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70后”作家的历史叙事及历史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文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当前评论界对"70后"作家批评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历史感的匮乏,其实"70后"作家的历史感知受制于一个历史与文化上的"流动的缺口",它对"70后"作家的写作形成了一种"表述遏制"。"70... 当前评论界对"70后"作家批评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历史感的匮乏,其实"70后"作家的历史感知受制于一个历史与文化上的"流动的缺口",它对"70后"作家的写作形成了一种"表述遏制"。"70后"作家在利用各种方式填补这个缺口。在填补的过程中,"70后"作家自觉地遗忘了当下,他们的文本呈现为"活着的过去"与"死了的现在"的对峙。"70后"作家不是靠着由过去激起的情感进入了历史写作,而是因为当下的困惑进入了历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自身献祭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被驱逐者和被吞没者。人们对"70后"作家历史感匮乏的指责主要是受制于既定叙事模式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地判定"70后"作家是没有历史感的,他们只是喜欢把过去私有化,而不是像前辈一样公共化,他们的历史感会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作家 历史叙事 历史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英雄想象的失落——论“70后”作家张楚《风中事》
2
作者 李亚萍 王天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70后”作家张楚的作品《风中事》是其从“先锋”转向“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男主角关鹏在父亲、男性友人身上构建了最初的超级英雄想象,“钢铁侠”关照了当代青年男性的理想自我。然而,平庸的现实生活令关鹏的超级英雄... “70后”作家张楚的作品《风中事》是其从“先锋”转向“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男主角关鹏在父亲、男性友人身上构建了最初的超级英雄想象,“钢铁侠”关照了当代青年男性的理想自我。然而,平庸的现实生活令关鹏的超级英雄想象备受掣肘,异乡人关鹏最终在与“城市”空间的对抗中落败。两性关系是作品的叙事骨架,男女角色在作品中互相凝视、对抗,关鹏对于当代女性的恐惧源于男性自身的性焦虑,导致了超级英雄想象的崩塌。超级英雄想象最终的失落,代表了作者对当代社会青年男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暗含了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冷静审视。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张楚对当下热点素材较为关注,但《风中事》并未在“书写现实”的叙事风格上实现较大的突破,也并未走出男性作家视野的固有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作家 张楚 《风中事》 超级英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话语与“70后”小说的抒情形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颜水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1,共9页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现,也是人类心理与情感世界的外在化身。"70后"作家对声音有着特殊而又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老百姓的日常声音中听到了艰辛的内容与劳苦的基调。"70后"小说通过歌曲唱词、复调形式和声音景观构筑了声音的大合唱,再现了丰富复杂的生活画面和情感世界。听觉话语使"70后"小说在体裁、结构、语音方面都呈现了抒情特征,也体现了对听觉意识形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小说 听觉话语 抒情形式 意识形态 “70后”作家 巴赫金 《现代小说的风格》 《他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