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晶 王冰 +2 位作者 李芳 孙世杰 李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0-1262,共3页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变势必导致培养方式随之改变,医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则需要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变势必导致培养方式随之改变,医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则需要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医学免疫学作为沟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目前免疫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免疫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课题式实验体系的建立与实践——“5+3”一体化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2
作者 付海英 王艳玲 +6 位作者 袁红艳 闫东梅 倪维华 齐妍 李冬 陈霞 杨巍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197,201,共4页
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教研组以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为平台,在“5+3”一体化学生中开展了科研课题式实验体系实践,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撰写论文的微型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了科研思维、锻炼了科研实... 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教研组以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为平台,在“5+3”一体化学生中开展了科研课题式实验体系实践,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撰写论文的微型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了科研思维、锻炼了科研实践能力,普遍反映课程难度很大,但完成后收获颇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科研思维 科研实践能力 “5+3”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以上海“5+3”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被引量:123
3
作者 汪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9-54,共6页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全程有效衔接,通过"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矛盾。其培养方案特色在于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协同创新、质量为本和规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5+3”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3”的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利凯 徐彤 +2 位作者 王鹏 徐明举 马利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77-278,282,共3页
随着国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向。“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1”(即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忽... 随着国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向。“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1”(即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忽视对“3”理论性教学环节的研究。针对3年教学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打造合理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年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性教学环节 分段式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1+3+5”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程竹华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5,共4页
实施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A集团"1+3+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实施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企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A集团"1+3+5"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员工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采取校企联合培养、入职培训与实习管理、配备职业发展导师、推动岗位轮换等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举措和激励保障措施,在提升员工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该模式对于企业主导的在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启示:要保持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战略发展的一致性;重视不同阶段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和激励保障;充分认识岗位轮换和在职进修的职业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生涯发展 企业 人才培养 “1+3+5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推进“5+3”一体化学生医学免疫学的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14
6
作者 付海英 杨巍 +1 位作者 王艳玲 李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51-1253,1257,共4页
为了适应"5+3"一体化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我们以医学免疫学实践课为平台,在我... 为了适应"5+3"一体化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我们以医学免疫学实践课为平台,在我校第一届"5+3"一体化学生中开展了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培养并重的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在免疫学实践课堂上,既完成一例"患者"的诊疗工作,又进行一项与临床案例相关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同时让学生自学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制作授课课件在实践课中给全班同学讲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一体化 医学免疫学 科研能力 临床能力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医学生培养模式下“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巍 付海英 +1 位作者 申耀楠 李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0-601,共2页
"5+3"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而设立的新型培养方式,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 "5+3"一体化培养模式是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而设立的新型培养方式,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和临床教学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的预防和诊治工作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为此,我们以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中设计和尝试了以"免疫疾病机制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自我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培养模式 医学免疫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模式下“H型”卓越医师培养探索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莹 孙倍成 +1 位作者 周红文 葛炳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8-529,549,共3页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作为全新的培养模式,并非简单意义上5年本科教育与3年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机械相加,而是旨在通过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优化,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医学专门人才。基于此培养目标,我校... 临床医学"5+3"一体化作为全新的培养模式,并非简单意义上5年本科教育与3年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机械相加,而是旨在通过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优化,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医学专门人才。基于此培养目标,我校立足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从诊疗思维(head)、临床技能(hand)、人文素养(heart)、科研探索(hope)4个培养点出发,利用8年一贯制的时间优势,积极探索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5+3"一体化"H型"(High performance)卓越医师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5+3”一体化模式 卓越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基层全科医学人才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萍 陈地龙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5,共3页
"3+2"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经过5年的试点与探索,在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学生知识能力整体构筑中基层全科服务能力缺失、实践技能以及对应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等诸多问题,已经逐渐成... "3+2"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经过5年的试点与探索,在基层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学生知识能力整体构筑中基层全科服务能力缺失、实践技能以及对应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等诸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制约"3+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医生计划 临床医学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医学“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江伟 孙俊红 +11 位作者 王红星 尉志文 郭相杰 李济 高彩荣 张更谦 梁新华 张蔷蔷 王宏伟 李思进 王英元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专业的创建和法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热点问题。43年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形...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医学专业的创建和法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的热点问题。43年来,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团队坚持公安-院校联合办学,协同创新,形成了“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的法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5+3/X”一体化改革,在教学、科研、鉴定、专业、学科、团队、平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和管理体系,为中国高等法医学专业教育作出历史性贡献,为法医学一流专业和法医学一级学科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家新型法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该培养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法医学科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区域社会发展及法医学事业建设输送更多优秀法医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高等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一联合、两突出、三结合、四位一体” “5+3/X”一体化 山西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智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62,共2页
我校建于1958年,1994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学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创建高水平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新校区建设、升... 我校建于1958年,1994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学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创建高水平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新校区建设、升格改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质量 办学水平 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5 重点中专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 1958年 1994年 可持续发展 新校区建设 国家教委 国家级 高水平 医学 升格 理念 招生 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5+3”一体化本科教学中的初探 被引量:24
12
作者 冯辉 刘飞 +3 位作者 李成 王晓楠 孙逊 祁赞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6-2228,2231,共4页
“5+3”一体化是我国为培养卓越医师而实施的一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是“5+3”一体化本科阶段教育的关键。我校“5+3”一体化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 “5+3”一体化是我国为培养卓越医师而实施的一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是“5+3”一体化本科阶段教育的关键。我校“5+3”一体化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题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线上课程和习题库资源辅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将PBL、CBL、TBL授课模式整合入线下教学过程,同时利用雨课堂协助线下课程管理,兼顾线上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前准备中,成为课堂的执行者,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5+3”一体化 本科教学 混合式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3”模式下临床医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蔚坤妍 吕沐瀚 朱小平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9-20,共2页
从建立"5+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背景切入,总结了X大学为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着力于建立三级管理构架,打造特色品牌基地,创新人才"优选"机制,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创建能力进阶机制,铸造质量反馈平台... 从建立"5+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背景切入,总结了X大学为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着力于建立三级管理构架,打造特色品牌基地,创新人才"优选"机制,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创建能力进阶机制,铸造质量反馈平台等,创立了既彰显学校"协同兴教,以教促医,以教促改"的办学理念,又突显西部地区住院医师培养特点与特色的医教协同"5+3"卓越住院医师质量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5+3 卓越住院医师 创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胡伟力 段昌柱 +2 位作者 陈地龙 尹定洪 黄爱龙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9-51,共4页
认为我国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5+3+X"模式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是解决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指出当前这... 认为我国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5+3+X"模式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改革,是解决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指出当前这两类人才培养体系的结合面临一些阻碍,准确把握二者的共性问题,有效缩小差异,多措并举构建并轨培养方案,是并轨培养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X 临床医学 博士专业学位 专科医师 并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专科层次医学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萍 周建军 杨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80-82,共3页
"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是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需求现状的反映,医学职业教育必须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定位上深层次思考"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怎样培养"等现实问题。以... "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是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需求现状的反映,医学职业教育必须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定位上深层次思考"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怎样培养"等现实问题。以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适应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人才成长的"规范化、系统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会看病"的医生,促进医学职业教育与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协调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职业教育 三年专科 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农村基层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改医改互动 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模式改革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汪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2,共4页
介绍了上海市在成功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5+3"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临床医学人才"5+3+X"培养模式的情况,并对相关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 究生教育 “5+3+X”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预防化疗后呕吐方案的成本-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忠全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8期1003-1004,共2页
目的评价5种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5种药物治疗呕吐的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昂丹司琼治疗顺铂化疗后呕吐有效率为86.26%、格拉司琼有效率为91.... 目的评价5种5-HT3受体拮抗药治疗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5种药物治疗呕吐的临床资料,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昂丹司琼治疗顺铂化疗后呕吐有效率为86.26%、格拉司琼有效率为91.28%、雷莫司琼有效率为84.23%、阿扎司琼有效率为93.16%、托烷司琼有效率为86.66%;上述5种药物治疗呕吐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0.57,0.37,1.53,1.08,1.90。结论格拉司琼治疗顺铂化疗所致的呕吐是最理想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循证医学 成本-效果分析 5-HT3受体拮抗药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在长学制医学病理教学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凯 王德坤 +3 位作者 刘寅 张竹君 杨博 谭小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205,共5页
为实现长学制“5+3”医学教育改革及适应新时代医学生培养要求,对比不同学制教学模式的区别,分析了长学制医学病理教学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通过临床案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病理标本实训、线上慕课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混合... 为实现长学制“5+3”医学教育改革及适应新时代医学生培养要求,对比不同学制教学模式的区别,分析了长学制医学病理教学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通过临床案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病理标本实训、线上慕课等多形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课上课下双闭环、沉浸式的自主学习。该实验帮助学生实现医学角色转换提升学习主动性,提升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临床病理知识、技能和科研基础能力,从而促进长学制病理学“医教研”协同育人的发展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长学制“5+3”医学 病理教学 肾组织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疑植物制品中合成大麻素5F-EDMB-PICA的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鑫 花镇东 +3 位作者 贾薇 刘翠梅 刘杉 陈月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86-492,共7页
目的探讨无对照品时可疑植物制品中未知合成大麻素的定性分析策略。方法采用甲醇对植物制品中的合成大麻素进行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采用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合成大麻素制备样品,综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 目的探讨无对照品时可疑植物制品中未知合成大麻素的定性分析策略。方法采用甲醇对植物制品中的合成大麻素进行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采用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合成大麻素制备样品,综合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对制备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采用制备液相得到10mg高纯度未知样品,采用GC-MS、UPLC-QTOF-MS和NMR进行分析,通过谱图解析,最终确定未知合成大麻素为2-[1-(5-氟戊基)-1H-吲哚-3-甲酰氨基]-3,3-二甲基丁酸乙酯,简称5F-EDMB-PICA。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采用制备液相从低含量植物制品中提取未知合成大麻素的方法,并综合利用GC-MS、UPLC-QTOF-MS、NMR实现了对未知物结构的解析,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法庭科学实验室在鉴定实践中鉴定该物质或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毒物分析 新精神活性物质 合成大麻素类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核磁共振 2-[1-(5-氟戊基)-1H-吲哚-3-甲酰氨基]-3 3-二甲基丁酸乙酯 植物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A及其代谢物MDA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维光 贺强 +9 位作者 王铮迪 田成俊 王锦凯 郑茜 任飞 张潮 王优美 徐鹏 尉志文 贠克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单次和连续给药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ylamphetamine,MDMA)后,MDMA及其代谢物4,5-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4,5-methylene dioxy amphetamine,MDA)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差异,为MDMA的法医学鉴... 目的探究单次和连续给药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ylamphetamine,MDMA)后,MDMA及其代谢物4,5-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4,5-methylene dioxy amphetamine,MDA)在大鼠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差异,为MDMA的法医学鉴定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单次给药组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5、10、20 mg/kg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腹腔注射给药MDMA,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给药与实验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5 min、30 min、1 h、1.5 h、2 h、4 h、6 h、8 h、10 h、12 h通过内眦动脉取血0.5 mL。连续给药组取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连续腹腔注射递增给药MDMA 7 d,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5、7、9、11、13、15、17 mg/kg,对照组经腹腔注射给药与实验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第8天将实验组大鼠随机分为5、10、20 mg/kg剂量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给药MDMA,对照组经腹腔注射与实验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后5 min、30 min、1 h、1.5 h、2 h、4 h、6 h、8 h、10 h、12 h通过内眦动脉取血0.5 mL。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MDMA和MDA含量,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单次给药组血浆中MDMA在给药后5 min达到峰浓度,MDA在给药后1 h达到峰浓度,MDMA和MDA的最长检出时限为12 h。连续给药组第8天MDMA在给药后30 min达到峰浓度,MDA在给药后1.5 h达到峰浓度,MDMA和MDA的最长检出时限为10 h。单次给药组和连续给药组检出时限内MDMA和MDA质量浓度比与给药时间的非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T=10.362C^(-1.183),R^(2)=0.9746;T=7.3973C^(-0.694),R^(2)=0.9615(T为给药时间,C为MDMA和MDA在血浆中的质量浓度比)。结论本研究得到的MDMA及其代谢物MDA在单次和连续给药大鼠体内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达峰浓度、达峰时间、检测时限和质量浓度比与给药时间的关系)为相关法医学鉴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毒物化学 毒物代谢动力学 3 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4 5-亚甲基二氧基苯丙胺 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