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风能的宏观与微观等级区划
1
作者 郑崇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8-1265,共8页
以风能宏观战略布局、微观精准选址对合理资源等级区划的迫切需求为牵引,本文采用Delphi法,充分考虑资源特征、环境风险、成本效益,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及关键海域的风能展开了常规需求、商业开发、应急供电、用电... 以风能宏观战略布局、微观精准选址对合理资源等级区划的迫切需求为牵引,本文采用Delphi法,充分考虑资源特征、环境风险、成本效益,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及关键海域的风能展开了常规需求、商业开发、应急供电、用电量巨大几种情景下的宏观和微观等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从“海上丝路”的风能宏观等级区划来看,大部分区域的风能属于较丰富区和丰富区(风能等级期望值大于0.5),索马里近海、马纳尔湾、斯里兰卡东南近海、南海大风区为风能等级的相对大值中心。从斯里兰卡海域的风能微观等级区划来看,相对富集区分布于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之间的海峡、斯里兰卡东南部近海(风能等级期望值在0.7以上);贫乏区为印度半岛东西海岸、斯里兰卡东部近海和西南部近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斯里兰卡 风能等级区划 资源特征 环境风险 成本效益 战略布局 精准选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世纪早期波斯地理文献中的西南丝绸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继德 纳绍骞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8,共11页
中世纪时期波斯地理学文献的代表著作《世界境域志》和《奇异志》对西南丝绸之路有丰富而有趣的反映。基于波斯语、阿拉伯语、中古汉语、古缅语、彝语材料的词源学比较显示:西南地区的三个关键地名在中世纪波斯地理学文献中可以被比定... 中世纪时期波斯地理学文献的代表著作《世界境域志》和《奇异志》对西南丝绸之路有丰富而有趣的反映。基于波斯语、阿拉伯语、中古汉语、古缅语、彝语材料的词源学比较显示:西南地区的三个关键地名在中世纪波斯地理学文献中可以被比定为“徒里拙”“蒙舍”“蛮”,对应着唐代西南丝绸之路沿线的骠国、南诏和东蛮。除波斯文地理文献外,大量的汉文史料和阿拉伯文史料也显示:波斯商人至少在公元10世纪末就已经知道并参与到连接着印度洋、骠国、南诏、东蛮、唐朝之间贸易路线中,棉布、麝香是唐代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相关记载印证了上述对音和比定的有效性与可信性。上述波斯地理学文献对西南丝绸之路的记载,不仅为西南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波斯文史料证据,有助于从汉文文献以外的视角来认识印度洋东北部延伸到中国西南境内的古代商贸活动,重新发现中国西南地区在唐代的国际性地位,也为构建中国“面向印度洋的陆海大通道”的理论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纪 南诏 波斯 地理文献 西南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 被引量:83
3
作者 全毅 汪洁 刘婉婷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5,共12页
历史上,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的货物交换和文化科技交流。丝绸之路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古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沿天山南北两路进入中亚地区,沿... 历史上,起始于中国的丝绸之路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的货物交换和文化科技交流。丝绸之路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古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沿天山南北两路进入中亚地区,沿黑海南北两岸进入欧洲。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东海启航线和南海启航线,从朝鲜半岛和东部沿海港口进入日本,或经徐闻、广州、泉州等南部沿海口岸经东南亚、印度洋进入欧洲和非洲。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访问东南亚时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个倡议将中国古代与亚非欧友好通商的历史与现实经济交流结合起来,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重点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及建设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 建设方 陆上丝绸之路 东南亚地区 中国政府 历史与现实 合作伙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水平测度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敏 吴晓芬 +1 位作者 邓建高 范佳缘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文章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7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借助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及其分项指标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21世纪海上丝... 文章构建贸易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11—2017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借助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及其分项指标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较低,其中,西亚与东南亚国家相对较高,南亚与非洲国家普遍偏低,中国处于一般便利化水平;贸易便利化水平与自贸协定的签订等指标对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便利化各分项指标与中国农产品贸易流量呈正相关关系,且金融与电子商务影响系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便利化 农产品贸易 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分析、支点选择与空间布局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大海 孙杨 韩立民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5-97,共13页
战略支点是指对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战略空间。基于我国对外贸易海上物流的实证分析,本文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及关键水道,分析了战略支点建设的基础、问题与风险。针对沿线地缘政... 战略支点是指对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战略空间。基于我国对外贸易海上物流的实证分析,本文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及关键水道,分析了战略支点建设的基础、问题与风险。针对沿线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状况,本文提出了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道的关键水道、分支通道及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点建设战略通道的布局方案,并提出了保障战略支点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支点 关键水道 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内涵、共建机制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广威 刘曙光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80,共8页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文章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特征、目标、重点等进行了科学诠释。从全球看,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挑战与困难,如何...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深刻的战略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文章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特征、目标、重点等进行了科学诠释。从全球看,当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挑战与困难,如何加快共建步伐,关键在于创新机制,开辟有效路径,实现合作共建。这就是在国际合作、通道安全、投融资、联动发展、区域分工方面进行机制设计,在自贸区建设、港口互通、海洋经济、企业走出去、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文化交流等路径上集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 内涵 机制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4个主要东盟国家人文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理智 张韧 +2 位作者 白成祖 黎鑫 刘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7-624,共8页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设想提出的背景下,针对东盟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及其因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导致的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开展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个东盟国家人文环境风险分析,...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设想提出的背景下,针对东盟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及其因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导致的人文环境的不确定性,开展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4个东盟国家人文环境风险分析,引入了云模型的理论方法,针对4个东盟国家的4类主要的人文环境风险——国家政局、经济状况、军事实力、政治结盟及其综合人文环境风险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4个评估目标国家综合人文环境风险并不高,但个别国家的某一类或几类人文环境风险偏高,值得针对性的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风险评估 云模型 人文环境 东盟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安全风险及其应对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骁 薛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64,共15页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路")的倡议自2013年10月正式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议题。在完整把握"海丝路"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应对...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丝路")的倡议自2013年10月正式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议题。在完整把握"海丝路"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应对策略。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和论证,本文认为建设"海丝路"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有:可能引发美国"亚太再平衡"的进一步举措;可能导致印度的担忧和反制;沿线热点安全问题形成的干扰;沿线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创造性应对上述安全风险的可能措施有:将美国及其盟友纳入"海丝路"建设并做好反制准备;理性处理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分歧;创造性解决周边热点安全问题;合作应对沿线非传统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安全风险 创造性应对 非传统安全 合作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经济国际合作:驱动因素、领域识别与机制构建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明宝 韩立民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4,共7页
当今世界,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海洋领域发展的重点,它强调的是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国家间通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恰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蓝色经济合作提供重要... 当今世界,蓝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海洋领域发展的重点,它强调的是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突出国家间通过通力合作共同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恰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蓝色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从这一关系为切入点,研究沿线国家蓝色经济合作的驱动因素,构建包括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比较优势、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环境安全在内的蓝色经济合作领域选择依据,在考虑蓝色经济合作的一般领域的基础上,选择了资源能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作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并针对合作领域构建了以市场主导、陆海统筹、协作治理与利益协调为框架的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蓝色经济 驱动因素 领域识别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港口类型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邹云美 陈军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68,共5页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力的排序结果表明,运用聚类分析对港口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合理的。对各类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角色定位与内容分工进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分类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 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英文) 被引量:118
11
作者 刘赐贵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31,共8页
China's proposal to build a 21 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unique values and concepts of the ancient road, enriching it with new meaning for the present era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econ... China's proposal to build a 21 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unique values and concepts of the ancient road, enriching it with new meaning for the present era and actively developing economic partnerships with countries situated along the route. Specifically, the partnerships the proposal seeks to further integrate current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positive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 合作伙伴关系 海洋 古代中国 丝绸之路 国家政治 经济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网络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飞 胡锦琳 +1 位作者 伏捷 富宁宁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88-1198,共11页
水产品贸易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渔业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优化水产品贸易网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扩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选取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 水产品贸易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维护渔业产业链的重要措施。优化水产品贸易网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扩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选取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进而分析沿线国家水产品贸易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研究发现:1)2000—2019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水产品贸易变化可划分为2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2000—2008年)为平稳增长期,第二阶段(2009—2019年)为波动发展期。2)水产品贸易网络密度逐渐增大,空间集聚和网络凝聚力逐渐增强,网络的可达性不断提高,呈现小世界的特性。3)水产品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稳定,核心国家的贸易联系紧密,贸易额占整体的一半以上,多边、双边贸易流存在差异,贸易网络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凸显;地理区位及距离对其组团有间接的影响,社团划分呈现层级性和地理临近组团的特点。4)水产品贸易网络的空间分异特性较为明显,重要节点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间中心度高的国家和接近中心度排名靠前的国家具有趋同性,非洲东部及红海沿岸国家的网络中心性影响力较弱。5)在核心国家的水产品市场结构中,中国占据较大份额;国家间的关系变化引起市场结构发生调整;中国水产品进出口品种结构比较单一,进口和出口产品分别主要集中在冻鱼和水产品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水产品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研究--基于竞争性、互补性和贸易潜力的视角 被引量:31
13
作者 杨逢珉 田洋洋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4-65,共12页
该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分别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以及贸易潜力三个角度对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了分析... 该文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7-2016年的数据,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及贸易强度指数分别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以及贸易潜力三个角度对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多章产品上均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各国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与沿线国家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但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贸易互补性明显强于以中国为进口国计算的贸易互补性;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多章产品上均有较大的贸易潜力,尤其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为代表的东盟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竞争性 互补性 贸易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学钢 唐睿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1-11,共11页
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和DEA投入产出方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近年来达到最优水平。就旅游企业投入要素而言,上海、浙江表现较佳,其他三省... 利用2000—2014年的数据和DEA投入产出方法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五省市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进行分析,发现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入境旅游市场效率近年来达到最优水平。就旅游企业投入要素而言,上海、浙江表现较佳,其他三省投入要素均存在投入冗余现象。通过旅游企业功效函数和市场结构HHI指数的计算,发现不同省市旅游企业经营情况分化明显,且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具有显著的垄断特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发现,整体而言,旅游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入境旅游人次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旅游交通发展的滞后限制了入境旅游市场效率的提高。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各省市的影响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入境旅游 市场效率 “一带一路” HHI指数 市场结构 DEA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热点述评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光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2,共4页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 建设"一带一路"是我国世界"大棋局"视角下的"国家战略",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工作总方略、国家运行的总目标,具有长期性、国内整体性、世界全局性和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融合的特点。国际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点,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则集中于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和印度。基于国内各省区地理位置、区域发展与周边国家联通优势等因素,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广西作为与东盟合作的"桥头堡"、内蒙古作为我国对蒙古和俄罗斯开放的前沿、黑龙江作为与俄罗斯合作的重要省区等得到了基本认同,这些省区与周边国家在铁路、公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成为新一轮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建设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方冶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建设具有阶段性、曲折性、开放性特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合理的功能定位,切实保证诉求、能力与目标相互契合;要立足于长远规划,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得失的根本标准;要着眼于多边合作,充分发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建设具有阶段性、曲折性、开放性特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形成合理的功能定位,切实保证诉求、能力与目标相互契合;要立足于长远规划,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判得失的根本标准;要着眼于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双边合作的示范、引导、激励作用。要以"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发展目标,努力提高战略支点建设的政治稳定性、经济依存性、安全协同性和文化包容性。从工作机制创新来看,应当加强国内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政策协调,统合条块关系,形成积极有序的外事协调机制;应当引导规模化、集群化的跨国产业分工,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对外投资机制;应当构建新闻传媒、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等的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推动对外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战略支点 周边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的构建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勇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73,共13页
当前学术界对战略支点国家的界定不一,从国家的对外战略角度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应该具有特殊地缘地位、经济示范作用和关键战略价值等基本功能。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和推进&... 当前学术界对战略支点国家的界定不一,从国家的对外战略角度来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应该具有特殊地缘地位、经济示范作用和关键战略价值等基本功能。在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和推进"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将面临来自国际体系层次、国家间层次和国家单位层次的困境,为此,本文从各层次困境的功能视角提出了相关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 困境 突破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泰关系-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9
18
作者 周方冶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7-22,40,共7页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 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泰关系 战略支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韦红 尹楠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2,共9页
中国要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需要沿线国家的战略支撑。而要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言至关重要的战略资产;二是必须... 中国要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需要沿线国家的战略支撑。而要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国家,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拥有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而言至关重要的战略资产;二是必须与中国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同时不能存在结构性的冲突和矛盾;三是必须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不能存在严重的国内分裂和制度缺陷。三者缺一不可。基于这三个条件,本文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国家应是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老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亚 战略支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运服务业网络格局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列辉 张楠翌 朱艳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63-1670,共8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航运服务业对于巩固与提升中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103家跨国公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丝之路)"沿线1054个城市的分布数据库,分析7种航运服务业在"海丝之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航运服务业对于巩固与提升中国在全球航运网络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103家跨国公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丝之路)"沿线1054个城市的分布数据库,分析7种航运服务业在"海丝之路"沿线的网络特征。研究表明:①"海丝之路"沿线航运服务业网络的层级分布特征明显,处于第一层级的均为亚洲城市,说明亚洲航运服务业在航运服务业网络中地位重要。②在"海丝之路"这一层面,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和地区构成大的联系三角,在中国层面,上海、香港、北京构成小的联系三角。③高端航运服务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城市,亚洲城市在中端航运服务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在低端航运服务业方面,非洲城市在仓储服务业表现突出,亚洲和欧洲城市则在船舶修造业实力雄厚。④高端航运服务业往往受城市的历史、文化、语言、法律、制度影响较大,对地方的根植性较强,倾向于首都等内陆城市,而中低端航运服务业主要依托于货物运输,受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往往随货物运输转移而转移,倾向于分布在港口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服务业 网络格局 Talor“连锁网络模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