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3+2+7”模式研究
1
作者 段邓乐 杨文华 +2 位作者 黄晟 王琴 肖更生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114-116,120,共4页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 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欠缺与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3+2+7”模式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及意义。通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进“3+2+7”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教学改革,帮助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研究生独立思考、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促进研究生成长为融“科技、经营、管理、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食品加工科技人才,有效服务食品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7”人才培养模式 食品加工与安全 质量考核 奖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辽宁31所中职合作校育人现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金 孙杨念 +2 位作者 刘雁飞 于浩 王国东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立足调研分析,针对“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中职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中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团队素质能力不高、教学管理... “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立足调研分析,针对“3+2”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中职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中高职学校缺乏有效沟通、教师团队素质能力不高、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实际问题,从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双标准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集团化办学,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及健全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 人才培养 中高职贯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2+3”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建国 李久熙 +3 位作者 桑永英 李建平 李建昌 郝建军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7期155-158,共4页
针对当前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国家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需要,以及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够深入,共同培养研究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该文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校企联动培养为路径,学科互融、课堂贯通、双导师制为保障... 针对当前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国家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需要,以及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不够深入,共同培养研究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该文对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校企联动培养为路径,学科互融、课堂贯通、双导师制为保障的1个中心、2个主体、3重保障的“1+2+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高校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增强了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了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满足了当下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 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1+2+3”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院校风景园林专业“1+2+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书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646-20648,共3页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 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从办学实力、专业水平、学生潜质、学生就业、人才需求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多类型人才为目标。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创新,提出"1+2+3"人才培养模式,并对"1+2+3"培养模式的内涵、实施、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风景园林专业 “1+2+3”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在“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6
5
作者 魏晶 王冰 +2 位作者 李芳 孙世杰 李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60-1262,共3页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变势必导致培养方式随之改变,医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则需要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 《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构建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改变势必导致培养方式随之改变,医学教育的核心在于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则需要对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医学免疫学作为沟通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目前免疫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3”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免疫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高速适应性关键技术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卫中 季学胜 +2 位作者 刘岭 李开成 牛道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7-92,共6页
从CTCS-3级列控系统工程建设角度出发,对包括基于多路速度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测速测距策略、列车制动模型及CTCS-3/CTCS-2级动态转换机制等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高速适应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测速传感器的特点,采用车轮速度... 从CTCS-3级列控系统工程建设角度出发,对包括基于多路速度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测速测距策略、列车制动模型及CTCS-3/CTCS-2级动态转换机制等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高速适应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测速传感器的特点,采用车轮速度传感器与雷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列车速度的安全测量,并运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理论提出基于多路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测速测距算法策略。结合列车移动体的控制特点,在国际铁路联盟UIC 544—1标准的基础上,提出1种改进的分段式减速度计算的列车制动模型,可兼顾行车安全和效率。针对列车运营模式的兼容性与可靠性,采用兼容CTCS-3级和CTCS-2级的双模冗余设计,使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同时具有CTCS-3级控车功能和CTCS-2级控车功能,并通过输入信息共享和等级转换时信息交换等技术手段,实现CTCS-3/CTCS-2级之间的平滑动态转换。研究成果已在武广高速铁路上实施,满足了列车高速安全运行的要求,并提高了等级转换时的列车运行效率和旅客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控车载设备 制动模型 测速测距 CTCS-3/CTCS-2级动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医学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3”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利凯 徐彤 +2 位作者 王鹏 徐明举 马利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77-278,282,共3页
随着国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向。“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1”(即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忽... 随着国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到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文件的出台,特别是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要向应用型转向。“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但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1”(即实践性教学环节),而忽视对“3”理论性教学环节的研究。针对3年教学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探讨,以期打造合理的“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年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性教学环节 分段式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农学类“3+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宁 郑雯 +3 位作者 王洪义 盛云燕 纪鹏 张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6期133-135,共3页
当前,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农业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调整培训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 当前,随着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农业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该文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为例,通过调整培训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建两师教师队伍、建立稳定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等措施,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育人机制,以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农业院校"3+1"培养模式提供指导和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育人 “3+1”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郑州大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谢正清 师恭曜 +5 位作者 曹刚强 田保明 陈薇薇 张露月 郭佳林 位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134-137,共4页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对我国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持续推进新农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郑州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跨院系“2+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期...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究对我国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持续推进新农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郑州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跨院系“2+2”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期为我国涉农高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科学与技术 跨院系“2+2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食品生物类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利华 张玉英 +5 位作者 罗建平 罗水忠 郑志 钱鑫萍 杨雪飞 王军辉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2期98-100,104,共4页
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大健康产业与“新工科”背景,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阐述了基地实践... 实践是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基于大健康产业与“新工科”背景,合肥工业大学与安徽省华信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阐述了基地实践内容、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和基地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的情况。基地管理委员会是实践教育基地的主要组织,依据校内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结合企业特有资源,设置了5个实践专题。基地采取1+2+n模式进行基地师资建设,建立指导教师信息资源库;通过将工匠精神与基地活动结合,开展爱岗、敬业、乐业和专注的基地文化建设。建设以大健康产业为导向的食品生物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教育基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工匠精神,为大健康产业输送高层次人才;而且提升了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促进了教研与社会的密切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健康 “新工科” 人才培养 1+2+n模式 工匠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