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雨量数据缺失条件下基于实测流量的北京市“23·7”极端暴雨降水反演
1
作者 张旭旻 陈颖冰 +3 位作者 李永坤 卢亚静 薛志春 胡晓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 以永定河与大清河流域雨量站损毁严重、实测降水数据可靠性较差的5个典型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市“23·7”极端暴雨实测流量数据,利用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SRC)反演方法对实际降水量进行反演,并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PEARSON相关系数与纳什效率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检验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统计分析实测降水(反演前)、反演降水(反演后)与实际降水(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后的降水数据近似)不同历时的降水特征值对反演降水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SRC反演方法在5个典型流域中均能够对流域面平均降水过程进行有效反演,反演前后的降水过程与实际降水过程的平均RMSE分别为5.97、3.86 mm,平均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与0.82,平均纳什效率系数分别为0.27与0.67;DSRC反演方法对降水特征值的反演效果与新安江模型模拟效果以及雨量站实测雨峰的准确度密切相关;在雨量站数据传输中断后,DSRC反演方法仍能够对实际降水进行有效反演,反演的降水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系统响应曲线 降水反演 “23·7”极端暴雨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降水特征及极端性分析 被引量:44
2
作者 杨浩 周文 +4 位作者 汪小康 李山山 王婧羽 王晓芳 胡泊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1-579,共9页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237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和区域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区域站)小时降水量资料,从累计降水量、降水强度和时间演变等角度,分析了“21·7”(2021年7月17—22日)河南特大暴雨的极端性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突发性强、暴雨落区集中等特点。6天累计降水量平均达到219.05 mm·站^(-1),有155个站超过600 mm。全省5.43万km^(2)累计过程降水量大于250 mm,超过“75·8”过程(1975年8月)的3.45万km^(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3个时段(18日15时至19日04时、19日09时至21日08时、21日09时至22日14时),最大降水时段发生在19—21日,落区集中在太行山东南侧、伏牛山东北侧的豫中北地区。有1514个站出现至少1个时次的短时强降水(≥20 mm·h^(-1)),大值中心分别位于郑州、新乡和鹤壁等地,部分区域短时强降水贡献率超过70%。强降水中心在20日中午至21日夜间由河南中部向河南北部移动,强度由强变弱再加强。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极端性表现出明显的局地性特征,郑州国家站7月20日17时1 h降水量达201.9 mm,超过“75·8”过程的小时降水强度,并打破全国国家站历史纪录。3 h和6 h最大降水量均发生在郑州尖岗水库附近。郑州站7月总降水量高达902.0 mm,约是近70年历史平均值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极端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近实时反演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20”极端暴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庆芳 张野 +4 位作者 李伶杰 王银堂 杨汉波 牛凯杰 李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7-580,共14页
近实时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性和时效性较强以及开放获取等优势,是重要的全球性降水资料。针对2021年河南省“7·20”极端暴雨,基于11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其空间插值数据,综合解析了4种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 近实时卫星降水反演数据具有覆盖范围广、空间连续性和时效性较强以及开放获取等优势,是重要的全球性降水资料。针对2021年河南省“7·20”极端暴雨,基于11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其空间插值数据,综合解析了4种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据(IMERG early、IMERG late、GSMaP NOW和GSMaP Gauge NOW)对极端强降水事件的表征能力。结果发现:①IMERG early、IMERG late对站网累积雨量的低估程度在20%左右,GSMaP NOW和GSMaP Gauge NOW的高估程度分别达到了约35%和70%,但2种GSMaP数据更易探测到500 mm以上的累积雨量。②在雨量过程方面,4种GPM数据对小时降水事件均具有较强的分类辨识能力,但未捕捉到主要雨峰过程,定量误差较突出,与地面降水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GPM降水数据对小时雨量低于10 mm的降水事件以高估为主;对于小时雨量超过30mm的降水事件以低估为主,甚至存在普遍低估。③在空间格局方面,4种GPM数据的精度指标均具有较强的时间波动性,IMERG数据的空间相关系数和体积临界成功指数等指标总体上优于GSMaP数据,但后者对较高量级的降水事件更敏感。④2种IMERG数据中,IMERG late相对IMERG early的精度具有较明显改善;2种GSMaP数据中,GSMaP Gauge NOW相对GSMaP NOW提高了对较高量级雨量的探测能力,但也明显增大了较低量级雨量的定量估计误差。本文研究深化了对GPM近实时卫星降水数据性能的认识,为完善GPM降水反演算法、提升其对极端降水的监测能力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近实时降水 极端降水 GPM IMERG GSMaP “7·20”暴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保措施对“7·26”暴雨洪水减水减沙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建华 金双彦 +1 位作者 高亚军 高文永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6,共5页
采用水文学方法分析表明,无定河流域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减水减沙作用有限;通过查勘认识到,林草植被以及梯田在一般降雨情况下减水减沙作用明显,但遇到类似此次的大暴雨,则淤地坝拦沙作用明显... 采用水文学方法分析表明,无定河流域现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减水减沙作用有限;通过查勘认识到,林草植被以及梯田在一般降雨情况下减水减沙作用明显,但遇到类似此次的大暴雨,则淤地坝拦沙作用明显;径流主要来自坡面,而泥沙主要来自沟边重力侵蚀、耕种便道和河道淤积物冲刷、河岸及滩地淘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减水减沙 “7·26暴雨洪水 无定河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和探空资料的EnKF同化对北京7·21极端暴雨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孟智勇 唐晓静 +2 位作者 岳健 白兰强 黄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7-245,共9页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极端暴雨的业务预报误差,详细地考察地面和探空资料的EnKF同化对7·21极端暴雨总体时空分布和暴雨触发地面特征模拟的影响,进而揭示预报误差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资料同化显著地改善了北京地区降水时空分布... 针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极端暴雨的业务预报误差,详细地考察地面和探空资料的EnKF同化对7·21极端暴雨总体时空分布和暴雨触发地面特征模拟的影响,进而揭示预报误差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资料同化显著地改善了北京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的模拟结果,证实了前人基于观测和敏感性分析提出的"低涡是北京7·21暴雨的关键影响系统"的判断,揭示出低涡对应的地面低压东侧倒槽对北京7·21暴雨的直接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业务数值模式对此次极端暴雨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对低涡和低涡对应的地面低压东侧倒槽强度和位置有较大的预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暴雨 低涡 倒槽 极端暴雨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河2017年“7·26”暴雨产洪产沙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双彦 高文永 +1 位作者 郭邵萌 高亚军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阐述了大理河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水文情势,计算了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并与历史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本次洪峰流量、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在历史点群的左上方或点群中间。结果表明:几十年水土保持工作和生... 阐述了大理河2017年"7·26"暴雨洪水的水文情势,计算了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并与历史洪水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本次洪峰流量、次洪径流量和次洪输沙量在历史点群的左上方或点群中间。结果表明:几十年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态修复政策的实施,大理河流域下垫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遇到"7·26"这样的强降雨,依然会产生高含沙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洪产沙 下垫面 大理河 "7·26"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6”暴雨调查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党维勤 党恬敏 +2 位作者 张泉 李小兵 田金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3期24-27,共4页
2017年陕西省绥德、子洲等地发生了“7·26”特大暴雨,此次暴雨集中于黄河多沙粗沙区尤其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黄土高原地区近年来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暴雨和水土流失事件。选择暴雨引发灾情比较严重的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 2017年陕西省绥德、子洲等地发生了“7·26”特大暴雨,此次暴雨集中于黄河多沙粗沙区尤其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黄土高原地区近年来发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暴雨和水土流失事件。选择暴雨引发灾情比较严重的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清水沟、王茂沟、裴家峁沟、韭园沟、小河沟、岔巴沟等小流域,通过对其在“7·26”暴雨后的洪水流量、土壤侵蚀、治理措施等进行对比,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和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建议:开展坡耕地、坡地经济林治理;加大老旧梯田改造和田间道路整治;从流域角度开展淤地坝坝系工程建设;开展黄土高原适宜树草种及其植被演替研究;加强封禁治理,强化水土保持自然修复;增加治理投资,科学管护水土保持设施;开展治理模式和新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暴雨 小流域 调查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庞丽英 董震元 +1 位作者 庞丽洁 孙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80-183,共4页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云图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稳定维持的贝湖低涡,受东部阻塞高... 本文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资料、卫星云图产品,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7月25—26日铁岭地区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稳定维持的贝湖低涡,受东部阻塞高压影响,使低涡底部槽加强,不断分裂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深厚的暖湿气流在辽宁北部交汇,导致铁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对流层中低层的切变线、急流和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为暴雨提供了天气动力条件;地面气旋和两高之间强辐合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是造成铁岭暴雨、大暴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物理量 诊断分析 辽宁铁岭 2016年7月2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北斗/GNSS观测数据分析“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 被引量:33
9
作者 施闯 周凌昊 +6 位作者 范磊 张卫星 曹云昌 王成 肖锋 吕国卿 梁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影响,河南省发生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极端暴雨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大气可降水含量(PWV)是产生降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暴雨的发生过程与PWV之间的关系,对于暴雨... 2021年7月,受台风“烟花”和“查帕卡”影响,河南省发生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极端暴雨的产生过程极为复杂,大气可降水含量(PWV)是产生降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暴雨的发生过程与PWV之间的关系,对于暴雨发生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20个连续运行的北斗/GNSS站观测数据,采用精密单点定位(PPP)和克里金插值方法,获取了本次极端暴雨发生期间河南省高时空分辨率的PWV空间格网数据;同时结合省内116个气象站降雨量数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了PWV变化与极端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PPP获取的北斗/GNSS站PWV与国际权威的全球气象再分析资料ERA5反演的测站结果互差均方根(RMS)为3.2 mm;进一步通过克里金插值获取的PWV空间格网数据与探空仪实测结果的互差RMS为4.6 mm,与ERA5反演的格网数据互差RMS为4.4 mm,表明本文的PWV数据精度符合气象学研究要求.通过分析北斗/GNSS站与并址气象站的PWV和小时降雨量的时间序列,发现暴雨期间并址站上空的PWV达到高数值水平,并且在极端降雨发生前1~3小时PWV多表现出陡增现象.通过分析PWV与小时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关系,发现本次极端暴雨中高数值PWV地区,其降雨强度也普遍较高,与实际受灾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系统 GNSS气象学 精密单点定位 大气可降水含量 “21•7”河南极端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7·26”暴雨洪水泥沙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道席 侯素珍 +2 位作者 杨吉山 郭彦 郑艳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21,共4页
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子洲、绥德和米脂3县,单站最大日降雨量为256.8mm,大理河绥德站洪峰流量为1959年以来最大值,无定河白家川站洪峰流量为1975年建站以来最大值,最大含沙量均超过800 kg/m^3,造成绥德... 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子洲、绥德和米脂3县,单站最大日降雨量为256.8mm,大理河绥德站洪峰流量为1959年以来最大值,无定河白家川站洪峰流量为1975年建站以来最大值,最大含沙量均超过800 kg/m^3,造成绥德和子洲县城严重受灾。针对暴雨洪水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选择暴雨中心区的典型小流域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林草地、坡耕地、经济林地、梯田等的侵蚀情况,淤地坝溃坝、河道行洪情况和受灾情况。初步分析认为:尽管流域综合治理程度已有大幅度提高,水土保持作用明显,但遭遇特大暴雨时仍会形成高含沙大洪水。根据对"7·26"暴雨侵蚀现象的分析,指出了洪水期流域侵蚀新特点,阐述了高含沙洪水泥沙来源;针对洪涝灾害和侵蚀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防洪和侵蚀严重区域治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暴雨 洪水 含沙量 泥沙来源 无定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多区域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远 李莹 +4 位作者 王国复 尹金方 张正涛 朱业玉 李宁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51,共7页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 采用适应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在地级尺度开展了河南省“21·7”极端暴雨灾害的间接损失评估。结果显示:①在当前的救助力度和重建速度情景下,此次极端暴雨灾害的重建期约为5年,总经济损失达到3793亿元,其中间接损失约为2444亿元,是直接经济损失的1.8倍;②郑州市、新乡市和鹤壁市遭受的间接损失最为严重,鹤壁市的间接损失相当于近4年GDP的增长率(25%),中小城市面临更高的间接损失风险;③农业和制造业承担了河南省超过半数的间接损失;④灾后适度的重建资金注入以及加速重建策略能够有效减轻灾害的间接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21·7”极端暴雨 间接损失 投入产出模型 多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马俊学 高会然 许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共18页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供基础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为研究区,采用“区域灾情调查-重灾区现场调研-室内评估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查明研究区的雨水情特征及灾情特征。基于堆积物沉积结构、实物破坏形式和流体的内在特性,分析了韩台村支沟内山洪泥石流的灾害过程和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并提出灾害防范对策建议。【结果】结果表明:(1)韩台村上游沟道集雨面积约0.1 km^(2),根据王家园水库自动站2023年8月31日12时至13时降雨数据,估算的韩台村上游沟道内1小时洪水总量约6870 m^(3),其破坏力非常大。(2)韩台村支沟自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具有典型的泥石流特征。村南口进村120 m范围内有泥石流堆积物,覆盖于山洪沉积物之上,属于典型的泥石流堆积前缘特征。由此至韩台村北口(韩台村支沟沟口),具有明显的山洪灾害特征,平均洪水深度超过5 m,淹没面积约33940 m^(2)。(3)2305号台风“杜苏芮”外围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极端强降雨是此次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同时,受区域地形地貌、山洪泥石流作用及居民对所处地质环境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此次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是一次极端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复合灾害事件。短时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量陡增是造成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初步推测泥石流发生时间晚于山洪,亦或是形成于山洪减弱阶段。自支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约1.4 km)为泥石流区域,村南口进村120 m左右为泥石流堆积前缘区域,同时部分区域具有山洪特征,村南口至村北口(支沟口)为山洪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雨 “23·7”京津冀特大暴雨 山洪泥石流灾害 受灾过程 灾害特征 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 防洪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子洲县“7·26”特大暴雨引发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调查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楠 陈一先 +2 位作者 白雷超 王灏霖 焦菊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4期338-344,I0003,I0004,共9页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 [目的]2017年7月25日20时到26日8时陕北榆林地区突降了一场特大暴雨,造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与经济损失。通过考察该次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危害,旨在为今后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暴雨灾害的防御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2—6日赴暴雨受灾区子洲县,选取了清水沟、马家沟、蛇家沟3个典型小流域作为重点调查区域,对该次暴雨下流域内坡耕地、退耕林草地、梯田、填沟造地、淤地坝、道路等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在"7·26"特大暴雨洪水下,坡耕地细沟发育明显,甚至产生小切沟;而2000年退耕的林地和自然恢复草地以面蚀为主,无明显细沟产生;新修梯田连接两阶田面的道路及承接路面来水的田面冲毁严重,田埂部分区段被冲开,田坎发生塌落;在削坡填沟造地区域,不仅农作物和坝体遭到严重破坏,而且残蚀了田旁新修道路,切割裸露沟壁多处发生土体塌落;淤地坝或轻或重都存在损毁与隐患,但在该次暴雨中滞洪拦沙作用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该区陡坡耕种现象依然存在,小流域蓄排水系统缺乏,部分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与维护不到位,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水土保持意识淡薄。[结论]"7·26"特大暴雨洪水造成的土壤侵蚀依然很严重,而退耕林草地的土壤侵蚀轻微,证明水土保持工作在该区依然十分重要。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应该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加大水土保持治理力度,特别是陡坡退耕。同时,专业设计并实施小流域蓄水、引水、排水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6”特大暴雨洪水 土壤侵蚀 坡耕地 退耕地 填沟造地 榆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M卫星降水产品在“7·21”河南极端暴雨过程中的误差评估 被引量:14
14
作者 朱慧琴 陈生 +1 位作者 李晓俞 李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 为评估卫星定量降水估测(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产品在气象预测以及灾害预警监测的能力,研究针对台风“烟花”给河南省带来的极端降水过程,以地面雨量站观测数据为参考,采用相关系数(CC)、相对偏差(RB)、均方根误差(RMSE)、分数标准误差(FSE)、探测率(POD)、误报率(FAR)以及临界成功指数(CSI)这7种精度评价指标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评估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的多卫星融合降水产品中的IMERG(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Version 06中的准实时产品IMERG_ER和近实时产品IMERG_LR,以及全球卫星降水制图(Global Satellite Mapping of Precipitation,GSMaP)Version 07中的准实时产品GSMaP_NRT和标准产品GSMaP_MVK。与雨量站观测结果直接对比,IMERG_ER、GSMaP_NRT和GSMaP_MVK在不同程度上低估降水量,RB值分别为-7.22%、-10.37%和-16.26%,表现为明显低估了强降水中心的雨量。结果表明:(1)IMERG_LR卫星降水产品总体表现最优,对极端降水事件的监测有一定的探测潜力;(2)四种卫星降水产品存在明显提前预估峰值的现象;(3)各个卫星产品在降水量小时高估,在降水量大时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1”河南暴雨 GPM GSMaP IMERG 极端降水 检验评估 灾害预警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绥德“7·26”暴雨重现期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时芳欣 王志慧 +2 位作者 齐亮 马明卫 陈融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14,共4页
2017年绥德"7·26"暴雨历时短、强度高、雨滴大,洪水形成时间短、洪峰高、含沙量大。运用P-Ⅲ型概率分布函数、GEV概率分布函数和Gumbel概率分布函数对大理河绥德站过去58 a的降水数据进行拟合,发现3种概率分布函数均通过... 2017年绥德"7·26"暴雨历时短、强度高、雨滴大,洪水形成时间短、洪峰高、含沙量大。运用P-Ⅲ型概率分布函数、GEV概率分布函数和Gumbel概率分布函数对大理河绥德站过去58 a的降水数据进行拟合,发现3种概率分布函数均通过K-S检验和A-D检验,其中GEV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效果相对最优,Gumbel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效果最差。采用这3种函数对"7·26"暴雨的重现期进行了计算,出于防洪考虑以及从本次暴雨造成的灾情损失来看,本次暴雨重现期应为GEV概率分布函数估计的约200 a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Ⅲ型概率分布函数 GEV概率分布函数 Gumbel概率分布函数 重现期 “7·26暴雨 绥德 20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6”暴雨下不同土地利用坡面浅沟沟槽发育特征及体积估算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波 王文龙 +5 位作者 张闯娟 郭明明 康宏亮 王文鑫 陈卓鑫 赵满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1-128,共8页
为明确黄土高原“7·26”特大暴雨下不同土地利用坡面浅沟沟槽形态发育特征,该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的方法,研究休闲地、农地和撂荒地坡面浅沟沟槽侵蚀形态特征和沟槽体积估算。结果表明:1)休闲地、农... 为明确黄土高原“7·26”特大暴雨下不同土地利用坡面浅沟沟槽形态发育特征,该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的方法,研究休闲地、农地和撂荒地坡面浅沟沟槽侵蚀形态特征和沟槽体积估算。结果表明:1)休闲地、农地和撂荒地浅沟沟槽发育宽度集中分布在30~70cm、深度集中分布在20~60cm、断面面积集中分布在0.05~0.25m^2;沟槽平均宽度分别为46.46、47.41和43.11cm,深度为47.11、36.06和41.47cm,断面面积为0.23、0.17和0.19m^2,其中,休闲地坡面沟槽深度和断面面积均显著高于农地(P<0.05)。2)休闲地和农地的宽深比均为浅沟上坡段>下坡段>中坡段,而撂荒地为下坡段>上坡段>中坡段;三者宽深比均大于1且农地平均宽深比显著高于休闲地和撂荒地(P<0.05),即3种土地利用坡面沟槽的横向侵蚀速率高于沟底下切速率。3)休闲地、农地和撂荒地坡面浅沟沟槽平均侵蚀体积分别为5.9、3.26和4.5m3,其中,休闲地地侵蚀体积显著大于农地(P<0.05)。4)3种土地利用坡面浅沟沟槽侵蚀体积可分别采用浅沟长度的线性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进行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土地利用 “7 26”特大暴雨 浅沟沟槽 黄土高原 岔巴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2017年“7·26”暴雨洪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卢寿德 卢广毓 巩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27,32,共4页
2017年7月25—26日,黄河中游支流无定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暴雨强度大、历时短、突发性强。受此影响,大理河青阳岔、绥德两站和无定河白家川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水,绥德县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此次特大暴雨的降雨特征为:(1)暴雨中心降雨... 2017年7月25—26日,黄河中游支流无定河流域普降特大暴雨,暴雨强度大、历时短、突发性强。受此影响,大理河青阳岔、绥德两站和无定河白家川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水,绥德县遭受重大财产损失。此次特大暴雨的降雨特征为:(1)暴雨中心降雨总量大;(2)暴雨中心降雨强度大;(3)降雨空间分布梯度大。分析了干支流洪水来源及组成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1)加大黄河流域水文站网建设力度;(2)从黄河防洪、生态及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考虑,利用水保及防洪措施控制当地水土流失,同时减少河道中的泥沙量;(3)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含沙量 洪水特征 “7·26”洪水 无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报异常极端高影响天气的“集合异常预报法”:以北京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为例 被引量:51
18
作者 杜钧 Richard H.GRUMM 邓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5-699,共15页
对罕见极端高影响天气,既使一个模式有能力预报它,其数值预报也至少有以下难点:一是有多大把握确定所预报的天气是极端事件?二是其具体的定时、定量、定点预报可靠吗?本文介绍了集合预报和气候资料相结合的"集合异常预报法",... 对罕见极端高影响天气,既使一个模式有能力预报它,其数值预报也至少有以下难点:一是有多大把握确定所预报的天气是极端事件?二是其具体的定时、定量、定点预报可靠吗?本文介绍了集合预报和气候资料相结合的"集合异常预报法",并通过北京2012年7月21日(7.21)特大暴雨事件揭示出"集合异常预报法"和集合预报可以提供比单一模式预报更可靠和更准确的信息,从而可有效地缓解上述两大难点。作者建议中央气象台和其他有条件的台站可采用这种办法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文中具体讨论了如下三方面:(1)标准化异常度(SA)的定义以及它同集合预报相结合提高对罕见极端高影响天气预报的可靠性,并由此可导出一个"社会影响矩阵"来定量地表达一个预报对社会的潜在影响;(2)利用集合预报,特别是多模式集合预报可以克服单一模式前后预报的跳跃性或不连续性问题,由此可延长实际可预报时效,如北京7.21事件超过100 mm大暴雨的实际可预报时效提前了2天;(3)SA还有助于认识异常天气发生的原因:从SA的分布看,造成北京7.21大暴雨事件的短期天气尺度背景因素是从西北方向移来的冷锋和台风倒槽的相遇;从SA的演变看,该事件的中期大背景因素是在北京东北方向有阻塞高压发展并导致北京以西地区的低槽加强和发展(地面强冷空气堆积),在高纬度形成了一个高、低压系统相间的波列,发展并维持,同时诱导热带系统北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影响天气 北京7 21大暴雨 社会影响矩阵 可预报性 标准化异常度 集合预报 集合异常预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7月25—26日辽阳地区暴雨过程天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白志娜 杨丹宁 +3 位作者 芦晓彤 张琳 高凌峰 赵婷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5期202-203,共2页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国家级自动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通过Micaps的高空风场、高度场和地面海平面气压场分析辽阳地区2016年7月25—26日的暴雨过程,得出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径向环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地面低压和低层风切变... 本文利用辽阳地区国家级自动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通过Micaps的高空风场、高度场和地面海平面气压场分析辽阳地区2016年7月25—26日的暴雨过程,得出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气象因子为径向环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地面低压和低层风切变导致气层辐合抬升,同时,较长的维持时间是此次暴雨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天气形势 水汽 切变 急流 辽宁辽阳 2016年7月2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7月25—26日东辽县气象局暴雨应急响应气象服务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成龙 邹鹏跃 +1 位作者 李婧语 蔡金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5期210-210,212,共2页
介绍了2017年7月25—26日发生在东辽县的暴雨天气情况,并阐述了东辽县气象局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开展的应急响应服务情况,包括监测联防、应急响应、预报预警等,总结了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的措施,并对服务效果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 介绍了2017年7月25—26日发生在东辽县的暴雨天气情况,并阐述了东辽县气象局针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开展的应急响应服务情况,包括监测联防、应急响应、预报预警等,总结了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的措施,并对服务效果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气象部门开展暴雨应急响应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应急响应 气象服务 吉林东辽 20177月25—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