索类结构的断股无损检测,现有研究多集中在钢丝绳Steel wire rope(SWR)漏磁检测方面,较少涉及钢芯铝绞线Conductor steel reinforced(ACSR)这一特殊结构的内层钢芯断股检测。为优化设计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在借鉴钢丝绳漏磁检测相关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钢芯铝绞线漏磁检测设备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分析了励磁回路形式和传感器提离值、磁极间距、径向气隙等励磁装置结构参数对钢绞线局部磁化效果及缺陷漏磁信号的影响规律。基于此确定了励磁结构的尺寸参数,设计了ACSR钢芯断股检测的漏磁装置有限元模型。采用设计的模型对型号为LGJ-210/50的简化ACSR钢芯断股进行实验检测。研究发现,ACSR及SWR设置的5个缺陷均可以得到有效检测,且不同于SWR,ACSR的缺陷漏磁图像呈细长的条纹状。因此,设计的励磁装置模型在ACSR的钢芯断股检测方面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芯铝绞线 漏磁法 无损检测 励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小麦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玉荣 吴雯靓 +3 位作者 刘舒娴 史卓可 张咚咚 吴琼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412,共8页
小麦是食品行业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我国政府储备粮种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品质对提高其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HSI)因其高效、准确、快速、无损的特点,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前景。... 小麦是食品行业重要的生产原料和我国政府储备粮种之一,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品质对提高其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HSI)因其高效、准确、快速、无损的特点,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具有良好前景。该文总结了HSI在小麦品质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简述了目前HSI检测小麦品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HSI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HSI在小麦品质快速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根据--兼论我国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的完善
20
作者 邵明 周星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改革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新阶段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直接目的是“依法纠错”,其“错”具体体现为“再审事由”。厘清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根据或者内在逻辑是成功改革再审程序的关键。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 改革民事再审程序是我国新阶段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直接目的是“依法纠错”,其“错”具体体现为“再审事由”。厘清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根据或者内在逻辑是成功改革再审程序的关键。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基本根据是现代民事诉讼正当程序(保障)原理。在现代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内容和体系中,民事判决再审事由确立的具体根据包括再审程序的目的;判决既判力与再审程序之间的关系原理;法定法官原则、法官中立原则、程序参与原则;事实真实性、实体合法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判决 再审事由 确立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