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3·3·3—1”型小学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1
作者 刘贵元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小学 教育模式 思维训练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3·3·3-1”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贯通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雪姣 雷建龙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79-83,共5页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一贯五年,一体化运转"的特点与优势,在对三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提升衔接贯通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贯通模式,根据模式的不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规划布局衔接的专业,严格论证审核衔接模式与试点专业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 衔接贯通 “3+3”模式 “3+2”模式 五年一贯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根洲 宋彩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9,共9页
2020年开始实施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3+3”模式,有效解决了原有“3+3”模式存在的物理弃考问题,“3+1+2”模式则通过设置首选科目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物理弃考问题。然而,“3+1+2”模式衍生出来的化学弃考问题压缩了理学、工学、农学、医... 2020年开始实施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3+3”模式,有效解决了原有“3+3”模式存在的物理弃考问题,“3+1+2”模式则通过设置首选科目的方式基本解决了物理弃考问题。然而,“3+1+2”模式衍生出来的化学弃考问题压缩了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个学科门类部分专业类科学设置选考科目要求的选择空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则在整合两种模式选考科目要求的同时迅速解决了化学弃考的问题。三个版本《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的依次出台是一个选考科目要求不断优化、选考科目地位不断调整的过程。不断规范、优化高校的选考科目设置权是重塑高校选考科目要求科学性的必要举措。然而,物理、历史、化学三门科目的地位得以优先保障,生物、地理、政治三门科目的地位亦相应地变相降低。具有强大“指挥棒”作用的高考会放大选考科目地位的差异,这就可能导致高校专业文轻理重问题愈加严重化、高中阶段文科教育愈加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模式 “3+1+2”模式 选考科目要求指引 选考科目设置权 科目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中考”背景下学校课程设计的深思考
4
作者 李群 张萍萍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24,共3页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以及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上。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考试科目的选择、如何合理安排选考时间,是此次改革给学校管理者带来的挑战。学校应从调整课程设置年段、优化课程内容、...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考试方式、计分方式以及招生录取方式的变化上。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考试科目的选择、如何合理安排选考时间,是此次改革给学校管理者带来的挑战。学校应从调整课程设置年段、优化课程内容、实施走班教学以及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等几方面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新中考” “3+3”模式 多元录取 走班教学 生涯规划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